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本轮中药材价格回调非个别品类 市场低位煎熬是何症结?
新华财经· 2025-09-29 08:56
新华财经昆明9月29日电(记者陈永强、张新新)进入9月下旬,全国中药材主产区陆续迎来产新季。随 着当归、黄芪、党参等大宗品种新货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显著增加,供需格局转向宽松,中药材价格 整体延续下行趋势。多位行业专家指出,在前期高价刺激下种植面积大幅扩张,叠加政策调控与资本退 潮等因素,中药材市场正经历一轮深度调整,本轮价格回调已非个别品类波动,预计价格低位态势短时 间内还将持续。 主产区行情走弱整体价格创近年新低 一方面,中成药企业面临国家集采压力,利润空间被压缩,采购策略趋于保守。以湖北、山东等地开展 的中成药集采为例,中标产品平均降价30%至50%,倒逼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原料成本,压价采购成为常 态。另一方面,中药饮片行业受临床使用限制等因素影响,医院端用量增长缓慢。政策红利尚未充分传 导至消费终端,市场需求恢复滞后于供给扩张。 此外,资本炒作退潮亦加速价格"跳水"。过去几年,猫爪草、款冬花、紫河车等小众药材成为投机标 的,价格脱离基本面疯狂上涨。然而,随着监管趋严、资金撤离,这些品种迅速回归理性。例如,猫爪 草从2024年初的每公斤1200元暴跌至目前约每公斤110元,跌幅超90%;款冬花亦从2023 ...
种子价格最大波动达5倍 产业规模第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如何迈向国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3:12
云南中药材产业政策与规划 - 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标打造为第二个烟草产业并锚定千亿产业目标[1] - 提出《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做优做强十大云药等道地药材[5] -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目标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种植规模稳定1000万亩 年产量150万吨以上[5] 云南中药材资源禀赋 - 云南拥有中药资源8138种 其中药用植物7899种 占全国资源44.2%[4] - 重点药材401种占全国71.22% 人工种植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48%[4] - 规模以上种植品种30种占全国10% 大宗品种10种占全国25%[4] 产业发展挑战 - 种子种苗体系不健全 规范化种源供应不足 自繁自育比重大影响质量一致性[4] - 种植结构待优化 大宗品种产能过剩 例如云南八角产量远超全国需求[4] - 产地加工能力不足 工艺落后导致产值流失 例如云南当归缺乏精细分级和深加工[5] 价格波动特征 - 三七种子价格波动达4-5倍 区间30元/斤至170元/斤[2] - 三七种苗价格在50元/1100棵至300元/1100棵浮动[2] - 成品三七价格波动幅度25%-30% 品质差异导致15%左右价格波动[2]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下滑 超60%监测品种出现跌价[3] 云南白药产业链整合 - 实施"六统一"发展战略 统一种植区划/种源研发/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7] - 建立7个产地仓项目包括文山三七/屏边砂仁/巍山红花/丽江当归/双柏茯苓等[7] - 成立种业科技公司 实现十大云药创新种源全覆盖 按"一个品种+专家团队+3-5家合作伙伴"模式开展良种选育[7] - 打造数字化交易平台"数智云药" 认证种植户1.9万户 带动全省种植户22万人 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8] 药食同源新机遇 - 药食同源产品日益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为中药材产业市场扩容提供新空间[1][9] - 云南白药开发当归/木香天然香精香料 茯苓/黄精化妆品原料 三七植萃液/草果饼干等健康食品[9] - 药食同源产品可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 食品属于大众消费且复购率极高[9] - 药食同源正从细分市场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为品牌差异化提供机遇[10] 国际化发展进展 - 云南毗邻东南亚国家 具备共建一带一路政策红利和RCEP优势[11] - 2024年云南中药材进口量5.84万吨 货值6.16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12] - 磨憨口岸2024年进口药材2008吨 货值1200余万元 品种包括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等[12] - 进口药材主要来自缅甸(广天仙子/补骨脂)/越南(鸡血藤/胖大海)/老挝(砂仁/土茯苓) 补充国内紧缺资源[12]
价格波动达5倍!产业规模第一的云南中药材产业如何迈向国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0:59
云南中药材产业政策与规划 - 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目标打造为第二个烟草产业并锚定千亿产业目标 [1] - 提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 目标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种植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 年产量150万吨以上 [5] - 通过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持续做优做强十大云药和十大健康资源等道地药材 [5] 云南中药材资源禀赋 - 云南拥有中药资源8138种 其中药用植物7899种 占全国资源的51.56% [3] - 重点药材401种占全国71.22% 人工种植药材品种145种占全国48% 规模以上品种30种占全国10% 大宗品种10种占全国25% [3] - 云南立体气候明显 光热资源充足 土壤类型多样 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 [3] 产业现状与挑战 - 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 三七价格波动幅度达25%~30% 种子价格波动可达4~5倍 [2] - 截至2025年9月全国中药材价格持续下滑 超60%监测品种出现跌价 [2] - 产业发展存在掣肘:种子端种源供应不足 种植端结构需优化 加工端产地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值流失 [4][5] 云南白药产业链布局 - 实施"六统一"发展战略 统一种植区划/种源研发/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体系 [6] - 建立7个产地仓项目 包括文山三七/屏边砂仁/巍山红花/丽江当归/双柏茯苓等 [7] - 成立种业科技公司 实现十大云药创新种源全覆盖 开展良种选育工作 [7] 数字化与创新平台 - 推出中药材一站式产地直供平台"数智云药" 认证种植户达1.9万户 带动全省种植户22万人 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 [7] -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按GAP标准进行种植管理 对种植户公开收储即采即检 [7] 精深加工与产品创新 - 开发基于当归/木香等的天然香精香料 茯苓/黄精等功能性化妆品原料 成功孵化三七植萃液/草果饼干等创新健康食品 [8] - 云南白药以药品和健康品为第一曲线 滋补/美肤/医疗器械为第二曲线发展增量 [8] - 药食同源产品快速获得市场反馈和收益 正从细分市场走向大众消费领域 [8][9] 国际化发展与进出口 - 2024年云南中药材进口量达5.84万吨 货值6.16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 [11] - 磨憨口岸截至6月30日进口药材2008吨 货值1200余万元 品种包括鸡血藤/砂仁/土茯苓等 [11] - 通过勐康/磨憨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进口国内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品种 [10][11] 市场机遇与区位优势 - 云南毗邻东南亚国家 具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 [1][10] -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传统医药认可度高 为企业出海提供机遇 [10] - 云南建设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地位预计进一步凸显 [1][11]
白露后天气转凉 这个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要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7 02:02
节气特点与健康影响 -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 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且寒意渐生 [1][2] - 节气后需特别关注腹部与足部保暖 避免肠胃不适和维持身体温热平衡 [2] -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 需科学应对感染 [15] 保暖措施建议 - 夜间睡眠需盖好被褥避免受凉 采用分层穿搭便于根据体感调整衣物 [3] - 肩背腰腹等部位不宜暴露于凉风中 老人孩子及体弱者需加强保暖 [3] - 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以缩小室内外温差 保持身体状态稳定 [5] 作息与运动调理 - 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帮助身体机能恢复并增强免疫力 [4] - 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可促进气血运行 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12][13] - 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并注意保暖 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血 [13] 饮食调理方案 -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梨苹果西兰花 含锌食物如瘦肉坚果 [7] - 适当摄入热粥汤类等温热食物 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7][10] - 气血不足女性需多摄入铁蛋白质和维生素 动物肝脏红枣枸杞具补血作用 [8][9] 中医调理方法 - 可饮用当归黄芪等药膳汤水 需根据体质选择避免过量进补 [11] - 针灸可选足三里三阴交穴位 艾灸关元气海穴有助于温补气血 [14] - 按摩中府穴(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一肋间隙)可补气健脾 每日早晚按揉1-3次每次3分钟 [14] 呼吸道疾病应对指南 - 普通感冒不建议盲目使用抗菌药 可对症处理或服用中成药 [16] - 高危人群如患基础疾病老年人需密切观察症状 出现发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16] - 感染后咳嗽(干咳或白色泡沫样痰)不建议长时间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 属自限性疾病若未缓解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17]
朝“问”健康丨女性气血不足该怎么调理?
央视新闻· 2025-09-07 01:46
饮食调理 - 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包括动物肝脏、瘦肉、红枣、枸杞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材[1] - 菠菜和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1] -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以免损伤脾胃功能[1] - 可适量饮用当归、黄芪等药膳汤水 但需根据体质选择并避免过量进补[1] 运动调养 - 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气血不足症状[3] - 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较为适宜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3] - 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气血 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并注意保暖[4] 中医调理 - 气血不足严重者可考虑中医调理[6] - 针灸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7] - 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补气血[7] - 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改善气血运行[7]
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0:50
中医药历史贡献 - 抗战时期中医药在药品和人才短缺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艾草 金银花 当归等常见中草药为战士解除病痛[1] - 医务工作者就地取材采用麻黄 甘草 党参 大黄 桔梗 柴胡等中草药 通过土方土法治疗伤病员[3] - 抗疟药物奎宁供应不足时 军队使用常山 柴胡 黄芩等中草药治疗疟疾 并经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3] 中医药具体应用 - 采用燃烧艾草的土法驱蚊防蚊 解决专业灭蚊药物匮乏问题[4] - 使用黄连 黄芩治疗痢疾 并推广马齿苋 雄黄 大蒜等民间验方 有效控制痢疾流行[3] - 云南白药作为止血圣药在战场救护中起关键作用 其配方被爱国人士无偿捐献国家[4] 中医药价值传承 - 中医药承载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智慧思考 不仅是吃药治病更包含文化传承[4] - 中医药智慧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抗战精神与中医药都需代代传承[4] - 中医药教育激发学生职业理想 有学生课后表达成为医生的意愿[4]
