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餐
icon
搜索文档
贾国龙推出的快餐子品牌都“凉”了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38
核心观点 - 西贝因预制菜风波引发品牌信任危机 公司承诺调整加工工艺以恢复消费者信心[1] - 西贝多个快餐子品牌发展受阻 第二增长曲线战略阶段性落空[1][2][4] - 公司战略重心回归主品牌 通过品牌简化与业务收缩聚焦核心餐饮业务[6][7] 品牌调整与关停情况 - 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品牌周期不足一年 北京仅存1家门店且暂停营业[1][2] - 贾国龙中国堡项目2023年计划开店100家 但2024年3月全部关闭[2] - 贾国龙小锅牛肉从28家门店收缩至3家 部分业务被独立并自负盈亏[4][6] 产品与价格策略 - 西贝小牛焖饭产品由中央厨房供应 客单价35.9元较主品牌100元大幅降低[1][5] - 消费者反馈价格偏高且分量不足 即便优惠后仍难以匹配写字楼消费水平[5] - 产品线改造延续供应链协同 焖饭与小锅牛肉存在配料与口味相似性[4]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式快餐人均消费聚焦10-30元区间 超六成品牌定位该价格带[6] - 塔斯汀采用加盟模式快速扩张 2024年门店达8000家对比西贝直营模式受限[2][4] - 现炒快餐与食材新鲜度成为消费关注重点 行业进入低增长竞争阶段[6] 战略转型举措 - 西贝2024年收窄快餐副业与零售业务 重心回归莜面村主品牌[6] - 主品牌更名为"西贝"并更换Logo 迈向全球化与去品类化战略[6] - 借鉴九毛九等同行做法 放弃未达预期子品牌以集中资源[7] 品牌迭代历史 - 2016-2024年累计推出超10个快餐子品牌 包括燕麦面/肉夹馍/功夫菜等[6] - 快餐品牌平均存活周期短 公司持续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形态[2][6]
以产品主义著称的西贝,为何走上标准化快餐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3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在2015年起开启密集副牌孵化实验 推出十余个副牌覆盖快餐、轻食、烘焙、零售、预制菜等热门赛道 累计投入超5亿元[2] - 副牌实验包括"莜面村"到"中国堡"、"燕麦工坊"到"弓长张"等品牌 但无一成功 最短命品牌仅存3个月[2] - 2024年6月公司宣布将"贾国龙小锅牛肉"升格为第三增长曲线 明确不再碰30元以下快餐 标志十年快餐实验正式落幕[8] 品牌定位问题 - 副牌在品牌命名上大量使用创始人个人IP或模糊概念 如"燕麦工坊"被误认为健康食品店 "西贝酸奶屋"客单42元被误认为甜品店[5] - "弓长张"被误解为33元现炒 实际客单45元 造成价值错位 品牌命名未能清晰传达产品定位和价格区间[5] - 副牌与主品牌"西贝莜面村"缺乏清晰关联逻辑 导致品牌资产稀释 消费者无法理解品牌关系[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公司副牌客单价集中在28-45元区间 陷入定价陷阱 既无法与低价快餐竞争 又难以与规模连锁品牌抗衡[6] - "麦香村"客单28元因选址商场地下层房租成本高导致毛利侵蚀 "超级肉夹馍"客单39元接近正餐但体验不匹配价格预期[6] - 公司最终回归正餐逻辑 "小锅牛肉"定位80元客单价 120平米门店 现炖牛肉 专注于单客价值最大化与品牌体验升级[9] 运营效率挑战 - 副牌普遍存在出餐慢、翻台低、人效差问题 "超级肉夹馍"翻台不足3次 远低于快餐行业6次基准[5] - "弓长张"因炒菜机卡锅导致出餐口排队20米 违背快餐本质[5] - 公司组织基因为正餐导向 缺乏快餐所需的供应链管理、中央厨房建设和标准化流程能力[6] 行业认知与反思 - 公司创始人承认"组织无法同时驾驭两种逻辑" 正餐团队天然排斥标准化[8] - 快餐核心是效率而非口感 消费者在快餐场景下决策周期短、价格敏感度高、等待时间容忍度低[5] - 中餐快餐化存在复杂性 不是所有品类都适合标准化 规模不是目的 可持续盈利才是关键[9] 危机事件影响 - 罗永浩微博指责公司"几乎全是预制菜"引发舆论危机 导致公司日营业额骤降300万元[2] - 公司采取开放全国370家店后厨 上线"罗永浩菜单" 声称"零预制"并宣布起诉等应对措施[2] - 事件揭示餐饮行业"预制工艺"与"预制菜"边界模糊 消费者知情权长期悬空的问题[2]
