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美式

搜索文档
“一杯奶茶”搅热秋季茶饮消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8 23:17
(来源:沈阳晚报) 今秋"第一杯奶茶" 比往年来得都晚 9月15日,辽宁正式官宣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比常年晚17天,成为有完整气候记录以来最晚入秋的 一年。众商家也抓住了这一气候特殊性,适时掀起一波茶饮消费热潮。"最晚秋天"的梗,正中了年轻人 的"心巴"。于是,近两日,从城市里的各式门店,到五花八门的风味口感,再到社交平台上的打卡分 享,"最晚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断"出圈"。 记者了解到,"秋天第一杯奶茶"自2020年流行,已成为茶饮行在立秋时节的固定营销节点,历经多年, 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采访中,一家品牌茶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盛夏过后饮品市场渐入淡 季,近两日,沈城"最晚秋天"的到来,让"秋天第一杯奶茶"再度登上热榜,刷屏朋友圈,线上讨论热度 火爆,线下饮品消费需求也迎来集中释放。以9月15日当天为例,该品牌连锁门店午间产品销量比前几 日超出30%以上。 爱上"秋天的 第一杯养生茶" 昨日下午,在太原街上一家奶茶店内,不少人点单该店新上线的秋日桂花酒酿饮、板栗茶等茶饮新品。 正在等候取单的00后"奶茶控"小胡告诉记者,"这两天明显感到了凉意,之前每日一杯的冰美式换成了 桂花酒酿,愈发喜欢这类中式 ...
便利店+”,塑造“生活第三空间
新华日报· 2025-09-15 01:03
行业扩张态势 - 安徽便利店连锁品牌邻几于今年8月首次进入江苏市场并在南京连开十店[1] - 金鹰7-Eleven便利店落子无锡后实现江苏13个设区市全覆盖[1] - 浙江品牌十足在江苏实现千店规模 香港上市企业江苏宏信超市已布局51间超市和109间便利店[1] - 金鹰7-Eleven在江苏门店规模达300家 罗森江苏门店超过600家其中南京超300家[2] - 全省连锁品牌便利店门店量可能超3000家 若计入非连锁品牌总量或突破5000家[2] 市场表现数据 - 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铺实现零售额6958.5亿元 同比增长7.7%[3] - 便利店同比增长17.9% 超市增长8.9% 增速较1-5月分别提升2.5和0.8个百分点[3] 盈利模式转型 - 鲜食和餐饮化转型成为重要突破口 饭团便当关东煮等鲜食产品毛利率达35%-45%[4] - 邻几在安徽生产基地每日生产饭团面包甜品等鲜食输送至南京门店[5] - 江苏宏信募集资金的41.2%用于新建配送中心 26.8%用于建设餐食中央厨房[5] 运营模式分化 - 罗森美宜佳等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化解扩张与利润矛盾[6] - 邻几宏信等坚持自营专注于本地化特色与创新[6] - 本土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区域市场的深度适配性[6] 服务创新升级 - 便利店分布呈现冷热不均格局 新街口等核心区域品牌扎堆而鼓楼滨江等区域门店稀少[7] - 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市场成为扩张重点[7] - 创新"+药妆""+生鲜""+社区服务"模式 试水"+休闲"开辟共享空间[8] - 近四成便利店开通即时零售业务 即时配送效率向"15分钟"迈进[9] 供应链与数字化建设 - 企业通过自建或合作强化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供应链能力[8] - 美宜佳通过智能物流与自动化分拣提升效率[8] - 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借助AI大数据实现智能选品动态定价与库存优化[8] - 国内头部便利店品牌基本实现通过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营[9]
中年人,扎堆去酒店开房
盐财经· 2025-08-29 10:01
