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花果
icon
搜索文档
“鲜”风拂绿洲 “甜”果出天山——感受南疆特色农业新脉动
新华社· 2025-09-14 23:32
在帕米尔高原东麓的辽阔绿洲,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农业变革正在持续发生。昔日以耐旱传统作物为主的土地上,如今是一排排整齐的芦笋田, 工作人员正弯腰穿梭其间,细心查看植株长势、进行田间管理;而在这片阳光充沛的土地上种植了千年的无花果,也正走向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 桌。 2024年春天,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如今已是当地芦笋基地技术人员的努尔比耶·艾则孜,第一次见到这种"长得像绿色小树 苗"的蔬菜。她好奇地掰下一根,清甜脆嫩的口感瞬间征服了她,"半辈子都没尝过这么鲜的滋味"。 "后来我把芦笋和羊肉一起炒,又嫩又香,全家都抢着吃。"她笑着说。这种陌生的蔬菜,正悄然成为她与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崭新起点。 改变,源自江西援疆力量的持续赋能。去年4月,江西援疆团队在当地建立起120亩芦笋试验示范基地。一年多时间,芦笋苗已在肥沃土壤中茁壮 成长。如今基地迎来首个采收季,每天有约1000公斤新鲜芦笋发往香港,亩产值突破7000元,远高于传统作物。 目前,阿克陶县的芦笋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000余亩。按照发展规划,到2027年,这里将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有机芦笋产业基地,让万亩"绿金"在 这片边陲沃土上扎根生长。 产业落地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绿围脖”旁生机勃勃 扩边增绿工程结出“致富果”
央视网· 2025-09-11 04:20
沙漠治理工程进展 -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3046公里锁边合龙形成绿色屏障 [1][5] - 新疆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25万平方公里 [14] - 墨玉县风口区域种植270万株枣树苗进行锁边加厚 [5][7] 生态改善效果 - 沙漠边缘区域半年内由黄沙转变为绿洲果园 [1] - 治理后形成独特小气候 降雨量增加且沙尘暴减少 [7][9] - 村民反映风沙威胁显著降低 沙地已变为普通土壤 [11] 经济作物发展 - 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4.5万亩 [14] - 农户承包1100亩沙地种植葡萄/石榴/无花果等作物 [3][9] - 采用玉米防护带技术保障葡萄幼苗根系存活 [7][9]
山东新泰:无花果进入收获期
新华网· 2025-08-25 00:52
行业动态 - 山东省新泰市无花果产业进入收获期 果农集中开展采摘工作 [2] - 当地无花果果干加工企业正抓紧生产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 - 新泰市通过发展无花果产业丰富林果种植品种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2] 区域经济影响 - 无花果产业带动果农致富增收 形成特色农业经济增长点 [2] - 产业采取因地制宜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2]
农文旅商联动援疆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 2025-08-19 14:3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阿图什市阿孜汗无花果生态园以农业为核心,发展文旅、商业等周边经济,形成农文旅商一体化模式[1] - 江西国康农业集团在新疆阿克陶县推广芦笋种植,通过"政企合作经营、村企联合管理、吸纳农户务工"模式提供250个就业岗位[3] - 伽师县引入京东物流和百果园等企业,推动新梅产业链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形成22种加工产品[4]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 江西省农科院在新疆试种芦笋成功,露天种植因光照好、虫害少等优势长势喜人[2] - 京东物流推动"商流物流一体化模式",将伽师新梅物流时间从8天缩短至56小时,损耗率从9%降至1.8%[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开展西梅干贮藏性研究,计划覆盖整个研究生阶段以提升产品附加值[5]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阿孜汗村打造"无花果+"模式,投入1亿多资金形成"一轴两环四区六组团"空间结构,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6][7] - 农户通过农家乐和民宿投资60万元获得120万元收益,月收入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7]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整合研学旅游与生产加工,技术型员工月薪达4000-5000元[8][9] 援疆项目成效 - 阿克陶县芦笋种植项目前3年每亩地租600元,第10年达1300元,村集体保底分红30万元/年[3] - 广东援疆推动伽师新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通过"疆品南下、粤品北上"工程拓宽销售渠道[5] - 江苏昆山援疆工作组支持阿孜汗村实现"一户一特色"设计,带动村民就地创业就业[6]
