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传感器

搜索文档
安徽希磁弃A转H:存货积压、产能闲置仍将扩产排在第一位 资金充沛、花数亿元买理财 上市是否为“圈钱”?
新浪证券· 2025-09-17 08:49
上市申请与融资背景 - 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首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担任独家保荐人[1] - 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达8.67亿元人民币 投后估值约为31.83亿元人民币[2] - 融资历史包括A轮(2014年1月 2500万元)、B-1轮(2015年9月 3000万元)、B-2轮(2016年4月 2000万元)、C轮(2019年6月 1亿元)、D轮(2021年4月)、E轮(2022年10月 5.84亿元)和E+轮(2022年12月 8820万元)[2] - 公司曾于2024年4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 但因时间不确定性于2025年7月终止[3] - 公司无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王建国及其关联实体控制约25.29%的投票权[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IDM企业 产品包括磁性识别传感器、磁图像识别传感器、厚度检测传感器、齿轮传感器和无损探伤传感器等[3] - 产品应用于金融鉴伪、工业控制、无损探伤、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 最终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动汽车驱动、不间断电源和用户储能逆变器等行业[3] - 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有超过200家供应商 前十大供应商占市场份额31.0%[6]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全球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仅为0.6%[6] - 行业主要由恩智浦、英飞凌、Allegro等欧美日韩企业主导[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和7.03亿元 波动较大[7] - 2022-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和985.2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87.3万元、-1724.8万元和1128.4万元[7] - 2025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33.96% 净利润1061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290.11%[7] - 2024年政府补助2035.9万元 占当期净利润180.42% 剔除后净利润由盈转亏[9]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5.3%、18.0%和17.2% 2025年前4个月升至19.5%[10] - 可比公司(英飞凌、TDK、Allegro等)2022-2024年平均毛利率分别为46.34%、46.34%和45.19%[12] 产品与客户结构 - 电流传感器占收入80%左右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5998.3万件、4426.1万件和5326.2万件 平均售价分别为8.97元、10.48元和10.92元 毛利率分别为12.2%、16.9%和18.3%[12] - 运动传感器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915.9万件、2680.8万件和3291.4万件 平均售价分别为5.03元、3.7元和2.67元 毛利率分别为40.2%、35.0%和31.2%[13] - 2025年前4个月运动传感器销量1668.7万件(YoY+69.05%)平均售价1.84元(YoY-43.38%)毛利率37.0%(YoY-0.9%)[13]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65.2%、62.4%和62.5% 最大客户占比一度达31.3%[12] - 2025年前4个月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仍达58%[12] 研发与费用管理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268.5万元、5091.9万元和5365.4万元 占收入比例分别为6.4%、8.6%和7.6%[16] - 2025年前4个月研发开支1624.7万元 占收入6.1%[16] - 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研发强度分别为13.96%、14.05%和14.94%[16] - 研发开支中包含外包费用 各期分别为334.3万元、162.7万元、234.6万元和51万元 占研发开支比例分别为7.8%、3.2%、4.4%和3.1%[16] - 2022-2024年行政开支分别为6179.2万元、8250万元和7824.3万元 占收入比例分别为9.3%、13.9%和11.1%[16] - 2025年前4个月行政开支2552.8万元 占收入9.6%[16] 产能与存货风险 - 各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 蚌埠基地2022-2024年利用率分别为67.2%、45.5%和39.5%[19] - 宁波基地2022-2024年利用率分别为83.1%、40.9%和43.7%[19] - 德国基地2022-2024年利用率分别为70.0%、46.0%和44.0%[19] - 2025年前4个月各基地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19] - 2022-2024年存货余额分别为2.51亿元、2.55亿元和2.49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50天、218天和191天[20] - 2025年4月30日存货余额2.59亿元 周转天数187天 库龄1年以上存货6279.5万元 占比19.72%[20] - 2022-2024年存货撇减分别为2287.2万元、3607.6万元和4658.1万元 2025年前4个月达5906.6万元[21] 资金状况与融资必要性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公司资产总额14.36亿元 负债总额3.06亿元 资产负债率21.29%[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77亿元 借款仅2435.9万元[21] - 理财产品余额2.09亿元 占流动资产总额21.59%[22] - 2025年4-6月新购入理财产品4380万元[22] - 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新建无锡基地、研发投入、升级德国晶圆生产线、潜在战略投资及营运资金[18]
