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秤

搜索文档
乐心医疗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35% 深化布局AI慢病管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7 11:4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4.57% [1] - 归母净利润4229.04万元,同比增长21.35% [1]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07.09万元,同比增长17.57%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6.80%,达到4825.39万元 [1] 核心业务布局 - 构建"硬件+数据+AI+服务"的健康管理闭环体系 [1] - 家用医疗设备覆盖电子血压计、体脂秤、血糖仪、智能手环等核心品类 [1] - 与博朗、飞利浦等国际品牌合作拓展市场影响力 [1] - 远程健康管理(RPM)业务持续服务Teladoc、Livongo等重要客户 [2] AI数字慢病管理进展 - 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及远程心电服务方面加速落地应用 [2] - 构建从数据采集到AI干预的完整技术链条 [2] - 强化AI算法在慢病干预中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2] - 在心血管垂类大模型、CMR图像生成、房颤筛查等方向取得阶段性技术成果 [2] 研发投入与产品布局 - 持续投入研发智能戒指、多道心电图机、远程血糖仪等重点项目 [2] - 布局"血压+血糖+心电+体脂"的多元化健康监测场景 [2] 股东回报政策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0元(含税) [2] - 预计分红总额约2824.77万元 [2] 未来发展战略 - 发挥智能硬件、数据整合与AI算法协同优势 [2] - 扩大市场覆盖能力,夯实"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2]
体重管理:国家队行动,健身健康赛道迎来新机遇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03:13
国家政策与肥胖现状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将持续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慢性病防控 [3][8] - 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人数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3] -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肥胖相关死亡比例从1990年2.8%升至2019年7.2%,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风险因素 [10] - 若趋势未遏制,2030年成人和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70.5%和31.8% [10] 健康食品行业机遇 - 政策推动低卡食品、无糖饮品、代餐和蛋白棒等产品创新,要求减少加工食品中油盐糖含量 [5][13] - 2024年抖音电商欧式面包销售额显示:全麦面包以1亿-2.5亿元居首,同比增长203.52%;"营养"类目销售额5000万-7500万,同比增665.56% [14] - 传统企业加速布局健康赛道:旺旺推出Fix Body品牌粗粮饼干,康师傅推出零卡养生茶饮 [14] 运动健身行业增长动力 - 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等活动带动健身房、户外运动及青少年体适能市场发展 [5][15] - 202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国家计划每年开展7个全国性健身主题示范活动 [15] - 差异化运动方案推动细分市场:大学生体育锻炼、职工"职业健康达人"评选、老年人适度锻炼 [15] 智能科技应用 - 政策鼓励AI、大数据与体重管理融合,推动智能手环、体脂秤及健身APP发展 [6][16] - 小米、华为、苹果等品牌运动手环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16] - Keep利用AI定制训练计划,政策重申后股价单日涨近5% [17] 行业生态升级 - 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多学科团队指导 [19] - 健身教练、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职业需求激增,行业规范性提升 [19] - 健身场馆与企业、学校、社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生态良性发展 [19]
我去了Keep首家自营店:看到一个运动APP的线下新思考
虎嗅APP· 2025-07-21 00:27
线下业务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相关部门已完成裁员[3][6][7]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而竞品超级猩猩同等面积门店可达25万元,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7] - 公司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选址紧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以触达目标客群[3] 自营门店布局 - 上海门店占地172平方米,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为7:3,定位为零售体验型门店[3] - 产品线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智能大型器械(跑步机、椭圆仪)、小型器材(阻力带、壶铃)、运动服饰(瑜伽服、跑鞋)、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手表)及健身食品(蛋白粉、健身饮料)[4] - 设置运动体验专区,消费者可现场试用智能体感机KS课程、测试跑步机减震效果及心率监测功能,强化沉浸式体验[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体感机KS,设备与会员体系绑定形成"硬件+服务"联动[6] 赛事业务转型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次超过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但增速已显著放缓[8] - 2024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武汉马拉松,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9] - 落地"城市K马"等线下赛事,联动商圈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完赛可兑换联名周边[10] - 赛事业务被内部视为新增长引擎,资源倾斜力度超过消费品业务[8] AI技术赋能 - 推出"All in AI"计划,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可替代部分私教功能[10] - AI应用于运动计划制定、装备推荐(如智能试衣镜)、赛事实时训练建议生成[10] - 该计划推动股价上涨,市场期待2025年盈利承诺兑现[10] 战略协同效应 - 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功能,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二者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0] - 线下场景定位从单一营收来源转向连接用户、验证技术、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1]