农文旅商联动援疆,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 2025-08-19 11:09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新疆喀什地区通过引入新品种如芦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芦笋是2024年引进的新鲜蔬菜 当地原本以玉米 冬小麦 春小麦为主 蔬菜以西红柿 辣椒 土豆为主[5] - 伽师县发展新梅精深加工产业 形成果干 果汁 果酱等22种精深加工产品 实现种植 加工 销售一体化产业链[11] - 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集生产加工 包装销售 研学旅游 文旅采摘于一体 配套26座高标准种植大棚和12000平方米生产厂房[21]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 芦笋种植依托江西省农科院技术 利用新疆光照好 虫害少 耐寒耐盐碱特点实现成功种植 露天种植区达3000亩[6] - 物流创新使伽师新梅从枝头到华东餐桌时间从8天缩短至56小时 损耗率从9%降至1.8% 物流成本下降12%[11] - 开展农产品基础指标研究 包括膳食纤维 粗蛋白 水分含量测定 以提升西梅干贮藏性和食用价值[12] 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 阿图什市阿孜汗村打造无花果主题生态园 形成民宿 采摘 生态科普 打卡点等体验区 投入资金超1亿元[1][16] - 构建"一轴两环四区六组团"空间结构 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农户投资60万元获120万元收益 月收入从2000元升至8000元[16][17] - 食用菌示范园占地200余亩 投入山东援疆资金2153万元 配套研学馆 科普长廊等设施 暑期为旅游旺季[21] 就业带动与收入提升 - 芦笋基地提供250个就业岗位 长期工150人 临时工100人 月薪约3500元 土地流转合同前3年每亩租金600元[6][7] - 技术型员工经培训后月薪达4000-5000元 合作社提供菌棒托管和家庭种植机会 企业负责回收产品[21] - 村集体保底分红前3年每年每村30万元 第4年起按利润25%分红 不足30万元则按保底30万元分红[6] 跨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援疆省市推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 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依托上海 深圳等高端消费市场带动精深加工[11][12] - 京东物流推行"商流物流一体化模式" 为直播机构提供源头货 为农户引入新销售渠道[11] - 企业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设定保护价收购 引导群众参与种植 形成政企合作经营 村企联合管理模式[7][12]
荷香四溢,果甜盈枝:夏日美食新体验 特色农业激活“舌尖经济”
央视网· 2025-08-19 10:11
湖北汉川荷花产业 - 荷花宴创意美食融合荷花与食材 提供视觉与味觉双重盛宴[1] - 村民清晨采摘新鲜莲蓬、嫩藕与荷花作为荷花宴原料[3] - 荷花加工产品包括香酥荷花(裹蛋清面糊油炸)和椒盐莲子(小火慢炒加调味)[5][7] - 开发冰镇荷塘三宝(莲子/菱角/莲藕焯水冰镇)和荷叶馒头(荷叶包裹蒸制)等消暑食品[9] 山东巨野林果产业 - 巨野县田桥镇早熟无花果迎丰收 吸引游客采摘带动乡村旅游[10] - 无花果种植需严格把控选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环节 配合科学管理提升品质[14] - 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年产值超5亿元[14] - 产业涵盖苹果/樱桃/无花果等特色品种 依托适宜气候实现高甜度口感[14]
潍坊市深入实施“双百双千”工程,以片区为载体促乡村全面振兴
大众日报· 2025-08-13 02:17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潍坊市实施"双百双千"工程 计划到2026年底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片区 提升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做强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1000个村庄实现共同富裕 [1] - 规划154个片区覆盖1276个村庄 以200个组织建设强、产业基础好、自然禀赋优的核心村为基础梯次推进 [2] - 坚持"空间体系、产业体系、治理体系、生态体系、组织体系"一体推进 实现"小片变大片""少片变多片"的发展路径 [3] 农文旅融合发展 - "齐鲁天路"主线320公里连接三县市 途经20多个乡村振兴片区 包含省级和美乡村、旅游度假区、采摘园等多元业态 [1] - 潍城区"于河印象"片区打造3公里农文旅环线 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带动旅游收入5000万元 [2] - 形成"休闲采摘+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田园康养"特色模式 实现"四季有果、各有特色"的旅游体验 [1][2] 产业集聚效应 - 通过片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区发展 涵盖示范养殖场、民宿观光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 [1] - 特色农业产业包括无花果、铁皮石斛、银杏生态园等 与村庄历史深度融合发展 [2] - 采取"小而精""精而特""特而美"的发展策略 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2] 区域协同发展 - 以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方式实现全域提升 推动从"一村美向村村美""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 [3] - 通过穿珠成链、连线成面的空间规划 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村人更自豪、城里人更向往"的目的地 [2] - 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集聚各类资源政策推动农业强市建设 [2]
潍坊|潍坊市深入实施“双百双千”工程,以片区为载体促乡村全面振兴
