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汉EV
icon
搜索文档
从“跟随”到“引领” 中国汽车“出海”新范式
证券日报· 2025-09-26 00:06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正式登陆港股 完成资本市场关键布局 [1] - 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2025年突破600万辆 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1] - 产业从单纯产品出口升级为输出技术标准、供应链体系和创新商业模式 形成"出海舰队"模式 [1] 产业地位转变与技术优势 - 中国汽车从燃油车时代"跟随者"转变为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引领者" [2] - 比亚迪以刀片电池、e平台3.0等硬核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亮相2024年欧洲杯 [2] - 在新能源、智能化和设计造型等核心领域掌握主动权 实现差异化竞争 [2] 多元化出海策略与市场表现 - 吉利汽车向马来西亚宝腾输出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体系 助力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5% [3] - 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建立24小时道路救援网络 在巴西推出"7天无理由退换"服务 海外用户复购率达42% [3] - 2024年1-8月汽车出口总量429.2万辆同比增长13.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3] 全球区域市场布局 - 俄罗斯市场中国品牌份额攀升至50% 成为当地主流选择 [3] - 欧洲市场新车注册中中国品牌占比5.1% 南美洲市场份额达6.7%且持续增长 [3] - 亚洲、欧洲、南美洲三大区域共同构成海外市场"基本盘" [3] 产业链协同出海模式 - 从"产品输出"升级为"生态引领" 通过海外建厂突破贸易壁垒与供应链风险 [4] - 泰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0余个中国汽车品牌带动上下游企业投资超300亿泰铢 [5] - 宁波拓普集团在泰国投资不超过3亿美元建设新工厂 完善零部件供应体系 [5] 欧洲产业链协同网络 - 比亚迪在匈牙利投建欧洲总部工厂 宁德时代计划建设欧洲最大电池工厂 [6] - 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一期投产 华友钴业布局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项目 [6] - 安吉物流自营船队向奇瑞、长城等车企开放服务 提升整体出口效率 [6] 创新合作模式与全球协作 - 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成立"零跑国际" 以轻资产模式切入欧洲市场 [7] - 大众汽车利用全球渠道优势助力小鹏汽车开拓欧洲市场 [7] - 吉利汽车控股股东成为雷诺巴西公司少数股东 获得本地化生产基地支持 [7] 全球供应链整合与未来展望 - 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客户覆盖奔驰、大众等头部汽车品牌 [8] - 恩捷股份马来西亚工厂服务于东南亚及日韩市场 [8] - 中国汽车产业以结构优化、产业链协同、合作共赢姿态改写全球竞争规则 [8]
中国汽车“出海”新范式
证券日报· 2025-09-25 17:42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登陆港股 标志资本市场关键突破 [1] - 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2025年突破600万辆 保持全球第一 [1] - 行业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输出 形成"出海舰队"模式 [1][5] 产业竞争力与市场表现 - 2024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29.2万辆 同比增长13.4% [3] - 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 同比大幅增长87.3% [3] - 在俄罗斯市场份额达50% 欧洲新车注册占比5.1% 南美洲份额6.7%且持续增长 [3] 技术领先与品牌转型 - 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和e平台3.0技术成为欧洲杯赞助商 展现技术实力 [2] - 荷兰市场反馈显示中国品牌快充速度与换电服务获消费者认可 [2] - 行业从燃油车时代代工模式转变为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引领者 [2] 多元化出海策略 - 吉利向马来西亚宝腾输出技术 助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提升至25% [3] - 奇瑞在俄罗斯建立24小时道路救援 