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过会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09-14 00:04
资本市场IPO活跃度 - 9月资本市场IPO热度高涨 北交所审议2家企业并全部过会 创业板和港股出现多只新股首日大幅上涨[2] - 储能 机器人 传感器 新能源运营商等硬科技企业集中递表 电建新能拟募资90亿元 思格新能源三年跑出12亿元营收[2] - 全球IPO格局呈现分化 A股和港股积极拥抱专精特新企业 美股纳斯达克提高上市门槛至最低公众持股市值1500万美元[2][16] 北交所过会企业详情 - 巍特环境主营排水管网探测与修复服务 2024年广东省非开挖修复行业排名第一 2024年营收3.29亿元 扣非净利润5129.85万元[3] - 雅图高新主营工业涂料 产品应用于汽车修补和新能源商用车领域 2024年营收7.42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15.43% 扣非净利润1.45亿元[4] - 两家企业控股集中 雅图高新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96.5%股份 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3][4] 新股上市表现 - 创业板艾芬达上市首日涨幅170.03% 成交额11.09亿元 总市值64.8亿元 发行市盈率20.35倍低于行业平均[5] - 北交所三协电机盘中涨幅超860% 产品应用于光伏 半导体 机器人等领域 客户包括海康威视 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6][7] - 港股大行科工高开36.36% 2024年营收4.51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26.3%[8] 重点递表企业 - 电建新能拟沪主板募资90亿元 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2124.61万千瓦 2024年营收98.1亿元 净利润28.22亿元[9] - 希磁科技采用IDM模式提供磁性传感器解决方案 2024年营收7.03亿元 2025年前4个月营收2.65亿元[10][11] - 思格新能源成立三年 2024年营收13.3亿元 净利润8385万元 创始人为华为前高管 主营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12] 医疗与科技企业IPO动态 - 麦科田生物医疗提交港股申请 产品涵盖生命支持 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 2024年营收14亿元[13][14] - 博铭维机器人主营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 产品进入全球15个国家 2024年营收2.49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3.9%[15] - 两家企业均呈现增长态势 麦科田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4%[14][15] 纳斯达克规则变更 - 纳斯达克拟提高最低公众持股市值要求从5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 加强持续上市监管[16] - 新规针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公司设置最低首发募资规模2500万美元要求[16]
新股前瞻|扭亏后业绩改善明显,希磁科技弃A转港迎来新增长契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13 11:02
上市申请与背景 - 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已完成多轮融资 股东包括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 赛伯乐资本等 2022年12月E+轮融资后估值达31.72亿元 [1] - 2023年曾启动A股上市辅导 2024年7月终止 或因A股上市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1]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6.66亿元 5.94亿元和7.03亿元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达985.2万元 [2] - 2022年净亏损12.06亿元 主因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减少11.95亿元 2023年收入下降因光伏等行业需求放缓 [2] -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2.65亿元 净利润1003.6万元 已超2024年全年净利润水平 [2] - 2022至2024年毛利分别为1.02亿元 1.07亿元和1.21亿元 呈持续增长趋势 [3] 产品结构与客户 - 电流传感器为核心产品 2022-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80.8% 78.1%和82.7% [4] - 产品包括AMR GMR和TMR晶圆 磁性角度编码器 电流传感器芯片模块等 [3] - 客户集中度持续下降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31.3%降至2025年前四个月17.8% 前五大客户占比从65.2%降至58% [5] 市场地位与行业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位列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厂商第六 中国磁性传感器企业第一 [10] - 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20年741亿元增至2024年1192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2.6% [8] - xMR传感器2024年市场规模355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5.3% 预计2029年达990亿元 复合增长率22.8% [8] - 全球有超过200家磁性传感器供应商 公司2024年市场份额不足0.6% [10] 技术研发与布局 - 采用IDM模式 具备垂直整合能力 可灵活调整从材料创新到制造全流程 [3] - 2022-2025年前四个月研发开支分别为4270万元 5090万元 5370万元 1740万元和1620万元 [7] - 拥有118名研发专业人员 核心团队具国际背景 在TMR设计等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 [7] 全球化战略 - 营收以中国为主 2022-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区收入占比均超80% [6] - 在德国设有传感器晶圆设计和制造中心 葡萄牙设研发中心 国内布局蚌埠 无锡 宁波基地 [6] - 2021年收购欧洲领先磁性传感器公司Sensitec 增强欧洲业务布局 其曾为NASA火星车供应传感器 [6] 下游应用与需求 - 产品主要应用于绿色能源(光伏 储能 风电) 新能源汽车 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领域 [11] - 2024年绿色能源占比61.3% 新能源汽车占比21% 两者合计贡献超八成营收 [11]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2025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41.4%和40.3% 出口106万辆同比增75.2% [13] - 光伏行业在政策引导下价格企稳回升 多晶硅N型致密料价格4.45万元/吨 TOPCon组件价格0.685元/W [11]
