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环

搜索文档
【上证首席】华创证券岳阳:AI终端,潜力巨大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2:16
AI终端发展潜力 - AI终端发展潜力巨大 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 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 [2][3] - 全球眼镜客群规模庞大 仅视力矫正与时装类眼镜客群就在15亿左右 行业空间广阔 [3] - AI与电子行业结合正从云侧向端侧延伸 AI手机 AI PC AI眼镜等新兴硬件形态不断涌现 [3] - AI/AR眼镜目前处于过渡状态 显示方案和成本控制是主要问题 未来需向带显示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挖掘更多应用场景 [3] - 内容生态建设是关键 苹果Vision Pro工业设计精良但实际销量与预估差距大 本质是缺乏内容生态和用户需求 [3] - 娱乐场景大概率诞生真正拉动换机潮的"杀手级应用" 未来三年内有望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AI应用 [4] - AI赋能消费电子细分赛道 AI+教育和AI+医疗是需求最足且已有应用落地的领域 包括AI学习机和三星智能指环等产品 [4] AI推动产业链价值重塑 - AI正在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新分配 以工业富联为例 其业务与AI服务器等算力领域深度绑定 市值已突破万亿 [5] - 大模型持续迭代创新有望打开更多应用场景 推动AI算力需求快速提升 科技巨头纷纷加大资本开支构建算力基础设施 [5] -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6.2%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亿美元 [5] - AI算力有望逐步成为普及化的"消费品" 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云端拥有专属AI算力资源 [5] - 算力赛道虽逐步进入业绩收获期 但整体仍处于产业早期阶段 AI用户数量增加和应用场景丰富将推动需求持续高增长 [5] 电子产业链升级趋势 - PCB领域高密度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HDI技术通过精确设置盲埋孔减少通孔数量 节约可布线面积 提高元器件密度 [6] - PCB功能性如阻抗性 散热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产品功能和可靠性增强 [6] - PCB的高密化和高性能化趋势推动HDI 高多层等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6] -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基本饱和 手机 电脑等传统产品增量有限 行业需向机器人 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6] - 消费电子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创新反应效率较高 业务转型灵活性较强 蓝思科技 领益智造布局机器人业务 东山精密切入服务器领域 [7]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 企业应积极拥抱AI产业趋势 慎重选择优质客户 苹果链公司凭借iOS生态封闭性持续享受行业红利 安卓链企业因产品同质化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企业需始终保持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构建竞争优势 避免陷入价格战等低水平竞争 [7] - AI在提升生产效能方面作用显著 AI检测 无人工厂 机器人等应用正在落地 能显著提升品控效率和降低成本 [7] - 电子行业仍处于创新探索阶段 未来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 业绩释放 利润爆发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 [2][6] - 电子行业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很多东西有待时间验证 [7]
华创证券岳阳:AI驱动电子行业变革 产业链价值面临重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AI终端发展潜力 - AI终端产品潜力巨大 行业布局正在加速 其中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 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3] - 全球眼镜客群规模达15亿 行业空间广阔[3] - AI终端需向带显示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光学显示和芯片行业带来新市场机遇[3] - 内容生态建设是关键 苹果Vision Pro因缺乏内容生态导致销量不及预期[3] - 娱乐场景大概率诞生"杀手级应用" 预计未来三年内出现爆款AI应用[4] - AI+教育和AI+医疗是需求最足且已有落地的领域 包括AI学习机和智能指环等产品[4] AI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塑 - AI推动电子行业价值重新分配 工业富联因深度绑定AI服务器业务 市值突破万亿[5] - 2025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达259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6.2% 2026年达337亿美元[5] - AI算力有望成为普及化"消费品" 未来每个人可能在云端拥有专属算力资源[6] - AI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 为产业链带来长期发展动力[6] - PCB领域向高密度化发展 HDI技术提高元器件密度 功能性和可靠性要求提升[7] - 高密化和高性能化趋势推动HDI/高多层等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7] 电子行业创新与转型 - 电子行业处于创新探索阶段 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业绩释放/利润爆发等阶段[2][8] -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饱和 企业需向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8] - 消费电子企业创新反应效率高 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布局机器人 东山精密切入服务器领域[8] - 企业应选择优质客户并保持创新能力 避免陷入低水平竞争[8] - AI检测/无人工厂/机器人等应用能提升品控效率和降低成本 虽处早期但代表未来方向[9]
