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沙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罗布麻让沙漠“披绿生金”
人民网· 2025-09-22 03:17
9月20日,工作人员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巡视。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20日,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工作人员查看滴灌管情况。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20日,新疆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护林员艾力·尼亚孜(左二)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罗布麻长势。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的罗布麻种植区(左)和固沙草方格(右)(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拍摄的罗布麻种植区(右下)、治理之前自然形成的沙丘(左下)、塔里木河及周围绿洲(上) (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拍摄的利用滴灌灌溉的罗布麻(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20日,工作人员在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巡视。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9月20日,新疆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护林员艾力·尼亚孜(左三)和工作人员一起查看罗布麻长势。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8 22:32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全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付出,区域生态 环境明显改善。"十四五"以来,当地不断创新治理模式,综合运用以路治沙、光伏治沙、工程治沙等手 段,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40%。 如今,库布其沙漠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沙区经济不断发展。在当地,沙漠治理已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 富民工程、发展工程。 穿沙公路带动产业发展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巴音至蒲圪卜穿沙公路穿过滚滚黄沙。公路北侧,新立起来的 光伏管桩地上部分2米高,如卫士般守护着公路。 项目负责人张皓棵告诉记者,这条16.8公里的穿沙公路,今年5月通车,正是以路治沙的生动体现。 一条条穿沙公路如丝带般延伸,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公路助沙区群众走出去,更将生态产 业引进来,鄂尔多斯市探索着治沙的全新路径。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驰骋上百公里,绿意绵延铺展。步入其中,扑面而来的不是印象中的黄沙漫漫,而是 夹杂了微湿和清凉的草香。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通过推广水冲插条、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沙障铺设机等装备,沙漠治理不断提速。 依托技 ...
人民日报点赞辽宁铁岭市西丰县推进梅花鹿种源繁育——养鹿摸出发展门道
人民日报· 2025-09-18 10:37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坚持防沙治沙,植被覆盖度达80%以上 毛乌素沙地深处的绿色接力 因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儿发扬调装在线 建 神、接续种树治沙,到利用 科技手段、提升治沙效率。 再到发展绿色产业、带动 群众增收 …… 在内蒙古鄂 尔多斯市乌审旗,一代代 治沙人不断巩固拓展治理 成果,书写着沙海变绿洲。 荒漠成良田的动人故事。 覆盖度达80%以上。当地正全力打好"三 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或坚战,努力创造新 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 接力治沙,乌审旗境内 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80% 露劣量象,从一张张老服片里走来 面对漫漫黄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 F部空日動岱帶領广大干部群众,封田 10万亩流动沙丘,将近6万亩寸草不生的 荒漠变成葱郁的牧场。在前辈治沙故事的 劲下,乌审旗干部群众不断续写毛乌素 沙地"由黄变绿,由绿变富"的故事 在乌雷召懂布日标要查一处沙化土地 综合治理施工现场,乌那根布日都合作社优 费人袁广英和乡亲们正捡种杨桑。"周围盐 本上都变绿了,没治理的都是零星欧布的沙 梁,我们要发挥老一代治沙人的艰苦奋斗精 编,即故此硬骨头暗下来。"费广家设 在治沙现场,乌审召嘎查牧民教伦斯 ...
5年防沙治沙超6500万亩,内蒙古付出了哪些努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06:05
"十四五" 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 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 6500万亩。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黄河流经阿拉善盟约80公里,每年需要从这里带走约1亿吨的泥沙,这些泥沙大多是来自于沙漠乌兰布和。相传这片沙 漠曾经是驼盐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流沙、沙尘暴频发,常有商队不幸坠河,当地百姓也给这里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阎王鼻子。 从卫星地图上看,如今"阎王鼻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道绿色的锁边林草带成为沙漠与黄河之间的生态屏障。2022年,阿拉善启动了黄河上中游阻沙 入河生态修复工程,对"阎王鼻子"及周边1.1万亩区域进行水沙一体化治理。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4%以上,每年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成 为黄河西线重要的"守沙"要塞。 十大孔兑流经三种地形地貌,其中砒砂岩占流域面积的五成左右,横亘其中的库布其沙漠占据三成左右。当地曾统计:十大孔兑每年将2700多万吨的泥沙带 入黄河,是黄河上游名副其实的"泥龙头"。 淤地坝起到拦泥蓄水的作用。当上游的洪水来到这里,首先会被淤地坝拦截,泥沙下降,水流则通过坝顶的溢洪槽 ...
