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电商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电商融资数据榜:28起融资约25.2亿元 同比下降约四成
搜狐财经· 2025-07-23 08:02
电商融资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商领域共有28起融资,同比下降约六成,融资总金额约25.2亿元,同比下降约四成[1] - 融资企业覆盖邻米科技、Temu、海智在线、全球贸易枢纽、饭乎、飞熊领鲜、人人租、丹雀小满、空中云汇、卡谷电商、奥本运动、享道出行、杰一信息、丰e足食、大农科技、汇智国际旅游、汽囊商城、LynxAI、智采云科技、艾姆诗、圣桐特医、6人游旅行网、KLOOK客路旅行、硬之城、北京君羊商贸、数美万物等[1] 融资金额轮次分布 - F轮以27.4亿元、占49.26%,金额最高、占比最大[3] - C轮15.5亿元,占27.87%[3] - B+轮6亿元,占10.79%[3] - A轮3.1亿元,占5.57%[3] - D1轮2亿元,占3.6%[3] - Pre-IPO轮1亿元,占1.8%[3] - 战略投资5000万元,占0.9%[3] - 天使轮1200万元,占0.21%[3] 融资事件数轮次分布 - B级以5起、占22.73%,融资事件数最多、占比最大[10] - A级4起,占18.18%[10] - C级、天使轮、Pre级各3起,均占13.64%[10] - F级2起,占9.09%[10] - D级、战略投资各1起,均占4.54%[10] 省份分布金额 - 广东以32.9亿元、占57.73%,金额最高、占比最大[6] - 上海14.3亿元,占25.09%[6] - 北京7.87亿元,占13.81%[6] - 山东1.8亿元,占3.16%[6] - 湖南1000万元,占0.18%[6] - 浙江200万元,占0.03%[6] 省份分布事件数 - 广东以7起、占31.82%,融资事件数最多、占比最大[13] - 北京5起,占22.73%[13] - 上海、江苏各3起,均占13.64%[13] - 山东2起,占9.09%[13] - 湖南、浙江各1起,均占4.54%[13] 月份分布金额 - 2月以12.85亿元、占55.53%,金额最高、占比最大[8] - 3月4.82亿元,占20.83%[8] - 6月4亿元,占17.29%[8] - 1月1.37亿元,占5.92%[8] - 4月1000万元,占0.43%[8] 具体融资事件 - 邻米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1500万人民币,投资方未透露[16][18] - Temu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汇丰银行HSBC、富国基金、香港长盈基金[16][19] - 海智在线完成B+轮融资1亿人民币,投资方为招商局资本领投、临港科创、孚腾资本等[16][20] - 全球贸易枢纽完成A轮融资2000万加元,投资方为CDPQ[16][21] - 饭乎完成B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湛江城发集团[16][22] - 飞熊领鲜完成C轮融资金额亿级人民币,投资方为临空基金、三合资本[16][24] - 人人租完成D1轮融资金额数亿人民币,投资方为大华创投[16][25] - 丹雀小满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天使湾[16][26] - 空中云汇完成F轮融资3亿美元,投资方为Square Peg、DST Global、孤松资本等[16][27] - 卡谷电商完成A轮融资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X&KSK基金[16][28] - 奥本运动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投资方为苏州步多高投资[16][29] - 享道出行完成C轮融资13亿人民币,投资方未披露[16][30] - 杰一信息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赛富投资基金[16][31] - 丰e足食完成B+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松禾资本[16][32] - 大农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1000万人民币,投资方未透露[16][33] - 汇智国际旅游完成B+轮融资1亿人民币,投资方为沣源资本、华山资本WestSummit Capital、明裕投资[16][34] - 汽囊商城完成A轮融资8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加速资本领投[16][35] - LynxAI完成天使轮融资金额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方为华睿资本[16][36] - 智采云科技完成A轮融资金额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为财兴基金、政企西部创投[16][37] - 艾姆诗完成Pre-IPO轮融资金额亿级人民币,投资方为同创伟业[16][38] - 圣桐特医完成B+轮融资4亿人民币,投资方为恒旭资本、高瓴创投、创新工场[16][39] - 6人游旅行网完成战略投资5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久聚投资[16][40] - KLOOK客路旅行完成F轮融资1亿美元,投资方为Vitruvian Partners维思资本领投、霸菱亚洲、Aspex Management等[16][41] - 丹雀小满完成天使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凯辉基金、挑战者创投[16][42] - 硬之城完成C轮融资1.5亿人民币,投资方为北京知来投资、安徽江南资本、北京汇元产投、北航投资[16][43] - 北京君羊商贸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千万级人民币,投资方为聊信投资[16][44] - 数美万物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投资方为美团龙珠、锦秋基金、红杉中国等[16][45] - 圣桐特医完成B轮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高瓴创投[16][46]