Keep正在线下重新审视自己|消费现场前线
虎嗅· 2025-07-20 10:18
线下业务战略调整 - Keepland线下健身房业态基本落幕 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无后续拓展计划 巅峰时合作门店超300家[1][8] - 转向发力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 首家自营产品门店落地上海浦东嘉里中心 选址毗邻布鲁克斯等高端运动品牌 布鲁克斯Q1营收增长超200%[1] - 门店定位零售体验型 面积172平方米 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七比三 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与健身食品[2] 线下门店运营模式 - 采用"沉浸式试用"模式 设运动体验专区供消费者现场测试智能体感机KS 跑步机减震 运动手表心率监测等功能[5] - 主推智能运动手表和智能体感机KS新品 大型器械与会员体系绑定 形成"硬件+服务"联动[8] - 智能试衣镜通过AI分析用户体型推荐运动服饰 体现"All in AI"计划线下应用[11] 赛事业务布局 - 虚拟体育赛事收入2023年首超自有品牌产品 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全年推出近百场付费赛事 报名费20~179元[10] - 2024年重心转向线下赛事 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参与兰州 武汉马拉松 实现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可视化[10] - 在核心城市商圈落地"城市K马"等系列赛事 联动餐饮零售品牌打造跑者友好快闪店 完成挑战可兑换联名周边[11] 财务与战略转型 - 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未突破15万元 低于超级猩猩25万元水平 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导致战略收缩[9] - 2023年起调整消费品业务规模目标 资源向赛事组织领域倾斜[9] - "All in AI"计划公布后股价上涨 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 可替代部分传统私教功能[11] 业务协同与定位 - 线下自营门店承担产品展示与用户体验枢纽角色 赛事业务负责用户激活与品牌破圈 与线上AI技术形成互补[12] - 从卖课程 卖产品转向线下卖"参与感" 重新定义线下角色为连接用户 验证技术 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12]
国家吹响减肥号角!“减重经济”能否激发万亿级消费新浪潮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9 12:45
政策与市场背景 - 2025年"体重管理年"成为全国焦点,政策引领、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共同驱动"减重经济"浪潮,涉及健康食品、健身服务、医疗干预等多个领域,孕育万亿级新兴市场[4]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5个部门推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将肥胖问题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战略[4]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50%,若不控制2030年将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6] - 肥胖相关疾病每年耗费医保资金超1.3万亿元,体重管理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预防为主"减少医疗负担[6] 五大关键赛道 医疗健康 - 减肥药物和手术成为医学干预主流选择,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成为行业明星,国内二十余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8] - 三甲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加速扩展,营养、运动、心理多学科协作模式普及,带动健康管理机构和远程医疗平台发展[8] 智能健康设备 - 2024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9.3%,占全球市场32%,智能设备可监测心率、血氧、热量消耗等数据并同步至手机端[9] - AI健康App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AI与智能硬件让减肥过程可视化、互动化[9] 体育消费 - 2024年全国户外运动商户数量同比增长51.86%,城市建设加速健康公园、健身步道布局[10] - 传统健身房数字化转型,Keep智能健身设备销量同比增长超40%,居家健身成为年轻人新宠[10] 健康食饮 - 低脂、低糖、高蛋白、低GI健康饮食成为新主流,代餐轻食市场精细化发展[11] - 品牌如"奈雪的茶"推出能量碗,旺旺推出健康零食品牌Fixbody,涵盖21款粗粮饼干等产品[11] 助眠经济 - 助眠枕、香薰蜡烛、助眠仪等产品热销,成为"懒系减脂"新宠,健康产业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12] 消费趋势与技术驱动 - 智能体脂秤年销量突破4000万台,用户日均使用频次达3.5次,是传统体重秤的八倍,设备能监测32项指标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16] - Keep虚拟运动场景涵盖60多种运动类型,与50多款外部硬件设备互联,小红书"减脂打卡"话题浏览量超500亿[17] - Z世代消费者重视产品外观设计和潮流属性,"国潮养生"概念兴起,健康管理升级为文化消费[18] 行业升级方向 - 体重管理从"卡路里计算"升级为"精准健康管理",科技赋能、个性化升级与体验创新催生万亿级消费新蓝海[15] - 硬件厂商竞争焦点从"卖设备"转向"做数据",科技健康管理行业通过智能硬件数据反向定制代餐食品[16]
“苏超”全面带火本地消费,这3大类消费暴涨!
