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交通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河口区:探索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河口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1:42
工业领域方面,河口区推动石化产业升级,依托富海集团打通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富海聚酯新材料、富宇高端新材料等项目,实现"单一炼油"向"油 化并举"转型。能源领域方面,建成全国首个无补贴光伏交易项目(唐正500MW渔光互补),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39MW;开发地热能项目,累计减排二氧 化碳超14.5万吨。城乡建设方面,执行更高建筑节能标准,完成5个节能项目、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67万平方米,推进27.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交通运输方面,河口区建成客运公交枢纽整合三家运输企业,投用"智慧交通系统"和"公交易出行"APP,降低空载率、提升运输效率。四是提升能力,强 化支撑。开发石化产业碳足迹方法学、碳计量标准,助力企业完成7000余万元碳资产交易,争取绿色贷款2000万元,开展20余项减污降碳相关研究,为试 点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 在模式创新方面,河口区打造河口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载体——数智碳谷平台,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首创环保(600008)集团等头部机构,整合黄河 三角洲碳汇资源,为企业提供碳管理、碳交易全链条服务,以数字化推动"双碳"目标落地;重点推进中石化新星、东营大明热源等地热能项目,替代传统 ...
智慧警务 守护你我(民生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5 22:12
广东深圳民警在人流密集场所使用警用无人机开展巡逻。 张成业摄(人民视觉) 湖北仙桃市民在全警通自助机上办理港澳通行证续签业 务。 本报记者 范昊天摄 在广西北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指挥中心,民辅警在高 峰期对全市重点路段进行巡查,通过调控信号灯提升道路 通行效率。 黄晓荣摄(人民视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警务工作贯穿城市居民生活,是城市治 理的重要一环。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离不开警务系统的改造升级。本报记者赴多地探访,看警 务系统如何变"聪明",让市民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编 者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警务系统的改造升级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智慧警务由设想走 向实践,遍及从特殊应急情况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同时,让城市更有温 度,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天自助,群众办事更方便 中午12时50分许,记者走进湖北仙桃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内静悄悄的。大厅后门处 的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却是另一幅场景——灯光明亮,几个前来办事的市民在一台全警通自助机前 打量。 "'十一'假期准备去香港玩,提前过来 ...
众合科技:首次发布中期分红方案,深耕数智化产业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6:3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达6.05亿元人民币 [1] - 半导体业务营收1.98亿元 同比增长27.32% [1] - 研发投入9879.61万元 同比增长25.86% [3] - 完成6.84亿元定向增发募资 强化资本结构 [1] 业务进展 - 智慧交通子集团众合智行新增订单约6.84亿元 [2] - 智慧煤矿业务累计订单金额3641.33万元 [2] - 半导体硅单晶生产基地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2] - 高端功率器件用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主厂房结顶 [2] 战略布局 - 推进庆阳时空大数据云中心智算项目建设 总规模2000P 预计2024年底投入运营 [1] - 设立5.02亿元智能算力产业基金推动庆阳智算中心项目 [1] - 控股子公司海纳股份成立新加坡公司拓展国际市场 [2] - 医疗器械CDMO工厂正式启用 具备研发生产取证全周期服务能力 [3] 技术创新与行业突破 - 在智慧交通领域实现核心机电设备最高国产化率 [3] - 构建"车路云协同+低空+低轨卫星"立体交通产业 [2] - 成功研发煤矿智能化系统并取得重要项目订单 [2] 股东回报 - 实施首次中期分红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 [1]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细分市场发展现状等)
前瞻网· 2025-08-20 04:42
行业定义与内涵 - 智慧交通源于智能交通系统(ITS) 最初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在1960年提出 2009年IBM提出智慧交通理念 融入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 实现系统性 实时性 信息交互性和服务广泛性[1] - 智慧交通以互联网 物联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 包含智慧路网 智慧装备 智慧出行 智慧管理四大内容 具有信息联通 实时监控 管理协同 人物合一特征[2] - 智慧交通系统解决四大应用需求:交通实时监控通过大数据了解实时路况 公共车辆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旅行信息服务提供多媒介交通信息 车辆辅助控制实现自动驾驶[3]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涵盖算法设计 芯片零部件 数据内容 数据中心 软件平台 车载终端 感知设备 机电系统 通信模组和检测设备[5] - 中游包括前期规划设计咨询造价 中期系统集成建设总承包 后期运维调度指挥应急管理[5] - 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智慧公路 智慧公交 智慧机场 智慧港口 智慧轨道[5] - 产业链玩家包括传统安防企业 互联网厂商 云计算服务商 算法提供商 上游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 腾讯 海康威视 百度 中游有千方科技 易华录 下游有多伦科技 车联网络 大众交通[7] 发展历程 - 中国智慧交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 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ITS发展战略 2012年大数据 机器学习技术推动车路协同 自动驾驶发展 十三五规划要求开展智慧交通示范工程 2021年进入一体化融合阶段[10][11] 政策环境 - 2025年7月交通运输部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14] - 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目标通过3年支持30个示范区 