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R1

搜索文档
放弃百万年薪去卖人形机器人:再不入场就赶不上泡沫了
创业邦· 2025-09-16 03:30
腾讯财经 .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财经 ,作者顾翎羽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财经官方账号,在这里读懂财经! 来源丨 腾讯财经 (ID:financeapp) 作者丨 顾翎羽 放弃大厂的百万年薪转行卖人形机器人,李哲也犹豫过,但很快 顾虑 就 一扫而光 —— 加入某明星 机器人企业 没几天 ,他就 搞定 了七位数金额的合同 , 单车变摩托 , 梦想 似乎 很近了 。 2025 年,人形机器人成为"风口中的风口",被认为是手机和汽车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又是连接 AI 和物理世界的大门。仅 2025 年上半年,该赛道在国内就吸引了超过 4 0 笔亿级融资,其中 9 笔融 资金额超过 5 亿元。 风口来了,李哲要跑步进场。我央着他来聊聊,但每次找他都是"太忙了在冲刺合同",直到某天他终 于在夜里 12 点前下了班,我们这才碰上。 "我刚交付完这批产品。"忙了一整天,他的声音还是兴奋难掩。他发来一段交付现场的视频。画面 里,一台真人大小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展厅里"走动"——准确说是在挪动 —— 这个人模人样的机器人 显然应付不来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步履缓慢得像是喝大了,看上去随时可能摔个趔趄。 "别看它这样,这要卖 大 几十 万呢, ...
买机器人就像买奢侈品,谁在为机器人买单?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6 00:07
行业现状与融资热度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年出货量仅约2000台(2024年数据) [10]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赛道吸引超40笔亿级融资 其中9笔超5亿元 [6] - 行业估值泡沫明显 数家公司估值超百亿元但实际出货量有限 [10] 产品能力与商业化阶段 - 当前产品能力分为三层:交互智能(展会导览)、运动智能(科研市场)、作业智能(仅存在于概念) [11][12] - 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于展示场景 包括企业品牌部、展馆和活动主办方 [13] - 实际工业应用极少 产品运动能力初级(如光滑地面行走困难) [7] 定价策略与销售模式 - 存在"展示价"和"购买价"双轨制 官网标价3-10万元(如众擎3.85万/宇树3.99万)仅为吸引投资 实际成交价达数十万元 [19][21] - 销售对象直接瞄准企业决策层 因采购动机主要是营销价值和品牌形象展示 [14] - 销售模式借鉴奢侈品策略 强调稀缺性和品牌尊贵感 [14][17] 生产与供应链瓶颈 - 行业普遍采用人工装配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尚未普及 [22] - 产能严重不足 多数订单需数月交付 月内交付能力稀缺 [19] - 供应链不完善+设计快速迭代+订单不确定性共同导致量产困难 [22] 企业竞争与资本运作 - 头部企业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 宇树科技拟2025Q4提交IPO招股书 [27] - 行业出现订单争夺乱象 包括虚增订单和左手倒右手等现象 [27] - 上市被视为品牌背书和生存关键 市场预计仅能支撑少数企业IPO [28] 市场发展预期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长率达50%-100% [30] - 预计全球出货量每年翻番 技术突破后2-3年内可能达数十万至百万台 [30] - 窗口期短暂 当前高利润状态预计仅维持数月 价格可能下降超30% [22] 行业参与者格局 - 现阶段的初创企业面临传统巨头(腾讯/阿里/华为/小米)未来入局压力 [32] - 已上市企业如优必选依赖其他业务输血(猫砂盆/教育机器人增长50%)支撑人形机器人研发 [24] - 头部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 智元已通过反向收购进入A股市场 [27]
5000美元级别机器人!大摩:中国发展速度远超西方认知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04:14
行业发展态势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进产业化 发展速度远超西方投资者认知 [1] - 行业处于类似于2010年代后期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阶段 投资者应关注变化速度而非当前能力 [2][22]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预计到2050年达近5万亿美元(2035年2110亿美元 2040年1.2万亿美元) [2][22]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中国企业推出超低价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科技R1售价5900美元(4英尺高/24-40自由度/可选NVIDIA Jetson Orin GPU) [8][9] - EngineAI推出SA02售价5500美元(28自由度/大语言模型语音交互功能) [9] - 产品价格远低于市场预期 显示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8] 重大行业活动 - 北京8月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200家全球企业参展)和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280支队伍/500多台机器人参赛) [3][4] - 运动会涵盖田径 格斗 足球 清洁等多项比赛 宇树科技G1机器人被8支拳击队伍采用 [4][5] - 比赛成绩显示技术快速进步:100米赛跑冠军21.5秒 跳远冠军1.25米 但处理和执行时间仍较长 [5][7] 政策支持体系 - 中国政府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 包括国家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和地方行动计划 [15][16] - 多地设定产业规模目标:上海2027年500亿元 深圳2027年1000亿元 北京2027年50家重点企业 [16] - 