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证50指数基金

搜索文档
9·24一周年!从北证50到“易中天”,这些基金一年狂赚200%!
私募排排网· 2025-09-28 03:04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募排排网 ,作者康波 公募排排网 . 看财经、查排名、买基金,就上公募排排网,申购费低至0.001折。 此间市场精彩纷呈:北证50指数飙升超150%,成为市场最亮眼的风景线;科技主线强势领跑,通信、电子行业涨幅居前;人形机器人、 CPO、创新药等主题概念板块轮番爆发,在一年时间里谱写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结构性牛市画卷。 ( 点此查看9·24行情以来北证50基金收益 TOP10名单 ) 北证50打响9·24行情 业绩10强收益均超130% 9·24行情刚起,市场火热,但市场热点难以持续,板块切换加快。 而 北证 50指数逆势大涨,屡创历史新高。 资金率先选择北证50,是因这轮 行情受A股情绪和流动性改善驱动,而北证50受其影响较大。加上其30%的涨跌停限制高于其他板块,成分股市值小、股价弹性大,易受关 注。另外在当时,北交所释放积极改革信号,增强投资者信心。 这时北证50指数基金因高投资门槛受关注,因资金涌入,基金公司开始限购控制规模。但严控规模也抵不住市场的热情, 自 9·24行情以来, 业绩10强基金收益均超130%。 ( 点此查看9·24行情以来北证50基金收益TOP10名单 ) 其中2只基 ...
924一周年:最牛和最菜的10只基金名单一览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51
北证50指数大涨158% 科创50大涨118%, 不知不觉牛市已经走了一年了。 有三个宽基都翻倍了: 创业板指大涨103.49% 股票方面,数据显示,A股行业板块均实现上涨,1400余只个股股价翻倍,在5324只个股中占比超 26%。其中翻倍股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等行业。 基金方面, 1、涨幅最牛的10只基金 数据显示,未合并情况下,全市场有1276只基金产品翻倍,其中,近1年时间里涨幅最高的10只基金全 部是主动型产品,彰显了基金经理还是有实力的。 | 序号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区间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 | [×间首日] 2024-9-24 [×间尾日] 2025-9-23 一分后1 0/ | | | 1 | 899050.BJ | : CE50 | | 158.0110 | | 2 | 000688.SH | 科创50 | | 118.8507 | | 3 | 399006.SZ | 创业板指 | | 103.4982 | | র্ম | 866090.WI | 万得半导体材料指数 | | 83. ...
从基金中报看北交所机构化趋势:——2025H1北交所公募持仓分析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11:45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持续增配北交所市场,2025年上半年配置市值达223.83亿元,配置比例环比增长0.15个百分点至0.37%,配置系数提升至0.59,连续三个半年度保持增配趋势 [7] - 主动权益类产品大幅入市,配置比例达0.46%,环比增长0.26个百分点,配置系数提升至0.74,持仓市值同比增长116%至112.2亿元 [7][24] - 北证50成分股成为机构化重点,公募持股比例达8.8%,其中主动权益持股占比3.9%,指数基金持股占比4.9%,成分股市值占北交所公募持仓比重达87% [3][60] - 预计后续约百亿增量资金入市,主要来自主题基金开放申购、指数产品多样化及专精特新指数产品发行 [3] 公募配置总体趋势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募配置北交所总市值223.83亿元,环比增长显著,配置比例0.37%(+0.15pct),配置系数0.59(+0.07) [7] - 累计74家公募机构参与北交所投资,约占全市场管理机构数量的45%,其中57家截至2025年中报仍持有仓位 [16] - 头部基金公司如中欧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持仓市值领先,2025年上半年分别达22.4亿元、18.4亿元和15.9亿元 [20] - 2025年上半年新进入市场的公募机构包括东方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等8家,主要通过选股、指数产品或新股投资方式参与 [18] 主动权益投资分析 -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北交所市值112.2亿元,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116%,其中非主题类主动产品持仓73.2亿元,环比增长175% [24][33] - 北交所主题基金2025年至今平均净值增长率69.9%,超额收益14.8%,持仓市值39.0亿元,环比增长54% [25][27] - 主题基金持仓偏离度收敛,相对北证50权重偏离度降至66.5%,环比下降7.83个百分点,反映监管新规下投资纪律增强 [29][30] - 小型主动产品(规模<2亿元)对北交所覆盖度不足,全市场约45%主动产品规模小于2亿元,其中仅7%持仓北交所 [33][36] - 