实现85%繁忙国家高速公路 25%繁忙普通国道 70%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数字化转型升级 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15] - 2024年1月目标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智慧港口智慧航道 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 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15] - 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目标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 智能管理深度应用[16] 市场规模与投资 - 2023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9万亿元 2024年完成3.8万亿元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里程超过26万公里 建成率约90%[17] - 2024年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车)亿级项目市场规模54.6亿元 项目数27个 较2023年小幅下降[19] - 亿级项目平均规模2022年2.13亿元/个 2023年2.41亿元/个 2024年小幅下降 保持在2-2.5亿元/个之间[20] - 2024年交通管控亿级项目市场规模超20亿元 项目数12个 占比四成 智能运输亿级项目市场规模超30亿元 项目数15个 智能运输类项目需求较大[23] - 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从2016年973亿元增长至2023年2367亿元 2024年超2400亿元 预计2030年超3000亿元[25][26][34] 竞争格局 - 2024年城市智能交通亿级项目中标企业前五:移动系 电信系 中铁系 海信网络科技 中国通号上海工程局集团 移动系和电信系凭借通信技术实力和数字化积累 中铁系具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海信专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 中国通号优势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27] - 2024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中标总额占比超22% TOP5企业中标总额占总市场45% 市场集中度一般[29] - 两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共40项 主要分布在以浙江 山东为核心的华东沿海地区 广东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以及湖北 重庆为主的内陆区域[31][33] 技术驱动与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深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场景深度结合 推动交通信号优化 路径规划等环节效率提升 实现从单点技术应用向系统智能跨越[34] - 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 车路协同 新型感知设备等技术在各类交通场景落地应用 提升交通运行安全性和流畅度[34] - 智慧交通建设加快 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34]
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加速种“数”
辽宁日报· 2025-05-21 01:0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通过竞争性评审选出12个区域给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辽宁省入选并获得7亿元国家奖补资金 [1] - 辽宁省拟投入1.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 与国家奖补资金统筹使用 预计撬动企业投资17亿元 总投入规模达25.2亿元 [1] - 资金将用于智慧收费站点建设 公路监测预警 干线通道智慧扩容等12项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项目 [1] 项目规划与实施 - 项目致力于打造"一廊双核"进关出海大通道 示范通道全长2210公里 以京哈走廊为主框架 沈阳 大连双核驱动 [1] - 选取京哈走廊4条繁忙高速和5条平行国道作为示范网络 推进17个应用场景建设 [2] - 通过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化感知网络 智能化管控系统和网络化服务体系 [1] 技术应用与效益 - 推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北斗导航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2] - 预计实现高峰时段干线平均行驶速度提升20% 公路突发事件响应效率提升30% 融冰除雪作业效率提升10% [2] - 实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实现路网高精度信号连续覆盖 [2] 区域经济影响 -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 沿边向海通路辐射优势突出 [1] - 京哈走廊承担东北地区近80%进出关运输量 是"北粮南运"重要通道和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纽带 [1]
在途车辆增多 拥堵指数反降
人民日报· 2025-05-07 22:40
交通拥堵指数变化 - 石家庄市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6.28%,下降幅度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 [1] - 石家庄市拥堵指数为1.65,同比下降10.3% [1] -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万辆,去年12月日均在途177万辆,同比上涨22% [1] 路网建设措施 - 将石太和新元两条穿城高速改造为北三环与复兴大街两条城市快速路,通过车道扩容、增设立交、贯通辅道等措施完成与城市路网的衔接 [2] - 复兴大街、北三环分别连通40条东西向道路和31条南北向道路,构建起十字形骨架快速路,2024年车流量超2亿辆次 [2] - 规划形成"八横十纵"快速路网系统和"十一横二十一纵"主干路网系统 [3] - 已接续打通169条城区规划路 [3] - 南二环平安南大街至仓兴街段辅路连通工程通车,解决了南二环建成20多年来辅路"断头"问题 [3] 智慧交通系统 - 对市区内27个路口采取随信号"可变车道"措施,提高车道利用率 [4] - 70个路口的信号灯实现智能化,能够根据路网数据、路口流量数据等实时调整配时 [5] - 在16条主次干道的270个信控路口设置60条绿波带,主要节点路口平均通行效率提升7%-10% [5] - 完成288个路口信息建档入库,分时分类分区优化交通秩序管理 [5] - 智慧调度叠加"铁骑勤务",平均一个事故处理时间由原来的18分钟压缩到5分钟以内 [6] 精准治理措施 - 在万象城商圈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和150米橡胶缓坡,解决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 [7] - 在河北医大二院门前施划4条专用车道,扩大院内机动车停车容量,将和平路高架桥下设为非机动车停车区 [8] - 推出疏堵保畅十项举措,对学校、医院、商圈等易堵点实施"一点一策"治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