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副产品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银行湘西分行落地首笔“湘林碳票”质押贷款
金融时报· 2025-09-22 03:36
核心交易 - 农业银行湖南湘西花垣支行向湘西倍益康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放835万元贷款 [1] - 贷款采用"湘林碳票"质押模式 为绿色产业提供新型融资渠道 [1] - "湘林碳票"是湖南省林业局制发的标准化林业碳汇价值凭证 将林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转化为可交易、可质押的绿色资产 [1] 融资机制创新 - "湘林碳票"通过科学计量林木生长周期内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金融资产 [1] - 花垣县十八洞村565.37公顷林地的39850吨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获得认证 [1] - 碳票纳入质押物范围解决了轻资产绿色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的融资难题 [1] 资金运用效果 - 贷款有效缓解企业技术改造、原材料储备和季节性流动资金周转压力 [2] - 企业借助资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优化加工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2] - 贷款提供稳定金融保障 增强企业应对市场波动和拓展销售渠道的能力 [2] 战略意义 - 该业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激活湘西州丰富的林业碳汇资源 [1] - 农业银行表示将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研发力度 聚焦生态产业和低碳项目融资需求 [2] - 推动金融服务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2]
研判2025!中国马铃薯全粉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食品加工消费占比超9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1 01:27
行业概述 - 马铃薯全粉是以鲜马铃薯经多道工艺制成的含水量在10%以下的粉状或颗粒状产品 极大保留了细胞结构完整性和营养成分 [2] - 马铃薯全粉被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具有低脂肪 低糖分 低热量 高蛋白特性 并保留VB1 VB2 VC及钙钾铁等矿物质 [3] - 产品分为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两类 雪花全粉呈疏松雪花状 粒径80-120目 吸水性达自身重量2-3倍 颗粒全粉呈细小颗粒状 粒径100-160目 口感更细腻 [4] 市场需求 - 2024年马铃薯全粉需求量达17.07万吨 同比增长10.27% 主要受健康意识提升和新兴应用领域拓展驱动 [1][12] - 食品加工领域占比超90% 烘焙食品 方便食品 速冻食品为主要应用场景 植物基蛋白替代品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兴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 [1][11] - 2024年市场规模降至21.38亿元 受产品价格下滑影响 其中雪花全粉占比63.52% 颗粒全粉占比36.48% [1][12] 供给状况 - 中国为全球最大马铃薯产地 2024年产量约1870.8万吨 占薯类总产量超60% 为行业提供充足原材料 [11] - 2022年马铃薯产量从2015年1645.33万吨增至1788.3万吨 持续增产保障原料供应 [11] - 行业呈现"小生产 大市场 小规模 大群体"特征 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 头部企业产能差距较小 [13] 竞争格局 - 前十大企业产能总和仅占全国30.79% 市场集中度较低 代表企业包括雪川六盘山 甘肃爱味客 新疆科赛德等 [13][14] - 张家口弘基农业具备年产全粉2万吨能力 年处理马铃薯12万吨 投资额达4.33亿元 [14] - 山丹县芋兴粉业新建年产1万吨生产线 投资9650.8万元建设产业提升项目 预计2025年5月投产 [15] 技术发展 - 1989年中国创建首家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 2002年成功研发颗粒全粉回填加工工艺及成套设备 [6] - 2008年通过测绘仿制技术移植方式快速发展 但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 [6] - 2015年主粮化战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企业开发出马铃薯膳食纤维 马铃薯蛋白等新型产品 [6]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 规范食品生产质量安全 [7] - 政策引导行业向规范化 高质量方向发展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7][8] 产业链特征 - 上游为马铃薯种植 收购及设备包装行业 中游为加工企业 下游包括食品加工 家庭餐饮等领域 [9][10] - 下游食品制造业2025年1-7月营业收入12429.4亿元 同比增长1.7% 利润总额983.4亿元 同比增长2.8% [11] 未来趋势 - 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推动开发高膳食纤维 低GI值等功能性产品 [15] - 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源在替代肉制品和健康零食中应用增多 [15] - 企业将注重节水型生产工艺改造和碳足迹追溯系统等绿色发展措施 [16]
达州品牌闪耀中国国际商标节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41
展会期间,万源市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巴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达州企业代表精彩亮相"四川馆",通过现场品鉴、商务洽谈、网络推广等形式, 让"达州造"商标品牌强势出圈,产品销量实现大幅上涨,达州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9月6日至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商标节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成功举办。达州市市场监管局因组织工作成效显著,荣获"2025商标品牌节 贡献单位"证书。 近年来,达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扣"品牌强市"目标,围绕特色产业构建"政企联动、产销协同、文化赋能"推广体系,强化商标品牌培育,推动农副产品、中 药材等"达字号"产品"出川出海",带动产业优势向品牌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件,地理标志产品15件,驰名商标7件,品牌 消费规模年均增长12%。 ...