美的分拆智慧物流业务赴港IPO,八马茶业再度递交上市申请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53
港交所上市活动概况 - 8月25日至8月31日期间港交所新增2家公司上市 分别为双登集团和佳鑫国际资源 [2][3] - 双登集团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1.29%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20.06% 总市值达73亿港元 [3]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77.84%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197.62% 总市值达148亿港元 [3] 新股招股情况 - 当周有1家公司完成新股招股流程 为奥克斯电气 [4] - 奥克斯电气是全球专业化空调提供商 业务涵盖设计研发到销售服务全链条 [5] 通过上市聆讯企业 - 期间2家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 分别为劲方医药和禾赛科技 [5][6] - 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新药研发 [6] - 禾赛科技是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领导者 产品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 [6] 上市申请概况 - 当周共23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其中22家申请主板上市 1家申请GEM上市 [7] - 申请企业覆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前沿领域 [8][9][10][11][12][13][14][15][16] 重点申请企业分析 - 纳真科技:全球光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全球光模块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排名第三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亿元、42.39亿元和50.87亿元 [17][18] - 国星宇航: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排名第二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77亿元、5.08亿元和5.53亿元 [20] - 先导智能: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市占率15.5%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38.36亿元、164.83亿元和117.73亿元 [25][26] - 奇瑞汽车: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926.18亿元、1632.05亿元和2698.97亿元 [61] - 飞骧科技:全球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收益排名第五 中国第一 2024年营业收入24.58亿元 [58] 行业分布特征 - 高端制造领域申请企业包括山推股份、先导智能、博铭维技术等 [12][25][47] - 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劲方医药、应世生物、迈威生物等多家企业 [6][23][54] - 科技创新企业涵盖半导体、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15][34][58]
安徽希磁,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中国证券报· 2025-08-28 12:2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净利润从-12.06亿元改善至1003.6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985.2万元)[1] - 同期毛利率从15.3%提升至19.5%,2023年达到峰值18%[1] 业务定位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为全球领先磁性传感器IDM企业,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和垂直整合能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厂商中排名第六,中国厂商中位列第一[2] - 核心收入来源为芯片及模块形式的电流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2] 供应链结构 - 采购五大类材料:ASIC晶片及PCB、注塑件与金属结构件、磁性材料、电路元件、晶圆生产材料[2] - 2022-2025年前4个月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9.4%降至7.1%,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32.5%降至21.7%[2] 行业前景与机遇 - 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2930亿元,复合增长率19.7%[3] - 中国市场增速更达22.2%,2029年规模预计1011亿元[3] - 第三代半导体、具身智能、AI运算及先进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增长驱动力[3] 发展战略 - 扩大产品组合并抢占新兴市场先机[3] - 加强研发投入与行业领导者合作以保持技术领先[3] - 优化IDM商业模式并增强全球市场布局[3] - 通过战略整合促进产业协作与技术共同发展[3] 风险因素 - 业务受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3] - 需持续创新以应对技术迭代风险[3] - 面临磁性传感器行业的激烈竞争[3]
31亿估值,机器人“感官”领域冲出一家IPO,基石参投,来自安徽蚌埠
36氪· 2025-08-28 03:01