中年群体解压方式 - 中年男性主要解压活动包括钓鱼、游戏、抽烟喝酒、健身骑行、摄影和炒股 其中钓鱼是最受欢迎的避难所[7] - 中年女性倾向于短暂"人间蒸发"来回血 主要方式包括使用家庭厕所作为净土、前往KTV、洗浴中心、公园或酒店独处[11][14] - 酒店独处成为中年女性新兴解压方式 花费几百元获得几小时宁静 用于睡眠、发呆、点外卖或健身[14][15] 中年女性生活压力 - 职场妈妈面临多重压力 包括36%的人每天花费至少两小时做家务 15.3%女性因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机会[18] - 育儿时间占用严重 0-6岁孩子每天占据母亲1.8小时闲暇时间 父亲1.3小时 二孩家庭母亲更达到2小时[19] - 女性时间被切割成碎片 24小时不停歇带娃 同时担心职场稳定性[16][18] 独处需求与实现障碍 - 独处成为中年人奢侈品 妈妈们常被内疚感和"孩子谁来管"的质问阻碍[22] - 女性采用地下行动方式获得独处 使用工作、加班、看病、探亲等借口 但使用频率受限[23][25] - 短暂独处后精神面貌改善 虽然最终仍需回归日常生活[26]
博州这些地方成了“蹭凉”热门地!背后竟带火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6 16:46
消费趋势 - 博州咖啡馆、电影院、公园等纳凉场所成为群众消暑热门选择,带动相关消费升温[1] - 咖啡馆在高温时段客流量增加,冰美式等冷饮及烤杏仁、红糖黄油、榛果拿铁等特色饮品受欢迎[3] - 电影院暑期观影人数显著提升,学生群体为主,"观影+冰饮"成为标配[3][5] 行业动态 - 博乐友好国际影城增加《南京照相馆》和《东极岛》排片,并推出暑期套餐吸引顾客[5] - 超市设立"冰果奶阵"专区,集中陈列冷饮、水果等防暑降温商品,并加强空调运行以提升购物环境舒适度[5][7] - 公园等免费纳凉场所因自然凉风和开阔空间吸引大量市民,尤其受家庭群体青睐[7][9] 产品与服务 - 咖啡馆提供办公与社交场景,满足备考年轻人长时间停留需求[3] - 影院通过恒温冷气和冰饮组合提升体验,工作日白天也有稳定客流[3][5] - 超市优化商品陈列与温度控制,实现防暑商品一站式选购[5][7]
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重新上班了
虎嗅APP· 2025-08-11 09:47
村咖行业现状与挑战 - 村咖行业在疫情解封后兴起,城市网红咖啡热度下降,乡村咖啡馆成为新趋势,浙江安吉的瀑布咖啡、深蓝计划等第一代网红村咖曾为当地创造上亿元营收[8] - 行业面临集体困局,超过60%的村咖经营状态处于勉强维持或已关停,新店开业速度快但设备转让增多,真正能持续运营的占极少数[14][22] - 行业竞争加剧,内卷现象严重,从场景设计到内容营销均存在同质化竞争,例如稻田视频、梯田航拍、白墙秋千等元素被快速复制[29] 商业模式缺陷 - 定位错误:村咖依赖“咖啡+复古质感+情绪价值”组合,但咖啡非刚需,村镇景观缺乏变现方式,情绪价值无法覆盖实际成本[15] - 模式单一:依赖打卡流量起步,缺乏复购能力,未构建社群、本地活动或农产品联动,客单价仅50元,无法支撑场地和人力成本[17][18] - 需求错配:华北与江浙沪咖啡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咖啡需求非刚性日常消费,商业模式依赖节假日稀疏流量,收入不确定性与运维强度不匹配[19] 失败案例具体分析 - 个案亏损65万元,运营26个月后关闭,选址晋冀交界村庄,周边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青壮年外出务工,实际客群为周边城市节假日自驾游客,复购率极低[5][11] - 初始投资70万元用于设备、软装及打卡装置,节假日单日营收可达2000元且纯利率70%,但非节假日单日销量不足5杯,暴雨等天气因素进一步导致经营中断[8][9][11] - 需求本质为场景消费而非产品或体验消费,客户拍照打卡后缺乏再次消费动机,商业模式脆弱[11][16] 成功案例关键因素 - 浙江安吉村咖成功原因:距离杭州1.5小时车程,城市客源充足;县域文旅基础扎实;自然资源稀缺(如深山瀑布)且难以复制;村庄产业结构现代化,村民参与共建[26][27] - 江西湖陂村米乳咖啡通过产品多元化实现增长,将本地大米制成饮品,售价从一斤3元提升至一杯28元,并推出礼包产品,订单量增长十倍[32] - 马王溪陶咖注重空间在地化,保留土砖、木梁、老瓷片等本地文化元素,激活文化肌理而非简单嫁接小资审美[34] 村咖2.0转型方向 - 产品多元化:咖啡作为“村货经济”入口,整合本地农产品(如米乳咖啡),实现产品溢价和供应链延伸[32][33] - 空间在地化:避免标准化装修,保留村庄历史与文化真实性,通过文化肌理激活提升吸引力[34][35] - 