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搜索文档
每天三分钟公告很轻松 | 控股股东拟实施战略重组!两公司同日披露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5:53
控股股东战略重组 - 平煤股份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拟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控股股东持股46.62% 实际控制人仍为河南省国资委 [1] - 神马股份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拟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公司控制权和持股结构不变 [1] 子公司增资与股权融资 -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过25亿元 增资价格3元/1元注册资本 公司放弃优先认购权 [2] - 翰宇药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9.68亿元 用于多肽药物产线扩建、司美格鲁肽研发等项目 [5] - 泛亚微透拟定向增发不超过2730万股 募资不超过6.99亿元 用于露点控制器技改扩产及低介电损耗FCCL项目 [5] 股价异常波动与停牌核查 - 上纬新材因股价多次触及异常波动及严重异常波动 自9月26日起停牌核查 近期市场存在公司与智元创新资产整合的媒体报道 [3][15] 业绩表现 - 吉宏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2.09亿至2.22亿元 同比增长55%-65% 主要因跨境电商业务营收利润双增长及包装业务效率提升 [4] 资产重组与控制权变更 - 天汽模控股股东拟向建发梵宇转让1.62亿股(占总股本15.94%) 若交易完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建发梵宇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乌鲁木齐经开区国资委 [7] - 天汽模终止2024年7月与安徽潮成新材料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 [7] - 聚飞光电控股股东李晓丹协议转让1亿股(占总股本7.06%)予邱生富 交易总价5.74亿元 转让后公司控制权不变 邱生富成为第二大股东 [8] 项目投资与建设 - 东方雨虹拟投资6亿元在广西上林县建设新材料产业链项目 控股子公司以2.67亿元竞得饰面用灰岩矿采矿权 [9] - 长青集团拟投资5.71亿元建设茂名热电联产二期项目 满足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扩产蒸汽需求 [9] - 龙星科技拟投资2.37亿元建设炭黑尾气余热发电机组节能改造项目 分两期建设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8] - 博盈特焊越南生产基地一期厂房正式投产运营 [10] 重大合同与中标 - 世纪恒通中标中国移动辽宁公司项目 金额10.65亿元 [10] - 北新路桥中标G687公路施工项目 金额4.34亿元 [10] - 中国通号2025年7-8月中标四个铁路项目 总金额13.6亿元 约占2024年营收4.19% [12] - 中国中铁及子公司中标11项重大工程 总金额502.15亿元 约占2024年营收4.34% [13] - 协创数据拟向供应商采购固态硬盘材料 合同总金额1.5亿元 [7] 资产处置与收储 - 交运股份与汽修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补偿合同 收储补偿金额2.07亿元 其中公司获1.45亿元 预计增加2025年利润总额约9443万元 [11] 船舶交付与境外上市 - 招商轮船接收1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海韵"轮 [12] - 赛力斯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普通股赴港上市 [10] 合资与合作 - 浙江仙通拟增资4000万元持有浩海星空10%股权 双方合资设立机器人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 公司持股51%) [13]
韩媒:从制衣业到机器人,中国带来太多惊讶
环球网资讯· 2025-09-24 23:14
中国制造业全球主导地位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 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 [1] - 在无人机市场 电动汽车市场 造船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 [1] - 影响力从制衣业延伸到机器人 人工智能领域 [1]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 人工智能将制衣业重振为具有超级竞争力的产业 [2] - 阿里巴巴智能服装工厂利用AI预测畅销设计 制订生产计划 准确率达99% [2] - 广东和浙江数万家服装厂竞争焦点转向数据和速度而非劳动力成本 [2] - 顺丰物流采用AI计算最佳配送路线 机器人全天候进行分类包装 [2] 全产业链市场优势 - 从维生素C原材料 自行车到高端家电 太阳能电池板 通信设备 高铁等数百个行业占据全球主导市场份额 [2] - 世界对中国制造依赖持续增长 现代生活一天都离不开中国产品 [2] 对韩国产业的竞争压力 - 韩国钢铁行业面临黯淡未来 浦项制铁FINEX炼铁工艺被中国类似技术超越 [3] - 韩国石化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最大出口市场中国进行产能扩张 [3] - 韩国在汽车 造船 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方面已落后中国 [3] - 中国迅速进入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等韩企曾主导领域 [3] - 中国在存储半导体领域达到挑战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3D NAND闪存地位的水平 [3]
没得商量,中企直接弃用美港口,罚单已发往美国,最高加税78%
搜狐财经· 2025-09-13 05:56
美国航运收费政策 - 美国政府自2024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注册或中资运营船舶按净吨位收取费用 初始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 逐年递增至每净吨140美元上限 每年每船最多缴纳5次[3] - 中国制造船只适用双重收费标准:按净吨位(初始每净吨18美元)或集装箱数量(每个120美元)取较高者计费 最高可达每净吨33美元或每个集装箱250美元[3] - 政策影响覆盖全球98%商船 中资运营且中国建造船舶单次停靠费用可能高达350万美元[4] 美国政策战略目标 - 通过收费政策削弱中国航运企业在美国航线市场份额 同时重振美国造船业[5] - 设定2028年4月17日起美国建造且挂国旗LNG船在贸易中比例达15% 订购美制LNG船运营商可获得3年港口费用豁免[4] - 美国造船业因熟练工人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导致海军舰艇平均建造周期延长至24个月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交付推迟至2032年[5] 中国航运企业应对措施 - 中远海运集团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航线业务量同比增长9.5% 亚洲区域内航线增5.2% 非洲拉美等航线增幅达11.9%[7] - 中国企业主动调整航线布局 减少美国航线运力投放 至少六条定期周班航线暂停运营[7] - 通过将美国航线运力转向其他区域航线提升运营效率 导致亚美航线出现运力空缺[8]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2024年9月4日对原产美国部分光纤产品实施反规避措施 首次启动反规避调查[10] - 对通过改变产品规格规避反倾销措施的美国企业征收最高78.2%额外关税[10] - 该措施直接打击美国相关产业供应链重组计划 暴露美国关键技术领域短板[10] 行业影响与风险 - 美国煤炭、农业等出口依赖型行业警告 因全球船队普遍与中国相关 短期内缺乏替代运力可能导致商品国际运输混乱[8] - 单边主义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最终可能损害实施国自身经济利益[11] - 全球航运规则变动导致亚美航线大规模停航和空班现象[1]