头部持仓集中度提升,锦波生物、纳科诺尔、同力股份占据近50%持仓市值,新进入CR10个股包括诺思兰德、民士达等 [38][68] 指数化投资发展 - 指数基金持仓市值110.8亿元,环比增长48%,其中北证50指数基金105.0亿元(+46%),其他指数基金5.8亿元(+90%) [47] - 指数增强型产品规模10.6亿元,环比增长162%,产品多样化趋势显著,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成立28只北证50指数产品 [47][50] - 6只新指数产品已申报受理,其中3只为指数增强型,预计发行规模约30亿元(按单只5亿份上限) [3][53] - 被动投资覆盖行业广泛,包括新能源(贝特瑞)、TMT(曙光数创)、生物医药(锦波生物)及红利策略(同力股份) [56][57] - 指增产品关注度提升,13只产品持仓北交所,7只为2025年新增,涵盖宽基指数(中证2000)、行业主题(云计算)及策略产品(红利) [55][58] 配置偏好与行业聚焦 - 主动权益增配方向与盈利增速强相关,重点增配美容护理(锦波生物,+26.6%)、医药生物(诺思兰德,+25.9%)、轻工制造(民士达,+42.3%)及机械设备(海能技术,+139.0%) [69][72] - 减配个股中部分景气度仍优,如万通液压(+40.3%)、富士达(+10.5%)、苏轴股份(+11.6%),关注筹码出清后修复弹性 [69][71] - 行业配置集中度较高,美容护理(31.0%)、电力设备(17.6%)、机械设备(16.8%)占据前三位,环比变动分别为+16.7%、-12.3%、+1.1% [73] - 北证50成分股机构化率横向对比仍低于双创指数,指数基金持股比例(4.9%)远低于创业板指(9.9%)和科创50(17.0%),对应潜在指数化空间110-266亿元 [3][66] 未来资金流入预期 - 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将于2025年11月23日开放申购,假设份额回归5亿份,预计带来增量资金约20亿元 [3][28]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产品预计首批发行10只,单只规模上限5亿份,对应增量规模约50亿元 [3][53] - 全面启用920证券代码后,ETF系统开发启动,2026年上半年有望推出北证50ETF及专精特新ETF [53]
2025H1北交所公募持仓分析:从基金中报看北交所机构化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10:43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持续增配北交所,主动权益产品大规模入市,机构化趋势加速 [1][3][10] - 北证50指数成为机构配置核心,指数基金持股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67][73] - 约百亿增量资金有望通过主题基金开放申购、指数产品扩容等渠道进入北交所 [3][60] 公募配置总体情况 - 截至2025H1公募配置北交所市值达223.83亿元,配置比例0.37%(环比+0.15pct),配置系数0.59(环比+0.07)[3][10] - 主动权益产品配置比例达0.46%(环比+0.26pct),配置系数0.74(环比+0.24)[3][10] - 累计74家公募机构参与北交所投资,约占行业45%,中欧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持仓市值居前 [3][21][24] 主动权益投资分析 - 主动权益基金持仓市值112.2亿元,较24H2大幅增长116% [3][29] - 北证主题基金2025年至今平均净值增长率69.9%,超额收益14.8% [3][30] - 预计2025年11月首批8只主题基金开放申购可带来约20亿元增量资金 [3][34] - 主题基金相对北证50权重偏离度降至66.5%(环比下降7.83pct)[3][35] - 小型产品(规模<2亿元)对北交所覆盖度不足,持仓产品仅占7% [3][41] 指数化投资趋势 - 北证指数基金持仓市值110.8亿元(环比+48%),其中北证50指数基金105.0亿元(环比+46%)[3][54] - 已成立28只北证50指数产品,合计规模113.22亿元,25Q3新增2只产品 [3][57] - 6只新产品已申报受理,其中3只为指数增强型产品 [3][60][61] - 非主题指数基金规模5.8亿元,涵盖行业主题(新能源/TMT/生物医药)、策略主题(中证红利)和宽基指数 [3][62][63] 机构配置偏好 - 北证50成分股占公募配置市值比重达87%,创历史新高 [3][67] - 主动权益配置高度集中,锦波生物、纳科诺尔、同力股份占据约一半持仓市值 [3][45][76] - 公募持股比例前十个股包括纳科诺尔(25.4%)、民士达(24.2%)、锦波生物(21.1%)[3][72] - 增配方向与盈利增速强相关,重点增配美容护理(+16.7pct)、医药生物(+2.4pct)、轻工制造(+1.5pct)[3][80][83] 发展空间与机遇 - 北证50指数基金持股比例仅4.9%,远低于创业板指(9.9%)和科创50(17.0%)[3][73] - 若指数基金持股比例提升至双创水平,对应增量空间约110-266亿元 [3][73]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产品预计首批发行规模约50亿元 [3][60] - 全面920代码切换后,ETF系统开发将启动,2026年上半年有望推出北证50ETF和专精特新ETF [3][60]
