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咖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批“村咖”开不下去了,“主理人”们做错了什么?
投中网· 2025-08-24 07:03
核心观点 - 乡村咖啡业态在2023年兴起后迅速降温 大量创业者面临经营困境 核心问题在于选址失误 成本失控和缺乏商业运营能力而非仅咖啡品质问题 [5][9][12] 行业规模与现状 - 全国村咖数量已突破4.4万家 浙江省安吉县形成超300家村咖集群 创造1.21亿元产业规模 [7] - 区域市场快速扩张 如贵阳清镇市村咖数量从7家增至26家 广东崖口村(常住3400人)出现超30家村咖 [7]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部分门店创造"单日狂卖8818杯""日销超7万元"业绩 但多数经营者面临日均流水仅百元的困境 [5][7] 经营挑战 - 客流周期性极强 依赖节假日消费 工作日普遍门可罗雀 北京平谷区案例显示非节假日客流基本为零 [10][11] - 本地化消费习惯缺失 乡村常住人口缺乏咖啡消费基础 难以支撑非节假日250天的经营需求 [11][12] - 隐形成本被严重低估 老屋改造中仅通水电等基础工程就需投入超40万元 实际支出常超预算50%以上(案例中预算20万实际花费30万) [14] 成功要素分析 - 选址需满足"离尘不离城"原则 距离城市1.5小时车程内为理想范围 过度偏远会导致消费阻力 [10] - 需建立本地客群融合机制 单纯依赖城市打卡客群难以维持持续经营 [12] - 营销能力成为关键差异点 需掌握平台流量规则和私域运营 粗糙营销(如无配乐无文案视频)导致门店三个月倒闭 [15] - 需具备全链条经营能力 包括产品研发 供应链管理 品控流程和客户服务 而非仅依赖场景氛围 [14][15] 行业趋势 - 设备回收商反馈村咖开店势头仍猛 上月多数订单来自村咖客户 但同期闭店率显著上升 [15] - 经营者结构发生转变 需从"咖啡主理人"角色转化为街坊乡亲里的"小老板"角色 [15]
第一批“村咖”开不下去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9:36
核心观点 - 乡村咖啡业态在2023年快速兴起后于2024年出现降温 大量创业者面临经营困境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分化态势[4][5][6] - 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形成鲜明对比 部分门店日销超7万元而部分日均流水仅百余元 本质是商业逻辑与情怀投入的失衡[4][6][8] 行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全国村咖数量已突破4.4万家 浙江省安吉县形成重要产业集群 拥有超300家乡村咖啡馆并催生1.21亿元产业规模[5] - 区域密度差异显著 广东中山崖口村(常住人口3400人)聚集超30家村咖 贵阳清镇市村咖数量从7家增至26家[5] 经营现状与财务表现 - 头部门店存在单日狂卖8818杯 日销超过7万元 最快15天回本的极端案例[4] - 普遍面临客流周期性波动 河北某门店除节假日外日均流水低于300元 差时仅百余元 山西创业者26个月亏损65万元[6][8] - 成本控制成为核心难点 老屋改造通水电等基础工程需投入至少40万元 广东案例中预算20万实际装修未完成已支出近30万[12][14] 核心挑战与失败根源 - 选址存在先天缺陷 需满足"离尘不离城"的便捷性要求 过度偏远门店难抵消费阻力[8] - 客群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节假日城市客群 250个工作日缺乏本地消费习惯支撑(乡村常住人口无咖啡消费习惯)[10] - 营销能力不足 部分经营者仅停留在发朋友圈阶段 有案例因小红书发布无配乐无文案粗糙视频导致开业三个月关闭[15][16] - 专业运营缺失 需覆盖产品研发 供应链管理 品控流程 客户服务等多环节 单纯依赖冲咖啡手艺不足以维持生意[14] 成功关键因素 - 需精准把握目标客群为寻求短暂逃离的城市消费者 提供"便捷松弛感"场景价值[8] - 必须建立有效的获客策略 掌握各平台流量规律与私域运营逻辑 实现精准触达[15] - 本质是需精打细算的生意 最懂"开店"者而非咖啡冲煮最佳者能存活[10][14]
