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致·格格

搜索文档
华熙生物(688363):董事长亲赴一线,Q2利润显著改善
光大证券· 2025-08-28 03: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未明确提及[1][11] 核心观点 - 董事长亲赴一线管理 Q2利润显著改善 归母净利润同比+20.9%[1][4] - 品牌营销向"效益导向"转型 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8][9] - 原料业务相对稳健 医美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护肤品业务处于调整阶段[5][6][7] - 二季度利润拐点已现 看好未来业绩弹性释放[10][11] 财务表现 - 1H2025营收22.6亿元(-19.6%) 归母净利润2.2亿元(-35.4%)[4] - 2Q2025营收11.8亿元(-18.4%) 归母净利润1.2亿元(+20.9%)[4] - 1H2025毛利率71.0%(-3.5pcts) 归母净利率9.8%(-2.4pcts)[8] - 2Q2025期间费用率56.6%(-6.8pcts) 销售费用率35.0%(-12.5pcts)[9] 分业务表现 - 原料业务营收6.3亿元(-0.6%) 毛利率62.0%(-4.3pcts)[5][8] - 医疗终端产品营收6.7亿元(-9.4%) 毛利率81.6%(-2.9pcts)[5][8]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营收9.1亿元(-34.0%) 毛利率69.7%(-3.4pcts)[5][8] - 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营收0.4亿元(+32.4%)[5] 业务亮点 - 原料出口业务营收3.3亿元(+0.9%) 占原料业务52.9%[5] - 欧洲/东南亚/韩国收入增速近10% 日本市场增速超20%[5] - 弗思特品牌收入0.6亿元(+61.3%) 销量80吨(+23%)[5] - 新增8个国际医疗器械注册证 涉及巴西/泰国/俄罗斯市场[6] - 润百颜屏障修护系列收入占比超50%[7] - BM肌活/米蓓尔品牌营销变革见效 人效提升/库存周转改善[7]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48.25/56.31/67.35亿元(下调14%/15%/14%)[11] - 维持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下调2026-2027年至5.9/8.0亿元(下调11%/12%)[11]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0.98/1.23/1.66元 对应PE 60/47/35倍[11][12] - 董事长拟增持2-3亿元公司股份 显示发展信心[11]
“医美茅”双雷引爆:爱美客上市以来业绩首降,并购韩国企业埋下16亿元商誉“定时炸弹”
华夏时报· 2025-08-22 08:14
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2.99亿元 同比下滑21.59% 归母净利润7.89亿元 同比骤降29.57% 为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业绩负增长 [3] - 公司营收增速从2021年104.13%持续衰减至2023年47.99% 2024年进一步放缓至5.45% 2025年中报直接下跌21.59% [4] - 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7.44亿元 同比下滑23.79% 凝胶类产品收入4.93亿元 同比下滑23.99% 两者合计占总营收超90% [8] 产品与竞争 - 以嗨体为代表的溶液类产品毛利率93.15% 同比减少0.83个百分点 以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产品毛利率97.75% 同比减少0.23个百分点 [9] - 华熙生物润致·格格获批打破嗨体在颈纹市场独占地位 濡白天使所在再生针剂赛道2024年起已有7款产品获批 凝胶类市场新增AestheFill、塑妍真等竞品 [14] - 溶液类产品2024年产量687.92万支 销量634.63万支 库存增加53.29万支 同比大幅增长91.40% [11][12] 行业环境 - 宏观消费承压导致高客单价项目首当其冲 玻尿酸终端价从384元降至330元 消费分层加剧 高端客户稳定但大众客户转向性价比项目 [7] - 医美生物材料领域进入产品同质化竞争阶段 再生类产品国内获批数量增多 终端机构采购策略转向多品牌合作以减少单一依赖 [7][10] - 行业政策收紧 NMPA加强医美产品飞行检查 对产品生产和销售提出更严格要求 [10] 战略行动 - 公司以1.9亿美元约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 85%股权 导致商誉从去年年底2.78亿元飙升至15.94亿元 增加472.23% [15][17] - 收购引发法律纠纷 原中国独家经销商达透医疗提起仲裁索赔16亿元 案件尚未开庭 对公司利润影响不确定 [16] - 公司称正通过优化运营强化核心能力 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暂未披露产品定价或渠道策略调整计划 [6][9]
透视半年报|医美茅爱美客承压:营收净利双降 子公司涉重大仲裁
新京报· 2025-08-20 12: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59%至12.9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9.57%至7.89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3.05% [1] - 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7.44亿元(同比-23.79%)毛利率93.15%(同比-0.83%)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4.93亿元(同比-23.99%)毛利率97.75%(同比-0.23%) [4][5] - 2024年营收增速已放缓至5.45%(30.26亿元)净利润增速降至5.33%(19.58亿元)为2019年上市以来最低增幅 [2] 历史业绩对比 - 2020-2023年营收从7.09亿元增长至28.69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9% 归母净利润从4.4亿元增长至18.58亿元 [2] - 2021年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10.46亿元(同比+133.84%)成为核心增长驱动 [2] 行业竞争环境 - 国家药监局批准颁发的医美注射针剂产品注册证持续增多 市场竞争加剧 [3][5] - 华熙生物2023年10月推出颈部抗衰老产品"润致·格格" 直接对标公司核心产品"嗨体" [5] - 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与效果深耕的关键转型 [3] 重大仲裁事件 - 子公司Regen公司因解除AestheFill产品中国大陆独家经销协议 遭达透医疗提起仲裁并索赔16亿元 [8][9] - AestheFill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2024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注册证 [7] - 原代理商达透医疗声称累计投入超4亿元用于临床注册和市场拓展 [8] 战略布局调整 - 2025年3月通过控股子公司爱美客国际收购Regen公司85%股权 拓展聚乳酸类皮肤填充剂产品线 [6][7] - Regen公司为韩国首家取得聚乳酸类皮肤填充剂注册证的企业 拥有AestheFill、PowerFill等产品 [7]
