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算法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高新区(滨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建设提速
核心观点 - 杭州高新区(滨江)正通过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长三角海洋经济新样本 虽不直接临海但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和区位特质构建"数字+港口"双轮驱动格局 [1][3] 产业布局 - 覆盖海洋数字经济 海洋清洁能源 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 细分赛道竞争力在浙江省领先 [1] - 领军企业包括林东新能源潮流能发电站连续并网运行超7年并入选全球海洋能20项亮点工程 海康威视智能算法赋能海洋环境监测 正泰新能源光伏技术嫁接海上平台 [1] - 极弱磁大设施抢占海洋磁场检测技术高地 白马湖实验室推进海陆能源一体化布局 北航杭研院和浙大城院滨创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 [1] 创新生态 - 集聚领军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立体创新网络 [2] - 数字技术与海洋场景融合 非传统产业复制粘贴 [2] - 2024年12月成立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园(滨江)作为蓝色创新生态圈引擎 打造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 [3] 战略合作 - 高新资产公司与白马湖实验室签署新能源与海洋能源产业孵化器共建协议 锚定国家双碳目标与海洋强国战略 打造新能源+与海洋+双赛道硬科技转化引擎 [3] - 与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智海洋产业孵化器签署共建协议 涵盖海洋数字交通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数字新能源产业 海洋测绘数据产业等全领域全链条前沿科技创新 [3] 区位优势 - 地处长三角科创走廊核心 联动杭州数字经济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对接宁波舟山港全球一流港航资源 [3] - 依托"不临海却通海"特质 输出数字技术滨江方案 整合湾区经济全域资源 [3]
寒武纪商业帝国全貌探析
搜狐财经· 2025-08-27 18:46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8月27日收盘价上涨3.24%,盘中高点达1464.98元,短暂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16年3月15日,法定代表人陈天石,注册资本4.18亿元人民币 [1][3] - 登记状态为存续,行业分类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 - 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1][3] - 英文注册名称为Cambric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mited [3] 股东结构与投资布局 - 股东包含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艾溪科技中心等机构 [1] - 对外投资19家企业,其中17家处于存续或在业状态 [2] - 重要控股子公司包括: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100%持股,注册资本27亿元)、寒武纪行歌科技(56.32%持股)、安徽寒武纪信息科技(100%持股) [5] 资本运作动态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26亿元增至27亿元,增幅3.85% [3][7] - 注册资本变更为2025年8月20日完成,出资方式为货币出资 [7] 业务与技术定位 - 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与智能算法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4]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4] 组织规模 - 母公司参保人数550人 [3] - 重要子公司上海寒武纪参保人数235人,分支机构参保77人 [6]
容知日新股价上涨1.15%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超20倍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58
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51.79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15% [1] - 当日开盘价51.60元,最高价52.48元,最低价51.17元 [1] - 成交量23040手,成交金额1.20亿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5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3.55万元,同比增长2063.42% [1] 资金流向 - 8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35.94万元,占流通市值0.3%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4577.17万元,占流通市值1.01% [1] 股东结构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二一零一组合二季度末持股350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1] 业务定位 - 公司属于仪器仪表行业,专注于工业设备智能运维领域 [1] - 已完成传感器核心元器件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完整技术布局 [1]
港股异动|元征科技(02488)绩后倒跌7% 中期归母净利润1.95亿元 同比增加27.74%
金融界· 2025-08-05 02: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9.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5% [1] - 归母净利润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74%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9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元 [1] 业务发展亮点 - 海外业务(含海外电商)收入7.46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占总收入比例约76% [1] - 客户购买软件金额达1.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8% [1] 技术驱动因素 - 智能算法推动数字化运营 助力海外业务创收 [1] - AI技术应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和智能定价 有效提升客户付费比例 [1]
港股异动 | 元征科技(02488)绩后倒跌7% 中期归母净利润1.95亿元 同比增加27.74%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1:44
公司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9.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5% [1] - 归母净利润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74%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9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元 [1] 业务结构分析 - 海外业务收入7.46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比例约76%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 - 客户购买软件金额1.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8% [1] 技术驱动因素 - 智能算法推动数字化运营 助力海外业务表现突出 [1] - AI技术应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和智能定价 有效提升客户付费比例 [1]
元征科技(02488)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1.95亿元 同比增加27.74%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8:41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9.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75% [1] - 归母净利润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74%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9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31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算法推动数字化运营 海外业务收入7.4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最高 占总收入76% [1] - AI技术分析用户行为及智能定价 客户软件购买金额达1.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8% [1] 技术应用 - 智能算法与AI技术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技术应用有效提升客户付费比例并优化海外业务表现 [1]
徐州市物流业聚焦“六化”持续发力
新华日报· 2025-05-26 21:51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徐州以"六化"战略为引领,即枢纽化、融合化、协同化、数智化、联运化、绿色化,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1]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末降低1.4个百分点 [1] 物流运行情况 - 202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2] - 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77% [2] - 区域外流入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6%,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16% [2] - 农业物流总额占比3%,同比增长1.5% [2] - 社会物流总费用1261.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3.2%,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 - 全年节约物流成本28.6亿元 [2] 运输方式发展 - 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5%、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4.9% [3] - 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6% [3] - 完成快递业务量10.70亿件、同比增长27.5% [3] - 实现快递业务收入59.36亿元,同比增长10.9% [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7.81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较去年收窄1.9个百分点 [3] 物流载体平台 - 徐州市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42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13家 [4] - 累计培育24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 [4] - 累计培育9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和9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 [4] - 2024年全市20个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9.9亿元,投资完成率107% [4] - 2025年度编排市级现代物流领域重点项目26个,预计完成投资额53.2亿元、同比增长43% [4] 多式联运发展 - 2024年共开行中欧(亚)班列429列,同比增长15.9% [6] - 进出口班列结构优化至近1∶1 [6] - 运输进出口产品货值约10.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6% [6] - 服务徐州本地企业进出口货物运输3.74亿美元、占比43.5% [6] - 海铁联运量增长41.7%,其中徐连海铁联运累计发运货物增长77.9% [6] - 徐州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02.7% [6] 数智化与绿色转型 - 数字化服务平台压缩通关时效40% [7] - "徐连混编""抵港直装"等联运模式创新,运输效率提升30%,单箱成本降低近千元 [7] - 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宗货物转换比例超81% [7] - 开通10条新线路,企业物流成本年均节省超亿元 [7] - "船讯通"智能排档系统将船舶过闸等待时间从72小时缩至6小时 [7] - "铁路箱下水"模式使中亚货物运输周期从60天缩至20天,单箱倒箱成本降低2000元 [7] 创新物流模式 - 观音国际机场与顺丰合作开通"空空中转"跨境货运航线,实现通关效率提升24小时,运输成本降低15% [8] - 邳州利用AI技术实现省内县域低空经济无人机寄递运营首飞,运输速度提升60% [8] - 中通、邮政等企业应用无人驾驶快递车,实现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 [8] - 锚定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左右,物流业总收入增长6%的目标 [8]
75万元奖金池+心动offer,启元实验室2025重磅赛事来袭,三大赛道,等你来战!
