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极飞科技冲刺港交所:全球第二大农业无人飞机企业,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9-25 14:04
公司概况 -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3] - 公司成立于2007年自创立伊始就将研发目标聚焦在农业生产的管理环节将新能源、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相融合开发全新的农业机器人产品[3] - 公司通过不到十年的发展时间自原始创新推出的电驱动多旋翼农业无人飞机产品便比肩拖拉机、收割机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刚需工具之一[3] - 公司进一步推出了包括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等一系列具有高精度作业能力、效率效益远高于人力劳动和传统农业机械的新一代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全面覆盖管理环节水、肥、药、巡四个工序以及水田旱田大棚果园等全部田地形态[3] 市场地位 - 中国并不是最先把飞机或者无人机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国家但中国是首个将无人机大规模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国家[4] - 在包括极飞科技在内的龙头公司的引领下中国农业无人飞机产业在过去10年间突飞猛进产品功能与性能日新月异用户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农业无人飞机已成为了一款可以使用户获得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机器人产品[5]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在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经销商网络在国内已经覆盖全国超900个县基本实现对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全面覆盖[5] - 公司通过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对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进行覆盖[5] - 中国农业无人飞机龙头现已在海外市场建立了绝对的领先优势[5] - 考虑到世界耕地面积是中国耕地面积的10倍以上公司持续创新的农业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05亿元、6.14亿元和10.66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7.30亿元增至7.45亿元[6] - 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7.9%、18.9%、31.9%以及34.3%[6] - 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0.72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0.89亿元增加50.56%至1.34亿元[6] 境外业务 - 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境外业务收入从1.46亿元以5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3.71亿元[5] - 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成立至今公司已获得成为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百度、创新工场、穗开投资、高瓴、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6]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农业机器人产品以涵盖农作物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并使其保持在农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6] - 资金将进一步扩展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从而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市场渗透率和服务效率[6] - 资金将用于建立新总部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6]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15:11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 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本届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时中国农业交出了一份丰收的答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9月1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 五"时期,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 产了740亿斤。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 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充分保障。 本届丰收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农人、地方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农业合作社、农业相关企业和电商 平台等。他们参会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想推广自主研发的农业新品种与深加工产品,有的想借助全 国性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下游资源,有的想展示智慧农业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成果,还有的想 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的农业模式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但他们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 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 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源共享与技术协作,共同助力中国农业迈向高质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丰收的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 ...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12:12
秋分时节,中国大地五谷丰登。 如今的丰收节,已然成为展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种业新根基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在丰收节的种业振兴成果展区,一场关乎自主可控的"芯片"之战成果初显。 记者在展区看到,华蜜、中梨玉翠、中矮红梨、五九香等不同品种的中国梨整齐摆放。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赵德英对记者介绍,通过传统杂交 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中国梨育种技术不断升级,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自主育成的华蜜梨为例,其母本为八月红、父本为红香酥,不仅树势较强、树姿半直立,成枝力与萌芽率也处于适中水平,且 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同时具备抗梨黑星病、耐寒冷的特性。 赵德英指出,目前,中国梨的种质资源利用从"依赖引进"转向"本土创新+引进改良"并行,遗传基础持续拓宽。然而,中国梨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主栽品 种结构较为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市场选择有限。突破的关键在于高效育种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和种质资源的深度保护与利用。 2025年9月23日,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省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行。时值"十四五"规 ...
科技赋能·川蜀丰歌|稻田里来了“熊猫机器人”
新华社· 2025-09-23 07:09
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 - 成都市新都区稻菜现代农业园区使用熊猫造型农业巡检机器人进行田间智能巡检 [2] - 农业巡检机器人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 具备AI驱动的精准巡检能力 [4] - 技术应用使农业管理更加智能化 [4] 数字农业平台建设 - 新都区天府糧金精品区部署5G数字云平台 [6]
无人农机普及重塑农民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2
