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6:05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7]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 - 全市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7] 技术模式创新 - 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且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4] - 光伏板具备支架固沙 板间沙障锁水 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等多重功能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4]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7] 经济效益表现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 西红柿销往一线城市价格达每斤20元[3] - 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实现增收 案例显示12亩蔬菜种植已收入5万元[3] - 项目区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4] 生态效益贡献 - 光伏治沙使沙尘暴明显减少 并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3][1] - 防沙治沙促进植被生产力提升 土壤有机质增加 成为增加碳汇的重要过程[7] - 在黄河南岸构建光伏长城和锁边林两道生态防线 助力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6][7] 政策发展需求 - 当前存在光伏治沙建设标准 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的政策空白[8][9] -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并出台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9] - 建议推广农光 林光 牧光 渔光等多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8] 资源互补优势 - 中国沙漠戈壁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土地和光照资源[5] - 光伏与治沙具有先天资源互补优势 沙漠充足日照条件支撑发电需求[5] - 荒漠化防治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 治沙增汇潜力受关注[7]
通讯:光伏治沙的鄂尔多斯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1:54
光伏治沙项目规模与效益 - 蒙西基地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年均发电量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达拉特旗光伏治沙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先导工程一期 二期各100万千瓦 覆盖6.3万亩沙漠 [3] - 项目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淤积 [1] 生态治理技术创新 - 采用光伏板支架固沙 板间沙障锁水 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 [3]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 [4]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规划布局光伏长城治沙带 有效阻止流沙入侵黄河 [4] 农牧民经济效益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蔬菜实现脱贫致富 西红柿销售至上海价格达每斤20元 [1] - 当地农牧民在光伏下种植12亩蔬菜 目前已收入5万元 [1] - 项目形成绿富同兴 惠民利民的富民长城 [4] 项目开发进度 - 蒙西基地库布其项目2022年6月开工建设 2023年12月实现并网发电 [1] - 达拉特旗项目2022年12月开工建设 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板下植物种植 [3] - 鄂尔多斯市通过光伏+治沙模式推进荒漠化治理 [4]
实探中国最大沙漠治沙新模式 万亩流动沙丘变身“蓝板绿洲”
第一财经· 2025-09-18 09:22
项目概况 - 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占地总面积达2.2万亩(相当于2054个标准足球场)[2] - 项目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 采用"荒漠化治理+农光互补"跨界融合创新模式[2][5] - 项目所在地和田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稳定在2470至3000小时之间 光热资源极为充沛[2] 种植结构 - 美洲狼尾草(复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为4027亩 耐旱植物种植面积达5830亩[2] - 防风林(含草方格)建设187亩 复播紫花苜蓿1800余亩[2] - 多样化种植区84亩 工程治沙187亩[2] 技术应用 - 引入国内自主研发"沙膜"技术 在沙地表面20厘米处施加植物纤维粘合剂使沙土保水保肥[4] - 使用特殊材料固沙 含高分子材料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4] - 光伏板具备防风治沙功能 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 发电能力 - 项目配备1MW(1000千瓦)自发自用光伏发电作为种植覆绿阶段电源补充[2] - 邻近的洛浦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总容量达50万千瓦 安装约104万块高效光伏组件[5] - 50万千瓦项目年均可提供清洁电能9.63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96万吨[6] 生态效益 - 项目预计每年新增约1000吨苜蓿等干草饲料 满足140头牛或1660只羊全年饲草需求[3]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51万吨[6] - 植被恢复使鸟类物种日益丰富 生态系统逐步修复[4][5] 建设挑战 - 项目建设期间遭遇沙尘暴天气18次 草苗补种20余次[3] - 面临夏季40多度高温 设备运输协调困难 施工地质松软导致打井塌陷等问题[3] - 塔克拉玛干沙漠85%以上沙丘处于流动状态 流动沙丘年移动速度达几米至几十米[3] 实施策略 - 施工前在周围敷设草方格和密目网作为防流沙屏障[6] - 与地方气象部门联动获取天气信息调整施工作业[6] - 首年选择适应高温干旱的狼尾草 收割后直接播种苜蓿利用根茎固沙遮阳[6]
工业硅、多晶硅日评:高位整理-20250917
