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干衣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科学选购速干衣(消费新知)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速干衣凭借其快速排汗、保持身体干爽的特性,成为运动爱好者的必备装备。然而,市场上产品性能参 差不齐,部分商家宣称"秒干"的速干衣可能存在功能虚标问题。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消费者如何辨别 真伪?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 什么是速干衣? 速干衣,是一种适用于运动和户外活动的功能性服装,其主要功能是将人体表面的汗液快速吸收和蒸 发,从而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速干衣的面料通常具备良好的吸湿性和速干性,能够有效减轻汗液给 皮肤带来的不适。 那么,如何判定一件速干衣是否真正具备吸湿速干性能呢?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速干衣满足以下任 一标准的技术指标,均可判定其具有吸湿速干性。 GB/T 21655.1—2023《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要求:吸水率≥80%、滴 水扩散时间≤6秒、芯吸高度≥80毫米、干燥速率≥0.20克/小时; GB/T 21655.2—2019《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要求:浸湿时间、吸水速 率、渗透面最大浸湿半径、渗透面液态水扩散速度均应≥3级。 速干衣为何能够实现吸湿速干? 这主要依赖于吸湿、传导、蒸发环节协同发挥作用。其 ...
暴跌15%!穷鬼买不起,中产不买账,这家运动巨头要“卖股”了?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35
核心观点 - 迪卡侬在中国市场面临品牌吸引力下降和盈利能力下滑的双重挑战 主要因低价策略优势减弱、高端化转型受挫及竞争加剧导致[3][5][9][11][15][18][19][25][33][35][37][38] 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9] - 净销售额达162亿欧元 数字销售份额占比20%[11] - 全球业务覆盖79个地区 店铺数量1,817家 销售产品11.8亿件[11] 市场竞争 - lululemon通过高端定位和爆款单品(如瑜伽裤)抢占中产市场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4%至3亿欧元[11][15][19][26] - 骆驼、探路者以平价策略分流下沉市场[3] - 专业领域(如骑行)面临捷安特等品牌竞争 高端产品线VAN PYSEL未获认可[33][35] 品牌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涨价策略导致消费者流失 核心性价比优势被削弱[11][18][25][38] - 品牌叙事(如环保理念)未能有效触达主流消费者 缺乏类似lululemon的情感联结[40][43][45] - 2025年挖角lululemon首席营销官张晓岩 试图复制高端化成功但未达预期[24][25] 本土化与创新尝试 - "尿素袋"营销事件意外出圈 契合中国怀旧文化和"松弛感"需求[49][50][52] - 优化供应链并回归平价策略 重新吸引消费者关注[55][58] - 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需求 依托全产业链提升本地化适配度[58]
穷鬼买不起,中产不买账,这家运动巨头要“卖股”了?
创业邦· 2025-09-18 03:09
核心观点 - 迪卡侬在中国市场面临增长困境 核心问题包括价格优势丧失、高端化转型受挫、竞争加剧及消费者流失 [7][16][18][21][24][34][49][64] - 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 显示盈利能力恶化 [16] - 竞争对手如lululemon(2025年Q2净利润同比增长94%)和Salomon通过精准定位和品牌叙事成功抢占市场份额 [17][22][27][37] 财务表现 - 2024年净销售额162亿欧元 净利润7.87亿欧元 同比下滑15.5% [16] - 电子商务销售占比20% 全球业务覆盖79个地区 门店数量1,817家 年销售产品11.8亿件 [16] - 阿迪达斯2025年Q2净利润突破3亿欧元(约2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形成鲜明对比 [17] 竞争环境变化 - lululemon通过瑜伽裤等爆款单品精准定位24-40岁高收入人群 强调女性 empowerment 和健康生活方式 [27][29][30] - 户外品牌Salomon、平价品牌骆驼和探路者瓜分下沉市场 [7][21] - 迪卡侬高端子品牌VAN RYSEL碳纤维公路自行车遭遇专业骑手和普通消费者双重冷落 [42][44][48] 战略失误 - 涨价策略导致核心价格优势丧失 消费者产生背叛感 [18][20][35] - 高端化转型缺乏品牌叙事和质量支撑 未能建立情感连接 [34][54][56][60] - 试图复制lululemon模式(如挖角其首席营销官)但未成功 因品牌定位本质差异 [32][37]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 消费者选择迪卡侬的核心动因为性价比(如39.9元速干衣、19.9元手套)而非品牌理念 [11][14][35] - 环保叙事未能有效打动主流消费群体 相比lululemon的"个人成长"叙事缺乏感染力 [60][62] - "尿素袋"营销事件意外出圈 通过怀旧元素和松弛感话题重获关注 [65][68][70][71] 未来方向 - 需提升产品质量匹配价格 强化供应链回归平价策略 [56][73] - 深入挖掘中国市场需求 依托全产业链打造本土化运动解决方案 [77] - 出售中国子公司30%股权 反映资本层面调整压力 [52]
运动品牌的成长烦恼:lululemon低谷与新品牌狂飙
