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E07

搜索文档
“国产CyberTruck”再升级,新款启源E07的跨界定位还有效吗?
观察者网· 2025-08-31 11:36
产品发布与定位 - 新款长安启源E07于8月29日在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市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共四款车型 售价区间为21.99万–27.99万元 [1] - 新车基于“五新登场”策略(新配方、新颜值、新礼遇、新价格、新权益) 旨在覆盖用户全场景出行需求 [1] - 车型采用“SUV+皮卡”跨界设计 在工信部申报为SUV定位 规避皮卡强制报废和城市限行限制 同时保留部分皮卡装载能力 [3] - 后备厢空间灵活可变 范围为941–1865mm 并配备131L独立防水前备箱 [9] 市场竞争与挑战 - 2024年长安启源销量大幅落后于目标 部分原因在于启源E07月销量仅数百辆 [3] - 中国泛越野市场在2024年达到顶峰 但市场需求转向家用化 更注重座舱舒适性、智能化体验及驾控性能 [3] - 同价位竞品(如小鹏G6、零跑B01、岚图知音、尚界H5)加速配置军备竞赛 快速下放空气悬架、激光雷达、800V高压快充、端到端智驾等技术 [10] - 头部产品形成“标杆效应” 倒逼同级产品在空间、舒适性和智驾方面提升表现 [10] 智能化升级 - 全新启源E07 Max及以上版本(含Max、Max+及Ultra版)预计2026年一季度升级搭载高算力Thor U芯片(算力730Tops)的端到端智驾辅助系统 [7] - 天枢座舱智能交互系统加入长安天枢大模型 提升自然对话能力 [7] - 初代启源E07的“可进化”生态系统升级节奏较慢 辅助驾驶能力落后于已具备城市NOA的竞品 [4][5] 性能与舒适性配置 - Pro版新增“空气悬架+智能CDC”配置 支持悬架高低可调、软硬可调、静态自找平及动态自适应功能 [7] - Max版新增双电机四驱系统 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96秒 [7] - 全车四座均配备加热、通风及12点按摩功能 [9] 品牌战略与市场适应性 - 启源E07的跨界定位是其核心差异化卖点 但需在家用化价值高度内卷的市场中建立用户基盘 [12] - 车型需通过软件快速迭代协同 发挥“硬件可插拔”优势 实现真正价值 [10] - 相较于坦克品牌在家用化探索中的品牌形象固化 启源E07对家用场景的描述更为自然 [9]
“一把20亿,我差点成为长安2022年的‘罪人’”
虎嗅APP· 2025-06-04 14:18
中国车企出海战略 -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出海模式从单纯出口转向体系化海外布局[1] - 东南亚成为车企出海首选地,长安、比亚迪等已在泰国罗勇建厂,长安首个海外工厂半个月前投产[1] - 海外市场竞争复杂度高于国内,价格战并非万能药,需建立本地化体系能力[1][25] - 海外市场窗口期为2023-2024年,关键在于品牌树立和本地化能力构建[16] - 新势力车企出海是被逼战略,因国内市场空间缩小,欧洲市场或成其机会点[18] 长安汽车泰国布局 - 2022年12月进行泰国工厂选址调研,最终决定投资20亿人民币建设生产基地[4][6] - 泰国团队仅9人但已研究三年,若不投资项目组将解散[6] - 投资决策推动公司2023年4月发布"海纳百川"海外战略,2024年1月重组为海外五大区[12] - 内部存在战略分歧,最终采取激进的一步到位方案,撤销国内海外事业部[14] - 目前泰国工厂本地化率达60%,目标提升至85%-90%以增强竞争力[38][39] 海外市场挑战 - 中国品牌突然降价引发海外质疑,泰国政府要求赔偿前期高价购车客户[25] - 银行体系受冲击,因中国车贬值导致贷款回收困难[26] - 质量风险是长期隐患,过快扩张可能影响品质,历史教训需十年修复[27] - 日系品牌在东南亚拥有近乎盲目的品牌忠诚度,预计2025年将展开正面竞争[36][37] - 文化差异显著,当地员工难以适应中国快节奏工作方式[46][47] 长安海外运营策略 - 采取"高定位新形象"策略,首推140万泰铢以上高端车型而非主流价格带产品[33][34] - 在泰国有三家公司,1200名员工中70%-80%为当地人,中国外派约100多人[44] - 研发聚焦智能化,但智驾推进缓慢,车机系统需适配谷歌生态[48][49] - 供应链出海面临盈利挑战,部分供应商为抢占市场甘愿承受五年亏损[42] - 采取"区域运营"转向"国别运营",需大幅增加资源投入[50]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品牌与日系车企的东南亚之战预计2025年爆发,2030年见分晓[36] - 海外经销商资源稀缺且重视长期合作,先发优势明显[15][17] - 外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迟缓,因不愿报废既有燃油车资产[21] - 海外消费者中高认知群体已认可中国新能源技术优势[20] - 单个品牌问题可能波及整个中国车企形象,需警惕连锁反应[26]