韩7月份船舶订单同比骤降37%
商务部网站· 2025-08-21 17:19
7月全球船舶订单市场表现 - 7月全球船舶订单量203万CGT(58艘),环比下降43%,同比下降58% [1] - 1至7月全球累计订单量2326万CGT,同比减少51% [1] - 韩国7月订单量33万CGT(8艘),同比下降37%,全球市场份额16% [1] - 中国7月订单量152万CGT(43艘),同比减少59%,全球市场份额75% [1] 主要国家订单量累计占比 - 1至7月韩国累计订单524万CGT,占全球总量23% [1] - 1至7月中国累计订单1303万CGT,占全球总量56% [1] 全球手持订单量变化 - 截至7月底全球手持订单量1亿6479万CGT,较上月减少44万CGT [1] - 韩国手持订单3522万CGT(21%),环比增加2万CGT但同比减少403万CGT [1] - 中国手持订单9837万CGT(60%),环比增加41万CGT,同比增加1337万CGT [1] 新造船价格指数及主要船型价格 - 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186.65点,较上月下降0.46点 [1] - 当前价格指数较2020年7月高出47% [1] -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价格2.51亿美元/艘 [1] - 超大型油轮原油运输船价格1.26亿美元/艘 [1] - 2.2万~2.4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价格2.73亿美元/艘 [1]
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把握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与重点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35
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水平 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1] - 前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2%[10] - 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2%[6] 消费领域表现 - 服务消费亮点纷呈 包括乡村文旅 票根经济 冰雪经济 赏花经济 国潮国服等新型消费蓬勃发展[6] - 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增强消费能力[7] -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完善文旅 餐饮 休闲 健康 体育等领域供给 不断优化消费环境[7] 投资领域表现 - 新型城镇化蕴藏海量投资场景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 拉动万亿元规模新增投资[9]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和城市更新 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为稳增长 调结构 育动能 惠民生提供支撑[9] 外贸外资表现 - 前7月出口同比增长7.3%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61个[10][11] - 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 同比增长11.7% 外贸外资表现稳定[10]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启动 "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占全部商品税目比例达74%[1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前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7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16] - 截至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 同比增长13.2% 创新场活力充沛[16]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18] 人才与研发优势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稳居世界首位 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列全球第二[18] - 每年STEM专业毕业生数量超500万 人才资源优势丰富[18] 新兴产业发展 -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100家 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赋能工业生产 新药研发 交通出行等领域[19] - 2025年被誉为中国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各类机器人加速进化[19] - 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持续推进[14][16] 政策支持与改革 - 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 以更大力度实施"两重""两新"政策 综合运用降准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21] - 出台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22] - 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22] 企业支持措施 - 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 社保"缓返补"等政策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24] - 推行"免罚轻罚"等柔性执法 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24] - 加紧解决产品标准认证问题 打通资金关 标准关 渠道关 监管关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24]