公司概况 - 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1] - 公司专注于磁性传感器领域 产品包括电流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 采用IDM模式运营[6] - 创始人王建国博士及其控制实体持有公司25.29%投票权 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4] - 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股15.79% 该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4] 融资历程 - 截至2025年8月18日完成六轮融资 E+轮融资后估值达31.72亿元[4] - A轮融资成本为17.78元/注册资本 B-1轮和B-2轮均为4.04元/注册资本[5] - E轮融资成本升至27.53元/注册资本 显示估值持续提升[5] 管理团队 - 核心团队由三位磁学博士组成:王建国博士(董事会主席) 白建民博士(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毛思宁博士已于2023年8月退任[2][3][6] - 王建国博士拥有兰州大学磁学学士学位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博士学位 在磁性传感器行业有逾20年研发及企业管理经验[6] - 白建民博士曾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及兰州大学助理教授[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 2025年1-4月收入2.65亿元[9] - 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0.8% 主要因光伏行业需求放缓 2024年恢复增长18.4%[9] - 2022年净亏损12.06亿元 主因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减少11.95亿元 2024年实现净利润990万元[9] - 毛利率从2022年15.3%提升至2025年1-4月19.5%[12] 产品结构 - 电流传感器占2024年总收入82.7% 运动传感器占12.5%[11] - 主要应用领域:绿色能源(61.3%)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21%) 工业自动化(12.7%) 机器人(5.1%)[6] - 运动传感器裸晶圆价格持续下滑 从2022年2.46元/件降至2025年1-4月0.96元/件[13] 研发投入 - 研发团队118人 占员工总数14.1%[13]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270万元、5090万元、5370万元 占收入比例6.4%-8.6%[13]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1192亿元 预计2029年达2930亿元 复合增长率19.7%[19]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371亿元 预计2029年达1011亿元 复合增长率22.2%[19] - 希磁科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0.6% 在中国磁性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21] 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3.14亿元降至2025年4月30日1.77亿元[14] - 贸易应收款项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27.58%升至2025年1-4月66.6%[14]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1亿元[15] 行业特性 - 全球有超过200家磁性传感器供应商 前十大供应商市场份额合计31%[21] - 行业受半导体周期波动影响显著 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技术快速变更特征[2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莱尼、TDK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等国际IDM企业[21]
希磁科技冲击港股IPO,专注于磁性传感器领域,2023年收入下滑
格隆汇· 2025-08-27 08:57
公司上市与背景 - 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总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历史可追溯至十余年前,重要子公司宁波希磁成立于2013年2月 [4][5] - 创始人王建国博士及其控制实体拥有公司约25.29%的投票权,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6] 核心团队与股东结构 - 核心团队由王建国博士、毛思宁博士和白建民博士组建,毛博士已于2023年8月退任 [5] - 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5.79%的股份,该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 [6] - 其他机构投资者包括赛伯乐资本、北京东方汇嘉、基石资产管理、埃斯顿等,2022年12月E+轮融资后估值约31.72亿元 [6] 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磁性传感器行业的IDM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电流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 [9] - 2024年收入构成:绿色能源(光伏等)占61.3%、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占21%、工业自动化占12.7%、机器人等占5.1% [9] - 电流传感器2024年收入占比82.7%,运动传感器占比12.5% [17] 财务表现 - 收入波动:2022年6.66亿元、2023年5.94亿元(同比下降10.8%)、2024年7.03亿元(同比增长18.4%)、2025年1-4月2.65亿元 [14] - 净利润:2022年净亏损12.06亿元、2023年净亏损6660万元、2024年净利润990万元、2025年1-4月净利润1000万元 [14] - 2022年大幅亏损主因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减少11.95亿元 [15] - 毛利率波动:2022年15.3%、2023年18%、2024年17.2%、2025年1-4月19.5% [19] 产品价格与销量 - 电流传感器平均售价相对平稳:2022年8.97元/件、2023年10.48元/件、2024年10.92元/件、2025年1-4月10.32元/件 [20] - 运动传感器裸晶圆价格持续下滑:2022年2.46元/件、2023年2.06元/件、2024年1.44元/件、2025年1-4月0.96元/件 [20] 研发与销售 - 