无人农机行业发展趋势 - 无人农机装备快速应用于农业 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 无人插秧机 无人驾驶收割机 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1] - 农村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青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2] - 无人农机具备连续作业能力 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作业质量 在抢抓农时 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表现卓越 有效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2] - 无人农机作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实现精准播种 变量施肥和按需施药 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 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只需一位农民利用无人农机作业就可以轻松管理几百亩至几千亩农场 极大降低对人工依赖[2] - 无人农机作为移动农业数据采集器 持续采集作物长势 土壤墒情 病虫害情况等田间数据 为农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 - 农民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确定哪块地需要浇水 哪块田需要施肥 哪块地出现病虫害 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 提高粮食产量[3] - 农民能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提前预测产量 分析市场行情 评估气候风险[3] 农业从业人员转型 - 农民转型成为技术员 农田数据分析师 现代农业管理者乃至整个农业价值链提升者[1] - 未来农民是融合多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懂得使用软件为无人农机设定作业路径 施肥量 播种密度等参数[3] - 农民会操作智能设备实时查看作业进度 设备状态 油耗电量等信息 及时处理系统报警或异常情况[3] - 农民具备智能农机基本故障诊断能力 进行简单现场维修或更换零件以减少停机时间[3] 农业产业链变革 - 无人农机应用催生农业产业链新分工与新岗位 创造新型就业形态[4] - 农村地区涌现无人农机技术员 精准灌溉专家 农田数据分析师 智能设备维护技师等全新职业[4] - 新岗位吸纳从传统耕作中释放的劳动力 吸引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返乡创业[4] - 农村出现专门为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的创业团队 成员多是大学毕业年轻人[4] 行业技术升级影响 - 无人农机代替人力作业将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 - 技术回流现象正在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和创新生态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4] - 农业正在升级 人的角色也在升华 农民角色不是被替代而是被升华[4] - 没有消除农民存在价值而是重塑这种价值 没有削减农业工作总量而是重塑工作形态与内涵[1][4]
让传统农业展现智慧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9-01 22:09
农业智能化发展 - 广东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 实现"不靠天吃饭"模式 [1] - 智能灌溉系统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 大幅提升作物成活率 [1] - LED夜间补光技术使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 亩产增加4000斤 [1] 电力赋能农业案例 - 汕尾海丰县500亩咖啡种植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水肥应对气候敏感性 [1] - 湛江遂溪县4000亩火龙果基地使用59万盏LED补光灯 年产果9万吨 年产值超4.8亿元 [1] - 清远阳山县构建清远鸡全产业链 孵化机恒温控制 冷链车间24小时恒温系统 [2] 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 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 实施44个大修项目 [2] - 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用电负荷 组建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 - 广东畜牧业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 电力支撑饲料加工 冷链物流等环节 [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 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1] - 清远鸡产业链涵盖种禽繁育 生态养殖 屠宰加工 冷链物流等多环节 [2]
华测导航:农机自动驾驶产品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贡献业绩
巨潮资讯· 2025-08-11 02:17
精准农业业务 - 公司在精准农业领域业务布局逐渐全面,该业务上半年仍保持较快增长 [2] - 农机自动驾驶产品已远销海外数十个国家,深受国内外用户认可和信赖 [2] - 新推出"领航员NX612"系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产品,并丰富产品矩阵,包括智能喷雾系统、智能出水桩、农具导航等 [2] - 新产品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贡献业绩,为精准农业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 [2] - 公司从农机自动驾驶国产化起步,系统性识别出农业生产中"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智能化需求缺口 [2] - 采取渐进式投入模式,紧跟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节奏,已完成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等核心产品的上市推广 [2] 三维智能领域 - 在采购进口激光头阶段面临价格高昂、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市场开拓难度高 [3] - 公司看到高精度定位数据从二维向三维转型升级过程中,客户对激光雷达等产品需求旺盛 [3] - 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并推出AU20、RS10、AA10、AA15等系列三维智能产品,取得良好市场推广效果 [3]
国内首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国产算力农业大模型
科技日报· 2025-08-10 04:23
农业大模型技术突破 - 首个基于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农业大模型九壤耘星发布,突破传统农业数据处理中数据分散、整合困难及分析效率低下的瓶颈 [1] - 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知识图谱构建、智能分析决策等先进方法,形成适用于果业、畜牧业、大田作物等六大应用模式 [1] - 核心能力在于深厚专业性与精准匹配,深度整合校内学术资源如硕博论文、教材及一线生产数据,提供基因片段解析等专业方案 [1] 实际应用与经济效益 - 与数万亩基地的实体农业企业深度合作,将工业化思维注入农业,拆解种植过程为百余个标准化节点,实现每亩成本精算至几毛钱的工业级管控 [2] - 已在陕西、山西、四川等七省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耕地超2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过亿元 [2] 未来发展方向 - 瞄准智能农业终极图景——人机自然交互,通过大模型实现农业机器人对人类指令的理解与精准执行 [2] - 当前大模型是通往人工智能的入口,农业智能化亟需机器理解人类指令的能力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田村一体向和美
河南日报· 2025-08-03 23:35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香时庄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村一体化发展 亩均增产100斤以上[1][2] - 农田配备灌溉机器人 地埋伸缩式喷灌 浅埋式滴灌等多种智慧灌溉模式[1] - 建成"六情"预警监测站 通过农业物联网实现空天地三位一体农情监测体系[1]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开展育种技术变革 小麦花生育种技术全国领先[3] - 智能温室通过控温调湿系统模拟作物生长环境 缩短冬小麦春化过程加速育种[3] - 中原农谷已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 省部级平台53个 引进院士16位[3]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推广"红妃"二号白菜等优良品种 探索"两季粮一季菜"模式 亩均增收3500元[4] - 利用文化资源建成特色商业街 打造研学工坊 开设中医面塑等特色课程[4] - 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包括研学讲解员等新型就业岗位[4] 区域农业发展规模 - 中原农谷定下"一核三区"发展规划 目标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3] - 截至目前入驻种业企业88家 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178个[3] - 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10万亩[3]
从三张答卷看一座城市如何跃迁
人民日报· 2025-07-15 22:10
现代农业发展 - 富锦市水稻种植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厘米级精准插秧 日作业量从30亩提升至45亩 [3] - 佳木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 6县市获评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 桦南县紫苏产业园全产业链模式带动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00% 2025年紫苏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4] - 桦川县"星火大米"应用溯源技术 全链13个环节数据可追溯 [4] - 2024年佳木斯粮食产量达233.58亿斤 同比增长2.2% 实现"二十一连丰" [4] 工业转型升级 - 佳木斯电机股份高压数字化车间年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生产效率提升20% [5] - 公司自主研制氦气压缩机组实现核反应堆"不停堆在线换料" 1-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 [5] - 卫星产业吸引8家头部企业落地 总投资35.17亿元 13个项目含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等基础设施 [6] - 长征六号甲火箭涂装佳木斯标识 "佳木斯号"卫星组网 两届卫星大会促成19个项目合作 [6] -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18年翻倍至442户 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 [6] 城市民生建设 - 沿江公园改造成为城市"会客厅" 2025年推进"七聚七提"40件民生实事 [7] - 新建9处口袋公园 完成排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及充电桩建设 [7] - "三江红色物业"整治45个无物业小区 新增6393个公共泊位 [8][9] - 乡村治理方面 桦南县实现"小事不出村" 同江市通过直播解决农业用工难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