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2025

搜索文档
再过几年,日本人或许只能购买中国电视机了
创业邦· 2025-09-05 03:18
日本电视产业衰落 - 日本电视产业在20世纪50至90年代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1990年索尼 松下 东芝全球电视出货量占比超过40% [10][12] - 21世纪初日本企业因技术路径误判陷入衰退 松下押注等离子技术投资6000亿日元收购日立和先锋业务 索尼固守CRT技术导致电视业务连续13年亏损 [16][17] - 日本品牌全球电视出货量份额从2010年28%暴跌至2024年9% 本土市场松下份额从2018年16.8%降至2024年8.8% 东芝退出消费级电视市场 [17] 中国电视产业崛起 - 2024年中国电视企业全球出货量占比达30.2% 海信 TCL 小米三家合计份额31.3% 超过三星和LG的28.4% [20][21] - 在75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 TCL和海信份额分别达15.0%和14.6% 逼近LG的15.1% 打破韩企垄断 [20] - 海信以25.4%份额成为日本市场销量冠军 TCL以9.7%份额跻身第四 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份额达49.9% 7月后单月连续超50% [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海信自研信芯X画质芯片在画质评分中超过索尼XR系列 TCL华星光电ADS Pro硬屏技术解决视角偏色问题 [25] -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 海信2024年研发投入达120亿元 占营收5%以上 远超索尼电视业务 [34] - 通过AI模拟测试将画质优化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 智能调度系统将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不良率降至0.3% [37] 本地化运营策略 - 针对日本住房空间小特点推出超薄机身和小尺寸电视 预装NHK 富士电视台等本土流媒体应用 [26] - 提供日语24小时客服和上门安装服务 3个月内快速响应日本能效标准新品需求 日本企业需6个月以上 [26][30] - 针对日本用户喜好优化色彩还原 契合多人围看电视场景需求 [25][26] 产业链与生态优势 - 中国构建全球最完整电视产业链 涵盖京东方 华星光电面板制造到芯片研发 整机设计 渠道铺设和售后服务 [28] - 产业链协同创新 柔性OLED面板技术快速与TCL 小米共享 推动折叠屏 卷曲屏等新形态产品领先 [37] - 智能制造2025战略推动5G AI 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智能化+规模化优势 [37] 中日制造业对比 - 日本企业存在技术封闭性 拒绝开放专利导致产业链无法协同 战略保守性导致决策缓慢 资源分散化挤压电视研发投入 [33] - 中国制造业形成产业链效率+创新速度+市场响应能力的综合优势 空调在日份额达22%较2020年翻番 半导体份额从2000年20%跌至2024年6% [37][38] - 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 产业生态 创新模式和市场逻辑全方位重构 [39]
再过几年,日本人或许只能购买中国电视机了
虎嗅· 2025-09-05 02:39
日本电视产业衰落 - 日本品牌全球电视出货量份额从2010年28%跌至2024年9% [15] - 松下日本市场份额从2018年16.8%暴跌至2024年8.8% 东芝退出消费级电视市场 [15] - 企业技术路径误判 松下押注等离子技术投入6000亿日元 索尼固守CRT技术 错失液晶转型窗口期 [12][13][14] 中国电视产业崛起 - 中国品牌全球电视出货量占比达30.2% 海信/TCL/小米合计份额31.3%超过三星/LG总和28.4% [20][22] - 在75英寸以上大屏市场 TCL份额15.0% 海信14.6% 逼近LG的15.1% [20] - 海信以25.4%份额登顶日本市场 TCL以9.7%份额跻身第四 [25] 技术研发突破 - 海信自研信芯X画质芯片 Mini LED电视画质评分超过索尼XR系列 [27] - TCL华星光电ADS Pro硬屏技术解决液晶电视视角偏色问题 [27] - 海信2024年研发投入达120亿元 远超索尼电视业务 [41] 本地化运营策略 - 针对日本住房空间小特点推出超薄机身可壁挂小尺寸电视 [28] - 预装NHK/富士电视台流媒体应用 提供日语24小时客服和上门安装服务 [28][29] - 3个月内快速响应日本能效标准需求 日本企业需6个月以上 [32] 智能制造与产业链协同 - TCL工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至5天 不良率降至0.3% [44] - 海信利用AI模拟测试将画质优化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 [44] - 京东方柔性OLED面板技术与TCL/小米共享 推动折叠屏/卷曲屏产品领先 [46] 制造业生态对比 - 日本企业存在技术封闭性 松下等离子技术拒绝开放专利导致产业链无法协同 [36] - 战略保守导致决策缓慢 2010年中国布局智能电视时日本企业仍在纠结互联网功能 [38] - 资源分散化 松下投入核电/电池业务 东芝涉足半导体/医疗设备 挤压电视研发投入 [40] 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品牌在日本电视市场份额达49.9% 2024年7月后连续单月超50% [24] - 中国空调品牌在日本份额达22% 较2020年翻一番 [47] - 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2000年20%跌至2024年6% [47]
通达创智(001368) - 001368通达创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2:58
