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沙漠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沙漠“爆改”进行时 百台机械战沙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3 08:15
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 110米至7500米,植绿扩边479万亩,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围脖"织宽织密。当下,在和田县秋季治沙 会战现场,当地正组织大型机械进行沙漠平整工作,为10月份秋季植树,拓宽治沙屏障做准备。来和总 台记者一起见证治沙的"硬核浪漫"!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沙海新绿映天山
央视网· 2025-09-17 12:2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通过科学治理,荒漠和沙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 初秋时分,塔里木河下游的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不仅牧民回来了,跳鼠、马鹿等170多种野生动物也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 像这样的沙化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已经治理了5.2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8个上海市的面积。就在去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性实现锁边合龙,给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海织上了一条3046公里的"绿围脖"。眼下,大家正忙着平整沙地,扩边增绿。阿卜杜热伊木家三兄弟就包下了1100亩沙地种植葡萄,当 时,不少邻居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 三兄弟的底气来自于扩边增绿对生态的改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这处风口,大片防护林不仅挡住了风沙,也增加了降雨,旁边的枣树已经硕果累累。阿卜 杜热伊木三兄弟也放下心来,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三兄弟种下的葡萄苗已经扎下了根。 沙漠成绿洲,荒滩变果园。如今在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枸杞、甘草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蓬勃兴起,沙产业年产值突破 43.7亿元。 而十多年前,因为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 ...
“中国治沙工程典范”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出现三只豹猫幼崽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8:23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白芨滩保护区首次清晰捕捉到三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幼崽野外同框影像 体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1] - 保护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近70万亩 构筑南北长约60公里 东西宽20公里至30公里的绿色长城 有效遏制沙地南移西扩 [1] - 来自120余个国家的政要和专家曾到治沙现场参观考察 治沙成果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2] 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 - 豹猫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处于食物链上层 其种群稳定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完整的重要标志 [2] - 三只健康幼崽的出现表明保护区存在稳定成年豹猫种群且成功繁殖 预示物种呈现良好繁衍趋势 [2] - 保护区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网格 严格巡护管理和持续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 [2] 物种生态特征 - 豹猫体型与家猫相仿但更为精悍 属中小型猫科动物 以美丽斑纹和夜行性闻名 [2] - 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与灌丛 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极高 [2] - 幼崽在林间追逐打闹 探索镜头并练习捕猎技巧 动作敏捷且野性十足 展现顶级捕食者幼年生存状态 [1]
沙漠玫瑰迎来采摘季 小花朵带来大产业
央视网· 2025-05-21 16:36
沙漠玫瑰种植产业 -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成功种植7万余亩玫瑰花,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 [1] - 玫瑰花分为花瓣和花蕾两类采摘,花瓣用于制作玫瑰花酱(需避开高温时段),花蕾用于制作花茶和精油(最佳采摘时间为清晨5-9时) [3] - 当地玫瑰花交易市场每日玫瑰花瓣交易量可达30吨,交易时段为上午9点至晚上8点 [6]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于田县拥有2000余户玫瑰种植户,成立3家合作社,生产加工玫瑰花馕、玫瑰纯露等产品 [7] - 种植户通过销售玫瑰花瓣实现增收,例如村民木娜为·买提如孜已收入1万多元,并计划扩种4-5亩 [7] - 当地文旅部门推出玫瑰花主题沉浸式打卡、采摘体验等活动,吸引摄影和绘画爱好者创作 [7] 生态效益与品种创新 - 玫瑰花植株密集形成花垄,有效阻挡风沙,减轻地表侵蚀,助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合龙" [9] - 于田县培育出耐旱、适应性强的沙漠玫瑰品种,种植行距为3米,可固定沙土防止流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