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等

搜索文档
15+12!2025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名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49
9月24日,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2025年度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吴江开发区共有15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12家企业入 选瞪羚企业。 在本次公布的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吴江区共有21家企业入围,其中15家来自吴江开发区,占比达71.4%;在瞪羚企业名单中,吴江区入选企业 为30家,吴江开发区占12家,占比为40%。 近年来,吴江开发区通过持续优化制度供给与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聚集,有力助推企业加速成长,逐步形成了以独角兽和 瞪羚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独角兽(含培育)企业27家、市级以上瞪羚企业115家,为区域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接下来 吴江开发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生态建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实现高质量跨 越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注入新动能。 | 0 | 办州诺丹有给忧桃月限公司 | 吴江井友区 | | --- | --- | --- | | 7 | 苏州市安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吴江开发区 | | 8 | 苏州新尚思 ...
全球财富重新分配!美联储降息后,中国接得住千亿资金吗?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27
降息的靴子终于落地。九月十八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还释放了信号——今年内可能再降一到两次。 时隔一年,美国又拉开了降息周期的序幕,这意味着超过千亿美元的资本要往全球市场流了。这事儿听着像个确定的好消息,但大家先别着急下结论,这次 降息远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得说,这次降息的幅度完全符合市场预期。可能有人会问,就降25个基点,是不是太谨慎了?但实际上,这个幅度刚好合适。 要是美联储敢激进降息,比如一下降50个基点,市场反而会多想——是不是美国经济出了大问题,甚至要衰退了?一旦这么想,恐慌情绪很容易起来。 美股要是大幅波动,全球那些容易受影响的资产(比如股票、基金)都躲不开,咱们A股市场也得跟着承压。所以说,25个基点是理性又克制的选择:既告 诉市场"接下来会放宽松",又避免大家反应过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市场预期十月再降息的概率已经飙到了97.4%,宽松的趋势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但真正要警惕的是美联储的"组合策略"——一边降息放钱到市场里,一边还维持着缩表的节奏不变。所谓缩表,就是美联储卖出手里的债券,把市场上的钱 收回来。 一边放水、一边抽水,这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其实是美联储在 ...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日报· 2025-09-19 01:26
创新能力提升 -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 [2][3] 区域创新布局 -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2] - 成渝 武汉 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格局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 [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转化金额累计120.9亿元 比试点前三年增长126.5% 带动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试点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 包括3家国家级交易机构 12个示范区 1084家技术转移机构 1.9万家研发平台 1.6万家孵化载体 [5]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形成全链条服务网络 [5] 重大技术突破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优势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 [4]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4] 民生科技应用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重大传染病防治与慢病诊治取得新突破 [6] - 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是十三五时期2.8倍 全数字PET-CT等高端医疗装备实现国产化 [6]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8% 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与应急救灾智能化水平 [6] 未来发展目标 - 未来5年是建成科技强国关键攻坚期 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7]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能源业ETF跌近1%,网络股指数ETF跌0.5%,全球航空业ETF涨超4%。
快讯· 2025-07-10 13:44
行业ETF表现 - 能源业ETF下跌0.86%至87.30美元,成交量为117.67万股,总市值218.62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55% [1][2] - 网络股指数ETF下跌0.49%至268.18美元,成交量5097股,总市值178.0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28% [1][2] - 全球航空业ETF上涨4.06%至24.84美元,成交量76.60万股,总市值7824.60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2.01% [1][2] 科技与半导体 - 半导体ETF上涨0.48%至286.80美元,成交量41.68万股,总市值33.90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8.43% [2] - 全球科技股ETF微跌0.01%至93.67美元,成交量7760股,总市值13.11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74% [2] - 科技行业ETF下跌0.10%至257.57美元,成交量34.49万股,总市值819.22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1.15% [2] 金融与消费 - 金融业ETF下跌0.11%至52.34美元,成交量181.49万股,总市值582.5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06% [2] - 可选消费ETF上涨0.50%至220.04美元,成交量16.18万股,总市值276.38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1.44% [2]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22%至80.64美元,成交量183.77万股,总市值136.4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84% [2] 医疗与公用事业 - 医疗业ETF下跌0.30%至135.08美元,成交量73.57万股,总市值258.50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96%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下跌0.32%至131.87美元,成交量58256股,总市值104.70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0.17% [2] - 公用事业ETF下跌0.38%至81.59美元,成交量104.98万股,总市值118.45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9.31% [2] 区域银行与银行业 - 区域银行ETF下跌0.22%至62.98美元,成交量37.97万股,总市值52.56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5.78% [2] - 银行业ETF下跌0.32%至58.20美元,成交量29790股,总市值45.04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6.39% [2]