36氪· 2025-08-29 06:02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下滑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26%降至7% [3]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核心女装业务面临增长天花板 [3]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经历25年迭代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的"It girls"定位 [4][7]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争夺客群 [8][10] - Alo Yoga营收达15亿美元 Vuori营收达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 [13] 运动品牌扩张陷阱 - 安德玛案例显示垂类品牌扩张风险: 营收从峰值下滑9%至52亿美元 亏损2亿美元 股价从50美元跌至6-7美元 [14][16] - 安德玛2015年后陷入恶性循环: 过度打折导致品牌价值受损 错失运动休闲风口 管理层动荡被SEC调查 [17]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面临天然局限: 服装潮流波动性大于鞋类 鞋类技术门槛更高且复购周期更短 [29] - 耐克与阿迪达斯成功关键: 鞋类占比超50% 依托经典鞋型持续复刻(如Air Force/AJ系列) 全球化布局平衡区域风险 [28][29][34] - 头部品牌护城河: 1950年代起步抢占电视转播红利 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27]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社媒品牌: 依托TikTok+Instagram营销 2020年营收2亿美元 5年内增长至15亿美元 [39][40][63] - Vuori采用社群运营策略: 从男性瑜伽切入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10] - 昂跑与Hoka技术差异化: 昂跑Cloudtec镂空鞋底/Hoka极厚中底提供专业缓震 被医生推荐用于运动损伤恢复 [48][50][52] - 丑鞋经济兴起: Hoka厚底设计最初被称丑鞋 但舒适性需求推动市场接受 疫情后居家办公加速需求 [47][52] 跑鞋细分市场增长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鞋服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保持两位数增长 [43][45] - 增长驱动因素: 全球老龄化加剧 疫情后健康意识提升 通勤场景舒适性需求爆发 [45][52] - 亚瑟士复苏案例: 2019年战略改革 推出新产品线+重组运动风格部门 股价疫情后上涨800% [53][55] - 专业跑鞋技术壁垒: 昂跑Cloudtec/Hoka泡沫中底等专利技术建立专业认知 再延伸至日常场景 [48][50] 中国本土品牌发展路径 - 户外品牌借势增长: 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贡献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 [58][59] - 凯乐石采用高举高打策略: 依托20年专业积累提价 抓住消费升级窗口期 [59][66] - 本土优势: 供应链成本控制 中国版型适配(如lululemon亚洲版型) 抖音等渠道运营能力 [58] - 规模瓶颈: 10亿人民币销售额成为国内品牌坎 需通过出海或品类扩展突破 [66][68] 行业结构性变化 - 运动品牌成功要素: 体育资源(赛事/运动员)+传播渠道(传统媒体/社交平台)组合构建品牌壁垒 [27][39] - 品类扩张规律: 以鞋类起家品牌更容易扩张至服装 反向扩张难度较大(安德玛/lululemon案例) [29] - 时代红利影响: 60-80年代品牌享受电视转播红利 当前品牌依赖社交平台红利但周期缩短 [27][39] - 长期主义必要性: 运动品牌需二三十年沉淀才能建立稳定品牌认知 短期爆红难以持续 [68]
lululemon低谷,新运动品牌狂飙
虎嗅· 2025-08-29 03:21
lululemon增长瓶颈分析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为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4] - 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同期26%大幅降至7%[4] - 男装业务占比上限约25% 鞋类及其他品类占比上限约15% 品类扩张存在明显天花板[5] - 核心用户定位"super girls"(24-35岁女性)面临代际变迁挑战 新一代消费者转向Alo Yoga等新兴品牌[6][7][8] - 北美市场面临Alo Yoga和Vuori的直接竞争 两家品牌门店紧邻lululemon开设 直接抢夺客群[9][10] - Alo Yoga营收约15亿美元 Vuori营收约10亿美元 两者合计可能抢占lululemon约15%市场份额[11][12] 运动品牌行业格局演变 - 耐克与阿迪达斯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近半个世纪领先优势 占据行业头部地位[23] - 鞋类占比超过50% 是运动品牌核心收入来源 技术门槛高于服装[25] - 跑鞋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细分品类之一 昂跑和Hoka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3][39] - 昂跑Cloudtec技术和Hoka极厚中底提供卓越缓震回弹 成功从专业运动扩展至日常通勤场景[42][43] - 亚瑟士股价从疫情前上涨约800% 通过产品线革新和运动潮流化实现复兴[48] - 行业存在明显周期性 锐步、安德玛等挑战者均未能持续威胁头部企业地位[22] 新兴品牌竞争策略 - Alo Yoga定位"It girls"年轻客群 通过TikTok和Instagram等社媒渠道快速成长 5年内营收从2亿美元增至15亿美元[11][34][36] - Vuori以男性瑜伽产品起家 2018年推出女装后三年内实现男女装各占50% 采用社群运营策略[10][37] - 新兴品牌普遍采用DTC模式 注重产品独特性和社群连接感[37][47] - 视觉冲击力成为重要差异化因素 Hoka厚底设计和昂跑洞洞鞋底均从"丑鞋"逆袭为潮流标志[40][41] 中国市场发展特征 - 国际品牌将中国作为重要增长来源 耐克和阿迪达斯最早获得中国市场红利[24] - 本土品牌伯希和2024年营收17.66亿元 抖音渠道收入超3亿元 三年接近翻倍增长[50] - 凯乐石通过专业攀登装备建立品牌认知 实施提价策略向高端市场突破[63] - 本土优势包括供应链成本控制和中国版型适配 伯希和抖音运营能力突出[49] - 户外和女性运动成为主要突破方向 冬季保暖刚需推动户外品牌破圈[54][58] 品牌成长路径与挑战 - 垂类品牌普遍面临从10亿到100亿的成长陷阱 需要平衡专业化与扩张需求[13][65] - 以服装起家的品牌相比鞋类起家品牌面临更大挑战 服装潮流波动性更强[25] - 安踏通过多品牌收购策略实现追赶 与lululemon单一品牌扩张路径形成对比[27] - 品牌需要长期坚持 运动鞋服领域通常需要20-30年才能建立稳固地位[68] - 现阶段机会在于细分项目和人群 出海成为国内品牌重要增长途径[67]