外卖下半场:开设快餐、孵化新品牌,金百万选择多元转型主动求变
央广网· 2025-08-13 09:02
行业背景 - 消费环境持续承压且成本结构性上涨 多家餐饮企业面临增长瓶颈[1]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 京东入局外卖 淘宝闪购全面上线并发放消费券 美团加码补贴 直接撬动消费需求并带来意外生意增量[1] 公司经营表现 - 金百万堂食和外卖订单从去年9月开始减少 今年上半年生意较去年下半年更差[1] - 淘宝闪购上线后 金百万在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日均订单量从4月1800多单增长至7月3500多单 增幅90%[3] - 尽管客单价下降 但订单量大幅增加推动收入增长42%[3] - 外卖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从30%提升至50% 与堂食业务持平[3] - 毛利率有所下降 但整体毛利额增长迅速[3] - 新增外卖订单中新客比例占50%[3] 战略转型 - 外卖业务从2015年可有可无的补充发展为独立运营业务板块[5] - 巩固核心业务 坚持产品口味和性价比 探索炒菜机器人提高效率[5] - 重新利用堂食大厅开设快餐项目吸引客流[5] - 孵化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湘菜品牌 实施多品牌战略应对多元化需求[5] 行业竞争格局 - 平台竞争使商家获得更多话语权和优惠政策[3] - 京东入局后美团和饿了么订单量未显著下降 淘宝闪购也呈现类似情况 表明新需求被挖掘而非原有市场争抢[3] - 行业从降价式竞争转向服务质量和产品优势的价值型竞争[5] - 多平台竞争环境使商家获得比原来更好的政策[3] 公司治理 - 选择性参加平台促销活动 主动控制毛利率和维护价格体系[3] - 将外部市场变量内化为组织进化和能力升级[6]
金百万总经理:外卖拉动整体收入、毛利额显著增长,良性竞争市场给予商家更多话语权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07
行业背景 - 餐饮行业面临消费环境承压和成本结构性上涨的双重挑战 普遍出现增长瓶颈 [1] -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 京东入局外卖 淘宝闪购全面上线并发放消费券 美团加码补贴 直接撬动消费需求 [1] 公司经营表现 - 金百万堂食和外卖订单从去年9月开始减少 今年上半年表现不如去年下半年 [1] - 4月在淘宝闪购上线后 公司在淘宝闪购和饿了么的日均订单量从1800多单增长至3500多单 增幅达90% [1] - 公司收入增长42% 尽管客单价下降但订单量大幅增加 [3] - 外卖业务营收占比从30%提升至50% 与堂食业务持平 [3] - 毛利率有所下降 但整体毛利额增长迅速 [3] - 新增外卖订单中新客比例占据一半 [3] 业务战略转型 - 外卖业务从2015年的"可有可无的补充"发展为独立运营的业务板块 [4] - 公司选择性参加平台促销活动 主动控制毛利率和维护价格体系 [3] - 巩固核心业务 坚持产品口味和性价比 探索炒菜机器人提高效率 [6] - 重新利用堂食大厅开设快餐项目 孵化湘菜品牌实施多品牌战略 [6] - 行业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和质量的价值型竞争 [6] 平台关系变化 - 多平台参与使商家获得更多话语权和优惠政策 [3] - 平台竞争带来更有利的商家政策 相比市场未充分竞争时期有明显改善 [3] - 新平台加入并未导致原有平台订单量显著下降 而是挖掘出新的市场需求 [3]
南京知名正餐品牌热议数字化转型:把握外卖平台良性竞争下的红利期
搜狐财经· 2025-08-12 15:56
