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系统

搜索文档
以赛赋能 以会兴业 以节聚气——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侧记
河南日报· 2025-09-23 23:56
秋分时节,硕果盈枝。9月23日,灵宝市焦村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隆重启幕。锣 鼓声、欢笑声如潮水般涌起,汇聚成一片喜庆的海洋。 今年河南的主会场活动跳出传统节庆模式,创新融合"一赛"(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一会"("豫 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一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大主题,联动上演、彼此赋能,打造出一场可 看、可玩、可体验、可共鸣的丰收嘉年华。 赛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23日晚7时,焦村镇体育公园篮球场内灯火通明,河南"村BA"总决赛开幕式火热启动,看台上座无虚 席,掌声与呐喊声不绝于耳。 电商直播间首次嵌入丰收大集,主播们热情洋溢,面向全国网友推介河南好物。线上订单接连不断,为 线下展销装上"数字翅膀"。 展会不仅是产品的舞台,更是智慧对接、商机勃发的平台。 智能农机展区内,最新款的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东方红拖拉机等"硬核装备"吸引了大批农人驻 足咨询。 焦村镇桃树种植户孙大哥对一架植保无人机产生浓厚兴趣:"这机器打药效果咋样?一亩地多久能完 成?"展台负责人卫岩磊耐心讲解,并与他约定会后实地试飞。 焦村镇曾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等 ...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用手机种地?黑龙江农户靠数据种出高产稻
新华网· 2025-09-23 04:42
新华网哈尔滨9月23日电(李硕)眼下,广袤的三江平原上,大地披金,稻穗绕田,一派丰收的喜 人景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以"龙粳31""龙粳57"等良种为基础,七星农场推广智能灌溉、高产栽培和智慧农机,并通过"信用 +服务"机制调动农户积极性,使"五良融合"成为常态。 "我爷爷种地靠人拉肩扛,我父亲开拖拉机,现在我用上了无人机,远程操控就行。"北大荒集团建 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农机副主任陆向导说。 在七星农场,荷载65公斤的秧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秧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 位。据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主管薄自伟介绍,随着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普及,播种、巡 田、植保、运输等农业场景适用低空经济领域,前景广阔。无人机吊运秧苗,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降 低了生产成本,更推动了农业向"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升级。 除了科技赋能,近年来七星农场也探索出了一条"五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的单产提升之 路,为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七星样本"。 种 ...
让传统农业展现智慧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09
农业智能化发展 - 广东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 实现"不靠天吃饭"模式 [1] - 智能灌溉系统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 大幅提升作物成活率 [1] - LED夜间补光技术使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 亩产增加4000斤 [1] 电力赋能农业案例 - 汕尾海丰县500亩咖啡种植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水肥应对气候敏感性 [1] - 湛江遂溪县4000亩火龙果基地使用59万盏LED补光灯 年产果9万吨 年产值超4.8亿元 [1] - 清远阳山县构建清远鸡全产业链 孵化机恒温控制 冷链车间24小时恒温系统 [2] 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 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 实施44个大修项目 [2] - 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用电负荷 组建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 - 广东畜牧业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 电力支撑饲料加工 冷链物流等环节 [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 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1] - 清远鸡产业链涵盖种禽繁育 生态养殖 屠宰加工 冷链物流等多环节 [2]
科技创新:“两山”转化的“催化剂”
科技日报· 2025-08-15 01:06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和践行绿色发展的行动更加自觉 [1] - 科技创新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催化作用 [1] 绿色技术应用案例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农田节水同时丰产增收 [1] - 光伏治沙技术在荒漠上形成"阳光银行" [1] - 污染河道改造为景观水系带动沿岸产业升级 [1]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大幅提升清洁电力供给 [1] - 催生完整且具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全产业链 [1] - 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生态价值市场化机制 - 技术使生态价值可量度、可交易、可变现 成为市场化商品 [2] - 全国碳市场运行4年累计成交额超470亿元 [2] - 遥感、物联网技术实现生态价值数据量化 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可信度问题 [2] 绿色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阶段 [2] - 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2] - 绿色技术创新仍存在制约瓶颈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2] - 培育更多绿色技术新业态 [2] - 推动经济活动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2]
共享机遇: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搜狐网· 2025-07-24 01:07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2] - 中国智慧农业设备的综合成本较国际市场低30%-40% [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多个核心区域的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在300公里半径内可获取全套配套服务 [2]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网络为智慧农业行业提供坚实支撑,大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2] - 产业集群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本土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2]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双向发展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3] - 荷兰、以色列等国的领先企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nnacle Food Group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3]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智能灌溉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在泰国建设智能稻米工厂,与老挝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建立农业机械标准体系 [3] - 大疆农业与巴西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无人机喷洒和土壤监测技术 [3] - 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科技产业格局 [4]
