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葡萄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金秋丰收画卷:特色产业富农家 科技赋能稳粮仓
新华社· 2025-09-27 11:40
作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滑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27万亩,目前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当地多举措推进 病虫害防控,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提升秋管服务能力,保障秋粮稳产丰产。 ■陕西的稻蟹肥美谱写共生和谐 近年来,山东各地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积极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以粮油、果品、蔬菜、畜禽 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富民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湖北的"金果果"甜透心窝 金秋时节,葡萄飘香。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葡萄种植基地,果农们穿梭于藤蔓之间,熟练地进行采摘、选果、套袋、装箱,现场一派 热火朝天的景象。花坪镇关口村葡萄种植面积2.2万亩,小小的葡萄,成为百姓致富的"金果果"。 ■山东的产业链"链"动增值奇迹 ■河南的"智慧"田管守护"中原粮仓" ■西藏的高原西瓜飘散独特"甜香" 广袤田野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科技赋能、农民增收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做强现代农业,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 乐章。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武莹景 ...
广袤乡村绘就金秋九月好“丰”景 农业现代化成为百姓增收致富“密码”
央视网· 2025-09-27 05:59
央视网消息:金秋九月,秫熟稻香、瓜果飘香,广袤的乡村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在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一场传统农耕技能比拼与现代化 收割展示同步上演,村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共庆丰收、共享喜悦。 在湖北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朝阳村,2600多亩香稻陆续进入收割期,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满是谷物的清香。稻田里,一边是 现代化收割机轰鸣作业,铁臂穿梭间,成片的稻穗被低茬收割、脱粒,高效的一体化作业模式让村民连连称赞。另一边,随着"开镰"口令发 出,10位村民代表手持镰刀,在划定区域内展开"收割竞速赛"。 村民们将锣鼓搬到田间地头,为参赛选手打气助威。选手们弯腰、挥镰,动作娴熟利落,尽显传统农耕的魅力。经过比拼,胜出的村民将 猪蹄、土鸡、大米、鱼等奖品领回了家。 陕西靖边:马铃薯喜丰收 科技田实现"绿色增产" 在陕西榆林市靖边县,30万亩马铃薯陆续进入采收季,机械收割不仅提升了效率,也保证了马铃薯的品质。 在山东招远齐山镇,现在是当地红薯一年一度采收的好季节,土地里埋着当地百姓们一年的辛苦与希望。 今年,靖边县种植马铃薯30万亩,产量40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 收获不仅热闹忙碌,整个过程也有不少讲究。首先,要用这台杀秧机 ...
中国最大的省,又升级了
虎嗅APP· 2025-09-26 14:56
文章核心观点 - 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正通过国家战略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资源开发及外贸增长 实现从地域大省向经济大省的转型 并在"陆权复兴"背景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4][5][6][8][26] 新疆经济崛起驱动因素 - 过去10年GDP从9000亿增至2万亿以上 年均增速7% 位居第一梯队 [9] - 外贸进出口三年内从2000亿增至4000亿以上 2024年1~8月达3563亿元 同比增长25.4% [13][15] - 能源优势显著:油气产量全国第一 原煤产量全国第四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列全国第二/第四 西电东送覆盖22省 [18] - 农业转型成功:粮食总产466亿斤(全国第13) 单产524.8公斤/亩(全国第一) 种植面积增202.9万亩(增量全国第一) 农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 [20] 战略定位与区位价值 - 被国家定位为"西北重要安全屏障"和"向西开放桥头堡" 并承担亚欧黄金通道 能源资源保障基地等五大战略职能 [27][30] - 依托中欧班列优势:2023年铁路双口岸通行班列1.64万列 连续五年超万列 [14] - 国际交通枢纽建设:乌鲁木齐入选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全省拥有19个对外开放口岸 [30]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000公里(全国第六) 较2010年不足1000公里大幅提升 [38] - 独库高速公路项目投资760亿元 通车后天山南北通行时间缩短10小时 [37][38] - 民用机场达28座(全国总量第一) 占全国1/10以上 规划未来增至33座 [39][42] - 新藏铁路(投资数千亿元)和中吉乌铁路启动 强化国际交通纽带 [33] 区域发展对比 - 新疆土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1/6 接近GDP十强省总面积 [7] - 与内蒙古 山西等能源大省相比 新疆集煤炭 油气 新能源优势于一体 [18] - 边疆地区(新疆 西藏 云南等)在经济版图中角色提升 [31]
“双节”前北京新发地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比同期下降三成左右
新京报· 2025-09-26 06:13
随着节前采购需求的持续增加,新发地市场水果交易量也比平时多出20%,总量稳定在1.3万吨。北方 主产的苹果、梨、葡萄成为主流,南方水果中的橘子、柚子、香蕉、火龙果、石榴、猕猴桃也占有很大 比例,榴莲依然是线上线下(300959)均受欢迎的网红产品,节前消费迎来一波新的高峰。昨天水果的 加权平均价格为7.9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近期,水果礼盒、精品包装类水果的需求明显增 多,很多商户反映,节日效应带动了市场繁荣。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假期蔬菜供应情况如何?9月26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北 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节前新发地市场加大各类农产品进场量,确保节日供应总量充足、品种丰 富。"近期蔬菜供应每天稳定在2万吨左右。昨天蔬菜加权平均价为3.1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4%。"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介绍。 记者在新发地市场蔬菜交易区看到,前来采购的客商明显增多,一大早不少装载蔬菜的车辆已经售卖大 半。"这几天我们每天的销售量比前期上涨约80%,每天二三十个工人加班加点打包蔬菜。"商户刘俊红 介绍,她售卖的生菜主要来自张家口地区,今年雨水大、蔬菜长势很好,再加上扩种的影响,生菜产 ...