北交所宣布设立四周年:聚“新”成势 再启新程 274家公司总市值超9000亿元,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打造了一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色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9-01 22:07
市场发展概况 - 北交所设立四周年 上市公司达274家 总市值超9000亿元 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1][2] - 上市募资合计567.2亿元 发行上市设置四套多元包容标准 95.62%企业适用第一套标准 后三套标准为未盈利企业提供上市机会 目前3家未盈利上市企业中1家已扭亏为盈 [2] - 日均成交额显著提升 截至8月底达291.51亿元 较去年增长近4倍 流动性明显改善 [5] 制度创新与服务体系 - 建立与新三板协同发展机制 通过绿色通道、公示审核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 形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特色路径 审核效率大幅提升 平均140天最快37天完成从受理到注册 [2][3] - 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年内发行公司债127亿元 国债12.04万亿元 地方债9505.51亿元 首单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券规模3亿元 [3] - 推出"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程序 首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于5月30日受理 强化投资者回报 2024年超八成公司实施分红 总额59.67亿元 [4][5] 投资生态建设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主题基金40只规模166.01亿元 其中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113.22亿元 [1][5] - 形成"双指数"格局(北证50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8月均创历史新高 分别突破1600点和2800点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有望带来百亿元级增量资金 [6] - 吸引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金及QFII等机构投资者进场 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5][6]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打造新质生产力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地 推进普惠金融试点 深化"融资端、投资端、交易端"三位一体制度创新 [1][9] - 研究推出公开市场可转债、场内ETF基金及期权期货衍生品 优化上市标准 针对前沿领域增设特殊条款 [8] - 加大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鼓励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深度参与 完善指数体系 推出更多适配投资需求的指数产品 [8][9]
北交所宣布设立四周年:聚“新”成势 再启新程
证券日报· 2025-09-01 16:05
北交所市场发展现状 - 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274家 总市值超过9000亿元 [1] - 上市募资总额达567.2亿元 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50% [1][2] 上市标准与企业结构 - 95.62%企业(262家)适用第一套上市标准 [2] - 第二/三/四套标准分别对应7家/1家/4家企业 [2] - 3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中1家已实现扭亏为盈 [2] 投资者结构与流动性 - 合格投资者数量超900万户 [1] - 日均成交额达291.51亿元 较去年增长近4倍 [4] -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1][5] 指数产品与资金规模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达113.22亿元 [5] - 北交所主题基金总数40只 总规模166.01亿元 [5] -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预计带来百亿级增量资金 [6] 债券市场发展 - 年内发行公司债127亿元 [3] - 发行国债12.04万亿元 [3] - 发行地方债9505.51亿元 [3] 制度创新与审核效率 - 审核时效大幅提升 平均140天完成从受理到注册 [3] - 最快37天完成注册流程 [3] - 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程序 [4] 企业质量与分红表现 - 超八成上市公司实施2024年度分红 总额59.67亿元 [4] - 21家公司宣告2025年中期分红 总额5.32亿元 [4] - 建立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4]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股债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3] - 推进普惠金融试点与服务新质生产力 [1][3] - 研究推出公开市场可转债及衍生品工具 [8]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北证50与专精特新指数齐创历史新高,北证50新中枢1450-1650点或将确立
