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5 23:27
风起鳌山湾。以"海"为笔,即墨正在蔚蓝版图上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位于女岛片区的海上光伏设施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 到钢平台上;此刻,位于鳌山湾的海上施工现场同样繁忙,在大型机械作业下,一块块钢平台被固定在海面 上……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 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首批已并网发电,年 底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双碳"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市场之一。在即墨构建的"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 洋新能源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方案》,即墨围绕海洋新能源产业,将抢抓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新机遇,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开工,提高 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度。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年均 增速保持在7%左右……海洋,不仅是青 ...
广州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3 08:38
规划范围与目标 - 规划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其中海域面积385平方公里 陆域413平方公里 [1] - 到2025年形成珠江口"黄金内湾"标志性区域 到2035年建成创新要素集聚 海洋产业发达 生态环境优美的海岸带 [1] - 大陆海岸线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2.56公里 [1] 空间格局与区域协同 - 打造"一带三区 串珠成链"海岸带空间格局 一带指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 三区包括北部古港活力都市风貌区 中部海岛生态人文风貌区 南部滨海智创新城风貌区 [3] - 共筑珠江口海上生态安全屏障 共建大湾区海上基础设施集群 共育黄金内湾海洋创新发展带 [3] - 广州现有14个海岛 总面积97平方公里 含5个有居民海岛(95平方公里)和9个无居民海岛(2平方公里) [2] 海域功能分区 - 航运区占全市海域面积24.63% 海洋预留区占15.06% 文体休闲娱乐用海区占5.67% [3] - 路桥隧道区占海域面积0.25% 风景旅游用海区占0.09% [3] 产业发展规划 - 2024年广州市海洋生产总值4979亿元 占广东省25% [4] - 优化提升港口航运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 加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等新兴产业 [4] - 打造六大产业组团 包括海岸带北部先进制造与服务组团 狮子洋增长极滨海旅游与服务组团 庆盛科技与先进制造组团等 [4] - 布局五大产业园区 包括龙穴岛国际海洋岛 南沙湾—慧谷—明珠科学园 莲花山中心渔港核心区等 [4] 科技创新布局 - 依托南沙科学城发展海洋科学 重点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 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4] - 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 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4]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地加码布局——十万亿海洋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蓝海”
新华网· 2025-08-12 05:44
中央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政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 [1] -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38亿元 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 - 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2]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海域综合治理并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规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包括三大主导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 [3] - 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 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 2025年海洋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 [4] - 广东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及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优化海洋服务业 [4] - 山东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推进海洋科技攻关及四链融合 [4][5] 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及科研合作 [1] - 山东加快建设以崂山实验室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攻关深水及绿色安全技术 [5] - 政策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5]
宁波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3:30
宁波舟山港现状与优势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全球第三 [6] - 港口硬实力突出,包括干散货吞吐量、吃水深度和集装箱泊位总长度,但航运服务业存在短板 [8][9]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同比增长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逐步推进 [9] 海洋经济规模与差距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低于青岛(33%)和天津(31.4%) [13][14] - 2002-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7倍,但总量仅为青岛/天津的约50% [13][1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速超10%,占海洋经济比重21% [20] -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包括1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规划 - 龙头产业为绿色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港航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文化旅游和现代渔业 [18] - 五大特色产业涵盖海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空航天和新能源 [18]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生产基地,全球海缆竞争力10强,2025年将投产智能化工厂二期 [17] - 国电象山1号风电场利用年均风速7.6米/秒的资源,宁波形成全国最大风电铸件生产基地 [17] 航运服务业补短板措施 - 2021年起实施《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发布省级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9] - 计划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国际龙头机构分支机构 [10] - 推动宁波航运交易所扩大海上丝路指数国际影响力,打造航运金融与保险创新业态 [11] - 港产城融合问题突出,需解决物流不畅和产业升级乏力问题 [9][10]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海洋科技资源分散,缺乏国家级平台(青岛拥有40家涉海科研机构,宁波仅超20家) [22]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一期 [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拥有国内最综合海洋材料研发体系,正建设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 [24][25]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孵化锐科海洋科技,但高端材料仍需进口,本地人才供给不足 [23][25] 未来发展目标与行动 - 目标2025年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推动港产城文深度融合 [15] - 实施海洋经济倍增发展九大行动,争创2个省级海洋经济倍增平台 [14] - 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构建完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 建议支持国家级海洋科创平台布点,加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 [22][24]
向海图强宁波补课,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9:58
宁波舟山港发展现状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 [5] - 港口空间格局调整为"一港、两核、二十区",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和长三角大宗商品中转基地 [5][6] 海洋经济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达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较2002年增长17倍 [10][11] - 横向对比青岛(5513.2亿元/33%)、天津(5659.5亿元/31.4%)仍有差距 [12] - 海洋新兴产业增速超10%,增加值580亿元占比21%,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16][17] 港口配套与航运服务短板 - 存在"大港小航"问题,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3][6]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中 [7] - 规划建设航运数智化服务平台,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龙头企业 [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四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工程装备、文化旅游 [14] - 五大特色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天、新能源 [14]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基地,象山海上风电年风速达7.6米/秒 [13]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拥有超20家涉海科研机构,包括宁波材料所、北大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9][20]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 [18][21] - 材料所建立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覆盖材料全寿命周期研发 [2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规划将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设立海洋科技专项资金 [4][15] - 目标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地位,海洋经济倍增发展 [12][15] - 重点突破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5][18]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07:2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标杆样本 [1]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中游,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与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1] 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完善,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 - 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油气全产业链、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3] - 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制造具有显著优势 [3] - 开放合作水平高,与多国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4] -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 [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 统筹资源、资本、技术、制度、数据等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4]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5] - 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5] - 依托宁波舟山港优势,发挥数字化条件,搭建专业平台,结合航运、金融、贸易、物流资源 [6]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工程装备、新材料、绿色渔业等高科技产业 [7]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建设,深化科研机构、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 [7] - 推动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培育创新型涉海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