李宁(2331.HK):2025H1经营超预期 关注公司长期业绩改善
格隆汇· 2025-08-25 04: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17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至24.3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至17.4亿元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管理+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34.2% [1] - 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16.5%,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至11.7% [1] - 派息比率保持50%同比持平 [1] 渠道运营 - 批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至64.8亿元,直营渠道营收同比下降4%至32.3亿元 [2] - 直营门店净减少19家至1278家,批发门店净增加1家至4821家 [2] - 电商直营流水实现高单位数增长,零售折扣同比加深约1个百分点 [2] - 专业渠道发货推动批发业务增长,直营渠道持续关停低效店铺 [2] 产品表现 - 成人装流水同比增长2%,跑步/综训品类流水均增长15%,篮球/运动生活流水分别下降20%/7% [3] - 专业运动品类流水占比超60%,跑步鞋总销量突破1400万双,三大核心系列销售526万双 [3] - 运用航空航天技术开发速干衣及防晒服,拓展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新品类 [3] - 童装线下流水增长10%-20%低段,门店净减少33家至1435家,产品件单价提升 [3] 现金流与库存 - 经营现金净流入24.11亿元同比下降12%,净现金191.91亿元较年初增长6% [3] - 库存较年初减少7%至24亿元,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6个月以下新品占比82%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下降21.5% [4] - 签约奥委会并启动冬奥营销,下半年将发布冬奥领奖服 [4] - 聚焦跑步、篮球等六大核心品类,同时拓展户外运动等新品类 [4] - 预计2025-2027年业绩分别为23.66亿元、25.40亿元、27.59亿元 [5]
李宁(02331):2025H1经营超预期,关注公司长期业绩改善
国盛证券· 2025-08-23 11:5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8] 核心观点 - 2025H1经营表现超预期 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17亿元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5%至24.3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至17.4亿元 [1] - 公司现金储备充裕达191.91亿元 渠道库存健康 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 [7] - 长期增长动能来自产品矩阵优化和奥委会合作 专业运动品类流水占比超60% [3][8]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 主要受直营折扣加深和加盟渠道占比提升影响 [1] - 费用管控见效 管理+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34.2% [1] - 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16.5% [1] - 派息比率保持50% 持续重视股东回报 [1] - 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持平 归母净利润下降21.5% [7][8] 业务板块表现 李宁成人装 - 2025H1流水同比增长2% 其中跑步/综训/篮球/运动生活流水分别+15%/+15%/-20%/-7% [3] - 专业跑鞋总销量突破1400万双 三大核心系列销售526万双 [3] - 线下直营门店净减少19家至1278家 批发门店净增1家至4821家 [6] - 电商流水同比增长高单位数 零售折扣同比加深约1个百分点 [6] 童装业务 - 2025H1线下流水同比增长10%-20%低段 [3] - 门店数量净减少33家至1435家 产品平均件单价提升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6/25.40/27.59亿元 [8] - 对应2025年PE为20倍 P/B为1.7倍 [8][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2/0.98/1.07元 [9] 战略举措 - 签约奥委会并开展冬奥主题营销 将发布2026冬奥领奖服 [8] - 拓展户外运动、网球和匹克球等新品类 丰富产品矩阵 [3][8] - 运用航天航空技术研发综训产品 速干衣和防晒服市场反馈良好 [3]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32
经济表现与外部评价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增长预期[2]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3]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智能家电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的技术跨越[3] - 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4] -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转型实现迭代升级[4] - 低空经济开辟新产业赛道 形成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6]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 多层次 