开源证券· 2025-08-24 08:12
核心观点 - 北证50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北证50指数首次有效突破1500点,预计新中枢将确立在1450-1650点区间 [2][10][23] - 北交所企业具备高专精特新属性(国家级小巨人占比54.48%)、高β弹性、小市值特征,并受益于科技小盘风格延续及指数化投资工具丰富化 [2][12][17][23] - 流动性显著改善,日均成交额达425.99亿元(周增63.25%),日均换手率升至8.52%(+2.89pcts),估值分层明显,部分行业估值溢价突出 [3][27][35][37] 市场表现与估值分析 - 北证50指数报1600.27点(周涨8.40%),PE TTM 72.98X;专精特新指数报2785.76点(周涨8.86%),PE TTM 86.13X [3][28][32] - 整体PE从52.07X升至55.04X,分层显著:58.61%企业PE超45X(160家),28.57%企业PE超105X(78家),9.16%企业PE处于0-30X(25家) [3][35] - 行业估值分化:信息技术(114.23X)、消费服务(57.83X)、医药生物(50.16X)、高端装备(46.10X)、化工新材(48.11X) [37][40] 指数与风格特征 - 北交所高β属性显著:2025年北证50收益54.20%,专精特新指数收益65.49%,远超沪深300(11.26%)和科创50(26.18%) [17][19] - 专精特新企业占比54.48%,仅次于科创板(58.23%),高于创业板(32.13%)和主板(8.22%),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 [12][14] - 指数基金扩容:11支北证50指数基金预计2025年入市,发行份额最高为华泰柏瑞(2.69亿份)、前海开源(1.04亿份) [20][21][23] 新股发行与审核动态 - 2024年初至2025年8月22日,34家新上市企业首日涨幅均值254.24%,2025年11家新股首日涨幅均值330.67% [47][49][55] - 发行市盈率均值14.35X,宏远股份(首日涨358.02%)、能之光(首日涨344.38%)表现突出 [47][49][55] - 近期审核进展:世昌股份已注册,中诚咨询等3家提交注册,精创电气定于8月29日上会 [4][56][59] 投资策略聚焦 - 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具备新质生产力稀缺性的标的,警惕高估值企业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3][43] - 重点行业: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医药生物,其中半导体制造(153.24X)、国防军工(182.44X)估值领先 [37][40][43] - 股票池推荐标的包括德源药业(PE 28.3X)、同力股份(PE 13.7X)、康乐卫士(成长性突出)等20家企业 [44]
北交所行情回归,北证50指数基金为什么有限购?还有哪些基金在关注北证?
搜狐财经· 2025-08-20 03:43
北交所市场表现及驱动因素 - 北证50指数大涨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上涨超7% [1] - 科技与高弹性双重属性使北交所不会缺席牛市 [1] - 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支持北交所发展 [1] 北交所指数基金特征 - 北证50指数基金设5亿份额规模上限 [1] - 因上市公司均为高成长新兴企业 市值偏小 [1] 北交所投资产品分析 - 东财成长优选C(017982)聚焦北交所市场 重点布局技术壁垒与创新能力龙头企业 [2] - 该基金持仓包含锦波生物5.73% 贝特瑞4.90% 同力股份3.44% 艾融软件3.32% 并行科技2.95% [3] - 同时布局诺思兰德2.87% 纳科诺尔2.72% 连城数控2.56% 吉林碳谷2.49% 曙光数创2.40% [3] - 东财景气成长布局专精特新领域 聚焦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潜力企业 [5] - 其持仓包含锦波生物6.88% 纳科诺尔5.20% 曙光数创4.82% 并行科技4.43% 鼎智科技3.65% [6] - 同时配置束龄股份3.65% 吉林碳谷3.41% 奥迪威3.26% 苏轴股份3.07% 富士达2.81% [6] 北交所投资策略建议 - 不建议盲目追高 可通过定投控制节奏 [8] - 北交所个股具小市值和30%涨跌幅特性 波动巨大 [8] - 应分散买入 避免短期买在高位 [8] - 控制仓位 将北交所基金作为投资组合配菜 [8] - 合理配置权益投资中北交所产品仓位 [8]
北交所指数策略专题报告: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小巨人引领“小市值、高研发、高成长”的超额收益新引擎
开源证券· 2025-08-08 09:55