研发团队118人,占员工总数14.1%;研发开支:2022年4270万元(占收入6.4%)、2023年5090万元(占8.6%)、2024年5370万元(占7.6%)、2025年1-4月1620万元(占6.1%) [21] - 销售模式均衡:2024年分销商销售额占比50.7%,中国内地以外客户销售额占比15.3% [21]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减少:从2024年底3.14亿元下降至2025年4月30日的1.77亿元 [22] - 贸易应收款项:2022年1.837亿元(占收入27.58%)、2023年1.275亿元(占21.46%)、2024年1.338亿元(占19.03%)、2025年1-4月1.765亿元(占66.6%) [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1192亿元,预计2029年达29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9.7% [27]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371亿元,预计2029年达10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2% [27] 竞争格局 - 全球行业分散,超过200家供应商;前十大供应商占市场份额31.0% [29] - 希磁科技2024年全球排名第十,市场份额0.6%,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29]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莱尼、TDK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Allegro MicroSystems等 [29]
新股消息 | 希磁科技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3:33
上市申请与保荐信息 - 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H股发行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发行价格包含1%经纪佣金及各类交易征费[3]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磁性传感器行业IDM企业 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和垂直整合价值链[4] - 2024年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公司中排名第六 中国磁性传感器行业排名第一[4] - xMR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功耗/精度等优势 2024年全球xMR传感器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提供商中排名第一[4] - 电流传感器产品2024年全球收入排名第三 运动传感器芯片当年交付量约1亿枚[5] 业务模式与市场布局 - 采用IDM营运模式实现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制造全价值链管控[4] - 全球业务布局包括德国晶圆制造和中国运营 双品牌战略(希磁品牌国内市场/Sensitec品牌国际市场)[4] - 产品覆盖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 契合能源转型和工业数字化趋势[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2.65亿元[5][7]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985.2万元 2025年前四个月利润1003.6万元[5][7]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2024年度毛利分别为1.02亿元/1.07亿元/1.21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达5173.5万元[7] - 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22-2024年度研发开支分别为4268万元/5092万元/5365万元[7]
希磁科技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的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8-25 23:31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磁性传感器行业IDM企业 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及全价值链垂直整合能力 以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公司中排名第六 在中国磁性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xMR传感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及极端环境稳定性强等优势 以2024年xMR传感器收入计在全球排名第五 在中国所有xMR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电流传感器产品以2024年收入计在全球排名第三 2024年向欧洲及亚洲领先客户交付约1亿枚运动传感器芯片(包括晶圆裸晶、单个芯片及模块) [3] 业务模式与市场覆盖 - 采用整合IDM营运模式 实现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模块设计及制造的全价值链管控 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2] - IDM业务布局全球 德国基地负责先进晶圆制造 中国基地负责全面运营 通过希磁品牌服务国内市场 通过成熟Sensitec品牌服务国际市场 [2] - 产品覆盖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等多个下游领域 契合能源转型、碳中和计划及工业数字化趋势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人民币 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分别为1.98亿元、2.65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至2024年度年内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985.2万元人民币 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利润分别为-610.1万元、1003.6万元人民币 [3] - 2024年度毛利率达17.2%(毛利1.21亿元/收入7.03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率显著提升至19.5%(毛利5173.5万元/收入2.65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