搜狐财经· 2025-06-10 15:23
核心观点 - "苏超"正在展现出不局限于"体育经济"范畴的积极效应,在促消费领域"持续破圈",全面带动江苏本地消费增长 [1] 消费增长数据 运动健康类消费 - 智能手表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近9倍 [3] - 运动T恤、跑步鞋成交额增长超2倍 [3] - 儿童运动鞋成交额增长近2倍 [3] - 体脂秤成交额增长超1倍 [3] 观赛氛围类消费 - 江苏省白酒成交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以本地酒洋河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成交额增长近18倍 [3] - 精酿啤酒成交额增长近2倍 [3] - 食用冰增长超1倍 [3] 看球基础设备 - 美团闪购空调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倍 [3] - 凉席成交额增长超1倍 [3] 平台效应 - 即时零售平台以"30分钟万物到家"的模式连接消费者和实体商家两端,成为"苏超"促进消费、助力实体效应的"放大器" [5] - 美团闪购平台上迪卡侬、滔搏等运动品牌的线下门店销量快速增长 [5] - 南京市一家歪马送酒门店店长表示,自从"苏超"火起来后,店里持续爆单,啤酒、冰杯卖得特别好 [5] 行业展望 - 业内人士表示,"热梗频出"的"苏超"背后,是"十三兄弟"齐心协力,以体育为纽带促进江苏经济发展 [5] - 预计在各地协力、本地消费平台的助力下,"苏超"将展现出更加持久的促消费效应 [5]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山实践
南方都市报· 2025-06-07 08:57
政府服务企业措施 - 中山市商务局修订管理办法,放宽广交会参展企业出口额要求,帮助"出口新军"戴思乐集团获得参展机会[1][5][6] - 商务局建立进出口前300家和对美贸易前100家企业跟踪机制,提供点对点帮扶[9] - 海关加快通关速度,提供"预约通关+延时加班"服务,帮助沃莱科技在90天关税窗口期内出货[2] - 商务局推出"商学堂"品牌培训,每月2-3场专题培训,解决企业核心问题[10] - 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率、网上可办率等7项指标100%,推行"不见面审批"和材料精简[10][11] 企业应对贸易挑战 - 沃莱科技65%业务为外贸,美国市场占37%,关税冲击导致25万台成品库存积压[2] - 甜美电器美国市场占20%,欧洲30%,通过京东平台开拓国内市场缓解存货压力[3][4] - 戴思乐集团首次布局国际市场,通过广交会搭建小型泳池展示智能清洁机器人,获得国际客户[5][6][7] - 沃莱科技计划在越南建厂,商务局协助完成境外投资公司备案[2][3] - 甜美电器在广交会签下十余个新客户,"一带一路"国家订单增长[4] 行业数据与表现 - 中山1-4月外贸进出口944.2亿元(同比+9.2%),出口833亿元(同比+11.1%)[9] - 京东为中山家电企业提供0元质保金政策,Ochama平台覆盖欧盟24国跨境物流[4] - 戴思乐集团智能无线泳池清洁机器人、水质监测仪等产品获国际客户好评[7] - 甜美电器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00多个市场[12] - 中山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提振消费》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9]
智能健身设备+虚拟体育赛事 科技赋能全民健身
央视新闻· 2025-05-09 04:48
政策推动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 [1] - 智能健身器材正成为行业新趋势,传统器材通过加装二维码和智能传感器实现升级 [1] - 体育比赛带货模式已涉及金额数千万元,预计将成为有前景的体育消费形式 [7] 智能健身产品创新 - 大型智能健身器材(如动感单车、划船机)已进驻公园和商业街区,支持扫码接入虚拟赛事系统 [1][5] - 便携式智能设备(智能哑铃、智能跳绳、体脂秤、筋膜枪)成为新热点,具备家庭化、趣味化特征 [12][15] - 智能哑铃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可记录运动细节,并接入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课程 [13] - 智能跳绳采用无绳设计解决噪音问题,体脂秤和筋膜枪满足运动后监测与放松需求 [15] 虚拟赛事与互动场景 - 虚拟体育赛事系统支持划船、骑车、射箭等场景,可容纳全国上万名运动员实时对战 [9][11] - 商家通过联名赛、排名赛吸引用户,提供代金券、优惠券等奖励促进消费 [3][5] - 智慧铁三(动感单车、划船机、跑步机)系统已协办北京市虚拟体育运动会 [11] 技术演进与用户体验 - 数字健身1.0阶段实现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3.0阶段将增强趣味性、互动性和专业性 [20] - 监测设备可实时追踪心率、脉搏、血糖等指标,为用户定制健身课程 [16] - 行业正从单一器材向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转型,实现数据化与智能化 [18]