核心观点 - 北交所迎来"双指数时代",北证专精特新指数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高创新属性和成长性 [3][13]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成分股在高端制造和TMT行业占比更高,市值较小但成长性优于北证50指数 [3][15] - 三大交易所发布的6只专精特新指数中,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益率达44.11%,表现最优 [4][46]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突破113亿元,指数化投资有望推动北交所生态重构 [5][83] 北交所双指数对比 - 北证50指数为宽基指数,选取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 [13]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 [13] - 北证专精特新在高端制造和TMT行业占比分别高于北证50指数14和4个百分点 [3] - 截至2025年8月1日,北证50和北证专精特新市值均值分别为61.95亿元和47.11亿元 [3] - 北证专精特新市盈率TTM为67.81X,高于北证50的47.92X [3] 成分股特征 - 北证专精特新2024年平均营收6.37亿元,归母净利润6302.45万元,均小于北证50 [3] - 2021-2024年北证专精特新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98%和3.11%,高于北证50 [3] - 2024年北证专精特新毛利率26.14%,净利率9.90%,ROE10.12%,均高于北证50 [3] - 2021-2025Q1北证专精特新研发费用率均值5.69%,高出北证50均值1.50个百分点 [3] 专精特新指数比较 - 三大交易所共发布6只专精特新指数,构建梯度培育新格局 [39]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聚焦工业(39.97%)、信息技术(29.78%)和材料(15.13%)行业 [46][49] - 北证专精特新换手率5.92%,高于其他5只指数 [52] - 北证专精特新平均市值47.11亿元,显著低于其他指数 [58] - 2024年北证专精特新分红率82%,处于第一梯队 [77] 指数基金发展 - 我国股票ETF市场快速发展,个人持有份额从2015年77.62亿份增至2024年7427.81亿份 [83] - 截至2025年8月1日,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达113.22亿元,跟踪产品59只 [86] - 预计2025年将有5支北证50指数基金入市,计划发行总份额5.8亿份 [90] - 指数化投资有望改善北交所流动性,推动企业估值重塑和投资者结构机构化 [90]
北交所指数策略专题报告: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小巨人引领“小市值、高研发、高成长”的超额收益新引擎
开源证券· 2025-08-08 07:14
北交所双指数时代特征 - 北交所迎来"双指数时代",北证50作为宽基指数与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形成互补,后者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成分股在高端制造和TMT行业占比分别达50%和30%,显著高于北证50的36%和26%[14][18] - 北证专精特新成分股市值均值47.11亿元,小于北证50的61.95亿元,市盈率TTM达67.81X,高于北证50的47.92X[3][19] - 2021-2024年北证专精特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98%和3.11%,显著高于北证50的6.19%和-8.83%[3][29] - 北证专精特新2024年毛利率26.14%、ROE10.12%,研发费用率均值5.69%,均高于北证50相应指标[3][30][32] 专精特新指数横向比较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2025年收益率44.11%,显著优于其他5只专精特新指数(9.51%-17.00%)[38][41] - 工业领域企业占比39.97%,材料行业15.13%,均高于其他指数;信息技术占比29.78%低于其他指数[39][42] - 北证专精特新换手率5.92%,流动性表现优于其他指数(2.40%-4.99%)[40][43] - 平均市值47.11亿元,显著低于其他指数(137.28-266.96亿元),市盈率75.28X仅高于深小巨人指数[45][47] - 2022-2024年股息率均值1.27%,分红率82%,均处于专精特新指数第一梯队[53][56][58] 指数化投资生态发展 - 我国股票ETF个人持有份额从2015年77.62亿份增至2024年7427.81亿份,占比从13.34%提升至37.67%[5][61][64]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从2022年29.4亿元增长至2025年113.22亿元,跟踪产品数量从16只增至59只[65][67][69] - 预计2025年将有5支北证50指数基金入市,包括前海开源、华泰柏瑞等产品,计划发行总份额5.8亿份[70][71] - 指数化投资将推动北交所流动性改善和生态重构,促进高稀缺性企业估值重塑和投资者结构机构化[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