【这个城市有点潮】新疆吐鲁番:开启一趟令人“萄”醉的热情之旅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7:25
每年7月至9月,是新疆吐鲁番葡萄成熟的时节,在"火洲"的灼灼烈日下,坎儿井的清流滋养出翠绿的藤 蔓,串起一颗颗"宝石"与"水晶",每一口葡萄的甘醇都是来自新疆吐鲁番热情的问候。 ...
秋分养生重在“防秋燥”
每日商报· 2025-09-25 03:01
在饮食的忌口方面,秋分时节关键是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秋分后冰饮、凉菜要尽量避免,否则 容易导致腹泻或消化不良。"徐嫚丽说,要避免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像是辣椒、生姜、羊肉等食物容易 导致"上火",反而会加重"秋燥"症状。 另一方面,随着秋分到来,白昼逐渐缩短,夜晚逐渐拉长,此时要顺应自然规律,及时调整作息。 保持早睡早起,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6-7点起床。同时,注意做好保暖防护。比如晚上睡觉前 要盖好肚子,避免腹部因受凉而影响胃肠的消化;睡前可以用温水适当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睡 眠。 俗话说"伤春悲秋",进入秋季容易让人产生低落、伤感的情绪。徐嫚丽认为,当情绪低落时身体也 会变得沉重,可以多出门走走,缓解低落情绪,多晒晒太阳,让心情更愉悦。 近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进入秋分时节,气 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的凉意愈发明显。秋分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身体?又有哪些养生技 巧呢?来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秋分是'养阴'和'保暖'的关键时期。"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嫚丽说,秋分养生 的重点在于润燥养肺、防寒保暖。 秋分过后,"秋燥"会更明显 ...
学习新语|跟着总书记脚步,走过四季庆丰收
新华社· 2025-09-24 08:28
关心农业生产。在黑龙江察看 水稻秋收、在吉林关心玉米长 势、在新疆了解葡萄产业、在 湖北走进蔬菜长廊、在云南考 察花卉园区 …… 我们撷取部分 场景,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走过 四季,感悟总书记深厚的"] 农"情怀。 跟着总书记脚步 在 走过四季 M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 民丰收节。在关键农时,习近平 总书记一次次来到田间地头, 0) 湖南 2013 FE 1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营 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桔 子林。总书记一路走,一路同村 干部、农技人员和土家族村民亲 切交谈,详细询问村里种植的水 果的品种品质、生长周期、适宜 土壤、产量价格,品尝了村里的 水果,亲手帮村民摘下两个柚 子。看到一筐筐、一担担水果摆 满路边,总书记祝村民们 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 好,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指出, 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 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 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 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 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 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 整体素质要效益。 AVAD (0) 江苏 2014年 12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镇江世 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 农业发展情况。在园区草莓种植 ...
既是田间喜讯 更是民生福祉提升 多视角看农民生活变迁 感受乡村振兴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9-24 06:54
央视网消息:丰收不仅仅是田间的喜讯,更是民生福祉的提升。 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了18万亿元左右,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乡村 休闲农业等一批新业态不断涌现。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在产业带动下,农民收入水平持续 提升。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张照新介绍,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7131元增长到2024年的23119元,增加了5988 元,年均增加接近1500元。 农民的幸福,还在于教育、医疗、养老、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改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公路 总里程已经超过了464万公里,建成了众多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老百姓用水更加方便、更有保障。农村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全国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 张照新表示,"十四五"以来,医疗更加便捷,2199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医共体建设,95%的这个村卫生室纳入医保体系。 今天的乡村,龙头出清水、屋里常通电、门口有好路 ...
潮涌新疆70年 小村新变:达西村里的幸福日子
新华社· 2025-09-24 02:13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尉犁县达西村 曾经是 "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 这里生活的百姓 吃粮靠返销 9月19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拍摄的棉花。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无人机照片)。 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生产靠贷款 生活靠救济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无人机照片)。 如今 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 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立直播基地 壮大集体经济 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 "南疆第一村" 9月19日,尉犁县电商协会负责人米日阿依·阿西木在达西村的电商基地直播推介达西村农产品。近年 来,达西村构建"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全产业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孵化 本土直播电商人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 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9月19日,尉犁县达西村二组村民艾合买提·吐尔逊在棉田里查看棉花。 基层组织坚强有力 百姓生活幸福红火 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9月18日,达西村村干部入户帮助村民采摘葡萄。近年来,达西村充分挖掘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及荒废地 ...
一生一定要来的地方——新疆国际大巴扎(组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14:02
各种形状的烤馕引得游客驻足。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哈密瓜、葡萄等时令水果码成色彩鲜亮的"小山"。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民族特色服饰摊位。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夜幕下的新疆国际大巴扎灯火璀璨,是展现当地民俗风情与消费活力的生动窗口。刚出炉的烤馕冒着热气,摊主正为顾客分装;哈密瓜、葡萄等时令水 果码成色彩鲜亮的"小山",吸引游客驻足选购;以新疆棉花为原料的玩偶、家纺等手工艺品陈列整齐,尽显本土物产特色。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族群众与 游客穿梭其间,询价声、叫卖声与音乐声交织。 作为新疆文旅融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夜晚的大巴扎既延续着传统市集的烟火气,更彰显着当地蓬勃的民生图景。 摊主正为顾客分装烤馕。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摊主正在制作烤馕。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摄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 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