聊城农副产品加工业营收破千亿,打造五大集群迈向“农业强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9-07 13:58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收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1] - 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544家[1] - 形成精品粮油加工 健康畜禽加工 绿色果蔬加工 生物制品加工 特色预制菜加工五大特色产业集群[1] 龙头企业实力 -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7家 其中国家级8家 省级64家[3] - 东阿阿胶为全国最大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商[3] - 嘉华生物大豆蛋白年加工能力占全国总产量30%以上[3] - 德能金玉米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前列[3] - 乖宝集团宠物食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3] - 凤祥集团肉鸡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并入选国家队运动员保障产品[3] 发展战略与举措 - 实施"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发展思路[3] - 推动产业布局从"小散弱"向"深特精"转变[3] - 分类整合小微企业资源 加大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力度[4] - 建设重点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 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4] - 实施莘县浙商高端食品智造产业园 国宏生物3万吨高端大豆蛋白等延链强链补链项目[4] 品牌建设与推广 - 依托"聊 胜一筹"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优质农产品资源[4] - 培育冠县灵芝 临清桑黄 东昌葫芦 高唐锦鲤 莘县香瓜等特色品牌[4] - 通过"齐鲁农超" 预制菜"十百千" 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大展评"等省级平台强化宣传[4]
聊城|“新20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9-02 01:19
政策内容 - 聊城市出台《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共20条 整合原政策14条并新增16条内容 形成全新政策支持体系[1] - 政策重点聚焦制造业发展六大核心环节 包括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1] - 新增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 首次列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企业 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 "聊城优品" 产业链促进机构奖励 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政策[2] 产业发展现状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22年30.2%提高至2024年32.5%[3] -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 绿色化工 绿色建材 黑色金属加工三个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3] - 近三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达17.5%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6个[3] 企业培育成果 - 拥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 瞪羚等优质企业1166家 数量为2021年底的近10倍[3] - 培育省级"产业大脑"5个 省级DCMM贯标试点106个[3] - 建成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 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3] -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连续两年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3]
同江甄选好物走进千家万户
搜狐财经· 2025-08-31 06:16
核心观点 - 同江市同品臻选电商创意产业园通过整合本地特色资源 为同江产品打开广阔市场 激活地方产业活力并传递地域文化魅力 [1][7] - 园区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展示结合的销售模式 打破产品分散销售局限 为特色产品推广搭建重要平台 [5][7] - 园区汇聚35家本地企业和商户 涵盖农副产品 鱼产品及文创产品 并计划开通直播带货业务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7] 产品体系 - 农副产品包括金川豆角干等 承载土地馈赠且品质保障 [1][3] - 鱼产品涵盖鲜香鱼肠等深加工制品 以及以鱼为原材料制作的鱼皮画 鱼皮饰品和鱼皮衣服等 体现同江渔猎文化传承 [1][5] - 文创产品包括小巧精致冰箱贴 设计独特书签和印有同江元素水杯等 展现文化底蕴与创意巧思 [5] 运营模式 - 集中展示同江各地特色产品 实现一站式购物 方便消费者选购并节省时间 [3][5] - 线下实地购物与线上直播结合 为产品带来更多曝光机会并吸引客源 拓宽销售渠道 [5][7] - 7月正式开园 目前入驻35家本地企业和商户 计划开通直播带货业务直送千家万户 [7] 行业影响 - 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 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7] - 助力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和产品销售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契机 [5] - 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使地方特色产品和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 [7]
人气爆棚!喀交会上新疆疏附农副产品受追捧
南方农村报· 2025-08-20 09:32