活力中国调研行|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 2025-09-14 11:02
生态治理成效 - 内蒙古防沙治沙以日均6万亩速度推进 毛乌素沙地治理进度达80% 库布其沙漠建成光伏长城 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85亿亩 营造林1.48亿亩 种草3.67亿亩 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3] - 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实施阻沙入河生态修复工程 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 [2] 草原生态保护 - 内蒙古推行草原"带薪休假"机制 2025年实现9.7亿亩草原休牧 牧民塔丽娅年获休牧补贴7万元 [4] - 呼伦贝尔草原曾以每年2%速度退化 现通过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补偿机制实现生态恢复 [4] - 采用舍饲半舍饲模式 整合草场圈舍劳动力 开展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业务 [6][7] 林业生态修复 - 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10年间森林蓄积量从8.03亿立方米增至10.29亿立方米 增长28% [9] - 野生植物从1848种增至1937种 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9] -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种植木耳菌菇苁蓉等林下作物 探索林业碳汇项目试点 [10] 产业转型模式 - 好牧人合作社采用草畜联动模式 自产苜蓿成本仅为市价1/3 饲料成本大幅降低 [6] - 肉牛出栏周期缩短3个月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6] - 牧民转型发展民宿观光业务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4][10]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 2025-09-14 06:35
防沙治沙工程进展 - 内蒙古近五年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1亿亩 防沙治沙超6500万亩 [1]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为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 聚焦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1] 阿拉善盟生态修复成效 - 乌兰布和沙漠区域年泥沙流失量约1亿吨 威胁黄河生态 [4] - 2022年启动1.1万亩阻沙入河工程 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4%以上 [6] - 年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 成为西线重要生态屏障 [6] 鄂尔多斯水土流失治理 - "十大孔兑"年入黄泥沙量2700万吨 砒砂岩占流域面积50% [12] - "十四五"期间新建271座淤地坝 实现分级沉降拦泥蓄水 [12] - 西柳沟入黄泥沙量从1550千克/立方米锐减至195千克/立方米 [14] - 森林覆盖率从10.19%提升至28.9% 植被覆盖度从64.4%升至78.8% [14] 光伏治沙协同发展 - 库布其沙漠建设400公里长"光伏长城" 年均发电量2000亿度 [17] - 同步实现生态治沙300万亩 形成光伏-种植-养殖循环模式 [17] - "十四五"期间实施风光一体化工程2727万千瓦 治理沙化土地238.88万亩 [19] 分区治理策略 - 上游丘陵区植树种草增强水土保持 中游风沙区防风固沙 下游平原区提升防洪能力 [14]
内蒙古着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 2025-09-13 23:56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安岭樟子松树梢时,乌兰布和沙漠的梭梭还在沉睡;当呼伦贝尔草原夜色渐深、 牛羊归圈时,磴口县黄河岸边的苜蓿依然迎着晚霞、茁壮生长……内蒙古横跨西北、华北、东北,是我 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 省区之一。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 的'国之大者'。"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利用坡 地、荒地、废弃矿山等空间"见缝插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实干担 当、砥砺奋进,让祖国北疆再现"风吹绿草遍地花""一湾碧水映晚霞"的美景。 日均防沙治沙6万亩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村民白七劳站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的一处坡地上,望着 郁郁葱葱的林带,曾经与黄沙战斗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数十年前,白七劳在这里种下第一棵杨树,"我们希望把沙子挡住,保护好耕地。"如今,由绿化带、淤 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组成的"四道防线"将黄沙牢牢锁住。 "我们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以日 ...
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13 23:35
内蒙古着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 潘旭涛 翟钦奇 赵景锋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安岭樟子松树梢时,乌兰布和沙漠的梭梭还在沉睡;当呼伦贝尔草原夜色渐深、 牛羊归圈时,磴口县黄河岸边的苜蓿依然迎着晚霞、茁壮生长……内蒙古横跨西北、华北、东北,是我 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 省份之一。 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活力中国调研行)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 的'国之大者'。"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利用坡 地、荒地、废弃矿山等空间"见缝插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实干担 当、砥砺奋进,让祖国北疆再现"风吹绿草遍地花""一湾碧水映晚霞"的美景。 日均防沙治沙6万亩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村民白七劳站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的一处坡地上,望着 郁郁葱葱的林带,曾经与黄沙战斗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数十年前,白七劳在这里种下第一棵杨树,"我们希望把沙子挡住,保护好耕地。"如 ...
内蒙古着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13 22:26
生态治理成效 -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危害严重 但通过系统治理实现日均防沙治沙6万亩 [1][2] - 累计完成营造林1.48亿亩 种草3.67亿亩 防沙治沙1.85亿亩 规模居全国第一 [3] - 毛乌素沙地治理进度达80% 库布其沙漠建成光伏长城 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 [2] 草原生态保护 - 推行草原"带薪休假"制度 2025年实现9.7亿亩草原休牧 牧民每年可获得7万元补贴 [4] - 通过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补偿机制 扭转草原退化局面(20年前年退化率2%) [4] - 采用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 整合草场圈舍劳动力 开展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 [5][6][7] 林业资源恢复 -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10年间森林蓄积量从8.03亿立方米增至10.29亿立方米 增长28% [8] - 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野生植物从1848种增至1937种 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 [8] -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林下作物种植和碳汇项目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9] 创新治沙模式 - 构建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 有效控制沙漠扩张 [2] - 乌兰布和沙漠实施阻沙入河工程 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 [2] - 合作社采用草畜联动模式 自产苜蓿成本仅为市价1/3 肉牛出栏周期缩短3个月 [6]
行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看内蒙古|风吹草低,遇见“蓝海”
人民网· 2025-09-11 08:31
新能源产业发展 - 达拉特旗已建成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556.5万千瓦,涵盖光伏领跑者基地及"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3] -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8.5兆瓦超大型陆上风机,单日满发电量可满足约1300个家庭月度用电需求[6] - 计划至2030年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长约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的光伏"蓝色防沙区"[3] 绿色算力建设 - 内蒙古枢纽节点算力规模达16.5万P,其中智算15.4万P居全国第一[11] - 和林格尔新区至京津冀枢纽时延稳定在5毫秒以内,至长三角时延15毫秒,正式接入全国算力"毫秒圈"[7] - 依托新能源发电量全国第一优势构建绿色算力全产业链[11] 稀土产业升级 - 包头市稀土产业2024年产值达1030.5亿元,成为国内首个稀土产业产值破千亿元地区[13] - 金力永磁三期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4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高性能钕铁硼生产工厂[11] - 采用3D晶界渗透技术降低重稀土使用量20%-25%,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及风电领域[12][13] 口岸物流效率提升 - 沙良物流园商品汽车月装卸量从2015年200台增至2024年4000余台,采用RFID系统使卸载效率提升1小时[14] - JSQ班列车厢空间利用率提升,装运量较传统集装箱增加两倍以上,人工作业时间减少50%[16] - 满洲里口岸中欧班列累计通行超30000列,发送货物近300万标箱,回程班列通关效率提高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