宏源期货· 2025-09-17 0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硅方面近期因供给端潜在扰动盘面再度走强,预计短期硅价维持高位整理,但后续或冲高回落,需关注产业政策变动及硅企生产动态 [1] - 多晶硅方面价格高位整理,短期现货抬涨压力大,或对盘面形成压制,需关注产业政策落地及宏观情绪演变 [1] 各部分总结 工业硅&多晶硅价格变动 - 工业硅期现价格:不通氧553(华东)平均价格9100元/吨,较前日涨1.11%;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8915元/吨,较前一天涨1.31%;基差185元/吨,较前一天降15元 [1] - 多晶硅期现价格:N型多晶硅料51元/千克,较前一天涨1.90%;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53670元/吨,较前一天涨0.23%;基差 -2670元/吨,较前一天涨825元 [1] - 工业硅现货价格:不通氧553不同地区价格有涨有平,通氧553和421各地区价格均有上涨 [1] - 多晶硅现货价格:N型致密料、复投料、混包料、颗粒硅价格均上涨 [1] - 硅片价格:N型210mm、210R、183mm价格持平 [1] - 电池片价格:单晶PERC电池片M10 - 182mm价格持平 [1] - 组件价格:单晶PERC组件各类型价格持平 [1] - 有机硅价格:DMC、107胶、硅油价格持平 [1] 行业资讯 - 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硅碳负极材料量产线(一期1000吨)正式投产运行并小批量供货,规划二期扩产,全部建成后年产能达5000吨 [1] - 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在北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积极推行光伏治沙 [1] 投资策略 工业硅 - 综合来看供给端潜在扰动使工业硅盘面走强,预计短期硅价高位整理,若多晶硅企业限产减产或硅企开工回升对硅价有压制 [1] - 交易策略为区间操作,买入虚值看跌期权,套利策略可择机参与2511、2512反套 [1] 多晶硅 - 供给端扰动反复,价格高位整理,下游原料库存高位,现货抬涨压力大或压制盘面 [1] - 交易策略为供给端改革政策落地前可逢回调轻仓试多 [1] 基本面分析 工业硅 - 供给端:硅价上行新疆部分检修硅厂复产,西南产区进入丰水期电力成本低,企业开工回升,供给稳中有增 [1] - 需求端:多晶硅企业减产,部分有复产安排带来需求增量;有机硅某大厂事故停车后市场供应压力回升价格或承压;硅铝合金企业按需采买,下游囤货意愿不足 [1] 多晶硅 - 供给端:硅料企业减产,部分有新增产能投放,预计7月产量逼近11万吨,8月增至13万吨左右 [1] - 需求端:多家企业8月底前完成采购发货,交易量增加,库存下降,涨价向下游传导,但终端需求压力大,组件涨价阻力大或反向传导价格 [1]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33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巴彦淖尔9月15日电 题: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观景台,脚下是连片的梭梭林,绿意沿着沙丘起伏蔓延。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称为"红色公牛"的狂暴沙海——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曾常年吞噬良田、摧毁房屋,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像一盆悬 在母亲河头顶的沙子,时刻威胁着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如今,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这片沙漠正 上演着从黄沙滚滚到绿富同兴的蜕变。 治沙接力:筑起200公里"绿色屏障" "过去那风沙才叫厉害,一场沙尘暴刮起来,三天都看不见日头。"土生土长的磴口县老人李存福的记忆 里,沙漠曾是当地最大的噩梦。 作为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市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向沙漠宣战,通过防、治、用、 养多措并举,构建起自然保护地、封沙育草区、防风阻沙区、农田防护林网"四位一体"的治沙体系。 "以前沙进人退,如今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这是当地百姓对沙漠变化的直观感受。在蒙能160万千瓦 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蓝色 ...
5年防沙治沙超6500万亩,内蒙古付出了哪些努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06:05
"十四五" 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 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 6500万亩。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黄河流经阿拉善盟约80公里,每年需要从这里带走约1亿吨的泥沙,这些泥沙大多是来自于沙漠乌兰布和。相传这片沙 漠曾经是驼盐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流沙、沙尘暴频发,常有商队不幸坠河,当地百姓也给这里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阎王鼻子。 从卫星地图上看,如今"阎王鼻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道绿色的锁边林草带成为沙漠与黄河之间的生态屏障。2022年,阿拉善启动了黄河上中游阻沙 入河生态修复工程,对"阎王鼻子"及周边1.1万亩区域进行水沙一体化治理。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4%以上,每年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成 为黄河西线重要的"守沙"要塞。 十大孔兑流经三种地形地貌,其中砒砂岩占流域面积的五成左右,横亘其中的库布其沙漠占据三成左右。当地曾统计:十大孔兑每年将2700多万吨的泥沙带 入黄河,是黄河上游名副其实的"泥龙头"。 淤地坝起到拦泥蓄水的作用。当上游的洪水来到这里,首先会被淤地坝拦截,泥沙下降,水流则通过坝顶的溢洪槽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央视网· 2025-09-14 06:35
防沙治沙工程进展 - 内蒙古近五年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1亿亩 防沙治沙超6500万亩 [1]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为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 聚焦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1] 阿拉善盟生态修复成效 - 乌兰布和沙漠区域年泥沙流失量约1亿吨 威胁黄河生态 [4] - 2022年启动1.1万亩阻沙入河工程 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4%以上 [6] - 年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 成为西线重要生态屏障 [6] 鄂尔多斯水土流失治理 - "十大孔兑"年入黄泥沙量2700万吨 砒砂岩占流域面积50% [12] - "十四五"期间新建271座淤地坝 实现分级沉降拦泥蓄水 [12] - 西柳沟入黄泥沙量从1550千克/立方米锐减至195千克/立方米 [14] - 森林覆盖率从10.19%提升至28.9% 植被覆盖度从64.4%升至78.8% [14] 光伏治沙协同发展 - 库布其沙漠建设400公里长"光伏长城" 年均发电量2000亿度 [17] - 同步实现生态治沙300万亩 形成光伏-种植-养殖循环模式 [17] - "十四五"期间实施风光一体化工程2727万千瓦 治理沙化土地238.88万亩 [19] 分区治理策略 - 上游丘陵区植树种草增强水土保持 中游风沙区防风固沙 下游平原区提升防洪能力 [14]