展会人气与产品表现 - 疏附县农副产品展区在喀交会现场人气爆棚 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担当" [1][2] - 展品包括乳制品、果脯、特色酱料、果汁饮料、牛羊肉产品、馕饼糕点、混合坚果等 均体现浓郁地域特色 [5][6][7][8][9] - 阿娜佳核桃酸奶展位前排起长队 客商品尝后立即扫码购买 并计划将产品引入南方1000多家商超 [11][12][13] 企业具体产品与市场反馈 - 阿斯曼牧业采用先进冷分割加工工艺 牛羊肉产品保留鲜嫩口感与丰富营养 [7] - 疆舒福各类馕饼糕点设置免费试吃区 被市民层层围住 [8] - 阿娜扎曼糕点伴手礼融合新疆传统美食与现代工艺 成为现场热门展品 [9] - 山辣兄弟公司展出11款辣椒制品 包括蒜香辣椒酱和彩椒味辣椒酱等10余种品类 [19][20][30] - 消费者现场试吃后直接下单 例如喀什居民一次性购买5瓶辣椒酱 [21][22] 援疆支持与产业成果 - 广州援疆工作队长期提供产业扶持和品牌培育 组织企业参展并提供展位支持 [2][3][34] - 通过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服务 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35] - 喀交会平台助力疏附农副产品走出新疆 进入中亚市场并搭建国内外合作桥梁 [31][36][37] 企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阿娜佳核桃酸奶经销商首次参展即获得内地顾客合作意向 [14][15] - 山辣兄弟公司通过展会实现产品推广 并成功进入中亚市场 [30][31] - 客商计划将疏附特产引入南方商超系统 显示跨区域渠道拓展潜力 [13]
农文旅商联动援疆 这些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财经· 2025-08-19 14:3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 阿图什市阿孜汗无花果生态园以农业为核心,发展文旅、商业等周边经济,形成农文旅商一体化模式[1] - 江西国康农业集团在新疆阿克陶县推广芦笋种植,通过"政企合作经营、村企联合管理、吸纳农户务工"模式提供250个就业岗位[3] - 伽师县引入京东物流和百果园等企业,推动新梅产业链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形成22种加工产品[4]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 江西省农科院在新疆试种芦笋成功,露天种植因光照好、虫害少等优势长势喜人[2] - 京东物流推动"商流物流一体化模式",将伽师新梅物流时间从8天缩短至56小时,损耗率从9%降至1.8%[4] -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开展西梅干贮藏性研究,计划覆盖整个研究生阶段以提升产品附加值[5]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阿孜汗村打造"无花果+"模式,投入1亿多资金形成"一轴两环四区六组团"空间结构,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6][7] - 农户通过农家乐和民宿投资60万元获得120万元收益,月收入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7] - 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整合研学旅游与生产加工,技术型员工月薪达4000-5000元[8][9] 援疆项目成效 - 阿克陶县芦笋种植项目前3年每亩地租600元,第10年达1300元,村集体保底分红30万元/年[3] - 广东援疆推动伽师新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通过"疆品南下、粤品北上"工程拓宽销售渠道[5] - 江苏昆山援疆工作组支持阿孜汗村实现"一户一特色"设计,带动村民就地创业就业[6]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 拳拳家国情在雪域边关传唱
央视网· 2025-08-17 06:54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 西藏边境村庄通过手工编织产品如竹器和毛毯实现线上+线下销售 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3] - 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包括岗巴黑山羊 噶尔蔬菜 亚东鲑鱼等农副产品成为增收致富的关键产业[3] - 玉麦乡从"中国人口最少乡"发展为67户200余人的边境小康示范乡 其中55户经营家庭旅馆进一步增加收入[6]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主电网已覆盖全部边境乡镇 实现村村通邮和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8] -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健全[8] 边境安全与民生保障 - 浪坡乡汤乌村组建82人护边队伍开展日常巡逻 较30年前2-3人规模显著扩大[10] - 边境地区形成父子接力 夫妻搭档 兄妹携手等多元守边模式 强化国土守护力量[12]
肇州县:“保姆式”服务助企跑出“加速度”
中国发展网· 2025-08-13 03:43
公司经营状况 - 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拥有8大系列200多个产品 全部通过绿色和无公害食品认证 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1] - 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保持在1亿元以上 并逐年提升 [1] - 园区禾丰食品用工人数突破500人 纺织用工人数突破300人 鹅业和昆仑啤酒用工人数在一二百人左右 [2] 生产与运营支持 - 肇州经开区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通过融资金树品牌引项目强服务等举措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支持 [1] - 线上对接新媒体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 线下协调就业局组织部组织人才引进和招工大集等活动 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2] - 近期为企业谋划3次银企对接会 有省市县三级银行提供融资支持 目前对接金额约2亿元 [2] 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 - 园区组建专业营销服务团队 联合县商务局深入调研市场需求 为企业量身定制销售策略 [2] - 兴和生态蛋皓月肉串肉片禾丰分割鸡等多类农副产品 已成功入驻县内各大商超 打通最后一公里销售服务 [2] 产业规划与发展 - 肇州经开区积极融入黑龙江省4567和大庆市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生物制造天然气深加工风光新能源特色文旅五大立县产业 [3] - 通过持续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 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