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沙海新绿映天山
央视网· 2025-09-17 12:2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通过科学治理,荒漠和沙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 初秋时分,塔里木河下游的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不仅牧民回来了,跳鼠、马鹿等170多种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 像这样的沙化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已经治理了5.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8个上海市的面积。就在去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性实现锁边合龙,给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海织上了一条3046公里的"绿围脖"。眼下,大家正忙着平整沙地,扩边增绿。阿卜杜热伊木家三兄弟就包下了1100亩沙地种植葡萄,当 时,不少邻居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 三兄弟的底气来自于扩边增绿对生态的改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这处风口,大片防护林不仅挡住了风沙,也增加了降雨,旁边的枣树已经硕果累累。阿卜 杜热伊木三兄弟也放下心来,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三兄弟种下的葡萄苗已经扎下了根。 沙漠成绿洲,荒滩变果园。如今在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枸杞、甘草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蓬勃兴起,沙产业年产值突破 43.7亿元。 而十多年前,因为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 ...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33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巴彦淖尔9月15日电 题: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观景台,脚下是连片的梭梭林,绿意沿着沙丘起伏蔓延。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为"红色公牛"的狂暴沙海——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曾常年吞噬良田、摧毁房屋,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像一盆悬 在母亲河头顶的沙子,时刻威胁着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这片沙漠正 上演着从黄沙滚滚到绿富同兴的蜕变。 治沙接力:筑起200公里"绿色屏障" "过去那风沙才叫厉害,一场沙尘暴刮起来,三天都看不见日头。"土生土长的磴口县老人李存福的记忆 里,沙漠曾是当地最大的噩梦。 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市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向沙漠宣战,通过防、治、用、 养多措并举,构建起自然保护地、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农田防护林网"四位一体"的治沙体系。 "以前沙进人退,如今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这是当地百姓对沙漠变化的直观感受。在蒙能160万千瓦 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蓝色 ...
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0:50
中医药历史贡献 - 抗战时期中医药在药品和人才短缺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艾草 金银花 当归等常见中草药为战士解除病痛[1] - 医务工作者就地取材采用麻黄 甘草 党参 大黄 桔梗 柴胡等中草药 通过土方土法治疗伤病员[3] - 抗疟药物奎宁供应不足时 军队使用常山 柴胡 黄芩等中草药治疗疟疾 并经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3] 中医药具体应用 - 采用燃烧艾草的土法驱蚊防蚊 解决专业灭蚊药物匮乏问题[4] - 使用黄连 黄芩治疗痢疾 并推广马齿苋 雄黄 大蒜等民间验方 有效控制痢疾流行[3] - 云南白药作为止血圣药在战场救护中起关键作用 其配方被爱国人士无偿捐献国家[4] 中医药价值传承 - 中医药承载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智慧思考 不仅是吃药治病更包含文化传承[4] - 中医药智慧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抗战精神与中医药都需代代传承[4] - 中医药教育激发学生职业理想 有学生课后表达成为医生的意愿[4]
网曝某公司董事长仅17岁,董事会成员全是“00后”,当地市监局:公司真实存在
齐鲁晚报· 2025-08-12 03:3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成员均为"00后"在校学生,包括中职和高职学生,最小年龄17岁[1][2] - 2007年10月出生的李某某担任股东会主席兼团委书记,2008年4月出生的谢某某担任董事长,全面主持董事会工作[1] - 公司由6人组成团队,其中仅有2人是未成年人[2] 公司注册与合规 - 南宁市武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公司法定代表人为17岁,根据法规16至18岁人员担任管理人员需提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2] - 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并通过注册登记申请,证明材料涉及劳动能力、收入状况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2] - 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2025年2月法定代表人从李某平变更为谢某鑫[2] 