武汉13家企业拟境外上市,三年内培育500家上市后备企业
长江日报· 2025-06-20 02:16
武汉市资本市场发展目标 - 力争三年内诞生1家市值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培育500家以上的"金种子""银种子"企业 [1] - 当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2家,去年新增8家,涵盖国产数据库、智能汽车AI芯片、电竞游戏、交互式AI等新兴产业 [1] - 2023年宏海科技在北交所上市,元光科技成为港交所智能时序数据服务"第一股",大众口腔拟赴港交所上市 [1] 企业上市支持措施 - 抢抓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机遇,推动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如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交易所审核 [1] - 培育1家在证监局辅导企业和6家金种子后备企业上市 [1] - 支持13家拟境外上市企业(包括大众口腔、沃德通、翰思艾泰芯擎科技等)利用"科企专线"加快赴港上市步伐 [1] 后备企业培育体系 - 构建500家企业组成的金银种子后备库和35家企业组成的在辅在审库 [2] - 提供上市辅导、并购重组、产业链助手等服务,开展项目路演、政策宣介等活动 [2] - 通过线上线下与三大证券交易所合作提升募资培育水平 [2]
全面回暖!创投“硬科技”赛道退出回报亮眼,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
券商中国· 2025-06-01 23:20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态势 行业整体表现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数量和规模连续6年增长,截至2024年末存续801家管理人,备案3429只基金,管理规模4103.42亿元,数量和规模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2.65倍和2.25倍,年均增速24.09%和21.74% [6] - 2024年行业"退出难"问题缓解,退出项目数量1954个(同比+96.42%),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同比+70.28%),创近三年新高 [2] 投资方向聚焦 - "投硬科技"趋势显著:2024年投资高新科技企业项目1.09万个(同比+5.71%),占比53.40%,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25.46%)、半导体(+12.17%)、生物科技(+6.46%)领域项目涨幅突出 [1][7] - "投早投小"策略深化: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同比+4.28%),占比46.36%;初创科技型企业在投项目5678个(同比+8.86%),在投本金987.58亿元(同比+9.03%) [7] 退出渠道优化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仍为主流:2024年通过这两种方式退出项目1369个(同比+107.11%),金额338.36亿元(同比+81.25%) [2] - 公开市场退出突破明显:通过该方式退出项目331个(同比+90%),金额222.41亿元(同比+104.50%),其中境外上市退出项目28个(达2023年3.5倍),金额22.14亿元(达2023年10.87倍) [2][3] 中长期资金参与 - 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16.74%,出资规模2381.06亿元,其中引导基金投资者624个(同比+24.32%),出资909.47亿元(同比+14.11%) [4] - 全国社保基金新增认缴50亿元,合计认缴2只基金规模74亿元;66家股份合作公司认缴5.99亿元(同比+6.45%),实缴4.31亿元(同比+3.11%) [5] 硬科技赛道回报表现 - 信息技术服务等7大硬科技行业累计退出项目占比35.69%,其中化学制品(5.14倍)、半导体(3.01倍)回报倍数领先;2024年该7行业退出项目占比提升至43.86%,生物科技回报倍数2.59倍高于累计水平 [3]
[5月25日]美股指数估值数据(关税再起,全球股市波动,港股红利上涨)
银行螺丝钉· 2025-05-25 13:54
全球股票指数估值表 - 公司推出覆盖美股、全球股票指数、美债指数的估值表 每周日定期更新 并支持用户反馈希望增加的品种 [1][2][3] - 目前系统已覆盖海外主流几百只指数品种 [4] 全球股票市场表现 - 本周全球股票市场指数跌至3.6星 全美股市场指数下跌2.5% 除美股外其他市场波动较小 [5][6] - 港股恒生指数上涨1% 红利指数上涨超2% 连续6周上涨 [7][8][9][10] - 人民币和港币存款利率下降 利好红利等高股息率资产 [11][12] 港股红利品种特点 - 港股红利类指数股息率普遍达6-7% 但通过港股通投资需缴纳20%-28%分红税 实际到手股息率降低 [14][15][16] - 估值表中港股红利品种的股息率数据已扣除分红税影响 [17] 美股市场波动因素 - 特朗普宣布对欧洲提高关税导致美股波动 4月初关税事件曾使全球股票市场跌至4.1-4.2星 [18][19] - 关税可能推升美股通胀 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 美元债券规模庞大难以承受高利率 [21][22][23][24] 全球股票市场历史走势 - 2018年、2020年、2022年为前几次低估阶段 4月初跌至4.1-4.2星后反弹 本周回落至3.6星 [26] 全球股票指数投资渠道 - 海外市场全球股票指数基金规模达上万亿美元 内地暂未推出 但可通过投顾组合模拟配置美股、英股、港股、A股等多市场指数基金 [28][29] - 内地投资海外基金普遍限购 当前全球指数投顾组合每日限购350元 [29] 指数估值数据 - 美股指数估值显示:标普500市盈率23.09 市净率4.94 股息率1.31% ROE 21.39% [41] - 纳斯达克100市盈率27.71 市净率7.66 股息率0.74% ROE 27.64% [41] - 全球主要市场估值:越南市盈率19.68 韩国11.10 德国18.74 英国13.14 [42] 新书发布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投资类销量榜 新增30年数据及房地产收益率分析 [31][33] - 该书通过跨资产历史数据比较 论证股票是长期最佳财富积累途径 [34][35]
“科八条”下已现百单并购 上市公司发力全链条整合
证券日报· 2025-05-09 16:25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议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1] - 自"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并购交易数量达100单,交易金额合计超247亿元 [1] - 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39单并购交易 [1] -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项目从受理到交易所审核通过仅用时52天,到获证监会同意注册仅用时两个月 [1] 并购交易特点与估值方法 - 多家科创板公司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公司发展特点的估值方法,部分公司基于标的未来盈利情况设置估值调整或附加合并对价安排 [1] - 100单交易均为产业并购,并购标的多为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 [2] - 希荻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填补AC-DC芯片领域技术不足 [2] -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加强CXO产业链协同 [2] 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效率 - 多家公司运用定增募资、定向可转债募资、银行并购贷款、超募资金收购等方式 [2]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约1690万元,自有资金及并购贷款约14120万元收购湖南戴斯光电有限公司51%股权 [2] 国际化布局与产业链补强 - "科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披露15单拟收购境外企业的交易 [3] - 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4674.78万元收购匈牙利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开发公司CadLine,布局海外BIM市场 [3] - 科创板公司已披露27单拟收购未盈利企业的交易 [3] -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子公司新昇晶投46.7354%股权、新昇晶科49.1228%股权和新昇晶睿48.7805%股权,实现对300mm大硅片全产业链的控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