202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网经社
搜狐财经· 2025-07-22 14:07
核心观点 - 报告基于2025年上半年196家互联网消费平台纠纷案例,揭示电商领域用户投诉主要集中在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投诉地区以广东省和浙江省为主,男性用户投诉占比显著高于女性,投诉金额集中在0-5万元区间[1][9][10] - 平台评级显示16家平台获"建议下单"评级,5家"谨慎下单",11家"不建议下单",26家"不予评级",反映平台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差异显著[23][24] - 数字零售、数字生活和跨境电商三大领域投诉案例暴露出发货延迟、售假、售后推诿、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等系统性问题,需平台和监管层面重点关注[1][2][37][53] 整体数据 - 投诉问题类型分布中退款问题占比17.59%居首,其次为商品质量(7.08%)和售后服务(5.32%),网络欺诈(3.63%)、霸王条款(3.17%)及网络售假(2.85%)也是主要问题类型[10][12] - 投诉地区集中在广东省(21.84%)、浙江省(9.11%)、山东省(7.68%)和江苏省(6.38%),前十大地区投诉占比超60%,反映区域消费活跃度与纠纷发生率正相关[13][15] - 男性用户投诉占比77.05%,女性仅22.95%,性别差异显著,可能源于消费品类或投诉意愿差异[16][17] - 投诉金额分布以0-5万元区间为主(42.58%),其次为0-100元(14.96%)和100-500元(12.97%),高金额投诉(1万元以上)合计占比6.81%[20][21] 评级数据 - 获"建议下单"评级的平台包括途虎养车、唯品会、苏宁易购、BOSS直聘、美团等16家,综合指数均高于0.75,平台反馈率和用户满意度较高[23][25] - "谨慎下单"平台如帮考网、微拍堂、智行等5家,综合指数介于0.4-0.76,存在回复时效性或服务漏洞[23][25] - "不建议下单"平台包括小红书、万表网、分期乐等11家,综合指数为0,平台反馈率和处理机制缺失[23][27] - "不予评级"平台如饿了么、天猫国际、支付宝等26家,因未入驻或未提供售后联系方式未被纳入评级体系[23][24] 数字零售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为拼多多、抖音电商、淘宝、京东、快手、闲鱼、天猫、小红书、转转、唯品会,头部平台用户基数大与投诉量正相关[31][33] - 典型案例包括淘宝商家逾期不发货、抖音电商售假且商家跑路、闲鱼购物诈骗等,问题集中在发货延迟、假货、平台处理不力[37][39][42] - 数字零售评级中7家平台获"建议下单",3家"谨慎下单",3家"不建议下单",12家"不予评级",其中淘宝、天猫、闲鱼均未获正面评级[28][29] 数字生活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包括美团、去哪儿、万师傅、BOSS直聘、飞猪等,涉及维修、招聘、旅行等服务[53][55] - 典型案例如万师傅空调维修后再次故障、BOSS直聘会员服务虚假宣传、智行联程机票纠纷,反映售后保障不足和虚假宣传问题[2][55] - 数字生活评级中7家平台获"建议下单",1家"谨慎下单",3家"不建议下单",4家"不予评级",飞猪、走着瞧旅行等被列为不建议下单[53][54] 跨境电商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有全球速卖通、识季等,涉及商品质量、售后推诿和违规操作[2] - 典型案例包括识季平台技术陷阱、天猫国际售卖违规保健品、洋码头关闭退款通道,凸显跨境购物监管漏洞[2] - 该领域未单独发布评级榜,但天猫国际、全球速卖通在总榜中获"不予评级"[23][24]
【零售】大促平稳收官,即时零售热度抬升——2025年“618”数据点评(姜浩/梁丹辉)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23 09:01
电商行业2025年"618"大促表现 - 综合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达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 [3] - 即时零售销售额296亿元,同比增长18.7%,社区团购销售额126亿元同比下降9.1% [3] - 家用电器、美容护肤、洗护清洁品类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2.9%、5.0%、2.7% [3] 阿里巴巴表现 - 453个品牌天猫成交破亿元,同比增长24%,苹果/美的/海尔/小米成交超10亿 [4] - 国补拉动家电家装、3C数码成交双位数增长,参与国补品类成交额较2024年"双十一"增长116% [4] - 88VIP会员突破5000万,品牌会员数同比增长15%,全周期购买用户双位数增长 [4] 京东集团表现 - 整体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零售/外卖/线下业态总单量超22亿单 [5] - 3C家电品类规模与增速行业第一,服饰美妆/日百品类市占率扩大 [5] - 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覆盖350城,全职骑手超12万,七鲜美食MALL首店实现100%后厨直播 [5] 拼多多表现 - 生鲜/手机/数码/家电/服饰等类目销量创新高,"百亿补贴"农货/新质商家数量翻倍 [6][7] - "超级加倍补"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国补专区覆盖23个地区,国补商品销量环比增长177% [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平台简化促销规则(如淘天提供无门槛消费券+立减模式),国补显著拉动消费意愿 [8] - 即时零售纳入大促范围,美团下单用户超1亿人,赛道热度提升助推线上渗透率 [8] - 平台聚焦生态构建与消费者体验优化,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8]
港股消费,今年为何这么high?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39
港股消费股表现 - 港股消费股成为今年消费牛股主阵地,港股通消费指数年初至今回报达20.36%,远超A股800消费指数(-0.27%)和沪深300指数(-2.41%)[2] - 港股消费股风格新潮,如老铺黄金(涨幅266.75%)、泡泡玛特(涨幅146.86%)体现新商业价值,A股消费股以白酒等传统品类为主,表现平淡[2] - 港股消费指数弹性显著,2025年1月至3月涨幅44%,3月至4月回撤25%,5月修复18%,长期看2020年涨幅70.89%,2024年涨幅25.22%[9][10][11] 港股消费市场特征 - 港股消费股中服务消费占比达68%(零售、旅游、餐饮等),A股商品型消费占比94%(酒类、食品饮料)[5] - 港股消费股受国际资金驱动,对政策反应滞后但长期弹性更大,如2020年消费券政策后半年港股餐饮板块绝对收益53%,超额收益35%[7] - 港股聚集新消费龙头,如泡泡玛特、零跑汽车、小米集团等,同时包含出海业务和AI赋能企业(如智能推荐、广告推送)[11][12][13] 港股消费估值与成分股 - 港股通消费指数市盈率TTM仅19.88倍,处于10年8.45%分位,恒生科技指数(20.22倍)和沪深300(12.46倍)分位分别为8.41%和51.13%[16][18]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阿里(16.8%权重)、腾讯(15.24%)、小米(13.75%)、美团(10.3%)、比亚迪(7.45%)及泡泡玛特(2.74%)[22] - 涨幅突出个股:泡泡玛特(157.04%)、零跑汽车(102.3%)、小米集团(85.95%)、思摩尔国际(71.4%)、周大福(66.46%)[22]
百亿美元公司动向丨京东季度盈利改善,自由现金流净流出;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的黄金被抢
晚点LatePost· 2024-11-14 14:55
京东三季度业绩 - 三季度收入加速增长至260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8%至117亿元[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62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入150亿元,主要因应付账款跨季度支付和库存支付[1] - 自由现金流净流出138亿元[1] 网易三季度业绩 - 三季度营收262亿元,同比减少3.9%[2] -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209亿元,同比减少4.2%[2] - 净利润65亿元,同比减少14%,销售费用93亿元,同比减少1%[2] 紫金矿业事件 - 哥伦比亚金矿遭掠夺损失3.2吨黄金,价值2亿美元[3] - 公司回应称盗采在2020年前已存在,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小[3] - 三季度营收超2300亿元,净利润243.6亿元,同比增长51%[3] 吉利汽车整合 - 极氪将控股领克,领克品牌保留但部分部门整合[4]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进入战略整合期,结束近10年扩张[4] - 三季度吉利汽车销量53.4万辆,营收创新高至603亿元,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90%[6] - 极氪三季度营收183.6亿元,净亏损收窄至11.4亿元,同环比均收窄超20%[6] Tapestry收购终止 - Coach母公司终止85亿美元收购Michael Kors母公司[5] - 美国FTC认为合并会提高品牌集中度损害消费者利益[5] B站首次盈利 - 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4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盈利[7] - 游戏收入同比大增84%至18.2亿元,主要来自《三国:谋定天下》[7] - 《黑神话:悟空》带动用户活跃度创新高[7] Burberry战略调整 - 可比零售销售下降20%,决定重新聚焦传统产品[8] - 不再坚持高端市场定位,回归风衣和围巾等经典产品[8] - 股价上涨超过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