各级政府设立产业基金总规模约1870亿元人民币(北京100亿 国家地方联合100亿 深圳100亿等) [17] 消费者市场环境 - 中国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接受度显著高于美国:67%中国消费者认为有可行应用场景(美国34%) 66%认为5年内大规模应用(美国32%) [10] - 对社会积极影响态度差距更大:中国61%持乐观态度(美国仅5%) [10] - 认知差异为中国企业提供更有利的本土市场环境 [14] 企业战略与产业化 - 中国企业采用多样化产品策略 与西方专注通用模型形成对比 [8] - 宇树科技G1机器人以16000美元起步价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人形机器人 被美国大学和初创企业用于AI研究 [8] - 低价机器人作为数据收集探测器和规模化生产先行者 助力训练下一代模型 [9] 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多地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和联盟:北京国家地方联合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开发开源平台) 上海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设施(目标2027年同时训练1000台机器人) [18] - 政府支持有助于突破数据 AI和算法限制 加速下游应用落地 [1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 四大趋势勾勒机器人产业新图景
深圳商报· 2025-08-12 22:52
行业趋势 - 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展示向商业落地的深刻转型 强调产品实用性、场景贴近性和成本可控性 [1] - 展会规模显著扩大 200多家企业展出1500多件产品 新品发布数量达100款 较去年增长近100% [2] -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 为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电机/电控/电池)正快速复用至机器人领域 [2] 产品创新 - 奥比中光推出行业首款多模式3D激光雷达Pulsar ME450及耐高温双目相机Gemini 345Lg 突破户外适应性及扫描模式限制 [2] - 速腾聚创推出融合色彩/深度/运动信息的Active Camera 解决传统3D视觉"看不清/看不准/反应慢"痛点 [2]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成为技术热点 实现从环境感知到任务执行的闭环 银河通用GroceryVLA实现动态商超环境全自主商品抓取 [6] 应用场景突破 - 越疆DOBOT Atom Ⅱ展示毫米级分拣、重量感知及双手协同烹饪能力 [3] - 优必选Walker S2实现15公斤负载搬运与3分钟自主换电 支持全天候作业 [3] - 众擎T800重载人形机器人可在高动态场景稳定作业 宇树G1通过格斗表演验证动态平衡与快速恢复能力 [3] 价格策略 - 人形机器人价格大幅下探 宇树R1起售价3.99万元 优理奇定价8.8万元 众擎SA02陪伴型售价3.85万元 [4] - 低价策略旨在吸引开发者生态建设 非全面商用准备 当前AI模型泛用性不足仍需数年打磨 [4] - 性价比竞争核心是提升功能价值 需兼顾情绪互动与实际任务协助能力 [5] 技术挑战 - VLA模型需与感知、运控、模型量化模块深度结合 才能突破物理世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6] - 智平方GOVLA模型实现从单臂操作到全身协同的跨越 支持工业分拣与巡检混合任务 [6] - 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到实际产线应用仍需数年生态培育 重点突破运动控制与环境适应性 [3]
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来了,“机器人税”会多快到来?
36氪· 2025-08-12 12:35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降 宇树R1售价从65万元降至3.99万元[2][6]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2050年达5万亿美元 数量接近10亿台[3] - 行业正从概念期快速逼近应用爆发期 价格下降推动渗透率指数级提升[7] 价格趋势与技术红利 - 宇树H1售价2023年为65万元 2024年G1降至9.9万元 2025年R1起售价仅3.99万元[2][6] - 价格下降源于三大叠加效应:量产化制造、零部件国产化、本土AI模型适配[5][7] - 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15年每万名工人36台提升至2023年392台[7] - 人形机器人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45% 达近1200家 广东江苏上海占40%以上份额[5] 应用落地进展 - 行业存在三大落地障碍:任务复杂度、运行稳定性和投资回报周期[8] - 宇树R1在汽车零部件厂替代两名夜班工人 回本周期压缩至18个月以内[8] - 工业机器人传统回收期3-5年 人形机器人回收期缩短至2年内将触发大规模部署[10] - 特斯拉Optimus、丰田T-HR3等产品进入制造、仓储、医疗行业真实场景测试[8] 竞争格局与产能规划 - 全栈式玩家如宇树科技、优必选进行端到端研发 模块化供应商专注传感器等单环节[10] - 头部厂商年产能尚在万台级 预计2027年行业总产能突破百万台[12] - 按单价3万元测算 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12] - 行业分化呈现:全栈企业锁定高毛利场景 普及型厂商走薄利多销路线 零部件供应商利润率最高[12] 发展前景与行业影响 - 人形机器人可移植性高 跨行业切换只需更换算法和工具 大幅降低扩张成本[11] - 性能提升速度接近消费电子产品 因依赖算力与算法优化而非硬件改造[11] - 价格降至人均GDP1.5倍内将触发渗透率拐点 中国市场反应速度超越日韩[11] - 机器人税可能成为行业成本结构组成部分 影响企业定价和全球市场布局[12]
世界机器人大会盛况空前,中国厂商加速抢滩工业与消费市场
中航证券· 2025-08-11 05:05