机器之心· 2025-05-20 04:58
大赛概况 - 启元实验室启动「启智杯」算法大赛 聚焦卫星遥感图像鲁棒实例分割 无人机对地目标检测 多模态大模型对抗三大方向 旨在推动智能算法从理论创新走向实际落地 [2] - 大赛设立总额75万元奖金池 单赛道奖金25万元 优秀奖获得者享受实验室招聘绿色通道 [13][15] - 赛事面向国内研究机构 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放 官网提供报名 数据使用 评审评测等全流程保障 [13] 技术赛道分析 卫星遥感图像鲁棒实例分割 - 深度学习实例分割方法在遥感领域展现显著优势 通过时空联合特征表达提升模型精度和适应性 [3] - 实际应用仍面临复杂地表覆盖 多视角成像差异 云雾遮挡等挑战 多目标精细分割和跨场景泛化能力不足 [3] 无人机对地目标检测 - 无人机与智能检测算法融合形成新型目标识别范式 具备空中视角优势和高机动性 可实现高效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 [3] - 嵌入式平台部署存在挑战 包括目标密集 尺度变化剧烈 小目标占比高 高分辨率图像对有限算力芯片要求苛刻 [3] 多模态大模型对抗 - 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跨模态融合重塑AI应用边界 为复杂决策场景提供新解决方案 [3] - 规模化应用面临安全性问题 如模型幻觉导致事实偏差 对抗攻击诱发异常行为 鲁棒性成为制约AI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主办方背景 - 启元实验室为新型科研机构 拥有先进科研设施 与20余所高校 科研院所及工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 联合百余家单位推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4] - 赛事定位为科研验证 成果转化和人才交流平台 旨在联通科研 高校与产业主体 构建创新应用生态 [4] 赛程安排 - 赛事分初赛 复赛 决赛多阶段推进 具体时间节点以官网公布为准 [8][9]
融中回顾 | 保时捷重组董事会 52TOYS获万达电影等新一轮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48
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港股IPO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IPO之路已持续近2年,此前两次申报分别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失效 [2] - 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计划募集资金96亿港元 [2] - 募资用途包括关键临床阶段药物研发、生成式AI模型开发、自动化实验室拓展及早期药物发现 [2] 追觅科技智能清洁领域突破 - 公司以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技术量产的企业 [3] - 产品线覆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品类,旗舰产品X50系列吸力达19500Pa,T40 Ultra洗地机首创灵捕机械臂和100℃高温洗技术 [3] - 2024年以16.2%零售额份额登顶中国清洁电器市场,双十一全渠道GMV突破32亿元,六大平台品类榜单TOP1 [3] 保时捷董事会重组 - 公司实施代际更替计划,旨在建立更年轻稳定的管理团队,同步推进未来产品战略布局 [4] 52TOYS融资与估值 - 获万达电影等投资方收购老股及增资,交易后估值超40亿元 [4] 中企云链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再度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等四家机构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曾于2023年10月首次申请 [5] 讯众通信转战港股IPO - 公司从北交所转道港股,星展银行担任保荐人,2022年首次北交所申请因保荐人关联事件中止 [5] 知行科技子公司收购动态 - 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签署协议,拟控股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 [5] 大医集团港股递表 - 公司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设备市场占有率70%(2024年每10台售出设备中7台为大医品牌),行业排名第一 [6]
盛视科技(002990)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1:24
业务方向 - 巩固智慧口岸优势,跟踪国内各地智慧口岸建设项目需求,如上海、新疆、内蒙古、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口岸经济建设需求 [2] - 推进口岸外延领域业务拓展,开拓海关特殊监管区业务 [2][3] - 加大海外市场推广力度,重点拓展中东、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智能交通、智慧口岸业务 [3] 业务成绩 - 完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项目、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海关信息化建设项目、扬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等交付,其中北京项目是全国示范项目 [4] - 2024 年签订海外销售订单超 1 亿元,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收获标杆项目订单 [3][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保持在 10%以上,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约 50%,后续持续保持较高比例研发投入,重点布局智能算法、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外延并购 - 秉持协同主业、稳健推进、风险可控原则,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重点布局 AI 大模型、AI 智能体、AI 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AI 算力等领域 [7] 维保服务 - 目前维保服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不高,推出中长期维保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成功签署成都天府机场口岸查验系统 10 年维保服务合同,合同总额 18,950.00 万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