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口笑
icon
搜索文档
珍酒李渡(06979):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严控节奏释放压力,产品渠道双轮驱动
华鑫证券· 2025-09-17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总营收24.97亿元同比减少40% 净利润5.75亿元同比减少24% 受周期下行及高基数影响业绩整体承压但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革新保持盈利稳定性 [5][6] - 毛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59.04% 主要因高毛利品牌李渡收入占比增加及自产基酒替换降低生产成本 净利率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23.02% [6] - 推出新旗舰产品"大珍"定位协同现有高端系列 并通过万商联盟模式推进渠道创新 严控供应配额和终端触达以保障长期健康发展 [7][8] 财务表现 - 2025H1分品牌收入:珍酒14.92亿元同比减少45% 李渡6.11亿元同比减少9% 湘窖2.77亿元同比减少39% 开口笑0.81亿元同比减少64% [7] - 分渠道收入:经销渠道21.97亿元同比减少42% 直销渠道3.00亿元同比减少17% 电商渠道降幅远小于线下 [8]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5/0.41/0.48元 对应PE为26/22/19倍 [10][12] 战略举措 - 产品端聚焦次高端与中端价格带 利用婚宴及毕业庆功宴等消费场景抵消行业压力 并通过大珍新品拓展价格带覆盖 [7][10] - 渠道端通过万商联盟模式直接筛选授权强终端触达的联盟商 实施分阶段激励机制绑定利益 杜绝窜货乱价 [8] - 持续强化品牌布局和差异化战略单品 推动渠道革新以应对行业深度调整期 [8][10]
珍酒李渡(06979.HK):主动调整蓄势 新品有望贡献增量
格隆汇· 2025-09-15 19:57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 同比减少39.58% [1] - 归母净利润5.75亿元 同比减少23.54% [1] - 净利率23.02% 同比提升4.83个百分点 [2] - 经调整净利率24.56% 同比降低0.08个百分点 [2] 分产品表现 - 珍酒营收14.92亿元 同比减少44.8% 吨价32.3万元/吨 同比减少17.0% 销量4612吨 同比减少33.5% [1] - 李渡营收6.11亿元 同比减少9.4% 吨价34.9万元/吨 同比减少29.1% 销量1752吨 同比增长27.8% [1] - 湘窖营收2.77亿元 同比减少38.7% 吨价58.6万元/吨 同比减少3.6% 销量473吨 同比减少36.4% [1] - 开口笑营收0.81亿元 同比减少63.9% 吨价13.7万元/吨 同比减少4.0% 销量590吨 同比减少62.4% [1] - 其他产品营收0.36亿元 同比减少54.7% 吨价2.1万元/吨 同比减少5.3% 销量1698吨 同比减少52.1% [1] 产品结构 - 中高端产品营收5.75亿元 同比减少47.3% 毛利率67.7% 同比减少2.2个百分点 [1][2] - 次高端产品营收9.82亿元 同比减少41.6% 毛利率65.7% 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1][2] -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9.40亿元 同比减少30.9% 毛利率46.8% 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1][2] 渠道表现 - 经销商渠道营收21.97亿元 同比减少41.8% [1] - 直销渠道营收3.00亿元 同比减少16.6% [1] - 期末经销合作伙伴3259家 环比增加55家 [1] - 体验店1025家 环比减少72家 [1] - 零售商2835家 环比减少499家 [1] 盈利能力 - 整体毛利率59.04% 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 [2] - 珍酒毛利率58.3% 同比减少0.9个百分点 [2] - 李渡毛利率66.5% 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 [2] - 湘窖毛利率58.7% 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 [2] - 开口笑毛利率41.7% 同比减少4.0个百分点 [2] - 其他产品毛利率4.4% 同比减少6.8个百分点 [2] 成本费用 - 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39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1.79个百分点 [2]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3.11个百分点 [2] - 股权激励费用0.38亿元 同比减少85.6% [2] 经营策略 - 李渡收入占比提升至24.5% 带动毛利率提升 [2] - 持续以自产基酒替代第三方合作基酒 降低原料及生产成本 [2] - 推出李渡高粱1965 李渡王系列(水晶蓝 满堂红)精准定位婚宴 毕业庆功宴等刚性宴席消费场景 [1]
