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背背佳
icon
搜索文档
背背佳不是“万能药”!可孚医疗上半年业绩双降,2024年分红金额超净利润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5亿元同比下滑4% 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9.5% [3][9] - 2020至2024年营收从24亿元增长至30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从4.24亿元降至3.12亿元 [7] - 业绩下滑主因呼吸类产品销售额下降及康复辅具类收入同比下滑6.41% [9][15] 产品与业务结构 - 背背佳2024年带动矫姿带产品收入达5亿元 康复辅具板块营收占比近40% 毛利率超60% [15] - 公司产品覆盖5大类200个品类 包括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中医理疗 [15][17] - 矫姿带产品市场份额近30%排名第一 家用康复辅具类排名第一 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二 [5] 客户与市场风险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在2022-2025H1期间达40.8%/43.8%/33.7%/36.7% [9] - 第一大客户(客户A)收入从2022年8.57亿元降至2024年5.64亿元 三年降幅超34% [9] - 客户A收入减少3亿元期间 公司整体营收仅增长0.06亿元 [10] 研发与收购策略 - 2024年研发费用9641万元同比缩减16% 2025H1研发费用4005万元同比降13% [18] - 2025年6月末研发人员389人 较2024年末减少35人 [18] - 2025年收购上海华舟耗资1.5亿元 收购喜曼拿医疗耗资1.6亿元 [18][19] - 截至2025年6月末商誉达3.67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8% [19] 财务与资金状况 - 货币资金12.6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11.63亿元 短期借款5.3亿元 无长期借款 [23] - 资产负债率2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23] - 2021年A股IPO募资37.24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未使用募集资金仅剩1.5亿元 [22] - 当前股价约39元/股较发行价93.09元下跌超58% [2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上市后累计分红12.35亿元 2024年分红3.66亿元超过同期归母净利润 [21][22] - 实控人张敏聂娟夫妇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合计53.94% 累计获得分红收益超6亿元 [21][22] - 聂娟已不在公司任职 [21] 品牌与营销动态 - 2022年以1.77亿元收购背背佳运营主体橡果贸易 [2] - 2024年广告费用2595.6万元同比增51% 曾赞助综艺及签约品牌代言人 [15] - 背背佳产品在社交媒体存在口碑争议 被投诉无矫正效果 [10][12]
背背佳撑起可孚半边天?赴港上市,营销猛于虎而研发掉队引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26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以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存在感[1] - 公司通过收购上海华舟获得海外客户资源和国际业务渠道[3] - 公司收购香港喜曼拿获得零售诊疗门店资源并建立国内外业务桥梁[5] - 公司投资脑机接口企业以增强未来创新能力[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仅6.5%显示国际化处于初期阶段[3] - 公司收入增速在疫情后出现下滑且净利润尚未恢复至高点[11] - 家用康复类产品构成营收主体其中背背佳位居同类市场第一[5][7] 产品与品牌管理 - 背背佳通过明星推广、社交平台营销和直播带货实现品牌复兴[7] - 姿态矫正带产品存在医学效用争议主要起提醒作用且复购率较低[7] - 产品线协同和品牌联动尚未形成完整合力[1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显著低于销售投入且技术能力较行业龙头存在差距[7][9] - 技术短板可能阻碍高端产品开发和消费层级突破[9] 营销与渠道策略 - 销售费用投入规模较大且高度依赖线上渠道及短视频平台推广[7][9] - 线上营销存在门槛低、成本高和平台规则变动风险[9] - 线下渠道覆盖广泛包括自有门店和大型药房合作网络[11] 行业挑战与竞争态势 - 医疗器械行业依赖专业口碑和信任度公司需持续强化专业形象[11] - 公司面临挖掘新增长点与维持主业稳定的双重压力[11] - 长期竞争力需依靠产品创新深度而非短期爆款或营销手段[13]
背背佳翻红背后,可孚医疗寻求「A+H」上市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20 07:21
赴港IPO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2] - 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境外融资能力并促进国际化策略 拓展全球市场 [1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6.5% 较2022年1.4%显著提升 主要得益于收购香港喜曼拿和上海华舟 [13] 财务表现与业绩趋势 - 2021年疫情窗口期营收达22.76亿元 净利润4.29亿元 随后增长放缓 2024年营收29.83亿元 净利润3.12亿元 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 净利润下降9.7% 短期业绩承压 [3] - 毛利率从2022年37.8%提升至2024年50.6% 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 [4] 产品结构与业务重点 - 康复辅具类产品成为最大收入板块 2025年上半年贡献38.8%营收 毛利率达61.99% [5] - 背背佳矫姿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约5亿元 市场份额27.2% 位居行业第一 [7][8] - 医疗护理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4.24亿元 同比增长9.67% 健康监测类产品收入2.71亿元 增长12.89% [6] 营销策略与渠道分布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4.8亿元 占总收入32.1% 研发费用仅4004.88万元 占比2.68% [9]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67.9%提升至2024年66.4% 其中线上直销占比从29.8%增至35.8% [10][11] - 线下覆盖超20万家药店 自建700余家直营门店 包括"好护士"、"健耳听力"等专业渠道 [12] 研发投入与行业竞争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从1.18亿元降至964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为鱼跃医疗的1/7 [9][10] - 在天猫医疗器械品牌榜排名第二 血压计和雾化器排名第七 助听器排名第三 呼吸机产品排名第八/九位 [8] - 呼吸机产品定价2000元左右 走性价比路线 但与高端品牌存在价格差距 [8] 并购与海外扩张 - 2022年收购背背佳品牌 重新定位为全年龄段体态管理产品 [7] - 2025年完成收购香港喜曼拿87.6%股权 该公司拥有30多家医疗零售中心及诊疗机构 [13] - 2024年5月投资脑机接口企业纽聆氪医疗 布局创新技术领域 [14]