医美茅爱美客承压:营收净利双降、子公司涉16亿代理权仲裁案
新京报· 2025-08-20 12:0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59%至12.99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9.57%至7.89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43.05% [1] - 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同比减少23.79%至7.44亿元 [4] - 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同比减少23.99%至4.93亿元 [4] 历史业绩对比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从7.09亿元增长至28.69亿元 [2] - 2021年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3.84%至10.46亿元 [2] - 2024年营收增幅放缓至5.45% [2] 行业竞争环境 - 国家药监局批准医美注射针剂产品注册证持续增多 [3]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向质量与效果转型 [3] - 华熙生物2023年10月推出"润致·格格"成为竞品 [4] 产品管线状况 - 溶液类核心产品"嗨体"和凝胶类产品"濡白天使"面临增长压力 [1][4] - 溶液类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0.83% [4] - 凝胶类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0.23% [4] 子公司仲裁事件 - Regen公司因AestheFill代理权面临16亿元索赔仲裁 [1][8] - AestheFill产品代理人于2024年7月变更为俪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 - 深圳国际仲裁院已受理仲裁申请但尚未开庭 [8] 战略布局调整 - 2025年3月通过子公司收购Regen公司85%股权 [5] - Regen公司为韩国首家取得聚乳酸类皮肤填充剂注册证的企业 [5] - AestheFill于2024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5]
500亿玻尿酸龙头,净利润骤降近三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2: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滑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降幅达29.57%,为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4] - 2021-2023年营收增幅分别为104.13%、33.91%、47.99%,归母净利润增幅117.81%、31.90%、47.08%,但2024年增速骤降至个位数(营收+5.45%,净利润+5.33%)[8] - 主力产品线显著下滑: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7.44亿元(-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23.99%)[8] 市场竞争格局 - 溶液类产品"嗨体"面临华熙生物竞品"润致·格格"冲击,后者2024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9] - 凝胶类产品"濡白天使"遭遇七款"童颜针"同质化竞争,包括四环医药、乐普医疗等新入局者 [10] - 行业从玻尿酸主导转向再生类/胶原类产品阶段,玻尿酸赛道价格战加剧 [13] 战略调整举措 - 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85%股权,获取再生类产品AestheFill(34国获批)和PowerFill(24国获批)[10] - 陷入AestheFill中国大陆代理权纠纷,潜在索赔金额达16亿元 [11] - 拓展新赛道:A型肉毒毒素、第二代埋植线、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 [14]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2017-2021年CAGR达17.5%,但2024年后增速放缓 [13]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锦波生物2025H1营收8.59亿元(+42.43%),核心产品"薇旖美"覆盖超4000家机构 [14] - 行业预计将进入价格回归期,再生类产品可能出现断崖式降价 [14] 资本市场反应 - 股价较2021年峰值累计跌幅超60%,当前市值549亿元(2021年超1500亿元)[5] - 2025H1关键财务指标:毛利率93.44%(2023年95.09%),净利率60.90%(2023年64.65%)[6]
