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黄
icon
搜索文档
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0:50
中医药历史贡献 - 抗战时期中医药在药品和人才短缺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使用艾草 金银花 当归等常见中草药为战士解除病痛[1] - 医务工作者就地取材采用麻黄 甘草 党参 大黄 桔梗 柴胡等中草药 通过土方土法治疗伤病员[3] - 抗疟药物奎宁供应不足时 军队使用常山 柴胡 黄芩等中草药治疗疟疾 并经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3] 中医药具体应用 - 采用燃烧艾草的土法驱蚊防蚊 解决专业灭蚊药物匮乏问题[4] - 使用黄连 黄芩治疗痢疾 并推广马齿苋 雄黄 大蒜等民间验方 有效控制痢疾流行[3] - 云南白药作为止血圣药在战场救护中起关键作用 其配方被爱国人士无偿捐献国家[4] 中医药价值传承 - 中医药承载祖先对生命和自然的智慧思考 不仅是吃药治病更包含文化传承[4] - 中医药智慧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抗战精神与中医药都需代代传承[4] - 中医药教育激发学生职业理想 有学生课后表达成为医生的意愿[4]
从农田到价值链,津村以科学种植共筑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径
核心观点 - 跨国医药公司津村通过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技术支持 推动中国偏远地区中药材产业转型 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和地方经济发展[1][3][7] 农业产业转型模式 - 四川若尔盖县采用"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实现从单一作物种植向高附加值唐古特大黄产业链转型[1] - 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使农户每亩收益从500元提升至1400-2000元 增幅达180%-300%[1] - 推动大黄从野生采摘转向人工种植 在提升产量质量的同时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平衡[1] 中药材种植规模与合作网络 - 公司已与全国15个省69个偏乡地区的9000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3] - 开展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种植[3] - 在吉林靖宇县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人参种植基地 带动800余名务工人员 助力当地经济收入数亿元[3] 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 - 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和标准化管理体系[1] - 定期提供GACP培训和技术指导 帮助农户从传统种植转向专业技术种植[5] - 推动无公害农田精细化栽培技术 显著提升中药材质量[3][5] 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将高酸甘草种植技术专利无偿提供给中国企业[7] -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攻克根腐病等病虫害防治难题 为苍术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7] - 通过技术投入推动行业链条各个环节的长期发展[7] 乡村振兴与社会贡献 -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号召[3] - 在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推动产业发展 助力该县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3] - 通过产业带动为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