“背背佳”要带母公司勇闯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23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可孚医疗从2007年湖南长沙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通过整合国民品牌"背背佳"实现技术迭代和渠道革新 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的跨越 [3] - 2014年率先布局电商渠道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线下同步建立738家自有门店(含689家健耳听力服务中心)形成全渠道闭环 [4] - 2024年按收入计位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第二 康复辅具和矫姿带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背背佳单品牌年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因渠道扩张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微降4.03%) [9]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增至2024年10.4亿元(两年翻倍) 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3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背背佳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0][11]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同比下滑16.70%) 呼吸支持类产品收入2.67亿元(同比下滑41.35%) 主因疫情后需求回归常态及竞争加剧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9.51%) [12]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主因自产比例从45%提升至68%及高毛利康复辅具占比扩大 [1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32.6% 其中门店扩张成本占40% 线上推广费用超35% [14] - 2024年研发费用0.96亿元(同比下降15.67%) 研发费率3.2%低于行业平均5%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5] 渠道布局与海外拓展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8.94%)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占总营收65%)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超线上总营收20% [18]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同比下滑3.12%)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2.5%) 健耳听力营收增幅超20% [18]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占比不足2%)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 海外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19]
三年半营收破百亿!背背佳母公司冲刺港股,增长业绩存隐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9-13 09:41
公司上市进程 - 可孚医疗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二十年前从湖南长沙一家小公司起步 最初从事血压计、体温计等基础医疗产品 [2] - 通过对背背佳品牌的战略整合 依托其千万级用户基础拓展至康复辅具、听力健康等领域 [2] - 2014年率先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 [3] - 截至2024年线下布局738家自有门店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3] 市场地位 - 2024年按国内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4] - 家用康复辅具、矫姿带(含背背佳)两大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双双拿下行业第一 [4] - 2024年背背佳单品牌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 同比微降4.03% [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 同比下滑9.51% [9] 业务板块表现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飙升至2024年10.4亿元 两年实现翻倍增长 [7] - 2025年上半年康复辅具收入占比超35%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7] - 背背佳2024年收入达5亿元 较2023年增长超60% [8]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 同比下滑16.70% [9] - 呼吸支持类产品2024年收入2.67亿元 同比下滑41.35% [9]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10] - 自产比例从2022年45%提升至2024年68% [10] - 康复辅具毛利率超60% [10] - 净利率2022-2024年分别为10.15%、8.86%、10.47% 2025年上半年为11.14% [11] 费用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 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高达32.6% [11] - 健耳听力门店扩张带来的租金、人力成本增加占销售费用40% [11] - 背背佳等产品推广产生的线上服务费、广告宣传费占比超35% [11]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5.67%至0.96亿元 研发费率仅3.2% [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1] 渠道布局 - 2024年线上渠道实现收入19.90亿元 同比增长8.94% [12]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 占总营收65% [12] -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已超线上总营收20% [12]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 同比下滑3.12% [12] -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 同比增长12.5% [12] - 产品覆盖全国20余万家药店 [12] 海外业务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 占比不足2% [1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突破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13] - 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拓展海外市场 [13] 门店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数量为689家 较2024年末759家减少70家 [15]
可孚医疗(301087):线上渠道稳健,海外市场进展迅速
华安证券· 2025-08-28 01:5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67.28%,同比增长3%,海外业务收入近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6]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5Q2毛利率提升至52.80% [4] - 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喜曼拿医疗加速全球化布局,完善海外渠道网络 [8] - 自主研发呼吸机Q2起销售放量,血糖尿酸一体机等核心产品增长良好 [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4.96亿元(同比-4.03%),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9.51%) [4]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5.80亿元、43.33亿元、52.36亿元,增速20.0%、21.0%、20.8% [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14亿元、5.04亿元、6.13亿元,增速32.7%、21.8%、21.7% [9] - 2025-2027年EPS预计1.98元、2.41元、2.93元,对应PE 20x、17x、14x [9] 业务板块表现 - 康复辅具类收入5.63亿元(同比-6.41%),因精简低效SKU [5] - 医疗护理类收入4.24亿元(同比+9.67%),主要受益于并购华州 [5] - 健康监测类收入2.71亿元(同比+12.89%),因体温计、居家监测试纸增长良好 [5] 渠道与市场拓展 - 线上渠道收入9.74亿元,深耕天猫、京东平台,重点布局兴趣电商 [6] - 参加ArabHealth等全球展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6] - 跨境电商成为新增长极,积极探索数字化出海模式 [6] 战略布局 - 收购上海华舟压敏胶制品有限公司,获取欧美客户网络和头部客户资源 [8] - 收购香港喜曼拿医疗,快速切入香港市场,获取30余家零售中心资源 [8] - 完善会员体系,通过分层运营提升客户留存和复购率 [6]