业绩滑坡、代理权暗战、行业竞争加剧:爱美客遇上市来最强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5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滑21.59% 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降幅达29.57% 为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2] - 两大主力产品均显著下滑: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7.44亿元同比降23.79% 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降23.99%[4] - 历史增速持续回落:2021-2023年营收增幅分别为104.13%/33.91%/47.99% 2024年降至5.45% 2025年上半年转为负增长[4] 产品竞争格局 - 溶液类产品"嗨体"面临华熙生物竞品"润致·格格"冲击 该竞品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7] - 凝胶类产品"濡白天使"所处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获批"童颜针"增至七款 包括圣博玛艾维岚/高德美塑妍萃/江苏吴中代理艾塑菲等[7] - 主力产品毛利率保持高位:溶液类毛利率93.15% 凝胶类毛利率97.75% 但营业成本降幅低于营收降幅[5] 战略转型举措 - 以1.9亿美元现金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 85%股权 获取再生类注射产品AestheFill和PowerFill[7] - AestheFill已获34个国家地区注册 PowerFill获24个国家地区注册 但中国大陆独家经销权归属江苏吴中孙公司达透医疗[8] - 达透医疗就代理权争议提起仲裁 初步索赔损失16亿元 代理权争夺结果将影响产品布局节奏[8]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美市场增长动能转换 部分消费者削减或推迟支出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果深耕转型[2] - 行业增速放缓:2017-2021年市场规模从993亿元增至1892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7.5% 但2024年以来高增长标签淡化[9] - 产品迭代加速:从玻尿酸向再生类/胶原类产品过渡 锦波生物重组胶原产品薇旖美覆盖超4000家终端机构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42.43%[10] 新产品布局 - 加码多赛道研发:包括A型肉毒毒素/第二代面部埋植线/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10]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项目由子公司北京诺博特与质肽生物医药联合研发申报[11] - 行业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再生类高价产品价格将断崖式下降 推动"大众医美"时代到来[10]
华熙生物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24年研发投入逆势增长达4.66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7-11 05:55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净利润1.74亿元骤降70.59% [2] - 研发投入逆势增长4.46%达4.66亿元研发费用率8.68%创历史新高居A股前列 [2] - 现金分红5262万元占归母净利润30.19% [9] 业务结构 -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激增32.03%明星产品"润致娃娃针"收入翻倍覆盖超5000家机构 [6] - 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滑31.62%主因市场竞争加剧与渠道调整 [6] - 原料业务国际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7.65% [5] 研发与创新 - 合成生物学领域拥有580项有效专利392项应用于主营业务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 [7] - 2024年推出多个专项新产品完成3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7] - 研发团队920人年研发投入占比近9%远高于行业均值 [10] 战略转型 - 从透明质酸单点突破转向糖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构建"细胞级抗衰"生态闭环 [8][9] - 砍掉低效营销投入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3.31%聚焦高毛利医美产品如"润致·格格"与"润致·斐然" [6] - 第五次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 cGMP现场检查覆盖六大质量体系 [2][3] 市场拓展 - FDA认证标志着玻璃酸钠原料药生产标准站上全球顶点为打开欧美高端市场提供背书 [3][4] - 业务横跨原料药医美器械功能性食品组织工程四大领域 [9] - 采用无动物源性培养基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强化ESG实践 [9]
“炮轰”券商?华熙生物再回应:没有好的生态,没有谁会是最终的成功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5:53
华熙生物公开质疑券商研报 - 公司直指资本市场追求新题材,研报中大量出现针对透明质酸产业的"对比研究",认为透明质酸产业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等不实言论 [1][3] - 公司强调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是衡量安全性和技术壁垒的关键指标,旗下透明质酸医美注射类产品的三类医疗器械证数量居行业首位 [3] - 公司澄清市场上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本质属于多肽,与人体内的胶原蛋白存在差异,两个概念不应混用 [4] 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议 - 多家券商研报提出"胶原蛋白在皮肤修复、抗衰老和副作用等方面强于玻尿酸"的观点 [3] - 公司回应无法简单比较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孰强孰弱,强调最权威依据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信息 [3] - 行业人士指出玻尿酸以容积填充和补水见长,重组胶原蛋白侧重肤质改善和屏障修复,临床应用需依求美者个体需求而定 [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6]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旗下多个品牌面临增长瓶颈 [6] - 医疗终端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新推出的"润致·格格"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 [7] 行业竞争格局 -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增长,锦波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上涨84.92%,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上涨144.27% [8] - 巨子生物2024年收入55.39亿元,同比上涨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上涨42.4% [8] - 医美市场从早年的玻尿酸主导转向再生和胶原类产品为主流 [8]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启动全面管理变革,包括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指标与绩效体系变革等 [2] - 设立"竞争情报部",追踪并应对与科学常识和科研趋势背离的竞争性传播活动 [9] - 公司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延续"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等项目 [7]
爱美客(300896.SZ)一季度营利双降,“医美三剑客”集体面临转型阵痛
新浪财经· 2025-05-06 09: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7.9% 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5.9% 扣非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下降24% 经营现金流净额3.33亿元同比下降38% EPS为1.4665元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 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 增速创2016年以来新低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8元 分红总额11.45亿元占净利润58.51% [1] 业务结构 - 溶液类产品营收17.44亿元同比增长4.4% 销量增长24.4%但价格下降 凝胶类产品营收12.16亿元同比增长5.01% 销量下滑11.24% [2] - 国内获批玻尿酸注射产品达59款 竞品华熙生物"润致·格格"打破颈纹修复垄断 行业增速从2023年超20%降至2024年约10% [2] 战略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3.04亿元同比增长21.41%占营收10.04% 聚焦肉毒素、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临床项目 [3] - 2025年3月以13.73亿元收购韩国REGEN 85%股权 获"艾塑菲"全球分销网络 溢价率1344% [3] - 推出体重管理产品"超模丸"切入大健康领域 海外收入仅158万元 [3][4] 行业动态 - "医美三剑客"市值总和从近4000亿元缩水至不足千亿元 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暴跌70% 昊海生科采用低价策略 [3] - 轻医美消费向电商直播渗透 玻尿酸原料认知理性化 行业"暴利神话"褪色 [2] 发展前景 - 短期面临监管趋严、价格战与消费理性化压力 长期依赖再生材料、减重药物等新业务突破 [4] - 国际化借助REGEN在34国资质拓展欧美市场 技术迭代与合规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4]
华熙生物陷下滑困境,董事长下场叫停低效投放,押注创新能否破局?丨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4-28 04:40
文章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面临戴维斯双杀考验,营收和利润下滑,虽展开革新但暂未显效,公司对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进行调整并启动战略升级,未来增长或取决于护肤品业务走向 [2][3][9] 分组1: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营收降速创单季最差记录,利润延续下滑趋势 [2] - 2023 - 2024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分别同比下降18.45%、31.62%,收入各为37.57亿元、25.69亿元 [5] - 2023 - 2024年,公司原料药业务板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2%、9.47%;2024年医疗终端产品业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首次超过原料药业务收入 [10] 分组2: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问题 - 该业务曾是公司“现金牛”,但在市场竞争中触顶,2023年起负增长,拖累公司业绩 [2][5] - 业绩下滑归因于自身人才与组织原因,2024年公司内部人事震荡剧烈,部分离任高管获丰厚“分手费”致管理费用增加 [5] - 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毛利率持续下探,2020 - 2024年分别为81.89%、78.37%、73.93%、72.80%,低于定位高端化的同行 [6] 分组3: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调整 - 自二季度开始,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下沉管理该业务板块,接手管理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 [4] - 调整思路强调高端化,2024年旗下品牌联合发布颈部淡纹紧致系列,今年一季报称暂停低效投放活动,重建品牌内容体系 [6] 分组4:公司战略升级 - 启动第三轮战略升级,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迈向生命健康产业,建立六大平台转化科研成果 [9]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46%至4.66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64%至1.05亿元 [9] - 构建功能糖库,创新原料业务覆盖多领域,开拓新兴市场,开发生物活性物应用场景 [10] 分组5:行业情况 - 2015 - 2020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2%,高于美妆个护市场和护肤品市场 [4] - 曾经以玻尿酸为主导的功能性护肤品市场,重组胶原蛋白成为新拥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