经营业绩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7,137.65 万元,同比增长 2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01.80 万元,同比增长 1.89%;扣非后净利润 9,294.95 万元,同比增长 4.01% [2]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172,506.71 万元,同比增长 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136,036.13 万元,同比减少 3.37% [2] - 2024 年实施两次现金分红,4 月 29 日实施 2023 年度利润分红 10 股派 8 元,分红总额 9,109.41 万元;11 月 26 日实施每 10 股派 6.5 元,中期分红总额 7,401.39 万元 [2] 市场环境与应对 - 2024 年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美国大选、俄乌冲突、红海航运危机等使海外业务短期承压,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等应对 [3] -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公司以欧洲客户为主,出口全球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且早在几年前布局马来西亚工厂 [4][5] 业务结构 - 2024 年营业收入约 9.71 亿元,销售区域以欧洲、亚洲、北美洲等为主,出口欧洲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等,出口北美洲主要是美国 [4] - 产品出口欧洲及国内内销业务占比约 80%,直接出口美国市场业务占比约 10% [5] 未来业务拓展 - 重视全球市场,巩固与现有跨国企业客户合作,开发体育户外等领域新优质客户群体,拓展国内外优质品牌客户 [5][6] - 进一步重视开发内销客户,持续拓展欧洲客户及一带一路客户 [5][6] 增长原因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增长得益于核心客户订单稳健增长和新客户业务拓展 [7] 成本与风险应对 - 海运费变化对公司境外销售业务影响有限,因主要大客户自行承担海运费 [8] - 原材料采购成本是生产成本核心构成,公司通过优化供应商结构等实现降本增效 [9] - 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业务影响相对较低,公司采取谨慎持有美元、适时结汇及少量外汇掉期工具,与客户有重新议价机制 [10] 产品种类 - 公司主营体育户外、家居生活、健康护理业务,包含部分儿童产品,如儿童滑板车、益智玩具、电动牙刷等 [10] 销售区域 - 产品销往全球约三、四十个国家及地区,境外包括欧洲、北美、亚洲、大洋洲、南美洲、中东等地 [10][11] - 室内家居用品最终主要销往意大利、美国等;家用电动工具最终主要销往德国、美国等;体育用品最终主要销往欧洲、美洲、亚洲等地;休闲产品最终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 [11] 核心竞争力 - 客户资源优势:与迪卡侬等全球领先跨国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订单可预测性强,在客户供应链中地位高 [11][12] - 技术研发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先进产品设计和精密模具设计开发优势,实验中心通过 CNAS 认证 [13] - 多工艺、多制程整合优势:掌握多种先进注塑及成型加工工艺,整合多种制程工序,形成一体化作业 [14][15] - 智能制造优势:践行“工业 4.0”与“智能制造 2025”,形成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柔性”交付的生产制造体系 [16] - 质量控制和认证优势:建立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多项认证,获得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相关认证 [17] - 海外工厂优势:2022 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子公司,马来西亚工厂 2023 年末投产,发展趋势向好,降低关税风险,提升出口美国收入 [18][19] 利润分配政策 - 原则:实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重视投资者回报,兼顾公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 - 形式:可采用现金分红、股票股利等方式,现金分红优先 [20] - 条件:当年盈利、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优先现金分红;经营良好且董事会认为必要时,可考虑股票股利 [21] 业绩指引 - 2025 年度营业收入定比 2023 年增长率目标值为 56.25%,触发值为 44%;净利润定比 2023 年增长率目标值为 56.25%,触发值为 44% [23] 客户集中风险应对 - 与迪卡侬等跨国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订单可预测性强,在客户供应商体系中等级高 [23][24] -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是多家企业重点或优先级供应商,2023 年获迪卡侬“最佳弹性供应链管理奖” [24][25] - 与多家新客户合作逐步加深,不断开拓海内外优质新客户 [25] 其他情况 -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未来业务影响小,马来西亚工厂缓解关税压力,中美关税战缓和,受影响订单已恢复 [25] - 公司和主要客户共同业务规划,产能利用率较好,客户订单增长趋势向好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