珍酒李渡(06979):报表出清,大珍寻机
招商证券· 2025-08-23 12:11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5][6] 核心观点 - 25H1报表开始出清,收入/净利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但符合预期,预收款环比减少3.3亿元 [1][5] - 珍酒严控销售节奏维护渠道健康,李渡依托婚宴、升学宴场景实现逆周期对冲 [1][5] - 毛利率保持稳定(59.0%,yoy+0.2pct),主因李渡收入占比提升及自产基酒成本优化 [5] - "大珍"新品已签约2,116家客户并收取定金,超1,000家实现发货,有望成为填补珍15、珍30价格带的重要利器 [5] - 下调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4.1亿元、15.4亿元、18.8亿元,对应25年21.8倍PE [1][5] 财务表现 - 25H1收入25.0亿元(同比-39.6%),净利润5.7亿元(同比-23.5%),经调整净利润6.1亿元(同比-39.8%) [1][5] - 分品牌收入:珍酒14.9亿元(-44.8%)、李渡6.1亿元(-9.4%)、湘窖2.8亿元(-38.7%)、开口笑0.8亿元(-63.9%) [5] - 分产品收入:高端产品5.8亿元(-47.3%)、次高端9.8亿元(-41.6%)、中端及以下9.4亿元(-30.9%) [5] - 毛利率分品牌:珍酒58.3%(-0.9pct)、李渡66.5%(-0.3pct)、湘窖58.7%(-0.1pct)、开口笑41.7%(-4.0pct) [5] - 费用率:销售费率22.2%(+0.4pct)、管理费率9.8%(+3.1pct) [5] 业务动态 - 珍酒战略性放缓高端产品出货以维护渠道库存健康 [5] - 李渡通过宴席场景实现逆周期增长,抵消部分下滑压力 [1][5] - "大珍"采用联盟体模式,定位酱酒黄金价格带,预计为25H2贡献重要营收增量 [5] - 公司持续优化销售团队与营销投入,后续将采取措施削减刚性费用 [5] 估值与预测 - 总市值334亿元(总股本3,389百万股,股价9.86港元) [2]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62.2亿元/69.4亿元/76.2亿元,同比增长-12%/12%/10% [7][12] - 预测25年每股收益0.42元,对应PE 21.8倍 [5][7][12] - 当前每股净资产4.1元,PB 2.2倍 [2][12]
珍酒李渡(06979):表观压力释放,新品起量可期
国金证券· 2025-08-23 11: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23.4X/19.6X/15.3X的估值水平 [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承压 营收同比下滑39.6%至24.9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3.5%至5.75亿元 [2] - 万商联盟模式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大珍产品联盟商已超2100家 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带来显著增量 [3] - 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初见成效 次高端及以下价位毛利率提升2.3-2.7个百分点 [4] - 盈利修复路径明确 预计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回升至19.6%和28.4% [5][10] 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结构分析: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分别实现营收14.9/6.1/2.8/0.8亿元 其中李渡品牌销量逆势增长28% [3] - 价位表现分化:高端/次高端/中端及以下营收同比变化-47%/-42%/-31% 次高端及以下毛利率提升得益于自产基酒替代和成本优化 [4] - 