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重新上班了
虎嗅APP· 2025-08-11 09:47
村咖行业现状与挑战 - 村咖行业在疫情解封后兴起,城市网红咖啡热度下降,乡村咖啡馆成为新趋势,浙江安吉的瀑布咖啡、深蓝计划等第一代网红村咖曾为当地创造上亿元营收[8] - 行业面临集体困局,超过60%的村咖经营状态处于勉强维持或已关停,新店开业速度快但设备转让增多,真正能持续运营的占极少数[14][22] - 行业竞争加剧,内卷现象严重,从场景设计到内容营销均存在同质化竞争,例如稻田视频、梯田航拍、白墙秋千等元素被快速复制[29] 商业模式缺陷 - 定位错误:村咖依赖“咖啡+复古质感+情绪价值”组合,但咖啡非刚需,村镇景观缺乏变现方式,情绪价值无法覆盖实际成本[15] - 模式单一:依赖打卡流量起步,缺乏复购能力,未构建社群、本地活动或农产品联动,客单价仅50元,无法支撑场地和人力成本[17][18] - 需求错配:华北与江浙沪咖啡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咖啡需求非刚性日常消费,商业模式依赖节假日稀疏流量,收入不确定性与运维强度不匹配[19] 失败案例具体分析 - 个案亏损65万元,运营26个月后关闭,选址晋冀交界村庄,周边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青壮年外出务工,实际客群为周边城市节假日自驾游客,复购率极低[5][11] - 初始投资70万元用于设备、软装及打卡装置,节假日单日营收可达2000元且纯利率70%,但非节假日单日销量不足5杯,暴雨等天气因素进一步导致经营中断[8][9][11] - 需求本质为场景消费而非产品或体验消费,客户拍照打卡后缺乏再次消费动机,商业模式脆弱[11][16] 成功案例关键因素 - 浙江安吉村咖成功原因:距离杭州1.5小时车程,城市客源充足;县域文旅基础扎实;自然资源稀缺(如深山瀑布)且难以复制;村庄产业结构现代化,村民参与共建[26][27] - 江西湖陂村米乳咖啡通过产品多元化实现增长,将本地大米制成饮品,售价从一斤3元提升至一杯28元,并推出礼包产品,订单量增长十倍[32] - 马王溪陶咖注重空间在地化,保留土砖、木梁、老瓷片等本地文化元素,激活文化肌理而非简单嫁接小资审美[34] 村咖2.0转型方向 - 产品多元化:咖啡作为“村货经济”入口,整合本地农产品(如米乳咖啡),实现产品溢价和供应链延伸[32][33] - 空间在地化:避免标准化装修,保留村庄历史与文化真实性,通过文化肌理激活提升吸引力[34][35] - 社群共建化:从打卡拍照转向生活化运营,举办沙龙、读书会、采风等活动,构建新村落公共客厅,提升用户留存[36][37] - 收益共享化:建立村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原料种植、手作制作、研学带动等方式实现收益共享,而非单纯租房经营[39][40] 行业核心问题反思 - 村咖本质是城市创业梦在乡村的试水实验,底层存在现金流逻辑未跑通、消费结构错配、缺乏长期复购模型等问题[20] - 成功案例依赖长期主义、组织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而非简单复制场景或标签[28] - 行业需避免情怀驱动和滤镜化创业,应尊重土地实际需求,融入村庄服务与链接逻辑[31][41][42]
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重新上班了