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5]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与"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饱和[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IP经济热度飙升[6] - 14-35岁青年群体约4亿人 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10] 供需协同与产业循环 - 通过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3]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 脆弱点[1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10] -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生共振效应[11] 区域与产业创新案例 - 青海通过工业遗产价值激活与产业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3] - 山东青岛海尔智慧家庭技术实现家电"看得懂"的能力突破[3] -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3]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人民日报· 2025-08-15 08: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2][3][4][5][6]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51个国家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1]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黑科技 实现家电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升级 [1] - 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增长点 [1]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 [1] - 供给创新体现在原始创新(从制造中心向创新策源地转型)、迭代升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和融合发展(赛场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三方面 [2]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 [2][3] - 一体三滚筒洗衣机解决同时洗不同衣物需求 速干衣满足夏季排汗透气需求 [3] - 私人订制和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兴起 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 大健康产业受益于体重管理年和轻食浪潮 低空消费打开万亿级产业空间 [3]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 IP经济随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飙升 [3] 供需协同与经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4]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扩大市场 [3][4] - 新供给与新需求实现"双向赋能" 供给侧改革突破约束点创造有效供给 [4]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5]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相互激荡 [6]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3
中国经济韧性及增长动力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预期 [2] - 2024年上半年鲸鱼机器人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 [2] - 海尔"AI之眼"系列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推动智慧家庭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 [2] - 青海盐湖产业基地通过工业遗产活化、生态转化和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新增长点 [2] 消费市场创新与升级 - 中国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2024年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 [3] - 一体三滚筒洗衣机、速干衣等产品因个性化需求催生柔性制造模式 [4] - 大健康产业因"体重管理年"与"轻食浪潮"迎来机遇 低空消费打开万亿级产业空间 [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 电影《哪吒》IP经济助推产业链发展 [5] 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 2024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6] - 供给侧通过科技创新突破约束点 需求侧以交易生成回应 形成供需"双向赋能" [8] - 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群体"双向奔赴" 4亿14-35岁青年群体构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强化产业体系与市场规模协同效应 [8][9] 产业转型与新兴赛道 - 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发新热潮 如盐湖产业跨界融合创造新磁极 [2][8] - 原始创新推动中国从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 如AI教育硬件出海标杆案例 [3][8] -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塑造新场景 如首发经济、夜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