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融合

搜索文档
中国农民丰收节 | 用手机种地?黑龙江农户靠数据种出高产稻
新华网· 2025-09-23 04:42
新华网哈尔滨9月23日电(李硕)眼下,广袤的三江平原上,大地披金,稻穗绕田,一派丰收的喜 人景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以"龙粳31""龙粳57"等良种为基础,七星农场推广智能灌溉、高产栽培和智慧农机,并通过"信用 +服务"机制调动农户积极性,使"五良融合"成为常态。 "我爷爷种地靠人拉肩扛,我父亲开拖拉机,现在我用上了无人机,远程操控就行。"北大荒集团建 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农机副主任陆向导说。 在七星农场,荷载65公斤的秧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秧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 位。据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主管薄自伟介绍,随着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普及,播种、巡 田、植保、运输等农业场景适用低空经济领域,前景广阔。无人机吊运秧苗,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降 低了生产成本,更推动了农业向"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体系升级。 除了科技赋能,近年来七星农场也探索出了一条"五良融合、机制赋能、科技支撑"的单产提升之 路,为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七星样本"。 种 ...
总产、单产均创三年来新高! 茂名早稻迎来丰收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13:34
核心观点 - 茂名市2025年早稻总产量和单产均创近三年新高 实现"双增" [1][2][3] 生产数据 - 2025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超144万亩 总产量突破62万吨 单产达431公斤/亩 [2][3] - 总产量同比增长0.4% 单产同比增长0.9% [3] 技术措施 - 实施水稻合理密植项目 示范面积达8.5万亩 栽插密度提升至每亩16000穴以上 较非示范区提高15% [9][10] - 示范区平均理论产量超600公斤/亩 [11] - 在五个县区支持规模主体集成高产技术模式 计划推动关键技术应用面积6.04万亩 [12][14][15] - 开展低产品种替换 合理增加栽插密度 大面积推广"一喷多促"等措施 [17][18] 病虫害防控 - 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100% 粮食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4][25] 社会化服务 - 社会化农业服务主体年服务面积超50万亩 带动150万亩 服务小农户12万户 [27][28] - 主推技术到位率100% [28] 品种推广 - 大力推广吉丰优1002 广泰优1002等优质品种 实现良种全覆盖 [29][30][31]
顶住旱情稳大盘——河南小麦生产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18 11:50
河南小麦生产情况 -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已完成收割,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1] - 面对小麦生长关键期旱情,通过抗旱浇灌等措施保持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1] - 豫北、豫东等主要产区抗旱力度大,产量保持稳定甚至稳中有增 [3]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8% [2] - 高标准农田配备水渠、机井等设施,抗灾减灾能力提升 [2] - 种粮大户张先智使用现代化喷灌设备,29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3]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 采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模式,释放生产潜力 [4] - 种粮大户张志成通过深翻、精播、良种等技术实现亩产1300斤,比去年提高100斤 [4]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植保服务,无人机打药效率达1000亩/天 [4] 农机化与减损措施 - 河南投入联合收割机约21万台,机收率达99.8% [6] - 通过机收大比武将损耗率控制在0.02%-1% [6] - "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调度信息化,提升收割效率 [6] 气象与灾害应对 - 3月中旬至5月2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6.6毫米,较常年偏少六成 [2] - 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小麦受旱面积从1107万亩降至110万亩 [2] - 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去年减少1272万亩次 [5]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
新华社· 2025-05-10 02:28
河南农业核心地位与粮食安全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是全国粮食安全"压舱石"[1][2][3] - 2024年河南夏粮总产757.1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生猪饲养量突破1亿头位居全国第一[1][4]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河南要发挥农业优势,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1][3] 粮食产业体系与加工能力 - 河南生产全国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基本建成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2][5] - 河南打造从"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战略转型,正迈向"世界餐桌"目标,拥有128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22家[5][27] - 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如河南飞天生物科技将小麦"吃干榨尽",提取阿洛酮糖等高端代糖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22] 高标准农田与科技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78%,占永久基本农田88.8%,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2][9][12] - "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整合2亿条农业数据,通过天气、土壤、肥力、植物蒸腾等数据模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11][12] - 河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636万亩,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平移式喷灌机等设备比传统漫灌节水30%[10][11] 种业创新与良种推广 - 神农种业实验室组建7支研发团队,取得82个农作物新品种,分子标记等技术已培育超100个新品种[14] - "普冰03"小麦新品种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实现高产稳产多抗,2024年以666万元完成品种权转让,计划2025年推广30万亩[15]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16]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河南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665.09万亩,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超20万家、家庭农场超27万家[18][19]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2.7万个,托管面积2.28亿亩次,其中粮食作物1.84亿亩次占比80.7%,服务小农户1612万户[2][19] - 牧原集团2024年出栏生猪7160万头,满足超1亿人需求,全智能化养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5倍以上[31][32][33]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河南建立重点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制度,完善"链长+专班"机制,推动产业链向乡镇村庄延伸[23] - "豫农优品"公共品牌推动文创面点等产品溢价达300%,多福多食品月均销售40余万元[25][26] - 冷链食品产业链快速发展,思念食品年产能90万吨速冻食品,千味央厨多个单品年销售额过亿元[28][29] 特色农业与高效养殖 - 通许县建成全国最大酸辣粉生产基地,年产7.2亿桶,带动就业6.1万人次[38][40] - 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年出栏210万头生猪,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测14项指标[31] - 河南设施蔬菜面积将提高10%以上,"未来农场"无土栽培西红柿采摘季超6个月[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