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

搜索文档
直击中企出海ESG合规痛点与应对之道,以透明度赢未来|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
华夏时报· 2025-09-23 04:06
此次大会由华夏时报社主办,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中国ESG研究院、Wind ESG、天眼查、商道融绿、华夏ESG观察联盟等单位提供支持。 出海过程中的合规化难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出海投资已成为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途径。根据商务部官网,据商务部、 外汇局统计,2025年1-7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6657.1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 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67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6067.7亿元人民币,增长 2.2%(以美元计为845.3亿美元,增长1.2%)。 在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监管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ESG在中国企业出海中的作用,已经从 过去的"加分项"演变为今天的核心竞争力。多位与会专家认为,ESG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成为 企业长期价值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成为风潮,从新能源到快消类企业,再到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一批又一批中国企 业扬帆远航,在全球市场开拓业务。这一进程中,ESG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 ...
再过几年,日本人或许只能购买中国电视机了
创业邦· 2025-09-05 03:18
日本电视产业衰落 - 日本电视产业在20世纪50至90年代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1990年索尼 松下 东芝全球电视出货量占比超过40% [10][12] - 21世纪初日本企业因技术路径误判陷入衰退 松下押注等离子技术投资6000亿日元收购日立和先锋业务 索尼固守CRT技术导致电视业务连续13年亏损 [16][17] - 日本品牌全球电视出货量份额从2010年28%暴跌至2024年9% 本土市场松下份额从2018年16.8%降至2024年8.8% 东芝退出消费级电视市场 [17] 中国电视产业崛起 - 2024年中国电视企业全球出货量占比达30.2% 海信 TCL 小米三家合计份额31.3% 超过三星和LG的28.4% [20][21] - 在75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 TCL和海信份额分别达15.0%和14.6% 逼近LG的15.1% 打破韩企垄断 [20] - 海信以25.4%份额成为日本市场销量冠军 TCL以9.7%份额跻身第四 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份额达49.9% 7月后单月连续超50% [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海信自研信芯X画质芯片在画质评分中超过索尼XR系列 TCL华星光电ADS Pro硬屏技术解决视角偏色问题 [25] -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 海信2024年研发投入达120亿元 占营收5%以上 远超索尼电视业务 [34] - 通过AI模拟测试将画质优化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 智能调度系统将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不良率降至0.3% [37] 本地化运营策略 - 针对日本住房空间小特点推出超薄机身和小尺寸电视 预装NHK 富士电视台等本土流媒体应用 [26] - 提供日语24小时客服和上门安装服务 3个月内快速响应日本能效标准新品需求 日本企业需6个月以上 [26][30] - 针对日本用户喜好优化色彩还原 契合多人围看电视场景需求 [25][26] 产业链与生态优势 - 中国构建全球最完整电视产业链 涵盖京东方 华星光电面板制造到芯片研发 整机设计 渠道铺设和售后服务 [28] - 产业链协同创新 柔性OLED面板技术快速与TCL 小米共享 推动折叠屏 卷曲屏等新形态产品领先 [37] - 智能制造2025战略推动5G AI 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智能化+规模化优势 [37] 中日制造业对比 - 日本企业存在技术封闭性 拒绝开放专利导致产业链无法协同 战略保守性导致决策缓慢 资源分散化挤压电视研发投入 [33] - 中国制造业形成产业链效率+创新速度+市场响应能力的综合优势 空调在日份额达22%较2020年翻番 半导体份额从2000年20%跌至2024年6% [37][38] - 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 产业生态 创新模式和市场逻辑全方位重构 [39]
站上资本风口 激光电视产业链规模或达千亿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23:12
行业增长与市场前景 - 激光电视在中国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占有率超过58% [1] - 激光电视在80英寸以上大屏市场销量占比从2017年23%增长至63.5% [2] - 预计到2022年激光电视年复合增长率达92% [2] - 激光电视出货量预计替代大屏电视出货量20%,市场规模达千亿元 [2] - 全球已有20多家整机企业和超过100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入市场 [3] 企业战略与产能布局 - 海信计划5年内分享1000项专利并实现青岛基地产能翻番 [1] - 海信将于明年量产卷曲屏幕激光电视、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用产品 [1] - 长虹自主掌握光机、整机、屏幕和制造等核心技术 [3] - 激光显示与AIoT融合将催生新兴市场 [3] - 极米科技、坚果获得百度、阿里投资,光峰科技登陆科创板 [3] 技术发展与产业地位 - 中国申请和授权激光显示专利超7000项,占全球比例50%以上 [5] - 激光显示被国家"十三五"规划列为新型显示项目首位 [5] - 激光电视成本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液晶电视因前期投资庞大逐渐失去优势 [5] - 激光电视在智能汽车、VR显示、工业物联等领域具应用前景 [6] 消费趋势与市场需求 - 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将主导未来5-10年消费格局 [2] - 海信激光电视在京东2020年销售同比增长490% [2] - 激光电视成为用户搜索热词,将进入80后、90后主流消费群体客厅 [2]
8秒钟产出一台液晶电视 陕西咸阳高新区电子显示产业“点砂成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3 23:20