资本与投资 - 2025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从75万元增至105万元,增幅40%[2] - 公司对外投资广西佳慧安种植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注册资本20万元[2] 业务经营 - 公司主要经营"非遗"红糖业务,重点以经营为主,比赛为次[2] - 成立初衷为帮助家乡、宣传土特产和提升当地农民收入[2] - 已登记多个作品著作权包括"府城红糖摄影1-1"至"府城红糖摄影1-8"系列摄影作品[8] 研发与知识产权 - 公司近期公开"一种罗汉果、甘草、百合为主的止咳膏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7] - 专利摘要显示该发明适用于咳嗽人群的保健品,具有清热润肺、缓解咳嗽咽喉痛、益气生津功效[2][10] - 专利配方包含罗汉果35-45g、甘草20-30g等原料,制备方法包括80℃/20min热处理和150MPa超高压均质工艺[10]
烟瘾缠身?老祖宗教你戒烟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1:06
中医戒烟方法 - 代茶饮戒烟法使用绿茶、薄荷、藿香、甘草各6-10克加冰糖煮水饮用 每日6-8杯 可清肺气戒烟瘾 脾胃虚寒者可用红茶替换绿茶 佛手柑替换甘草 糖尿病患者不加冰糖 [1] - 中草药汤剂适合烟瘾较大者 选用紫菀、款冬花、罗汉果、藿香等药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改善咳嗽、多痰、口干等症状 [2][3] - 中草药贴剂使用肉桂、丁香研细加白酒贴敷合谷穴 早餐后贴入睡前取下 坚持1周烟瘾稍退 连贴半个月后改隔日1贴 抑制烟瘾缓解焦虑 [4] 辅助戒烟技术 - 嗅艾草条戒烟 想吸烟时嗅艾条3至5次 通过艾草芳香使神经系统对香烟味产生厌恶 抑制烟瘾 [5] - 针刺耳穴戒烟 取穴耳部肺穴和气管炎穴 隔日1次针刺 3-5次见效 针刺10次后改为每周2次 降低吸烟欲望 [5] 吸烟危害分析 - 中医认为烟草性温燥属热毒之物 长期吸烟导致热毒积聚损伤肺脏影响气血运行 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是外邪源头 [6] - 现代科学发现每吸一口香烟释放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 尼古丁5秒内触发多巴胺喷涌 成瘾机制堪比海洛因 焦油含苯并芘等致癌物腐蚀呼吸道纤毛系统 [6] - 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4倍 二手烟使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激增6倍 哮喘发病率提升3倍 孕妇吸入烟雾可能引发胎儿终身代谢疾病 [6]
包头土右旗双擎记:储下绿电千兆 流转药香万里
内蒙古日报· 2025-07-18 10:48
储能电站建设 - 国轩高科子公司内蒙古辉宏新能源正在建设"包头威俊2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占地133亩,投资9亿元,预计2024年底建成,采用长寿命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3] - 土右旗吸引博思、明阳、储阳、卧龙等5家企业联合打造包头威俊500KV变电站150万千瓦/90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超级工程,计划2025年完成 [3] - 明阳集团同期开工"威俊40万千瓦/24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采用循环寿命超6000次的314Ah电芯与高规格安全防护体系 [3]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 - 内蒙古恒立物流投资1.65亿元在土右旗沟门镇建设中药材智慧产业园,1号交易库钢结构已成型 [5] - 产业园将建成交易、保鲜、加工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中枢,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交易额15亿元、税收3000万元,新增就业200人 [5] - 2026年二期饮片精深加工区启动后,年周转加工量将突破10万吨,目标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综合型中药材产业高地 [5] 区域经济发展 - 储能项目将在低谷时吸纳富余风光电能,高峰时释放电力,为蒙西电网提供稳定性,并为内蒙古探索储能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提供样本 [3] -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将推动包头道地黄芪、甘草走向全国,加速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高地和民生福祉 [5] - 重大项目被视为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的科技密钥和区域经济换挡升级的核心引擎 [5]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新华网· 2025-06-13 00:40
内蒙古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沙漠治理与生态经济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边缘建成2400亩生态经济林,新栽1400亩酸枣林年产10万斤酸枣,形成"绿色围墙" [1][2] - "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模式两年内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荒漠化土地危害程度下降30% [2] - 乌拉特后旗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模式,流沙固定率提升至85%,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3] - 光伏治沙基地年送绿电3亿度,板下中药材形成万亩产业园,生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20万人次,牧民牧家乐收入同比增长40% [3] 林场智能化与产业升级 - 新华林场造林面积从5000亩增至3.9万亩,沙地面积减少77%,沙尘天气年均减少22天 [4] - 林场年育苗收入超500万元,灌木枝条加工生物质燃料年增收120万元,羊草种植基地带动2000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4] - 