“内外兼修”拥抱大机遇 独家技术创新“中国制造”势不可挡
央视网· 2025-04-21 06:19
核心观点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外贸挑战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市场多元化以及国内外市场融合等策略积极应对 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 [1][2][16][25] 技术创新与产品策略 - 江苏昆山某儿童用品企业虽暂缓对美发货(美国为其最大单一市场 2024年对美出口超2亿美元)但研发持续加速 计划将原定2026-2027年发布的新品提前至2025年上市 [5][10] - 新产品凭借独家技术和设计创新 即使定价更高仍受市场欢迎 因能提供新的使用体验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10][15] 全球市场扩展 - 义乌商贸城商户利用AI技术生成多语言视频推广产品 并因应中东客户需求 计划在2025年新增阿拉伯语课程以加强沟通 [19][21] - 福建晋江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积极链接全球70多家主流电商平台 协助当地制伞企业通过交流活动拓展海外电商渠道 [24] 国内外市场融合 - 某体脂秤企业借助全民健身减脂热潮 对原出口欧美产品进行改良并加强市场推广 使其内销市场销量在2024年底实现数倍增长 [27] - 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音响企业原产品几乎全部出口 2025年首次开拓内销市场并专门设立内销及电商部门以支持新业务 [27]
还得是年轻人!买体脂秤的人多了50%……
36氪· 2025-03-14 12:56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带动体重管理相关产品搜索量和销量增长,同时强调吃动平衡及健康生活方式对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2][3][9] 国家行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3] - 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称体重管理不只是减肥,与慢病管理有关 [8] 市场表现 - 近三日(3月8 - 10日),京东平台“体重管理”“减重”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倍,“体脂秤”“智能手表”等产品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50%,90后及00后消费者占比超五成 [5] - 3月9 - 10日,微信指数小程序“体脂秤”指数值连续两日环比增加,3月10日日环比增长36.51%;3月11日下午4时,“体脂秤”淘宝热搜热度515.9万,“开春健身猛如虎”登上淘宝热搜运动榜 [5] - 3月以来,美团平台“体脂秤”相关搜索量同比上涨近70%、销量同比上涨超50%,跳绳、跑鞋销量同比上涨近70% [7] 产品情况 - 电商平台上小米、华为、联想等智能硬件厂商及松下、飞科等家电企业均推出体脂秤 [6] - 体脂秤价格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部分销量数十万甚至超百万,宣称功能除测量体重、体脂肪量外,还能测BMI等多项指标 [7] 健康建议 -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指出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9]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蔬菜摄入,优先选低脂肪食材,还给出按地区示例的食谱及“总能量”备注 [10] - 减重应培养运动兴趣,将运动变为习惯,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并坚持 [10] 行业背景 - 2018年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与2002年相比大幅增长;6 - 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若趋势得不到遏制,2030年中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