巴西推出"7天无理由退换" 海外用户复购率达42% [3] - 采用"反向合资"模式: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大众助力小鹏、吉利投资雷诺巴西 [7] 产业链协同出海 - 泰国形成产业集群:20余个中国品牌带动电池企业投资超300亿泰铢 拓普集团投资3亿美元建厂 [5] - 匈牙利建立欧洲协同网络:比亚迪建厂后 宁德时代打造欧洲最大电池工厂 恩捷股份和华友钴业跟进布局 [6] - 安吉物流向多家车企开放海运服务 提升整体出口效率 [6] 全球供应链整合 - 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服务奔驰、大众等全球品牌 [8] - 恩捷股份马来西亚工厂覆盖东南亚及日韩市场 [8] - 中国汽车产业链从单一产品输出升级为全球生态共建 [5][8]
三大优势树立性价比标杆——试驾极狐阿尔法S6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2 03:10
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与配置之战硝烟弥漫的当下,消费者在众多同质化的产品中难 以抉择。此时,极狐汽车旗下阿尔法S6以"不到20万元买全能豪车"的豪迈宣言首次亮相,便如同一股强 劲的旋风在市场中掀起波澜,并重新定义了"技术平权"下的性价比标杆。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汽车报》第十八届消费车型试驾活动中,极狐阿尔法S6将其独有的"全能"优势展现 得淋漓尽致。 在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新能源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刻,极狐阿尔法S6三激光版展现出远超同级的强大 实力。其配备的3颗激光雷达,犹如车辆的"智慧之眼",可实现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扫描,精准捕捉周围 环境的每一处细节。在20万元以内的车型中,如此配置堪称凤毛麟角,就连比亚迪汉EV顶配也仅搭载1 颗激光雷达。 与纯视觉方案相比,激光雷达方案虽成本较高,但优势显著。它具备更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能力,无论是 远处微小的障碍物,还是模糊不清的交通标识,都能精准识别;强大的目标识别能力,让车辆能够迅速 区分行人、自行车、汽车等不同目标;实时性和更高的可靠性,为驾驶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配合华为 ADS 3.3系统,阿尔法S6在城区高架汇入时,成功率高达99%,面对复杂的施工路段 ...
东风日产成立 22 年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大改造
晚点LatePost· 2025-07-28 02:37
东风日产N7项目背景与挑战 - 2023年底N7开发过半时被紧急叫停,因原型车竞争力不足且造型不佳,管理层认为"如果失败将有大麻烦" [2] - 作为合资公司首次自主开发并主导的全球车型,N7被赋予打破传统合资模式的重任,获得99.9%自主决策权 [3][6] - 公司面临销量连续3年下滑、新能源渗透率从2022年25.7%升至31.6%的市场压力,急需提振士气的产品 [8][18] 产品重塑与市场策略 - 配置全面升级:4.9米车身、600+公里续航、高通8295P芯片、Momenta高阶辅助驾驶,定价从原计划15-20万降至11.99-14.99万 [6][11] - 智能化突破:春节后一周即敲定Momenta合作,目标进入智驾第一梯队,供应商曾质疑"10万级车用城区辅助驾驶太不合资" [11][12] - 造型5个月内完成大改:从运动转向舒适定位,采用平面发光LOGO等创新设计,3家造型中心比稿共创 [13][15] 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 - 成立"新能源品牌中心"作为特区,业务流程细分至六层,建立数字化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24][25] - 引入华为IPMS体系,将交付环节从20多步缩减至14步,要求品质部门实现"10分钟定位问题/1小时定方案/1天出结果" [57][81] - 2023年员工变革意愿调研显示80%员工支持改革,但高管仅40%,通过每日早餐会、微博直面客户等方式加速共识 [23][67] 市场表现与产能挑战 - 上市50天订单达2万台,6月成为合资新能源销量第一,但月产能最初仅5000台导致交付延迟 [4][17] - 原定月销3000台目标经三次上调至1万台,制造端因"看见才相信"的惯性未能及时匹配营销端爆款思维 [41][46] - 中大型纯电市场容量被重构:比亚迪汉EV月销5000台原为细分市场天花板,N7硬生生拓宽了市场边界 [44] 合资模式转型关键 - 从"Global to China"转向"China to China",2023年4月董事会获得史无前例的自主权,用中国供应链解决智能化 [3][50] - 研发团队规模从1600人回升至2500人,计划2026年扩至4000人,同时立项5款新能源车 [28][30] - 定义合资新势力三大指标:新能源销量占比超50%、智能化进入第一梯队、出口销量10万辆 [54] 历史经验与文化支撑 - 2005年《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奠定文化基础,强调"没有中日团队只有合资公司团队" [36][61] - 核心管理层平均司龄超20年,研发负责人曾主动启动技术预研保住团队,采购负责人表态"拼了命发挥" [28][32] - 公司历史上从第100万到450万辆下线分别用时5年3个月和4年9个月,具备快速规模化的基因 [31]