内蒙古能源集团主导实证 BC组件领跑光伏治沙新赛道
新华财经· 2025-09-12 08:09
项目概况 - 内蒙古能源集团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主导光伏治沙实证项目 位于磴口县的蒙能百湖光伏电站占地2.3万亩并建立实证平台 [1] - 项目地处光资源富集区 年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 但面临少雨 蒸发量大和风沙频繁等严苛环境挑战 [1] 技术对比 - 实证平台首次在沙土地面场景对比隆基BC二代技术Hi-MO 9组件与传统TOPCon组件 [1] - 2025年4月至7月数据显示 BC组件单千瓦发电量较TOPCon高出2.45% 单位面积发电量高出9.05% [1] - 在6月份14天阴雨天气中 BC组件实现全月30天单日发电量均高于对照组件 月累计单千瓦发电增益达2.44% [1] 行业意义 - 该项目为沙漠地区光伏项目建设与技术选型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1] - 技术落地代表沙漠光伏项目的新解决方案 为大型光伏治沙项目提供关键决策依据 [1] - 为我国"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运营树立技术标杆 [1]
从“碗底有沙”到“眼底尽绿” 内蒙古上演“绿色嬗变”
中国青年报· 2025-09-06 23:19
核心观点 - 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成功将荒漠转化为绿洲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减少入黄泥沙量 [1][2][4] - 光伏治沙、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新技术应用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为黄河流域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 [1][2][3][4] - 治沙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日均治沙4万亩2024年日均治沙6万亩2024年上半年完成防沙治沙超1550万亩 [4] 治理模式与技术应用 - 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方式先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固定流沙再推进植树种草并引入光伏治沙技术 [2] - 引入管道输水新技术将水输送至沙漠腹地为生态治理提供持续水源植被养护依赖7至9月集中浇水 [2] - 试验新型高产种植模式通过提高单位用种量、精准播种和机械参与将7000亩种植规模浓缩至200-300亩实现产量不降效益提升 [4] 资金投入与治理成效 - 达拉特旗2022年投入约1.66亿元2023年投入约1.51亿元用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新技术应用 [2] - 入黄泥沙量从年均2700万吨降至400万吨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 [2] - 黑赖沟区域沙尘暴天数从每年20多次降至每年四五次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 [1] 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 - 梭梭树嫁接肉苁蓉技术带来经济效益试验田300多亩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实现经济收益五六万元 [3] - 组织牧民成立合作社实现利益最大化成员从3户增至15户推动梭梭苁蓉产业技术升级与精细化运营 [3][4] - 宗别立镇建成40多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4] 社会参与与青年返乡 - 返乡青年参与治沙工作通过经济效益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共同建设家园 [3][4] - 治沙工作代际传承经济效益逐渐显现使更多牧民主动加入治沙合作社 [3][4]
甘肃如何在沙漠养了50万头羊?
36氪· 2025-09-01 09:58
光伏治沙与生态修复 - 光伏发电产业促成甘肃荒漠生态修复 将沙漠改造为水草丰美牧场[8] - 光伏板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贴地风速降低一半[16][21] - 地表温度降低 水分蒸发量减少30%以上[18] - 植被覆盖率从很低水平提升至80%以上[27] - 大规模光伏阵列使植被覆盖率提升20%-50% 土壤含水量增加30%-60%[35] - 光伏项目治沙面积超过10万亩 全省减少2627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36] - 荒漠化治理面积相当于两个香港大小[37] 光伏发电产业规模 - 甘肃光伏装机容量突破3600万千瓦 相当于1.8个三峡水电站发电量[11] - 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56] - 新能源装机容量达8000万千瓦以上 占全省总发电量40%以上[59][60] - 风能可开发量5.6亿千瓦 全国名列前茅[53] - 亿利洁能立体光伏治沙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45] 光伏+畜牧产业模式 - 光伏板下发展畜牧业 形成"光伏羊"特色产业[40][42] - 酒泉等地光伏羊数量超过50万头[43] - 羊群食用板下植物 粪便改良沙化土壤[41] - 牧民同时担任光伏维护工 参与设备清洗和维护[44] - 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生金、治沙固土的可持续闭环[48][50] 项目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 亿利洁能项目年发电9亿度 减排二氧化碳74万吨[46] - 规划治理沙漠超过3万亩 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46] - 新能源发电每年减少上亿吨煤炭消耗 减排二氧化碳数亿吨[61] - 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几十万公顷森林[62] - 实现企业盈利、百姓致富与生态战略的多重目标[51] 风光互补发电体系 - 光伏与风电形成日夜倒班的"风光互补"模式[56] - 夜间风力强劲 风机全速运转收割风能[55][56] - 黄河上游海拔落差构成水电资产优势[58] - 24小时不间断发电保障绿电供应稳定性[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