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来了,“机器人税”会多快到来?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 36氪·2025-08-12 12:35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降 宇树R1售价从65万元降至3.99万元[2][6]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2050年达5万亿美元 数量接近10亿台[3] - 行业正从概念期快速逼近应用爆发期 价格下降推动渗透率指数级提升[7] 价格趋势与技术红利 - 宇树H1售价2023年为65万元 2024年G1降至9.9万元 2025年R1起售价仅3.99万元[2][6] - 价格下降源于三大叠加效应:量产化制造、零部件国产化、本土AI模型适配[5][7] - 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从2015年每万名工人36台提升至2023年392台[7] - 人形机器人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45% 达近1200家 广东江苏上海占40%以上份额[5] 应用落地进展 - 行业存在三大落地障碍:任务复杂度、运行稳定性和投资回报周期[8] - 宇树R1在汽车零部件厂替代两名夜班工人 回本周期压缩至18个月以内[8] - 工业机器人传统回收期3-5年 人形机器人回收期缩短至2年内将触发大规模部署[10] - 特斯拉Optimus、丰田T-HR3等产品进入制造、仓储、医疗行业真实场景测试[8] 竞争格局与产能规划 - 全栈式玩家如宇树科技、优必选进行端到端研发 模块化供应商专注传感器等单环节[10] - 头部厂商年产能尚在万台级 预计2027年行业总产能突破百万台[12] - 按单价3万元测算 低端机型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12] - 行业分化呈现:全栈企业锁定高毛利场景 普及型厂商走薄利多销路线 零部件供应商利润率最高[12] 发展前景与行业影响 - 人形机器人可移植性高 跨行业切换只需更换算法和工具 大幅降低扩张成本[11] - 性能提升速度接近消费电子产品 因依赖算力与算法优化而非硬件改造[11] - 价格降至人均GDP1.5倍内将触发渗透率拐点 中国市场反应速度超越日韩[11] - 机器人税可能成为行业成本结构组成部分 影响企业定价和全球市场布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