报表质量指标:整体毛利率微增0.3个百分点至59.0% 经调整净利率24.6%保持稳定 [4] 经营策略 - 产品矩阵持续完善:推出珍50、2014真实年份、珍10、大珍、李渡高粱1965等多款新品 针对性覆盖宴席场景和价格带空缺 [3] - 渠道创新突破:万商联盟模式通过优选直达C端联盟商 实施严格供应控制 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渠道利润 [3] - 组织效能提升:高档酒事业部成为珍酒表现最佳部门 为新品运作提供运营经验支撑 [3] 财务预测 - 收入预期:2025年预计下滑20.4%至56.22亿元 2026-2027年恢复11.7%和16.8%正增长 [5][10] - 盈利能力修复: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微降1.9%至12.98亿元 2026年回升至15.52亿元 [5][10]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5年8.92%逐步提升至2027年12.08% [10] 估值指标 - 当前估值水平:对应2025年摊薄PE 23.43倍 PB 2.09倍 [10] - 每股指标预测:2025-2027年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38/0.46/0.59元 [10] - 资产质量改善:预计总资产从2025年200.45亿元增长至2027年228.32亿元 [12]
珍酒李渡上半年业绩承压,吴向东高调推新“大珍”“牛市”,能否实现业绩逆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01:0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同比减少39.6% [1] - 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减少39.3% [1] - 整体毛利率逆势提升0.2个百分点至59%,连续3年保持增长 [2] - 经调整净利率与去年同期持平,为24.6% [2] 产品结构分析 - 珍酒收入14.92亿元,占比59.7%,吨价32.34万元/吨 [1] - 李渡收入6.11亿元,占比24.5%,吨价34.89万元/吨,销量提升近三成约400吨,同比增长27.79% [1][2] - 湘窖收入2.77亿元,占比11.1%,吨价58.59万元/吨 [1] - 开口笑收入0.81亿元,占比3.2%,吨价13.72万元/吨 [1] - 整体吨价27.37万元/吨,同比下滑6.6%,但较2023年27万元/吨有所增长 [2] 渠道战略调整 - 经销商总数7119家,较2024年底减少516家 [3] - 经销合作伙伴增加55家至3259家,体验店减少72家至1025家,零售商减少499家至2835家 [3] -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实施双渠道增长战略,拓展区域关键意见领袖作为新兴渠道经销商 [3] 新产品与市场举措 - 推出定价600元/瓶的"大珍·珍酒",对标3000元级别品质 [4][5] - 启动"万商联盟"计划,已签约超2000家,吸引6100多名意向客户考察 [5] - 跨界推出超高端啤酒"牛市",定价88元/瓶 [5] - 董事长吴向东通过个人IP打造和公开直播积极推动营销创新 [4][5] 市场表现与行业背景 - 8月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达47.38%,获得市场资金重点关注 [5] - 业绩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导致商务、宴请和送礼场景减少影响 [1] - 公司主动调整发展节奏,严格控制销售节奏以维持渠道库存健康水平 [2] - 白酒行业自2024年一季度起持续呈现下行态势,五月仍未出现回暖迹象 [4]
珍酒李渡“高位坠落”,白酒教父吴向东制造“牛市”
搜狐财经· 2025-08-15 05:41
珍酒李渡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同比下滑38.3%至41.9%,股东应占净利润下降23%至24% [3] - 2023年营收70.30亿元同比增长20.06%,归母净利润23.27亿元同比增长125.96% [4] - 2024年营收微增0.52%至70.6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12%至13.24亿元 [4] 产品结构变化 - 珍酒品牌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2.3%至44.8亿元,营收占比降至63.4% [5] - 李渡品牌逆势增长18.3%至13.13亿元 [5] - 高端白酒产品收入同比减少10.8%至17.09亿元,次高端收入增长8.8%至29.95亿元 [5] 库存压力 - 存货余额从2020年17.37亿元飙升至2024年75.03亿元 [5]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855天(2020年为517天) [5] - 2025年1月停止接收部分产品订单以清理渠道库存 [6] 战略调整 - 2025年6月推出高端战略单品"大珍·珍酒"(888元/瓶),定位填补价格空白 [7] - 采用"高配低价+饥饿营销"组合拳,通过万商联盟模式绑定经销商 [7] - 8月8日跨界推出高端啤酒"牛市"(88元/瓶)瞄准精酿市场 [8] 品牌营销创新 - 董事长吴向东亲自打造个人IP推广产品 [8] - 邀请姚安娜担任"申遗大使"试图打开年轻市场 [9] - 委任吴其融(吴向东之子)为执行董事探索年轻化管理 [9] 行业环境 - 白酒行业普遍面临消费量减少、库存高企、价格倒挂问题 [6] - 高端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新产品突围难度大 [9] - 跨界啤酒业务面临巨头林立的市场格局挑战 [9]
“白酒教父”也下场带货,290亿身家吴向东直播卖88元啤酒,还想打造第二个“茅台”
36氪· 2025-08-11 23:23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吴向东从白酒跨界啤酒赛道 亲自操盘高端啤酒品牌"牛市" 产品零售价88元/瓶 团购价60元/瓶 采用20倍啤酒花用量实现陈藏工艺[1][2][3][4][6] - 珍酒李渡推出600元价格带新品"大珍" 对标3000元品质酱酒 目标成为第二个茅台 已召开44场招商会并获近2000客户签约打款[1][11][15] - 公司构建"生产+渠道"双上市平台 旗下珍酒李渡与华致酒行分别于2019年和2023年上市 形成实业与投资协同战略[7] 产品研发与生产 - "牛市"啤酒选用美国雅基玛山谷啤酒花 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麦 德国比利时酵母及莫干山泉水 投入2000万港币设立湖南生产基地[3][6] - 产品经历三年研发数百次调试 通过冷链物流巨头合作实现控温保障 计划一年后推出第二款啤酒产品[3][16] 市场表现与行业环境 - 辛巴赫啤酒2024年提前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并上调全系出厂价 成为精酿黑马[2] - 珍酒李渡2024年上半年收入预计24-25.5亿元 同比下滑38.3%-41.9% 净利润下降23%-24% 主因白酒消费需求减少[11] - 行业面临500-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困难 低度化/利口化趋势明显 宴请及送礼需求急剧减少[14][15] 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 - 吴向东通过视频号直播转型网红企业家 首秀吸引超190万人观看 最高在线17.8万人 获682万点赞[8][10] - 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具备渠道复用/品牌溢价/供应链协同优势 但面临专业性质疑与渠道模式差异挑战[6][15][16] - 精酿啤酒赛道CR5超90% 竞争激烈 五粮液推出"风火轮"精酿啤酒 独立品牌与新零售企业同步入局[15][1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酱酒品类成长依托4亿中产家庭"喝好酒"需求 企业通过田忌赛马策略打造质价比产品[15] - 白酒掌门人IP化成为行业趋势 通过情感共鸣构建品牌磁场 实现个人影响力向品牌文化转化[10]
珍酒李渡预计上半年收入下滑超38%,董事长吴向东称将推超级啤酒“牛市”
搜狐财经· 2025-08-07 08: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净利润预期下降23%至24%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预期下降39%至40% [1]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70.67亿元,同比增长0.5% [3]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约13.24亿元,同比减少43.1% [3] 业绩下滑原因 - 经济不确定性及政策导致白酒消费减少,尤其在商务及社交宴请、送礼场合 [2] - 2024年上半年相对较高的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基数影响 [2] 战略举措 - 推出新的战略性旗舰产品,珍酒品牌于2025年6月推出新品,预期下半年带来可观销售贡献 [2] - 巩固现有旗舰产品竞争地位,深化核心区域市场渗透率,加速渠道周转,稳定经销价格体系 [2] - 开拓新兴消费趋势及场景,如中端和次高端价位产品及生日、婚宴宴席场景产品 [2] 存货情况 - 存货余额从2020年17.37亿元跃升至2024年75.03亿元,四年增长57.66亿元 [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517天升至2024年855天 [3] 业务拓展 - 公司董事长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超级啤酒"牛市",倡导"悦人悦己生活方式" [3][5] - 全资控股的"中国酒业控股有限公司"去年注册"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与公司执行董事"颜涛"同名 [6] 公司背景 - 公司于2023年上市,被称为"港股白酒第一股"、"酱香白酒第二股" [2] - 由三个酒企组成,经营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四大品牌,珍酒和李渡为营收主力 [2]
珍酒李渡(06979.HK)2025年中报预告点评:加速出清 大珍发力
格隆汇· 2025-08-06 19:19
业绩预告 - 2025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4-25 5亿元 同比下滑38 3%-41 9% [1] - 预计实现股东应占净利润5 7-5 8亿元 同比下滑23%-24% [1] - 预计实现Non-GAAP净利润6 1-6 2亿元 同比下滑39%-40% [1] 产品表现 - 珍三十因聚焦动销培育 控制发货力度及节奏 预计下降幅度高于公司整体 [1] - 珍十五主动减少市场供应量 强化费用投放 梳理渠道利润 预计下滑幅度略高于中枢 [1] - 珍十新品铺货预计贡献部分增量对冲业绩下滑影响 [1] - 李渡阶段性放松考核要求 保障区域市场健康 [1] - 湘窖与开口笑伴随调整 [1] 市场策略 - 公司放弃短期业绩目标 聚焦去库出清 持续为渠道纾压 稳定经销商体系 [1] - 6月推出战略性旗舰产品-大珍 定价888元 填补珍十五 珍三十之间价格空白 [2] - 利用万商创富联盟形式 明确持续分红机制 保障客户经营利润 [2] - 持续加大贵州 河南 山东等核心区域市场投入 [2] - 强化广东 湖南省份潜力区域扩张 [2] - 推出不同价格 场景专属产品 如宴席中档单品珍十等 [2] 长期优势 - 公司管理层经验丰厚 营销能力强 [3] - 销售团队人数众多 渠道管理精细度更高 [3] - 产品布局完善 千元价位珍三十 次高端珍十五核心发力 [3] - 底盘产品珍五 珍八 珍十老珍酒交替发力 [3] - 大珍弥补空白价格带 [3] 未来展望 - 下半年大珍发力核心异业团购客群贡献增量 [2] - 来年主品珍三十 珍十五有望轻装上阵 [4] - 调整2025-2027年EPS预测为0 34/0 35/0 39元 [4] - 维持目标价10港元 [4]
1瓶88元,白酒大佬开卖啤酒,产品命名“牛市”,公司股价果然“走牛”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8:17
新产品发布 - 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超级啤酒"牛市" 研发历时三年 旨在推广悦人悦己生活方式 [1] - 首款产品"牛市news"采用375ml铝瓶包装 零售标价为88元/瓶 [4] - 公司优先招募具备团购资源的白酒经销商 借力现有商务客户网络进行渠道拓展 [4]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新产品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8月6日股价单日上涨4.82%至每股7.17港元 总市值达243亿港元 [4] 啤酒行业布局背景 - 吴向东通过金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精酿啤酒品牌辛巴赫17%股权 该品牌为东北地区重要酒商 [6] - 辛巴赫啤酒2024年产量达5000吨 销售额1.9亿元 2024年上半年订单超110万箱(超2023年全年销量) 同比增长112% [6] - 公司以渠道沉淀为由暂停招商 反映精酿啤酒消费扩大及个人自饮需求增长趋势 [6] 公司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中高端白酒产品 覆盖酱香型/兼香型/浓香型 拥有全国性品牌珍酒/李渡及地区性品牌湘窖/开口笑 [7] - 2024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24亿元至25.5亿元 同比下降38.3%至41.9% [7] - 股东应占净利润预期下降23%至24% 经调整净利润预期下降39%至40% [7] - 业绩下滑主因经济不确定性及政策影响导致白酒消费减少 尤其体现在商务宴请及送礼场景 [7] 战略发展逻辑 - 通过投资辛巴赫积累啤酒研发经验 为自有品牌进入市场奠定基础 [6][7] - 利用现有白酒渠道资源实现啤酒业务的协同发展 形成多品类酒业布局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