前7月长三角进出口规模创新高,多元发展显韧性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0:52
长三角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1] - 长三角作为全国外贸"压舱石",在区域一体化战略下韧性与活力凸显 [1]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43.9%、10.2%、20.1% [2] - 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10.7%),占全省出口69%,电工器材、船舶出口分别增长21.3%、32.1% [2] - 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2601.5亿元(增长16.2%),占全省出口71.3%,汽车出口增长18.9%保持全国第1 [2] -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占全省出口46.8%,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3%,工业机器人出口激增204.5% [3] - 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25.2%,液化天然气船出口增长42%,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 [3] - 上海"新三样"连续2个月增速超40%,6月电动汽车出口增长55.5%(23个月最高),锂电池增长28.9% [3] 市场多元化拓展 - 对东盟进出口1.51万亿元(增长17.5%),成为最大贸易伙伴 [4]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77万亿元(增长10.3%),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02万亿元(增长8.9%),对非洲增长15.2% [4] - 浙江省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9.4%、15.6%,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升 [4] - 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5.7%(占13.5%),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3.9% [5] - 江苏省对"一带一路"进出口占比近5成(增长10.2%),对东盟增长21.2% [5] - 上海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41.3%(增长11.8%),对金砖国家增长16.5% [5] 民营企业主导作用 - 长三角民企进出口5.35万亿元(增长9.5%),占比55.8%提升2.1个百分点 [6] - 宁波民企进出口占比77.5%(提升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 [6] - 安徽省民企进出口增长16.7%(占比51.7%),外资增长18.1% [6] - 江苏省民企进出口占比44.5%(增长3%),外资占比46.9%(增长5.4%) [6]
前7月长三角外贸创新高,这些增长尤为迅猛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22
长三角外贸规模创新高 - 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达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3] - 机电产品为出口主力,出口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43.9%、10.2%、20.1% [5] 各省市机电出口表现 - 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10.7%,占全省出口69%,电工器材、船舶出口分别增长21.3%、32.1% [6] - 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2601.5亿元,增长16.2%,占全省出口71.3%,汽车(含底盘)出口量全国第1,增长18.9% [6] -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占全省出口46.8%,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3%,工业机器人出口激增204.5% [6][7] - 上海市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25.2%,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42%,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 [7] 民营企业主导外贸增长 - 长三角民企进出口5.35万亿元,增长9.5%,占比55.8%,提升2.1个百分点 [9] - 宁波民企进出口占比达77.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 [9] - 安徽省民企进出口增长16.7%,占比51.7%;江苏省民企进出口增长3%,占比44.5% [9] 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 长三角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7.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0.3%,对非洲国家增长15.2% [10] - 浙江省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6.1%、12.5%、12.7%、12.3% [10] - 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5.7%,占全省外贸13.5%;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近5成,增长10.2% [11] - 上海市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增量1170.2亿元,有效对冲对美出口下降 [11]
前7月长三角外贸创新高,这些增长尤为迅猛
第一财经· 2025-08-15 05:46