行业评级 - 先进制造行业评级为增持 [3]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政策、需求与技术成熟三重驱动下竞争白热化,中国厂商逐步比肩国际巨头 [6] -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热度空前,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余件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首发,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工业与消费级创新成果 [6][7] - 人形机器人开启"日更"模式,7-8月超27款整机新品密集发布,性能与场景渗透竞争加剧 [6][12] - 消费级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至3.99万元起(宇树R1),政府补贴(企业最高25万元、个人1500元)加速商业化进程 [6][19] - 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有望达200万台,产业处于从0到1突破阶段 [6] - 光伏设备N型渗透率加速提升,储能政策利好推动发电/用户侧景气度提升,半导体设备2030年需求预计达1400亿美元 [6][21][22] 重点推荐公司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链**: 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北特科技、鸣志电器、汉威科技、旭升集团 [6][20] - **华为链**: 兆威机电、埃夫特、亿嘉和、柯力传感 [6][20] - **宇树链**: 长盛轴承、奥比中光 [20] - **Figure链**: 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绿的谐波、领益智造 [20] - **1X链**: 中坚科技 [20] - **细分环节领先企业**: 信捷电气、双林股份、国茂股份等 [20] 光伏/储能/锂电 - **光伏设备**: 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奥特维 [21] - **锂电设备**: 东威科技(复合集流体)、骄成超声、联赢激光(大圆柱)、先导智能(平台型)、星云股份 [21] - **储能**: 星云股份(储充检一体化)、科创新源(液冷板切入宁德时代供应链) [21] - **氢能源**: 隆基绿能、亿华通、兰石重装、科威尔 [21][22] 半导体/自动化/工程机械 - **半导体设备**: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等(国产替代率低,2030年需求1400亿美元) [22] - **自动化刀具**: 华锐精密、欧科亿(市场规模2026年达557亿元,进口替代空间大) [22] - **工程机械**: 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强者恒强) [2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 2025年量产元年,宇树R1售价3.99万元起,BOM成本高端机型20-50万元 [6][18][19] - **光伏设备**: N型技术加速渗透,钙钛矿商业化提速 [21] - **半导体设备**: 中国大陆2020年设备销售额187.2亿美元(全球第一),2030年需求1400亿美元 [22] - **自动化刀具**: 中国市场规模400亿元,2026年预计557亿元,CR5不足10% [22]
先进制造行业周报:世界机器人大会盛况空前中国厂商加速抢滩工业与消费市场-20250811
中航证券· 2025-08-11 03:08
行业投资评级 - 先进制造行业评级为增持 [3]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政策、需求与技术成熟三重驱动下竞争白热化,中国厂商逐步比肩国际巨头 [6][12] -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汇聚200余家企业、1500余件展品,其中100余款全球首发,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工业与消费级创新成果 [6][7] - 人形机器人开启"日更"模式,7-8月超27款整机新品密集发布,2030年全球累计需求量有望达200万台 [6][12] - 光伏设备N型渗透率加速提升,储能政策利好推动发电/用户侧发展,半导体设备2030年需求预计达1400亿美元 [6][21][22] - 自动化刀具市场规模2026年将达557亿元,氢能源绿氢符合碳中和要求,工程机械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6][22] 重点推荐公司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链**: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北特科技、鸣志电器、汉威科技、旭升集团 [6][20] - **华为链**:兆威机电、埃夫特、亿嘉和、柯力传感 [6][20] - **宇树链**:长盛轴承、奥比中光 [20] - **Figure链**: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绿的谐波、领益智造 [20] - **细分环节**:信捷电气、双林股份、国茂股份、南山智尚、恒而达 [20] 光伏/储能/锂电 - **光伏设备**: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奥特维 [21] - **锂电设备**:东威科技、骄成超声、联赢激光、先导智能、星云股份 [21] - **储能**:科创新源(宁德时代供应商)、星云股份 [21] - **氢能源**:隆基绿能、亿华通、兰石重装、科威尔 [21][22] 半导体/自动化/工程机械 - **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精测电子 [22] - **自动化刀具**:华锐精密、欧科亿(国产替代龙头) [22] - **工程机械**: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中联重科 [22] - **碳中和**:协鑫能科(坐拥2000万碳资产) [2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消费级产品如宇树R1售价3.99万元起,政府补贴企业最高25万元/个人1500元 [6][18][19] - **半导体设备**: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187.2亿美元(全球第一),2021Q1出货额59.6亿美元(同比+70%) [22] - **自动化刀具**:国内市场规模400亿元,CR5不足10%,超1/3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 [22] - **激光设备**:锂电池激光焊接2021-2025年新增需求约487亿元(占设备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