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Vlog:沙地没有“沙”,一起来看“绿”
新华社· 2025-08-24 08:08
治沙成效 - 科尔沁沙地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沙地且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尘源之一 [2] - 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通过"深栽浅埋"种植法使苗木成活率从50%提升至90%以上 [5] - 治沙成果体现为广袤森林覆盖和绿色生态景观的显著改善 [4][5]
中国治沙47年,竟然不是为了消灭沙漠?
虎嗅· 2025-08-23 04:06
生态系统功能 - 沙漠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 - 沙漠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 治沙目标 - 治沙不是为了消灭沙漠 [1] - 需明确沙漠在环境中的实际用途 [1]
我国治沙有多牛?西北大漠变身“菜篮子” 蔬菜直销粤港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08:20
中国生态修复与治沙成就 - 中国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25% [1] - 甘肃武威举办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研修班 埃及 伊拉克等36名官员技术人员参与学习光伏治沙等技术 [1] - 培训班已举办41期 培训1000多人次 涉及亚非拉美中东欧等59个国家 [2] 沙漠农业与产业发展 - 甘肃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产蔬菜2000斤/亩 订单销售价5元/斤 年产值达2000万元 [2] - 产业园流转土地1万亩 建成380公里环绿洲锁边林草带 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3] - 新疆和田应用"沙膜"生物技术种植苜蓿 亩产达600公斤 年收3-4次 可供1000只羊全年饲料 [3][4] - "沙膜"技术推广至新疆内蒙古等地超3万亩 企业投入资金1亿多元验证技术可行性 [3][4] 防护林建设与粮食增产 - 辽宁昌图县建设2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 形成872块500×500米方田 保护95%耕地(400万亩) [5][6] - 防护林堵住141个风口 固定500多个流动半流动沙丘 粮食总产量自2019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6] - 治沙后昌图县亩产从72公斤提升至当前水平 彻底改变风沙刮走种子的减产局面 [5][6] 国际技术合作与认可 - 埃及研究员称赞光伏治沙为"双赢典范" 约旦官员认定中国为防沙治沙领域引领者 [1] - 埃及农业专家表示将从中国实践经验中获益 计划在埃及推行成功经验 [2] - 中国治沙技术通过国际研修班向59个国家输出 培训内容涵盖植被恢复 生态保护与沙产业融合 [1][2]
寻迹中国|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八步沙探索中国治沙奇迹-新华网
新华网· 2025-08-15 14:53
生态治理成效 -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一带从"出门八步就是沙"的荒漠状态实现生态显著改善 [2] - 治沙案例引发国际关注 巴基斯坦留学生参与实地调研并与护林员共同探究治理经验 [2] 国际合作与传播 -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参与项目 体现学术机构在生态治理国际传播中的协作角色 [2] - 新华网联合海外社交媒体中心及国际传播平台制作专题内容 强化中国治沙案例的全球影响力 [2] 政策与执行主体 - 甘肃省及古浪县林业和草原局作为地方主管部门直接推动治沙工程实施 [2] - 护林员群体作为一线执行者承担具体植被恢复工作 其经验成为调研核心 [2] 内容制作架构 - 报道由新华网主导制作 涵盖策划、编导、视频制作全流程 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 [2] - 新华社国内分社与国际传播平台联合出品 实现国内外渠道协同分发 [2]
“每人聚份力,沙海变绿洲”(追梦路上)
人民日报· 2025-06-17 22:10
治沙团队发展历程 - 由3名退役军人发起,2018年承包3000多亩沙地并签订30年治沙合同,初始团队将退役金全部投入并贷款 [1] - 治沙队伍从3人扩展到10人,其中9人为退役军人,被当地称为"老兵治沙队" [2] - 7年间累计筹集资金2400余万元,种植11种沙生植物1.1万余亩 [2] 治沙技术与成效 - 初期遭遇树苗被风沙吹走等困难,通过向农技专家请教和赴内蒙古、宁夏学习,最终研发东西行向植树法 [2] - 苗木成活率从初期不稳定提升至稳定85%以上 [2] - 2022年开始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年产量达数百吨,开发鲜切片、原浆等产品并获得订单 [2] 经济效益开发 - 8300亩接种肉苁蓉形成规模化生产,与企业合作开发下游产品 [2] -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重收益 [2] - 2025年计划新增文冠果种植以提升树种多样性 [4] 运营模式 - 采用承包制运营,团队成员居住在20平方米工具房并自制家具以控制成本 [1] - 需要完成推平沙丘、铺路、通电、打井、铺设滴灌管网等基础设施才能开展种植 [1] - 通过"每人栽棵树,每人聚份力"的众包理念扩大社会参与度 [4]
阿拉善绿色长城诞生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00:44
治沙项目进展 - 九棵树治沙项目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 [1] - 项目区位于阿拉善右旗 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关键节点 阻挡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扩张 [1] - 阿拉善右旗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532.6万亩 锁边林草带建设初见成效 [5] 治沙技术与模式 - 采用"草方格沙障+耐旱植物种植"模式 植入梭梭苗增强抗风沙能力并改善土壤结构 [3] -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已形成长350公里 宽5至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 [3] - 通过飞播带延伸和联防联治项目填补沙漠锁边空白区 [3][5] 年度治理目标 - 2023年计划完成治理任务470万亩 目前已建设305万亩 完成率65% [5] - 重点围绕宁夏 甘肃边界区域构建环两大基地林草防护带 [5] 社会参与机制 - 采用"劳务雇佣+设备租赁"以工代赈形式 引导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 [5] - 当地治沙团队经过10年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形成有效治沙模式 [2][3]
一家人种出万亩绿(守望)
人民日报· 2025-05-19 22:01
治沙成就 - 王天昌一家26年来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治理万亩黄沙,使荒漠长出片片绿植[4] - 新种下的苗木成活率已超过85%[12] - 累计种植梭梭150多万株、花棒500多万株、毛条100多万株、柠条10万多株、榆树30万株、沙枣5万株[15] 治沙技术 - 采用草方格压沙技术,先做草方格稳住流沙,再在中间种植树苗[5] - 发明"沙木枪"工具,提高刨坑和栽苗效率,使回填土更省力且浇水面积更小[11] - 从育苗到种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0] 治沙资金来源 - 主要来自种粮积蓄、政府补贴和爱心捐款[15] - 2013年起被聘为护林员,获得公益林养护补贴[13] - 社会各界通过捐款捐物、"远程认捐植树"等方式支持[13] 政府支持 - 当地工会提供资金和水泥建设4间护林房[13] - 林草部门修建瞭望塔[13] - 武威市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83.8万亩,风沙线退缩10-30公里[14] - 凉州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6万亩,治理区林草覆盖率从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14] 治沙传承 - 家族第四代已开始参与治沙,使用专门的小铲子种植树苗[14] - 大孙子每年寄3万元专门用于治沙[14] - 计划将治沙事业传承下去,向更深的沙漠腹地推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