虎嗅· 2025-08-10 01:1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村咖"行业在疫情解封后兴起,浙江安吉第一代网红村咖曾创造年营收上亿元[11] - 2024年调研显示全国60%村咖处于勉强维持或半年内关闭状态,行业面临集体困局[38] - 行业已进入内卷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单纯依靠场景复制的模式难以为继[47][48] 商业模式分析 - 脆弱流量模型:依赖节假日打卡经济,非节假日日均销售不足5杯,复购率极低[19][27] - 成功案例如安吉瀑布咖啡采用"咖啡+研学+农产品+文创"的复合场景路径[31] - 客单价50元但缺乏衍生消费,单一产品线难以覆盖70万初期投入和运维成本[13][30] 区域市场差异 - 江浙沪地区因城市客源充足(杭州1.5小时辐射圈)、文旅基础扎实更易成功[45] - 华北地区咖啡非刚需,需求错配导致仅能依靠周末节假日稀疏流量维持[32] - 自然资源稀缺性(如深山瀑布)构成竞争壁垒,简单场景复制无效[43][45] 失败案例关键因素 - 定位偏差:误将情绪价值作为核心卖点而非实际产品需求[25] - 模式单一:未建立社群/农产品联动/本地活动等生态闭环[28][29] - 选址失误: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的村庄缺乏日常消费基础[18] 村咖2.0发展方向 - 产品多元化:以咖啡为入口发展村货经济,如米乳咖啡带动农产品十倍销量增长[51][52] - 空间在地化:保留原生文化肌理比标准化装修更具生命力[54][55] - 社群共建化:构建村民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新村落公共客厅[58][60][61] 行业核心挑战 - 现金流逻辑未跑通:26个月运营累计亏损65万元[6] - 消费结构错配:城市中产幻想与乡村实际需求脱节[34] - 运维强度高:低收入与高不确定性的矛盾[33]
开进城市公厕的精品咖啡,让年轻人转场村咖试运气
虎嗅· 2025-05-01 11:07
中国咖啡市场分层与消费趋势 - 一线城市精品连锁咖啡通过周边产品营销增强用户粘性 如购买多杯拿铁可低价换购限量背包 [1] - 个人精品咖啡店抢占城市景观位 利用历史建筑或特色空间打造差异化体验 如上海公厕改造的日咖夜酒空间 [1] - 乡村咖啡店以极低价格和独特场景吸引消费者 如大理、贵州出现6元美式咖啡和猪圈改造的打卡点 [2][8] 乡村咖啡业态创新模式 - 乡村咖啡店通过"口味+场景"混搭创造流量 如驴肉火烧拿铁、折耳根拿铁等创新产品 [9] - 利用农村闲置资源降低开店成本 规避城市高昂租金和人工压力 [52] - 强调人际链接而非单纯咖啡销售 如摩托车主题咖啡馆成为车友社交据点 [43][44] 咖啡价格战与市场格局变化 - 行业价格战导致咖啡单价大幅下降 便利店美式咖啡出现10元买一赠一促销 [17][18]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 超过15元的咖啡被普遍认为缺乏性价比 [18] - 2025年中国咖啡消费市场预计达1万亿元规模 3亿消费者中70%集中于城市 [24] 乡村咖啡经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乡村咖啡馆存活率低于30% 需配套视频账号进行引流 [53][54] - 专业咖啡师回归乡村市场 采用本地化策略如搭配特色小吃 [72] - 云南咖啡产区发展复合业态 集种植、加工、旅游体验于一体 单个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65][66] 咖啡行业竞争态势演变 - 连锁品牌面临"好喝、便宜、优质体验"不可能三角困境 [25] - 县级市场被瑞幸、库迪、幸运咖等品牌占据 同时存在大量仿牌 [26] - 咖啡生豆价格涨幅达300% 但未能阻止新品牌持续入场 [50] 成功乡村咖啡案例特征 - 河北沧州"殊途同归"项目通过摩托车主题实现收支平衡 吸引跨省客户 [36][44] - 浙江安吉"深蓝计划"用风景溢价带动咖啡溢价 [65] - 专业咖啡师在乡村坚持品质管控 同时推出香茅草特调等本地化产品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