大众日报· 2025-08-13 00:5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潍坊市深入实施"双百双千"工程 计划到2026年底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片区 提升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做强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1000个村庄实现共同富裕 [2] - 潍坊市规划154个乡村振兴片区 覆盖1276个村庄 通过梯次推进实现全域提升 [3] -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坚持"空间体系 产业体系 治理体系 生态体系 组织体系"一体推进 逐步实现"小片变大片""少片变多片" [4] 乡村旅游发展 - "齐鲁天路"自驾路线全长320公里 连接安丘 临朐 青州三县市 在第九届"中国深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评选中位列第二 [2] - "齐鲁天路"沿线布局20多个乡村振兴片区 包含省级和美乡村 旅游度假区 采摘园 示范养殖场 民宿观光区等多元化业态 [2] - 潍城区"于河印象"乡村振兴片区打造3公里"农文旅环线" 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带动旅游收入5000万元 [3] 农业产业发展 - 潍坊市农业实力位居山东省首位 持续创新"三个模式"内涵 强化农业强市建设 [2] - 乡村振兴片区注重特色农业发展 如无花果 铁皮石斛 银杏生态园等特色产业 与村庄历史深度融合 [3] - 片区建设采取因地制宜策略 分类施策 精准施治 推动产业由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 [4]
河南郏县:特色“小林果”链出富民大产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8-12 05:45
合作社经营情况 - 郏县睿合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5年50亩发展到2024年380亩,种植30余个品种,实现5月至10月鲜果持续供应 [1] -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近300万元,2017年首次盈利70万元,2024年盈利突破200万元 [1] - 合作社亩产突破4000斤,市场批发价稳定在5元以上 [1] - 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如68岁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年租金3000元,务工日薪80元,年增收两万余元 [1] - 销售旺季30余家商超集中采购,用工高峰超80人,年均用工超5000人次,年发放工资近40万元 [2] - 合作社注册"睿合"品牌,统一包装设计,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往20多座城市 [2] 无花果种植基地发展 - 九谷仙人无花果种植基地面积突破560亩,配套建成11个冷棚、4个日光温室及现代化仓储设施 [2] - 基地实行"当日采摘、当日分拣、当日冷链运输"模式,冷链车直通商超与电商平台 [2] - 基地成功将鲜果采摘期延长至4个月 [2] - 注册"九谷仙人"品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推广,与连锁超市、高端水果店建立稳定供货渠道 [3] - 开发无花果干、饮品、酒、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年营收较纯种植时期增长80% [3] - 带动250余人就业,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3] 县域产业发展 - 郏县构建"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引领、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框架 [3] - 林果产业融入"三色经济"发展战略,与红牛、烟叶产业三产齐驱 [3] - 建成林果技术推广专家工作站1处,培育乡土专家5人 [4] - 实施中央财政推广项目,建成猕猴桃、大樱桃及中油蟠九号桃示范基地,带动千余户林农增收 [4] - 新增特色林果种植面积2500余亩 [4] - 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市级林果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专家工作站3个 [4] - 引进28个优质品种,推广15项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每亩用水量30%,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40% [4] - 林果平均亩产提升15%以上 [4] 品牌与产业链建设 - 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注册3件地理标志商标 [4] - 产品打入一线城市商超,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4] -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1个 [4] - 打造"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8个,18个农产品入选国家级名特优新名录 [4] - 郏县农村合作组织突破千家,吸引2.2万户农民加入,创造就业岗位超10万个 [5] - 特色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余亩,年产量达8万吨以上 [5] - 带动1.2万余名村民投身全产业链 [5][6]
自贡富顺:汇聚青年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8:24
活动概况 - 富顺县举办2025年"我们村的年轻人"建功立业竞演总决赛 活动以"在农村·耀青春"为主题 旨在汇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1][3] 竞赛内容 - 9名青年从13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 分享变废为宝 电商助农 创业心得和乡村振兴故事[3] - 20个乡镇展示麒麟瓜 桂圆 黄桃 无花果 荔枝等特色农产品 体现产业活力[3] 支持措施 - 5名青年人才需求清单被农业农村 商务 人社 农商银行等单位认领[3] - 实施领头雁人才与帮带导师结对机制 举行"童伴之家"公益结对授牌仪式[3] 活动影响 - 活动凝聚青年智慧与担当 激励青年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3] - 推动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实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