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多边海洋合作
大众日报· 2025-09-05 00:59
海洋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 通过全球海滨城市合作推动海洋生态保护 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创新[2] -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青岛 牵头发布《青岛宣言》 海滨之城行动倡议 海洋十年青岛倡议 海洋之神等涉海公共产品 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升[2] - 山东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 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7个涉海国际组织进驻青岛 高水平举办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3] 海洋产业与装备制造发展 - 青岛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协同 中船发动机生产船用发动机 青岛海西重工生产船用发动机曲轴实现快速就近配套[3] - 基地处于中日韩船舶制造业金三角中心地带 拥有水深湾阔地理条件 产业链完整 产业分布集中 紧邻青岛港前湾港区 航道资源优越 超过200条航线连通全球[3] - 北海造船作为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单位 现手持订单近60艘 国际客户订单量超85%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 21万吨氨燃料散货船采用青岛芯发动机 大气海洋激光雷达远销欧美 韩日 东南亚[3] 港口与物流网络拓展 - 山东港口航线总数360余条 形成日韩 东南亚 中东 印巴 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 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 为沿黄省份提供高效便捷出海通道[4] - 山东港口日照港开通岚山—阿布扎比新航线 99辆国产校车首航运往阿布扎比阿里山[4] - 山东港口2024年新增国际友好港10个 国际友好港总数达到54个 围绕丝路电商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借船出海[4] 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7日至9日在青岛举行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名嘉宾参会 围绕海洋未来展开深度对话[4] - 山东通过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以更加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新空间[4]
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在南通举行
中证网· 2025-08-07 14:27
会议背景与主题 - 江苏证监局 江苏省工信厅和南通市政府联合主办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宣导会 主题为扬帆蓝海 资本领航 旨在以金融活水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并助力江苏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1] - 沿江沿海8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50余家重点船舶海工装备企业代表参会 沪深北交易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1]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与产业基础 - 发展海洋经济被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江苏作为通江达海经济大省肩负向海图强使命[2] -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修船能力占全国三分之一 造船完工量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构建从研发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2] - 该领域江苏上市公司达70余家 涵盖船舶制造 风电设备 海洋重工和港口运输等领域 总市值7435亿元 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2] - 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418亿元 有效促进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2]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与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系列政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包括两创板改革支持新兴产业 优化再融资流程及拓宽民营科技企业债券融资渠道[3] - 改革方向与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及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合 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和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3] -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体现于三星能科和德力佳等江苏企业顺利过会[3] - 江苏今年以来新增A股上市企业14家位居全国首位 目前A股上市公司709家其中科创板114家 北交所50家均稳居全国第一[3] 政策解读与企业实践 - 沪深北交易所宣讲企业首发上市 并购重组和债券发行相关政策 江苏省工信厅分析世界级船舶海工集群发展情况[4] - 江苏证监局介绍辅导监管相关政策 企业代表三星能科和中天科技分享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与产业链协同的经验[4] - 各方围绕用好资本市场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交流 强调企业家需弘扬敢为人先精神抢抓改革机遇[4]
全球近万艘巨轮用上镇江“节能桨”
新华日报· 2025-05-29 21:3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完成2824TEU船舶节能改造项目交付,预计减少船舶燃油消耗约10% [1] - 提供从设计到安装全流程的"中国方案",成为全球航运"脱碳潮"中的高性价比示范方案 [1] - 相较于更换发动机的"拆船"操作,更换螺旋桨仅需3—6个月,装好即走,更具性价比 [1] - 水动力节能整体方案已在全球近万艘船舶上应用,累计节省燃油费2.76亿美元,减碳超24万吨 [1] - 依托20年建立的船型数据库,能为全球船东快速提供匹配度最高的节能解决方案 [1] - 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原料熔炼工艺研发成果显著,产品关键指标优于行业规范10%—15% [2]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2年公司产值1.5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0亿元,交付量稳居全球前三 [1] - 出口业务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1] - 在土耳其、阿联酋、越南、新加坡等国广泛开展业务,多次参加国际航运海事业展览会 [2] - 预计未来3年售后服务端业务年均增长超过100% [2]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国际海事组织碳排放新规倒逼航运业大规模设备迭代 [1] - 全球海事工业界掀起绿色技术革命,节能装置研发和全流程解决方案重新定义全球海事竞争规则 [2] -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是镇江重点打造的"四群八链"之一,政府支持企业参加境外海事展、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2] - 1—4月镇江市船舶累计出口11.2亿元,同比增长131.3% [2]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举行 三大创新平台揭牌,多校企签约
镇江日报· 2025-05-09 23:35
镇江市船舶海工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 - 镇江高新区与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联合举办大会,旨在深化校地合作、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化创新生态,推动镇江打造全国影响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1] - 市科技局介绍镇江市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情况,镇江高新区进行产业推介,聚焦技术转移转化、企业技术、投资合作等需求 [1] - 江苏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分享科技创新情况与合作愿景,推动产学研联动 [1] 创新平台揭牌 - "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揭牌,由镇江高新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共建,目标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 - "船舶海工装置智能制造技术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数字化创新中心"同步揭牌,助力技术转化与孵化 [1] 合作协议签约 - 江苏科技大学与澳门城市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学科、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澳门与内地协同发展 [2] - 8家船舶海工企业与6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2] - 镇江高新区管委会与6家企业(如澳芯海洋科技、上海力矩机械)签约,推动产业链项目落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