小米和苹果,被“偷袭”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7 07:08
行业增长态势 - 全球智能戒指2024年出货量占可穿戴设备整体0.3%,但增速达88.4%,远超行业整体6.1%的增速[3]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电商平台智能指环销售额同比增幅达6401.7%,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3] - 国内电商平台月销售额从2024年5月的5万多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394万元,品牌数量从3个增至34个[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智能戒指销量88万枚,其中Oura以80%份额居首,印度品牌Ultrahuman以12%份额位列第二[4] - 国产品牌RingConn在2025年618期间获得天猫智能指环类目销量、销售额双冠,其Gen 2产品成为双TOP1[7] - 三星Galaxy Ring国行版售价2999元,与手机、手表生态互联,2024年7月推出后显著提升国内社交媒体声量[6] - 市场形成三大梯队:RingConn为头部品牌;三星、三偌、SkyUnion属第二梯队;魅族等手机厂商将指环作为生态补充[7][8][9] 产品功能创新 - 基础功能包括血氧、心率、运动追踪,已成为行业标配[11] - 差异化功能扩展至睡眠呼吸暂停监测(RingConn Gen 2)、女性健康管理(RingConn Gen 2)、打鼾监测(三星Galaxy Ring)及无创血糖、ECG心电图、尿酸血脂监测[11] - 采用钛合金(RingConn Gen 2、三星Galaxy Ring)、陶瓷工艺(魅族StarV Ring2)等材质提升佩戴舒适度,VERTU推出售价达77000元的奢侈品系列[12] 技术优势与局限 - 手指部位皮肤薄且毛细血管丰富,监测准确度高于手腕设备[15] - 重量仅2-3克(RingConn Gen 2),支持24小时无感佩戴和防水场景,但健身时存在异物感和表面磨损风险[14] - 续航达3-15天(魅族StarV Ring2最长15天,RingConn Gen 2达10-12天,三星Galaxy Ring为7天),远超Apple Watch Series 10的18小时续航[18] - 设备寿命约10年(RingConn数据),因电池不可更换被部分消费者视为"一次性设备"[19] 市场进入策略 - 海外品牌Oura未进入中国市场,苹果iRing未落地,导致国内市场早期空白[4] - 国产品牌优先出海试水:RingConn通过海外众筹启动(2022年11月),Amovan登陆亚马逊(2023年9月),华米Amazfit Helio Ring主打欧美市场(2024年1月)[5] - 三星2024年7月推出Galaxy Ring后,直接推动国内消费者认知度和市场热度攀升[6]
小米和苹果,被一个“电子新贵”偷袭
虎嗅· 2025-08-27 05:36
行业概览 - 智能指环作为可穿戴设备的新兴品类,2024年全球出货量占整体可穿戴设备市场的0.3%,但增速达88.4%,远超行业整体6.1%的增速 [5][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指环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6401.7% [7] - 2024年5月国内电商平台智能指环销售额仅5万多元,品牌数量3个;至2025年6月,品牌数量达34个,月销售额超394万元 [18] 主要品牌竞争格局 - 芬兰公司Oura为全球智能戒指头号玩家,2023年全球销量88万枚中占80%份额,主要用户包括扎克伯格、谷爱凌等知名人士 [8][9] - 中国品牌RingConn通过海外众筹模式起步,2024年10月登陆天猫后迅速打开市场,2025年618期间获天猫智能指环类目销量、销售额双冠军 [13][20][21] - 三星2024年7月推出Galaxy Ring(国行版售价2999元),显著提升品类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带动社交媒体声量在7-9月持续攀升 [15][16] - 第二梯队品牌包括三星、三偌、SkyUnion等,手机厂商(如魅族)以生态补充为卖点,专业品牌则聚焦垂直健康监测领域 [22][23][24] 产品功能演进 - 基础健康监测功能(血氧、心率、运动追踪)已成为行业标配,竞争焦点转向监测范围与精度差异化 [26][27] - RingConn Gen 2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及女性健康管理功能,三星Galaxy Ring加入打鼾监测,部分产品拓展至无创血糖、ECG心电图、尿酸及血脂监测 [27] - 外观设计趋向时尚化与功能化:RingConn Gen 2采用钛合金主体与人体工学设计,三星使用钛金属边框,魅族StarV Ring2应用陶瓷工艺,VERTU推出高端系列(最高售价达77000元) [28] 核心竞争优势 - 无感佩戴体验:产品重量仅2-3克(以RingConn Gen 2为例),支持24小时佩戴及高防水等级,适用于睡眠、潜水等场景 [30][31][32] - 监测精准度优势:手指部位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相比手腕佩戴设备能获取更稳定的生物信号与更精确的生理数据 [36][37][38] - 续航能力突出:普遍续航3-5天(魅族产品达15天,RingConn Gen 2为10-12天,三星7天),远超Apple Watch Series 10的18小时续航 [40][41][42][43] 市场发展挑战 - 设备寿命存在争议:因轻薄设计未预留电池更换空间,电池衰竭后可能成为"一次性设备",但厂商宣称正常使用寿命可达10年 [44][45][46] - 特定场景适用性局限:健身时佩戴存在异物感,可能影响握力并导致设备表面磨损 [34]
西普尼 贵金属精密制造技术撬动高端智能穿戴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08 09:14