【华创医药】可孚医疗深度研究报告:深耕家用医疗器械,经营趋势向好
公司概况 - 可孚医疗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产品覆盖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及中医理疗五大领域,拥有近万个型号及规格的产品 [3] - 公司业务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可孚"电商交易指数在医疗器械类目中长期保持领先,并与数十家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合作,为全国20多万家线下药店提供商品和服务 [3] 五大业务线分析 - **康复辅具**:公司在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基础上,推动拓展背背佳和听力业务,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4] - **医疗护理**:23年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医疗护理收入增速在高基数下承压,但随着防疫业务影响逐步出清,业绩正逐步回归常态化增长 [4] - **健康监测**:健康监测业务为公司传统业务,产品布局全面且核心产品基本自产,24年公司与欧态科技合作研发的免校准CGM产品获批上市,产品性能位于国产第一梯队,价格优势显著,有望成为爆款单品 [4] - **呼吸支持**:呼吸机和制氧机业务前期主要以代理国际大品牌为主,随着自研产品陆续推出,商业模式正逐步实现从代理向自主品牌销售的转变 [4] -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业务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随着23年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正逐步走出疫情扰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发展 [4] 竞争力建设 - **渠道布局**:24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占比2/3,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3,线上覆盖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下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连锁药房,形成立体式营销渠道 [5] - **品牌矩阵**:在主品牌"可孚"基础上,公司设立多个子品牌,在产品定位、消费人群及需求上形成良好互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 - **研发体系**:公司基于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持续推进研发体系建设,具备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的能力 [5] - **生产模式**:公司从代工/贴牌逐步转变为自产/自有品牌,目前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超80%,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18年的22%提升至23年的57% [5] - **智能化应用**:公司在产品端、营销端、生产端推进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运营效率 [5]
可孚医疗年赚3.12亿分红3.66亿 经营现金流强劲货币资金近13亿
长江商报· 2025-04-30 17:21
文章核心观点 可孚医疗2024年年报业绩亮眼,营收和净利润双增,得益于核心产品线放量和产品结构优化,公司线上渠道表现突出且延续高额分红传统,虽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但财务结构稳健,研发投入超亿并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1][3][6] 全年营收净利情况 -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5亿元,同比增长62.45%;净利润4.25亿元,同比增长242.76%,业绩增长源于防疫产品销售 [2] - 2022 - 2023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下滑,2024年业绩回升,实现营业收入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2.6%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下滑,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减少8.59%;净利润9143万元,同比减少9.68% [4] 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2.44亿元,此次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达78.2% [3] - 加上2024年中期分红1.22亿元,公司2024年全年累计分红3.66亿元,占净利润的117.31% [3] - 公司自上市以来连续四年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将达11.13亿元,2022 - 2024年(含中报)均保持每10股派12元的现金分红力度 [3] 财务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6.63亿元,同比增长68.45% [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23%,流动比率2.88,速动比率2.4,短期借款5.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75亿元,货币资金12.79亿元,财务结构稳健 [4] 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中医理疗、医疗护理等,构建了多元化品牌矩阵 [5] - 2024年康复辅具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04亿元,同比增长42.77% [5] - 2024年医疗护理类产品在口罩收入下滑背景下,仍实现收入8.01亿元,同比增长8.22% [5] - 2024年中医理疗及其他类产品稳定增长,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0.46% [5] 研发情况 - 2024年公司推出百余款新产品,多个创新产品研发取得突破,如新一代血糖尿酸一体机、直流压缩雾化器等 [5][6] - 2022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8亿元、1.14亿元、1.07亿元 [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92项、著作权170项,并积极参与多项国家和团体标准制定 [6] 渠道及战略布局情况 - 2024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8.94%,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渠道表现突出 [1][6] - 线下渠道通过深化与头部连锁药房的合作,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 [6] - 公司全面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业务已拓展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超过5000万家庭用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