用青春守护把爱粮节粮意识“植入”心田
央广网· 2025-07-22 13:57
农业科技应用 - 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达人工30倍,每分钟可完成半亩地作业[1]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配合传统插秧工具与智能育种箱展示技术迭代[1][3] - 稻米加工需经28道科技关卡,包括种子12项检测、色谱仪分析直链淀粉含量等精密流程[5] 粮食生产与产业升级 - 当前亩产达1200斤稻谷,较粮食短缺年代产量翻倍[3] - "津川1号"稻米收购价高出普通品种30%,体现优质稻米附加值[4] - 中国以全球7%耕地养活22%人口,但优质稻米自给率仍需提升[4] 教育与实践融合 - 大中小学通过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劳动实践理解农业全产业链[4][5] - 三级实践体系(田间课堂-劳动实践-科研创新)覆盖育种至加工环节,学生记录"生态价值""产业链延伸"等关键词[4][5][9] - 大学实验室与智能化无人机室展示测绘无人机、土壤水质检测等农业科技设备[5] 品种与技术创新 - 种子检验涵盖发芽率、纯度等指标,决定后续种植方案[5] - 糙米通过去壳、抛光、色选转化为精米,技术提升成品品质[5] - 不同稻穗品种标本对比及生长数据采集支撑品种优化[1][4]
高温“烤”验 保灌解“渴”——北方多地夏管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6-25 08:13
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 北方多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局地达40℃以上 农作物灌溉需求持续增加 [1]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采用38米臂展喷灌机 单台设备可覆盖300多亩 节水效果达30%-50% [1] - 河南省夏播工作全面结束 进入夏管阶段 农业农村部门强化与气象水利部门联动 [1] 农业灌溉技术应用 - 邯郸市馆陶县推广错峰灌溉 利用清晨夜间低温时段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 [1] - 山东省夏津县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集成远程控制阀门和土壤墒情传感器 灌溉效率较传统漫灌提升超10% [2] - 新乡市卫辉市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同步开展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及时喷洒农药应对蓟马危害 [2] 政府与农户协同措施 - 河北省组建8个技术专班下沉乡镇 实时监测墒情地温并发布预警 [1] - 夏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联合农业气象部门深入田间指导地表水短缺区域自救 [3] - 多地提前检修水利设施 加强河渠安全巡查 保障灌溉用水秩序 如石津灌渠及时供水缓解深州市旱情 [3]
智慧便民不止于“碰一下”(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6-15 21:51
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 - 天津市308个派出所上线NFC感应取号系统,实现身份自动识别和快速排队[1] - 北京公园引入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2] - 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缓解拥堵[2] 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 - 国家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2] - 深圳体育中心建设装配式智慧公厕,实现状态实时监测和"潮汐厕位"设计[2] - 南通推出"通停通付"智慧停车系统,支持无感支付和快速离场[2] 智能化设施运维挑战 - 部分智能设施存在设备失灵、报修不畅等问题影响使用[3] - 需要解决资金投入多元化、人员专业化、运维常态化等难题[3] - 需公共部门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维护[3] 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 - 公共服务智能化涵盖取号系统、公厕、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3] - 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推动智能设施在更多领域应用[3] - 智能化升级有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
21对话|极飞科技彭斌:大模型会带来“又快又好又便宜”的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05
产品发布与技术升级 - 2025款农业无人车针对大棚、果园等场景进行全链路技术升级,解决"人药分离"、"效率提升"、"绿色生产"等痛点 [1] - 新产品平台版套装定价不到1.7万元,较初代7万元降幅超过70%,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1] - 产品整合无人机离心雾化技术和变量控制技术,作业范围更大更精准,每亩地仅需1-2升药液,120升药箱可覆盖40-100亩大棚场景 [5] - 公司通过硬件智能化降低单位作业成本,一台设备可替代5个人力,重构农业生产成本曲线 [1]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大模型加速技术迭代进程,过去3-5年实现的应用现在1-2年可能完成 [2] - 公司构建"技术-场景-数据"闭环,通过田间数据反哺AI模型训练,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 [3] - 农业无人机销量同比增长33%,智能灌溉系统线上销量激增170%,超过1700个农场接入智能农场管理系统 [2] - 大模型加入使无人机技术红利加码,类似智能驾驶为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红利 [7]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无人机擅长"面状"覆盖开阔场景,无人车则解决大棚、架式果园等需要侧向喷洒的特殊场景需求 [4] - 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持续降低成本,未来将推出更简单易用且实惠的农业科技产品 [9] - 产品面向全球市场,公司认为优质产品不愁市场,产能建设为全球需求服务 [10] 公司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已实现净利润且增长良好,IPO计划将视国际资本回流中国市场情况而定 [11] - 年末发布会计划推出更多产品,借助大模型能力加速产品创新 [3][6] - 公司聚焦农业智能硬件领域,优势在于行业理解和专业知识壁垒而非大模型基座训练 [8]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农机换新有底气 智慧农业更可观
央广网· 2025-06-12 07:55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升级 - 黑龙江种植户张宝金自2020年起已更换5台无人植保机,设备迭代速度加快,最新机型单次作业面积提升40%至7亩/次,电池续航达30分钟并支持昼夜作业[1][3] - 新型无人机施肥喷药精准度显著提升,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促进水稻长势[3] - 黑龙江省2024年将植保无人机等6类农机纳入报废补贴范围,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26类,智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至报废补贴额的50%[4]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益 - 种植户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设备低成本升级,例如4万元无人机置换后仅需支付2万元[6] - 惠农政策推动下黑龙江全省累计报废老旧农机22157台,申请国债补贴资金达10007万元[6] - 飞防合作社模式兴起,单个种植户年增收超10万元[6] 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 绥滨农场引进770亩稻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控水闸门和水位计实现水层精准控制[9] - 系统可根据水稻分蘖期需求自动调节水位,提升土壤温度促进分蘖[9] - 农场采用"国投+自筹"模式,220万元系统实际投入120万元,政策补贴占比45%[12] 农业生产模式变革 - 智能监测系统使种植户可远程管理农田,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 - 科技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灌溉系统节省人工巡田成本[10] - 智慧农业技术储备为未来推广奠定基础,预计将提升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