阳光人寿驻村干部格茸达瓦:澜沧江畔禹功村的振兴实践
齐鲁晚报· 2025-08-14 23:26
公司驻村帮扶举措 - 公司选派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干部于2023年5月进驻平均海拔2700米的禹功村 通过入户走访和火塘夜话迅速建立群众基础 [1][2] - 常态化宣传乡村振兴政策 严格核算农户经营性 工资性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对存在返贫风险农户建立监测台账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 [6] 产业帮扶成效 - 组织内部采购蜂蜜及核桃油等农产品 2023至2024年累计消费帮扶金额达10.86万元 2025年中秋国庆前计划继续开展采购 [8] - 协调蜂学专家进村培训 蜂蜜售价从每公斤80元提升至150元 2024年13户蜂农户均增收近万元 [8] - 2025年重点转向药材种植帮扶 协调对接优质收购商解决木香 当归等药材销路问题 实地考察基地并联系收购商 [8] 文明建设与教育支持 - 每年划拨2万元支持"乡风文明示范户"评选 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积极性 [9] - 2024年捐赠6台电脑和打印机 帮助搭建电商平台并改善村级办公条件 [9] - 儿童节期间为村幼儿园捐赠文具绘本玩具 志愿者协助幼儿汉字学习 [10]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增加夜间和农闲时段走访频次 实地查看住房环境及产业情况 掌握最真实民生需求 [2][6] - 为就业不稳定者对接岗位并提供技能培训 为产业薄弱者提供生产资料并联系销售渠道 [6]
航空物流加速度让“甘味”乘云破茧越九州
中国民航网· 2025-07-30 02:10
航空物流合作深化 - 甘肃省民航物流公司与深圳市机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深化"互为异地货站"建设 推动东西部航空物流协作 [1] - 双方联合开通"甘味专线"包机 加密至广州 上海等一线城市货运航班 探索跨境电商与航空物流融合模式 [3] - 合作目标三年内实现甘肃特色农产品航空运输量突破10万吨 打造"空中丝路"为乡村振兴黄金通道 [3] 农产品航空运输表现 - 甘肃特色农产品航空冷链运输总量同比增长47% 小番茄 高原玫瑰等易腐珍品保鲜送达率提升至98% [1] - 通过深圳洲际全货机航线 甘肃黄芪 当归等药材72小时内直达欧洲市场 较传统海运时效提升5倍以上 [2] - 创新"陆空联运+温控溯源"模式 配备零下18℃至10℃多温区仓储系统满足个性化储运需求 [2] 物流效率提升举措 - 兰州新区建成专业冷链分拨中心 实现从枝头到舱门无缝衔接 流通效率质的飞跃 [2] - 农产品经专属冷链车直送机场 通过绿色通道15分钟完成安检和装机全流程 [2] - 电子温控标签实时同步深兰两地物流管理系统 保障运输品质 [2]
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甘肃定西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09:53
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 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3日至25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 [2] - 将邀请国内外政商代表、重要嘉宾参与,共谋中医药合作与发展 [2] - 大会期间将举行10项活动,包括开幕式、政策解读论坛、专科发展论坛、乡村振兴论坛等 [2] 定西市中药材产业 - 定西市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仓""中国黄芪之乡"之称,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量5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2] - 当归、黄芪、党参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60%、40%、20% [2] - 岷归挥发油、渭源党参醇浸出物、陇西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药典标准 [2]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 - 甘肃省聚力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2024年全省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972亿元,今年将突破千亿大关 [3] - 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 甘肃省诚邀社会各界参与博览会,深化经贸洽谈与学术交流,共享中医药产业红利 [3]
涨价容易降价难 中药价格高企需“降虚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6 22:23
中药材价格现状 - 中药材价格居于历史高位,即便地头收购价下跌,城市药房价依然稳定 [1] - 复方枣仁胶囊价格从2017年的49.9元涨至80元,部分城市达150元 [2] - 六味地黄丸价格从2020年的20元涨至42元,五年内翻番 [2] - 白芍、白术价格从2022年的每公斤30-40元涨至2023年的200-300元 [2] - 蝉蜕价格从五年前的每公斤600元涨至目前的2000元左右 [2] 价格上涨原因 - 种植成本增高:当归亩均成本从2000元涨至3000元,人工、农资投入上升 [4] - 极端气候影响:甘肃定西干旱导致党参地头价从每公斤70元涨至110元,当归每公斤涨10元 [4] - 流通环节溢价:从田间到药柜需经多环节,每层加价导致终端价格翻几番 [4][5] - 资本炒作:流通环节存在资本运作,通过囤货压价、高价抛售造成价格异常波动 [6] 行业应对措施 - 政策引导:国家通过集采、去中间化等措施推动药价回归合理区间 [7] - 种植端优化:推进机械化种植与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依赖 [7] - 流通端改革:支持头部医药企业构建"种植基地-饮片厂-医院"直供体系 [7] - 监管机制:国务院提出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打击哄抬价格行为,建设储备库 [7]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子到加工的数据上链 [8] - 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升品质稳定性 [8] - 储备调节:在主产区建立道地药材储备库,实施"丰储欠补"调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