2024年启动"绿带行动"造林6358亩,其中6214亩梭梭林形成新防沙屏障 [4]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 - 河套灌区实现"量水而行",每亩节水160立方米,向日葵亩产从200公斤增至350公斤 [5] - "咸水虾塘"模式利用3‰含盐量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每斤售价30元,收益高于传统种植 [6] - 灌区培育10余个耐盐品种,盐碱化耕地质量提升2个等级,作物单产提高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 [6] 科技治沙与机械化应用 - 浑善达克沙地采用沙障播种一体机,作业效率达人工20倍以上 [7] - 牵引式沙障车将治沙效率提升50倍,定制混播方案使植被成活率从60%提升至90% [8] - 无人植树机器人"句芒301"5秒完成单株栽植,无人机日作业量达人工10倍,成本仅30% [8] 草原生态与牧业转型 - 锡林郭勒草原推行"草畜平衡",牧民赛很其木格转型养马+牧家乐,年收入翻两番 [9] - 无土栽培牧草7天产出5倍产量,成本1.6元/斤,与干草混合喂养显著提升牛羊育肥效果 [11] - 全盟建成120个现代牧业园区,30%牧民实现"减畜增收",草原植被盖度提升7个百分点至48.48% [12]
引金融活水驱“盐”化“碱”
金融时报· 2025-05-22 03:17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进展 - 甘肃省景泰县成为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试点面积2.33万亩,总投资2.39亿元 [1] - 全县21万亩耕地受盐碱化影响,占水浇地总面积的27%,涉及6个乡镇 [1] - 项目通过暗管铺设、边坡平整等技术手段推进,金融力量介入以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金融政策与示范基地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出台《金融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指导意见》,协助编制试点方案 [2] - 景泰县农信联社累计投放近600万元信贷支持晋成农业科技公司,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年产值120万元 [2] - 已建成5种盐碱地治理示范基地(渔农综合、对虾养殖、循环流水养殖等),治理面积2万亩,盐碱渔业年产值5400万元,带动2000农户户均增收2400元 [2] 整村授信与特色产业扶持 - 金融机构完成82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创建3个信用乡镇、99个信用村,农户小额信贷授信总额14.18亿元,用信8.49亿元 [3] - 按"一乡一品"模式投放贷款:盐碱地小麦及主粮5.77亿元、制种产业0.81亿元、中药材0.19亿元、温室蔬菜1.74亿元、林果0.62亿元、畜禽养殖6.62亿元 [3] - 投入2亿元扶持寿鹿实业等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推动盐碱地特色产业 [3] 重点涉农项目信贷支持 - 通过"金融+平台公司+企业"模式投放1.7亿元贷款,支持甘肃菁茂公司实施6万亩甘草种植 [4] - 农发行景泰县支行投放4亿元用于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寺滩乡全域整治试点) [4] - 景泰县农信联社授信1500万元支持上沙沃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打造万亩示范区 [4]
从农田到价值链,津村以科学种植共筑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3 02:19
核心观点 - 跨国医药公司津村通过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技术支持 推动中国偏远地区中药材产业转型 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和地方经济发展[1][3][7] 农业产业转型模式 - 四川若尔盖县采用"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实现从单一作物种植向高附加值唐古特大黄产业链转型[1] - 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使农户每亩收益从500元提升至1400-2000元 增幅达180%-300%[1] - 推动大黄从野生采摘转向人工种植 在提升产量质量的同时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平衡[1] 中药材种植规模与合作网络 - 公司已与全国15个省69个偏乡地区的9000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3] - 开展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种植[3] - 在吉林靖宇县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人参种植基地 带动800余名务工人员 助力当地经济收入数亿元[3] 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 - 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和标准化管理体系[1] - 定期提供GACP培训和技术指导 帮助农户从传统种植转向专业技术种植[5] - 推动无公害农田精细化栽培技术 显著提升中药材质量[3][5] 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将高酸甘草种植技术专利无偿提供给中国企业[7] -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攻克根腐病等病虫害防治难题 为苍术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7] - 通过技术投入推动行业链条各个环节的长期发展[7] 乡村振兴与社会贡献 -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号召[3] - 在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该县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3] - 通过产业带动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