“一把20亿,我差点成为长安2022年的‘罪人’”
虎嗅· 2025-06-04 13:09
中国车企出海战略 -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出海模式从单纯出口转向体系化海外布局[1] - 东南亚成为首选出海目的地,长安、比亚迪等已在泰国罗勇建厂,长安首个海外工厂半月前投产[1] - 行业认为2023-2024年是关键窗口期,需在这期间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本地化能力[12] - 海外市场竞争复杂度高于国内,价格战并非万能策略,需构建完整体系能力[1] 长安汽车泰国战略决策 - 2022年底公司高层赴泰调研一周后决定投资20亿建厂,属于战略性选择[3][4] - 该决策直接促成2023年4月发布"海纳百川"海外战略和2024年重组海外事业部为五大区域[9] - 投资回报率测算显示海外项目资本回报高于国内,但风险更大[8] - 目前泰国市场已形成生态壁垒,新进入者机会窗口基本关闭[11] 海外运营挑战 - 价格战引发当地政府干预,泰国要求补偿早期高价购车客户[21] - 质量风险是长期隐患,过快扩张可能导致品牌声誉受损[24] - 文化差异显著,当地员工难以适应高强度工作节奏[39] - 供应链本地化率已从40%提升至60%,目标达到85-90%以匹配丰田水平[32] 市场竞争格局 - 预计2025年将是中国品牌与日系车企在东南亚正面竞争的元年[31] - 日系品牌在东南亚拥有近乎盲目的品牌忠诚度,竞争将异常残酷[31] - 长安采取高端化策略,首推140万泰铢以上车型,避开主流价格带[28][29] - 新能源产品因早期符合欧洲标准,在左舵市场具备先天优势[15] 本地化运营实践 - 泰国团队达1200人,本地化比例70-80%,中国外派员工约100人[37] - 建立三家公司分别负责生产、零部件和销售,形成完整运营体系[37] - 研发聚焦智能化适配,暂缓高级智驾功能,优先满足基础需求[40][41] - 供应链出海面临盈利挑战,部分供应商为抢占市场甘愿承受5年亏损[35]
车展观察丨“国产狂飙”与“技术平权”,独属于2025的汽车消费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4-14 11:46
车展市场热度 - 2025齐鲁春季车展现场人流密集 消费者购车热情高涨 周末出现超级流量日 [2] - 消费者需求呈现多元化 年龄段和购车价位分布广泛 不再持币观望 [4] - 车企推出限时一口价 车展优惠价 订车抽奖等促销政策 对消费者吸引力显著 [4] - 销售人员反馈咨询量和成交量超预期 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4] 行业产销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 同比增长14.5%和11.2% [6] - 国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策力度加大 [6] - 地方推出消费券补贴 济南槐荫区对30万元以上车型补贴2000元 10-30万元车型补贴1000元 [6] 国产品牌表现 - 比亚迪以超2000平方米展位面积占据核心位置 在展会中设置多处引导拱门 [7] - 2025年1-3月比亚迪国内批发量达98.6万台 位居榜首 吉利 奇瑞 长安包揽前四名 [8] - 国产品牌数量占室内场馆品牌总数近三分之二 展台前人流涌动 [10] - 吉利汽车一季度门店订单量超预期20% 星瑞系列成功吸引原合资品牌用户 [10] 国产车竞争力分析 - 产品线覆盖智能小型车 SUV 商务轿车等多品类 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10] - 中国品牌乘用车2023年销量1459.6万辆 市场份额56% 2024年部分月份超60% [12]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436.9万辆 市场份额攀升至68.1%创历史新高 [12] - 技术研发投入加大 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取得突破 产品竞争力提升 [12]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对比 - 燃油车价格优势明显 10万级市场性价比突出 新轩逸经典版车展价6.98万元 朗逸新锐低至5.92万元 [13] - 燃油车保值率普遍高于新能源车 保险费用更低 小保养成本约300元 [15] - 加油站网络密集 补能效率仅5分钟 冬季续航优势显著 [15] - 新能源车智能化配置领先 具备语音交互 城市NOA 智能座舱等功能 [15] - 20万级电车可实现5秒级零百加速 动力性能超越同价位燃油车 [17] 汽车技术创新 - 长安启源E07具备形态切换功能 可实现SUV 轿跑 皮卡等多种模式转换 [18] - 方程豹钛3 豹8搭载大疆联合研制无人机系统 支持动态起降与智能跟拍 [18] - 昊铂HL配备暗夜之瞳技术 实现95%暗部细节捕捉和全彩夜视效果 [20] - 比亚迪夏全系标配29枚传感器 包含5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