社群共建化:从打卡拍照转向生活化运营,举办沙龙、读书会、采风等活动,构建新村落公共客厅,提升用户留存[36][37] - 收益共享化:建立村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原料种植、手作制作、研学带动等方式实现收益共享,而非单纯租房经营[39][40] 行业核心问题反思 - 村咖本质是城市创业梦在乡村的试水实验,底层存在现金流逻辑未跑通、消费结构错配、缺乏长期复购模型等问题[20] - 成功案例依赖长期主义、组织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而非简单复制场景或标签[28] - 行业需避免情怀驱动和滤镜化创业,应尊重土地实际需求,融入村庄服务与链接逻辑[31][41][42]
饥饿感,中产们的新型自律
虎嗅· 2025-08-11 00:04
中产白领饮食趋势 - 中产白领流行"不吃太饱"的饮食方式,午间选择轻食咖啡、沙拉能量碗等高价低量餐食,定位上海陆家嘴或香港中环等高端商务区 [1][2] - 轻食品牌如Wagas、gaga、超级碗聚焦中产人群,一份近百元的混合生菜沙拉搭配美式咖啡成为典型选择 [2][12] - 中产食谱中适当饥饿被视为高级养生方式,认为7分饱状态可稳定血糖血脂血压及情绪激素水平 [3][7][10] 健康与饥饿感的关联 -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75%能量的7分饱状态持续2年可改善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情绪激素水平 [10][11] - 适度饥饿有助于脑力工作者保持清醒,饥饿时大脑会忽略睡眠需求,而饱食后血液涌入消化系统降低大脑效率 [23][24] - 英女王一日六餐定量饮食减少25%总摄入量,梅耶马斯克7分饱饮食维持70岁活力状态 [8][9] 中产饮食消费行为 - 中产白领购买50元/斤以上蔬菜、上千元/斤海鲜等高价食材自制"白人饭",符合996工作节奏 [15][16] - 61.5%受访者认为健康食品是奢侈品,高收入地区有机食品商店更密集且消费意愿更强 [16] - 社会学理论指出中产通过"保持饥饿感""不吃碳水""购买有机食品"等行为模仿上层阶级文化 [5][40] 饮食误区与极端现象 - 部分白领用一天3杯冰美式控制食欲或替代早餐,导致生理期紊乱等健康问题 [4][33][34] - 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模式引发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可能造成慢性炎症 [36] - 断碳、断食等极端方式偏离健康初衷,正确方法应是每餐7分饱而非彻底不吃 [26][42]
推出自习室,星巴克中国为增长拼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1 08:33
星巴克"星子自习室"模式分析 - 核心观点:星巴克通过推出"零门槛自习室"服务,避开与竞品的价格战,以场景创新重塑品牌形象并吸引新客群 [4][12][15] - 试点规模:广州30家门店同步试点,主要分布在学校和补习班集中的天河区、番禺区、海珠区等区域 [4] - 空间设计:与饮品区共用长桌,未设独立隔断,利用原有客座区域,配备免费电源插座、温水、WiFi及共享读书角 [5][8] - 营业时间:与门店同步,约为早上7:00至晚上9:30 [8] - 营销活动:打卡分享至社交平台可获星巴克圆珠笔等定制文具 [8] - 用户反馈: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几千万,部分用户连续打卡一周 [10] 星巴克的市场竞争策略 - 竞争压力:瑞幸、库迪以9.9元咖啡抢占价格敏感客群,蜜雪冰城、喜茶通过"茶饮+空间"模式分流市场份额 [12] - 差异化策略:通过免费自习室避免价格战,定位为"公共学习空间解决方案提供者" [14][15] - 客群转化:试点数据显示早间时段70%新增客流会购买饮品,冰美式、星冰乐等提神单品热销 [15] - 协同效应:与"非咖场景"战略(如星冰乐降价至23元起)结合,构建全天候消费场景 [16] 线下商业空间转型趋势 - 行业案例:京东MALL、宜家、麦当劳等品牌相继试水自习室模式,开放免费学习空间 [17][19] - 趋势特征:从单一功能向"学习+社交+消费"复合空间演变,模糊传统"第三空间"与"第二空间"界限 [20] - 驱动因素:用户对氛围感学习环境的需求升级,以及品牌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21] - 品牌差异化路径: - 星巴克强化"公共学习空间提供者"形象 [21] - 宜家通过儿童共享书房吸引家庭客群 [21] - 京东MALL打造"文化复合空间"中和科技感 [21]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引流工具:免费自习室成为品牌缓解价格战压力、提升用户粘性的有效手段 [22] - 转型方向:线下商业空间从"商品销售"向"体验服务"转型,可能衍生付费增值服务 [22] - 挑战:需平衡非消费客群与付费顾客的体验,避免"占座内卷"稀释品牌价值 [23]