公司概况 - 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在港股上市,独家保荐人为平安证券(香港),旨在拓展融资渠道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2] - 公司是贵金属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公司 [2] 核心技术 - 核心技术围绕贵金属材料改性、精密制造工艺及智能穿戴集成三大方向,具备显著创新壁垒 [3] - 超分子硬金技术将足金的维氏硬度从34-40提升至超过90,不影响黄金纯度,已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应用于"HIPINE"和"GOLDBEAR"两大品牌 [4] - 黄金重量控制技术将每款金表的重量方差控制在0.015克以内,确保产品黄金克重和纯度的一致性 [5] - 精密制造工艺体系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技术、"黄金表壳+316L钢胆内嵌"双结构、机器视觉真空镀膜缺陷检测专利,良品率提升30%以上 [6] 生产与运营 - 拥有强大的生产控制系统和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通过先进的ERP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7] - 深圳、莆田两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超10000㎡,涵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确保品控与成本优势 [20] 智能穿戴集成 - 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机芯的足金手表,融合传统工艺与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智能功能 [9] - 2025年与华为、制药企业签订框架协议,开发定制化智能手表,拓展医疗健康场景 [9] 行业前景 - 中国黄金珠宝年消费量居全球首位,黄金手表兼具饰品与奢侈品属性,西普尼作为足金手表市占率35.83%的龙头,直接受益于品类渗透率提升 [10] - 智能手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球出货量超2.3亿台,贵金属材质与智能功能的结合有望开辟高端细分市场 [11] - 参与制定《足金手表》《使用宝石和贵金属的手表》等多项国家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12] - 通过马来西亚经销商试水东南亚市场,计划拓展中东,利用"一带一路"渠道优势输出高端中国制造 [14] 竞争优势 - 拥有200+项核心技术专利,覆盖材料、结构、检测全链条,其中硬金技术、防水设计等构筑仿制门槛 [15] - 产品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6款设计获国际奖项,强化品牌高端形象 [16] - 研发团队由40多名成员组成,专注于钟表制造、品质管理、研发管理和工程绘图等领域 [17] - 建立了广泛且稳定的经销和销售网络,ODM业务合作客户包括老凤祥等,自主品牌通过经销网络与线上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 [19]
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上海“模速空间”:专业孵化托举人工智能“北斗七星”
科技日报· 2025-07-02 03:47
模速空间发展概况 - 上海"模速空间"是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定位为"AI超级工厂",吸引大量青年科学家和创业者入驻[1] - 自2023年9月揭牌以来,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带动徐汇区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占上海市的61%[1] - 形成从算力、基模、大语言、端侧等基础设施到消费、金融、文娱等垂直应用的完整产业链[1] - 稀宇极智、商汤科技、阶跃星辰等7家AI龙头企业构建"北斗七星"矩阵,形成"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产业协同"闭环生态[1] 模速空间特色与服务平台 - 目标定位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打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算力调度、公共语料、金融服务、人才服务、场景对接)[2] - 无问芯穹团队从7人扩张至近2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70%),推出"模速空间算力生态平台",构建算力交易生态[2] - 算力平台已接入大量AI应用企业,享受上海市算力补贴,形成高效可持续的算力共享体系[2] - 星纪魅族、特赞科技、斑马智行等企业在应用层推动AI技术商业化落地[2] AI技术应用案例与未来规划 - 斑马智行开发端到端智能座舱系统,与宝马、奥迪、大众等全球车企合作,缩短人机交互反应时间[3] - 星纪魅族推出智能眼镜、智能指环等穿戴设备,展示AI重塑人机交互的新范式[3] - 徐汇区计划拓展AI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核心区并升级徐家汇—交大片区载体,为更多AI企业提供补贴[3] - 探索"独立运营+联合孵化"模式,建立"模速伙伴计划",推动基模生态专区、高校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3]
【格力公布智能指环专利】4月23日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智能指环、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控制领域,该智能指环包括:指环本体以及智能感应组件;所述智能感应组件安装于所述指环本体上,用于感应所述智能指环的重力方向和/或用户对所述智能感应组件的触控信息。
快讯· 2025-04-23 03:12
格力电器智能指环专利公布 - 公司申请"一种智能指环、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 [1] - 专利涉及智能控制领域 包括指环本体和智能感应组件 [1] - 智能感应组件可感应重力方向和用户触控信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