“年抛电车”偃旗息鼓的蝴蝶效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02:1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者换车周期从2022年的2.8年延长至2025年的4.5年,购车决策趋于理性 [2] - 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技术迭代,转而关注电池衰减、二手车残值和使用成本 [2] - 新能源汽车3年保值率低于50%,远低于燃油车65%-70%的水平,电池性能退化是主因 [6] - 90后车主案例显示,25万元新能源车两年后残值仅12万元,折旧损失超购车价一半 [7] 市场与产品趋势 - 主流电车续航突破600公里,部分旗舰车型达1000公里以上,缓解里程焦虑 [3] - 2025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中,75%的核心配置与上年款差异不足15%,产品同质化严重 [4] - 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50%,年轻消费者将其视为时尚象征和社交货币 [7] - A0级车销量增速最快,反映消费者更倾向经济实惠车型 [10] 车企策略调整方向 - 改进电池技术,研发长寿命电池和健康管理系统,提高二手车残值 [11] - 推出电池租赁、置换补贴等服务,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 [11] - 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如家庭用户大空间车型、年轻群体个性化产品 [11] - 增加A0级及高性价比车型研发投入,优化成本控制 [11] - 拓展"以租代购"等灵活金融方案,覆盖信用受损或收入不稳定群体 [10][11] - 加快技术突破,通过软件升级、硬件加装提升老用户体验 [12] 行业技术发展 - CLTC续航测试标准使数据更贴近实际,续航达成率显著提升 [3] - 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高通骁龙8155芯片、5G车联网成为标配 [4] - 新兴造车势力初期凭借智能座舱、高阶智驾等差异化配置抢占市场 [4]
中国汽车产业迎接“出海2.0时代”要做到三点
证券日报· 2025-06-25 16:24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 中国汽车前5个月累计出口283万辆 同比增长16% 稳居全球汽车出口榜首 [1] - 行业正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市场" 进入"出海2.0时代" 从投资建厂扩展到技术赋能 [1] - 比亚迪 蔚来 长城等车企在泰国 挪威 巴西等市场实现品牌露出与渠道布局 [1] 全球化战略实施路径 文化融合 - 需超越物理位移 实现生活方式 审美价值 使用习惯等隐性维度的文化融合 [1] - 部分新能源产品存在对当地用户审美偏好与社会心理了解不足的问题 [1] 合规经营 - 欧盟新电池法追溯回收责任至原料获取 美国《通胀削减法》要求产业链本土化 [2] - 数据流动 AI伦理等前沿议题形成新的合规壁垒 合规成本持续走高 [2] - 理想汽车在德国组建百人团队专门应对数据主权问题 [2] 价值同盟构建 - 需与当地产业深度耦合 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赋能 [2] - 单纯市场扩张模式易遭遇针对性限制 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是持久竞争力关键 [2]
车市价格战与铁锂扩张:成本三角的胜利与绞杀
高工锂电· 2025-06-19 11:02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在常州金坛万豪酒店举办,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3]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邛崃举办,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4]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 2025年5月国内新能源车市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比亚迪、理想、问界、小鹏等品牌纷纷降价,海豹车型直降5.3万元 [2] - 特斯拉自2024年Q3起将国产Model 3/Y后驱版本全面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 [14] - 价格战导致行业出现"唯成本论"现象,工信部呼吁抵制"内卷式"价格战 [2] 磷酸铁锂技术发展 - 磷酸铁锂正极压实密度从2.2g/cm³提升到2.6g/cm³,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接近三元电池早期水平 [7] - 通过碳包覆、离子掺杂等技术改善低温性能,低温衰减问题得到缓解 [7] - 2025年被认为是"高压实铁锂"产业化元年,多家材料企业将其作为核心工程项目 [21] 市场份额变化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达80%,2020年该比例不到30% [9] - 2025年1-4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150.3GWh,占比52.7%,同比增长63% [12] - 磷酸铁锂已从A00级扩展到C级豪华车市场,可上探至25万元价格带 [10] 产业链格局 - 2025年1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前6名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 [16] - 海外电池企业如LG新能源、三星SDI、松下等在磷酸铁锂布局上明显滞后 [17][20] - 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电动化转型中获得系统性竞争优势 [18] 企业经营状况 - 2025年Q1磷酸铁锂材料企业普遍毛利下滑、净利承压甚至亏损 [21] - 湖南裕能2025年Q1维持盈利,富临精工2025年Q1业绩爆发式增长 [22]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132万吨磷酸铁锂供应合同,预计总额超400亿元 [19] 技术路线对比 - 三元电池在乘用车市场走向高端小众,开工率不足40%但盈利弹性较好 [22] - 三元材料在eVTOL等新兴领域获得溢价空间,价格是汽车电池的5-10倍 [24] - 混动车型快速转向磷酸铁锂路线,成为全面上位的前哨 [11]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预计磷酸铁锂产能出清还需三年时间 [22] - 企业开始关注服务、一致性、环保标准等价格之外的价值 [28] - 产业探索下一代锂电技术,包括高压实铁锂、固态电池等 [28]
原来如此!多地国补突然暂停,国补结束了吗?国补政策什么时候结束?一文读懂
搜狐财经· 2025-06-17 10:17
国补暂停真相与政策解读 - **首批资金阶段性耗尽**:重庆首轮12亿元家电补贴资金于6月初全部用完[1],全国国补资金截至5月底已消耗超1500亿元(全年总额3000亿元),消耗率超50%[2] - **系统升级与防漏洞整改**:广东上线"SN码绑定+旧机回收验证"机制,江苏转为"线下每日限额670万元"模式以打击虚假交易[3],山东简化审核流程为"审核即发补贴"[4] - **避免价格体系冲击**: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国补与618满减叠加可能导致部分商品实际降价超30%,引发市场价盘崩溃[5] 国补截止时间与区域差异 - **全国统一截止时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政策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6] - **部分省份额度紧张**:河南、湖南建议家电最晚12月10-15日购买,新能源车建议10月前提交申请[6][7] 国补核心领域补贴标准 - **家电**:1级能效补20%(最高2000元),2级补15%(最高1500元),新增微波炉等品类[7] - **手机数码**:≤6000元产品补15%(封顶500元),湖南陕西额外加码10%[7] - **汽车**:新能源车补2万/燃油车补1.5万,国四燃油车首次纳入补贴[7] 消费者行动策略 - **优先高价值商品**:空调、高端冰箱及特斯拉Model Y等新能源车(叠加补贴最高省2.5万元)[9] - **精准领取方式**:京东搜"家电省2000"立减2000元,地方平台如广东"粤焕新"同步使用[9][11] - **关键细节**:发票需个人抬头并注明SN码,退货仅退实付金额不退补贴[11] 行业动态与窗口期 - **区域重启进度**:广东江苏已部分恢复,重庆湖北预计6月下旬重启[12] - **额度消耗预警**:全国资金池消耗率超75%,河南湖南等人口大省告急[12] - **抢购技巧**:每日10:00蹲守地方限额名额(如江苏家电券10分钟内抢光)[12]
热点思考|入境游“有多火”?(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13 01:27
旅游市场新趋势 - 入境游复苏势头强劲,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回升至历史趋势56.1%,入境游恢复至历史趋势81.9%,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水平 [2] - 2025年前5月国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21.1%,国内航班为-0.6%,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141%,高于国内县域游(20%) [2] - 东南亚游客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上海接待游客中东南亚占比22.5%,较2023年上升6.8个百分点,北美游客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 [2] 入境游加速修复 - 2024年后入境游加速修复,2025年4月上海入境游人次达2019年115.3%,超过泰国(76.7%)和新加坡(88.1%) [3] - 北京2025年前4月接待除日韩外亚洲游客占比29.9%,较2019年上升13个百分点,美洲游客占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17] - 2025年一季度外国人出入境人次同比33.4%,高于内地居民(15.4%)和港澳台居民(11.2%) [10] 入境游升温原因 - 2024年免签政策扩容带动入境游,全年通过免签入境外国人2012万人次,同比112.3% [4] - 上海、北京2025年接待入境游客单月最高达67.1万和45.5万,已超疫情前水平 [4] - 日本2013年放宽签证政策后入境游从2012年835.8万增至2019年3188.2万,年均增长21.1% [34] 文化出海效应 - 2025Q1文化相关服务出口占GDP比重1.5%,较2019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 [5] - 泡泡玛特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38.9%,较2023年上升21.9个百分点 [5] - 2025年春节海外平台"灯会"、"庙会"相关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7倍 [41] 入境游增长潜力 - 2024年旅行出口占GDP比重0.1%,低于全球1.6%均值,旅行服务出口全球排名158位 [6][50] - 日本2013年放宽签证后旅游占服务出口比重上升14.4个百分点至2025年25% [61] - 2025年4月出台《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扩大试点城市至20个 [66][67] 经济效应 - 2024年旅行出口2831.2亿元,同比60.5%,对GDP增速贡献约0.1% [8][73] -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767.8亿元,交通类收入占比63.5%约4300亿元,娱乐类13%约879.5亿元 [73] - 入境游客平均停留9.2天,餐饮和商品消费分别占比7.6%和6%,规模约514.4亿和406.1亿元 [73]
热点思考|入境游“有多火”?(申万宏观 · 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1 10:22
旅游市场新趋势 - 入境游复苏势头强劲,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回升至历史趋势56.1%,入境游恢复至81.9%,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水平 [2] - 2025年前5月国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21.1%,国内航班为-0.6%,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141%,高于国内县域游(20%) [2] - 东南亚游客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上海接待游客中东南亚占比22.5%,较2023年上行6.8pct,北美游客占比下降2pct [2][17] 入境游加速修复原因 - 2024年后入境游加速修复,2025年4月上海入境游人次达2019年115.3%,超过泰国(76.7%)和新加坡(88.1%) [3][23] - 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复苏,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2万,同比112.3%,2025年上海、北京单月入境游客分别达67.1万、45.5万 [4][26] - 文化出海带动消费,2025Q1文化服务出口占GDP比重1.5%,较2019年提升近1pct,泡泡玛特境外收入占比达38.9% [5][41] 入境游增长潜力 - 服务业开放度较低,2024年旅行出口占GDP比重0.1%,低于全球均值1.6%,运输、文娱服务出口排名靠后 [6][50] - 政策加码释放需求,2025年4月出台《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参考日本经验放宽签证后旅游出口占比提升14.4pct [7][61]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2025年4月退税起退点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深圳五一入境游订单同比188% [68][69] 经济效应分析 - 2024年旅行出口2831.2亿元,同比60.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767.8亿元,交通类收入占比63.5%(4300亿元),娱乐类13%(879.5亿元) [8][73] - 入境游客停留9.2天,餐饮消费514.4亿元(占比7.6%),商品消费406.1亿元(占比6%),合计贡献社零增长0.7%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