电子显示产业链国产化突破 - 咸阳高新区实现"投入石英砂、产出电视机"完整产业链 每8秒钟产出一台液晶电视并通过中欧班列销往30余国 [1] - 彩虹股份G8 5+基板玻璃生产线填补陕西省产业链关键缺口 总产能超580万片可满足中国市场10%以上需求 [2] - 彩虹股份生产线平均产能超设计23% 产品通过头部企业认证实现进口替代 综合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 [2]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 彩虹股份采用国际领先"溢流下拉法"工艺 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实现基板玻璃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3] - 公司与西安交大共建新型显示联合研究院 在智能制造 仿真模拟 高端材料等核心领域持续攻关 [3]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 咸阳高新区形成"面板+基板"双龙头产业生态 冠捷科技作为链主企业带动多家上游配套企业共同成长 [4] - 园区通过88米空中连廊实现G8 6代面板线与整机厂无缝对接 机械臂自动化生产实现电视整机快速产出 [4] - 陕西省计划到2035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年规模达1000亿元 推动与大数据 物联网 AI等技术融合 [4]
【咸阳】打造电子显示产业完整生态体系
陕西日报· 2025-07-07 23:52
国产显示产业链技术突破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基板玻璃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特别是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突破高世代基板玻璃技术难题 [1] - 公司拥有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掌握高世代基板玻璃全套技术的企业,产品覆盖G5-G8.5+多种规格 [1] - 基板玻璃是显示面板的关键核心材料,技术门槛高、制造难度大,处于玻璃制造金字塔顶端 [1] 冠捷科技生产运营情况 - 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33%,12个制造基地年产显示器占全球1/3 [3] - 2018年至今累计产值达130亿元,产品出口30余个国家,覆盖教育、医疗等多场景 [3] - 生产线每8秒产出一台液晶电视,通过智能化工厂实现高效生产 [3]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 - 冠捷科技通过88米空中连廊实现全链条一体化生产,半成品流通时间压缩至分钟级 [3] - 公司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0%,拥有6个软硬件研发中心,产品研发速度领先行业 [4] - 咸阳高新区已形成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全产业链,引进40多家上下游企业 [4] 产业发展规划 - 咸阳高新区以打造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产业链向Micro LED等新兴技术领域发展 [4] - 将强化链式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电子显示产业生态体系 [4]
(活力中国调研行)每8秒产出一台液晶电视 陕西咸阳电子显示产业“链”动发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4:20
电子显示产业技术发展 - 咸阳G8 5+基板玻璃生产线能将玻璃液加工成0 4毫米超薄基板玻璃 [2][4][6][8][10][12] - 冠捷显示科技采用自动锁附、智能搬运等自动化设备实现每8秒生产一台液晶电视的高效率 [2][4][6][8][10][12] 产业集群建设策略 - 咸阳高新区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强化科技创新三大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2][4][6][8][10][12] - 目标为打造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 [2][4][6][8][10][12] 企业生产实况 - 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已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现场展示终端产品 [6][8][10] - 咸阳G8 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处于洁净车间环境运行状态 [2][4][12]
(活力中国调研行)每8秒产出一台液晶电视 陕西咸阳“点砂成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4:14
行业概况 - 陕西咸阳已形成"投入石英砂、产出电视机"的完整电子显示产业链,每8秒产出一台液晶电视并通过中欧班列销往30余个国家[1] - 咸阳曾拥有中国最大彩色显像管生产基地,电子显示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在基板玻璃等核心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1] - 陕西省发布《培育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目标到2035年形成年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创新集群[6] 核心企业表现 - 彩虹股份咸阳G8.5+基板玻璃生产线效率提升20%以上,投产后总产能将超580万片,可满足中国市场10%以上需求[3] - 彩虹股份多条生产线平均产能超设计产能23%,综合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批量替代进口产品[4] - 冠捷科技作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电视整机生产,带动多家上游配套企业成长[6] 技术创新 - 彩虹股份采用国际领先的"溢流下拉法"工艺生产0.4毫米厚高世代基板玻璃,构建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体系[1][4] - 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新型显示联合研究院,在智能制造、仿真模拟、高端材料等核心领域持续攻关[4] - 咸阳高新区形成"面板+基板"双龙头产业生态,计划向OLED等新兴技术领域延伸产业链[6] 产能与规模 - 咸阳高新区已吸引40多户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协同效应[6] - 冠捷科技通过88米空中连廊实现与G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无缝连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4] - 彩虹股份咸阳基地新建生产线使高世代基板玻璃总产能突破580万片[3]
东营|东营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走在前
大众日报· 2025-07-03 01:13