韩媒:首尔悄然兴起清晨咖啡派对
环球时报· 2025-07-29 22:57
行业趋势 - 韩国首尔兴起"咖啡狂欢"潮流,咖啡馆转型为融合DJ、电音和冰美式的清晨派对场所,吸引20至40多岁上班族群体 [1] - 该潮流起源于2022年的澳大利亚和美国,现蔓延至韩国,与"清醒好奇"运动(不醉酒状态下享受生活)理念相关 [1] - 参与者认为清晨活动能带来独特兴奋感,37%受访者表示可提升全天活力,27%受访者视其为夜生活场景重构 [1] 消费行为 - 首尔汉南洞咖啡馆单场活动吸引约300名顾客,活动时长为2小时,核心消费品为冰美式或抹茶拿铁 [1] - 消费者动机包括追求效率与快乐平衡(创始人表述)、打破"跳舞必饮酒"刻板印象(22岁大学生案例) [1] - 美国网红凌晨4点起床习惯的传播助推早起文化,间接促进清晨消费场景扩张 [1] 商业模式 - 首尔狎鸥亭夜间酒吧新增周日午后"咖啡狂欢"活动,显示传统娱乐场所正跨界融合日间咖啡消费场景 [2] - 首尔晨间咖啡俱乐部通过收取活动门票(未披露具体金额)及饮品销售实现盈利,商业模式具可复制性 [1] 市场争议 - 部分质疑者认为无酒精派对缺乏娱乐性,可能沦为社交媒体的摆拍场景,但未影响业态扩张 [2]
“外卖大战”首批受害者出现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6:00
外卖平台优惠大战对医疗系统的影响 - 外卖平台近期开展"优惠大战"导致急诊中心接诊心慌心悸和急性肠胃炎患者显著增加 [1] - 急诊医学科接诊案例显示 患者因过量饮用咖啡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最快心率达132次/分 血钾低至3.2mmol/L [2] - 7月份以来急诊和肠道门诊日均接诊40余例急性胃肠炎患者 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主要原因为外卖"囤单"行为 [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20-35岁白领和大学生因优惠券大量囤积咖啡 奶茶 冰饮等 部分消费者单日咖啡因摄入达680mg 远超400mg安全上限 [2][3] - 消费者将冰箱塞满各类食品 包括蛋糕 蛋挞 披萨等 类似过年囤年货行为 [3] - 27岁患者因饮用放置4小时的芝士奶盖奶茶导致急性胃肠炎 白细胞计数升至14.5*109/L 中性粒细胞占比87.9% [4] 医疗专家建议 - 建议设立每日"咖啡因账户" 健康成人每日摄入不超过400mg 孕妇不超过200mg [4] - 选择配料表前三位为生牛乳 茶叶 水的饮品 避免含植脂末和氢化油的产品 [5] - 现制饮品需在开封后2小时内饮用完毕 室温超过30℃时需在1小时内解决 冰饮不过夜 [5]
夏日经济|冰杯冰袋比同重量饮用水贵2倍,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
第一财经· 2025-07-01 12:02
冰杯冰袋市场现状 - 冰杯冰袋价格是相同重量饮用水的1-3倍,农夫山泉2kg冰袋售价22.8元,而同等重量瓶装水售价约8元 [1][2] - 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300%,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 [1] - 160g左右冰杯产品单杯价格在3-5元,部分茶饮品牌售价低至1元 [2] 消费者行为与渠道策略 - 69%便利店购买冰杯的消费者用于自制饮料,冰块和饮料常以搭售形式推出 [2] - 7-11便利店曾推出买农夫山泉果汁加1元获冰杯的活动 [2] - 社交平台热门笔记大量分享"冰杯+饮料"DIY方法,显示年轻消费者偏好 [1] 行业参与者动态 - 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店推出"纯透食用冰"产品 [1] - 上海商场、便利店、新茶饮品牌均在售卖冰杯产品 [2] - 蜜雪冰城1元冰杯+0.8元咖啡液的组合受到年轻打工人欢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