行业趋势 - 外卖行业多平台良性竞争格局开启后,市场容量从每日1亿单增长至2亿单以上,为餐饮品牌数字化转型创造红利期 [4] - 中高端餐饮企业面临商务宴请需求降低的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和外卖新赛道重塑竞争力 [5] - 餐饮企业普遍认为多平台竞争提升了选择权和话语权,商家和消费者均受益 [5] 企业案例 - 南京红杏酒家在淘宝闪购上线后单日订单突破280单,成都门店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长50%,外卖收入占门店营收三分之一 [7] - 红杏酒家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研发新菜品并推出小份菜,同时将外卖客人转化为堂食客人实现流量闭环 [7] - 红杏酒家经典菜品如回锅肉、宫保鸡丁在工作日午高峰和周末下午茶时段成为爆款,单日订单量远超预期 [8] - 鸡鸣汤包通过调整出餐时间和定制保温包装解决配送问题,淘宝闪购订单量7月较4月增长近2倍 [12] 数字化策略 - 中高端餐企通过外摆和外卖实现"亲民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拓展生存空间的关键 [9] - 禾苑等品牌利用外摆与外卖产品重合度高的特点控制成本并增加收入 [10] - 未上线外卖的品牌如绿扬春正寻求与平台合作,探讨基于菜品特征优化外卖品质的方案 [10] 平台支持 - 淘宝闪购推出500亿消费券计划带动"万单店"数量增长274%,并推出"优店腾跃计划"提供免佣、流量扶持及AI工具支持 [12]
外卖下半场:餐饮商家的新牌局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5:33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变化 - 京东2025年初高调入局本地生活领域推出即时零售与外卖服务迅速布局一二线城市打破原有市场格局[1] - 淘宝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加大补贴活动美团同步加码补贴力度形成三大平台竞争局面[1] - 多平台竞争通过新入口和场景激活潜在消费人群带来结构性市场增量而非简单存量迁移[15] 平台补贴对商家的业绩影响 - 和合谷7月订单量相比6月增长超过100%外卖收入占比从50%提升至60%闪购侧营业额和利润额增量远超预期[7] - 金百万在淘宝闪购上线后日均订单量增长90%从4月1800多单增至7月3500多单外卖营收占比从30%提升至50%总体收入增长42%[8] - 一心饭团成熟门店外卖订单从4000单增长至7000单新店首月单量从4000单提升至7000单部分门店单平台实现一万单[8] 商家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连锁快餐品牌凭借稳定品质和品牌认知在补贴活动中更易获益客单价20-30元区间补贴后价格对消费者吸引力显著[7] - 一心饭团将补贴投入视为战略投资换算为品牌广告费以换取高市场渗透率和用户心智占领[10][11] - 金百万选择性参与促销活动控制毛利率维护价格体系虽毛利率下降但整体毛利额增长迅速[11] 多平台竞争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 多平台格局打破单一渠道生态使商家重获市场选择权和经营话语权平台给商家的政策优于垄断时期[12][14] - 外卖平台提供健全SaaS系统助力商家实时获取运营数据优化经营策略新品牌获得平台深度资源倾斜[13] - 京东外卖整合进主站首页淘宝闪购联动饿了么降低用户认知门槛拓宽消费场景辐射更广泛人群[15]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外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消费方式金百万外卖业务从补充板块发展为独立运营业务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提升[19] - 平台竞争推动餐饮业供给侧改革加速行业数字化改革供应链升级和服务场景多元化发展[23] - 商家通过优化取餐流程调整产品结构升级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运营能力[21][22] 消费群体与市场增量特征 - 补贴活动带来新客比例显著提升金百万订单增长中新客占一半和合谷新客比例明显上升[15] - 年轻消费群体活跃度明显上升成为外卖场景重构中最具潜力的增量来源之一[15] - 淘宝闪购优惠券带动非餐饮类零售消费每1元有效补贴带动6.76元支付宝支付额外消费其中3.11元为线上电商实物消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