电子信息产业 - 新视界光电(东营)有限公司1.8万平方米电视机生产车间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融入最新智能技术,海内外订单稳步增长 [2] - 河口经济开发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东营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已落户年产100万台液晶电视、新型智能数字文旅游乐产品及车载大尺寸触摸屏盖板生产三大项目 [2] - 园区以电子制造为核心,布局电子材料、元器件等全产业链条,改造4.6万平方米老旧厂房,实现存量资源优化与招商突破 [2] 招商引资与产业集群 - 东营市创新招商方式,精准强链延链补链,前四个月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108个,签约金额541.92亿元 [2] - 东营临港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4] 盐碱地综合利用与农业创新 - 东营市高标准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今年将完成总部基地建设,提质改造盐碱耕地14.6万亩,新增耕地3.5万亩 [3] - 盐碱地国创中心计划新培育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系)30个以上,面向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累计突破3000万亩 [3]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 -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为全球首个并网、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 [3] - 东营市一体推进风光储氢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型储能规模将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160万千瓦 [4] - 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国华海上光伏、宁德时代零碳产业园、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4] 经济发展数据 -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1%,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4] - 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4]
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科技日报· 2025-06-29 19:11
企业创新案例 - 巨轮股份有限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南狮融入机器人制造,展示智能六自由度机器人舞狮表演[1] - 视源股份电视板卡全球出货量累计超7.7亿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2024年研发投入达15亿元[2] - 视源股份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全球每3台电视机有1台搭载"视源芯",每两块教育互动屏中有一块是"视源造"[2] - 潮州三环集团从竹棚作坊发展为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产销量全球前列的企业[2] 政府支持与产业环境 - 广东省2024年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中企业牵头占比50%以上,参与占比90%以上,全省约90%科研资源来源于企业[3] - 广东省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正高标准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6] 产业升级与智能制造 - 胜宏科技打造国内同行业首家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实现节水50%、节电30%,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3.1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39.22%[4] - 惠州2025年1-5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446.5亿元,同比增长13.9%[4] - 中山着力构建"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6] - 江门市六大传统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800多家,约占全市规上企业数量的50%,正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6]
创历史新高!前5个月北京地区出口规模突破25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7 09:21
外贸总体表现 - 前5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1266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1% [1] - 出口2508.5亿元,首次突破2500亿元,增长2.8%,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外,月度出口值均高于500亿元 [1]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5161家,同比增加3.2%,其中出口企业9140家,增加8.5% [1] - 5月份市属企业实现进出口915亿元,增长15.1% [1] 民营企业表现 - 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11.4亿元,增长3.3%,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3.5%,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出口609.4亿元,增长34.5%,高于全国民营企业出口增速26.5个百分点 [1] 区域贸易合作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00.3亿元,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至60.8% [1] - 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1.3%,对"一带一路"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增长4.4% [1] 产业结构优化 - 汽车出口104.2亿元,增长35.6%;汽车零配件出口100.9亿元,增长50.9%;风力发电机组出口14.8亿元,增长94.2%,合计上拉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 [2] - 医药健康相关产品出口52.7亿元,增长9.6%;文化产品出口25.7亿元,增长58.9% [2] 开放平台效能 - 北京自贸试验区出口375.9亿元,增长7.1%,创历史新高 [2] - 亦庄经开区出口260亿元,增长18.1%,月度出口规模保持连续增长 [2] -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出口247.6亿元,增长18%;大兴综保区进出口37亿元,增长8.2% [2] 消费品进口 - 零售包装药品进口188.5亿元,增长17.2%,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总值的42.2%;液晶电视进口8亿元,增长25.4%,占全国98.2% [3] - 艺术品进口3.2亿元,增长125.4%,全国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至11.2% [3] - 肉类进口增长37.1%,乳品进口增长27.8%,啤酒进口增长45.7%,均高于全国同类商品进口增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