长三角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9.5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7.3%,比重提升0.7个百分点 [1] 机电产品出口表现 - 长三角地区机电产品出口3.64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电动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43.9%、10.2%、20.1% [3] - 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1.52万亿元,增长10.7%,占全省出口总值69%,其中电工器材增长21.3%、船舶增长32.1% [4] - 安徽省机电产品出口2601.5亿元,增长16.2%,占全省出口总值71.3%,其中汽车增长18.9%、笔记本电脑增长20.6% [4] -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7%,占全省出口46.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3% [4] - 上海市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25.2%,其中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增长42%、手术机器人增长3.9倍 [5] 重点产品出口表现 - 浙江省"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出口增长14.5%,其中宁波市增长47.6%,工业机器人激增204.5% [4] - 上海市"新三样"出口连续两个月增速超40%,6月电动汽车出口增长55.5%,锂电池增长28.9% [5] - 江苏省"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7.1%,钢材出口增长32.1% [4] - 安徽省家用电器出口增长5.8% [4] - 上海市通信设备零部件增长107.7%,音视频设备零部件增长59.5%,印刷电路增长21.6% [5] 民营企业外贸表现 - 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进出口总值55.8%,比重提升2.1个百分点 [6] - 宁波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7.1%,占全市外贸比重77.5%,提升1.9个百分点 [6] - 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6.7%,占比51.7% [7] - 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占比44.5% [7] 外资企业外贸表现 - 安徽省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18.1%,占比24.8% [7] - 江苏省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5.4%,占比46.9% [7] 市场多元化进展 - 长三角地区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7.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0.3%,对RCEP成员国增长8.9%,对非洲增长15.2% [8] - 浙江省对欧盟进出口增长9.4%,对东盟增长15.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57% [8] - 安徽省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5.7%,占比13.5%,对欧盟增长17.3%,占比13.6% [8] - 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近50%,增长10.2%,其中对东盟增长21.2% [8] - 上海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41.3%,增长11.8%,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 [9]
钞票垒成造船厂!全球订单潮水般涌向中国,美国急得跺脚却无可奈何!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35
全球造船市场格局变化 - 挪威船东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再次送往中国造船厂 显示市场选择明确[1] - 中国船舶集团2028年生产计划已排满 与美国通用动力电船公司未完工核潜艇外壳锈迹斑斑形成对比[1] - 全球每十份新船建造合同中 中国船企包揽近八成市场份额[7] 中国造船业订单与交付表现 - 卡塔尔一次性签下36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7] - 2023年全球下水商用船舶中中国产品占据50%份额 2024年呈现两位数增长[7] - 新船订单占全球总量比例突破70% 手持订单占比超过60%[7] - 船舶出口额一年内增长84% 总金额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7] 国际客户与合作关系 - 德国船东代表催促加快集装箱船生产进度 巴西验船师专注检查焊缝[1] - 欧洲航运公司要求新船必须采用中国制造绿色环保动力系统 否则拒绝签署协议[3] - 希腊航运企业将大批油轮订单投向大连造船厂 阿联酋富豪在上海外高桥订购集装箱船[7] - 巴西淡水河谷在扬子江畔建造巨型矿砂船[7] 技术与效率优势 - 中国船厂LNG船建造效率达到日本三菱重工两倍以上[3] - 从钢板切割到试航仅需18个月 堪比高速铁路运营效率[8] - 报价比欧美传统造船强国低30%-50%[7] - 智能焊接机器人昼夜不停运转 三班轮替赶工模式[8] 产业协同与制造能力 - 辽宁特种钢铁厂生产高强度船用钢板 河南重型机械基地供应大功率低速柴油机[8] - 上海电子科技园区完成智能导航系统船舱集成调试[8] - 获得全球近70%环保船舶订单 甲醇燃料和氨动力系统成为常规配置[8] 美国造船业现状对比 - 美国本土造船业衰败至难以承担军舰基本维护费用[3] -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维修需排队超过36个月 关键零部件原始供应商已停止运营[5] - 西海岸造船厂关键技术岗位时薪25美元仍无人问津[5] - 全球悬挂美国国旗远洋商船不足百艘 中国船队超过5000艘巨型货轮[5] 军工制造能力 -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展现惊人军工转换能力 民用生产线可快速改造为军用补给舰生产基地[3] - 美国仅剩四家造船厂具备维修海军舰艇能力 二战时期曾有五十多座大型造船厂[5]
美韩造船协议背后:一场全球产业革命
金投网· 2025-08-04 06:49
美韩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韩达成全面贸易协议 美国将对韩国商品征收15%关税并获3500亿美元投资 [1] - 韩国承诺投入1500亿美元帮助造船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协助振兴美国造船业 [1]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项目 涉及大规模投资和政府财政支持 [1] 韩国造船业现状与影响 - 韩国造船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 [1] - 韩国新船订单份额(按总吨位)从15%升至25.1% 中国份额从70%降至51.8% [1] - 韩国企业已从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政策中受益 [1] 投资与合作协议细节 - 韩国承诺资金主要通过贷款和担保形式提供 而非直接投资 [1] - 韩华海洋收购费城造船厂 并订购近50年来美国首艘出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3] - 日本与美国设立5500亿美元基金 用于投资美国造船厂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3] 行业潜在挑战 - 美国针对中国行动可能推高航线运费和物流成本 [2] - 重建美国造船产能将面临供应链和产能限制 是漫长过程 [2] - 美国港口费用全面影响尚不明朗 市场趋势取决于船队更新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