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座5万亿之城来了,中国城市格局怎么变
凤凰网· 2025-09-20 14:46
北京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 - 北京经济总量即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跻身"5万亿俱乐部"的城市[1] - 2024年北京GDP达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2%[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同比增长5.5%[3] 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优化 - 过去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3]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关键指标均处全国最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3] -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长期居全国之首[4] - 已形成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信息软件业2025年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成[4]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5]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占全国总量近半,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达105款居全国首位[5]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5]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5] - 2024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5]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5] 消费与投资 -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过7.5%[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能够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6]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8] -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落地创业,涵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9]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的近两倍[10] 城市经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已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几年有望增至30个[13] - GDP前十强城市已集体站上2万亿新起点[13] - 2024年重庆以32193.15亿元GDP超越广州升至第四,其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增长90.5%[13] - 苏州2024年以6%增速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13]
山东加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产性领域培育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9-05 08:26
服务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提升[3]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 10大行业门类中9个实现正增长[3] - 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1.6万余家 近三年增长44%[3] 重点行业增长态势 - 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 现代金融等骨干行业稳健增长[3] - 租赁商务 信息软件 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3]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 - 85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1-7月完成投资超600亿元[3] - 全年预计建成投产37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 聚焦人工智能 科技研发 大数据服务 现代物流 商务咨询等11个细分赛道[3] - 年底前新认定30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20家服务业创新中心[3] - 建设120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 深化制造与服务双向渗透[3] 政府支持措施 - 完善服务业运行监测机制 针对趋势性变化和异常波动精准施策[3] - 对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 协调解决经营困难[3] - 持续遴选引领性强的优质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3]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印发
机器人圈· 2025-05-28 10:37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 - 核心观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1][2] 数据治理与模型训练 - 建设高质量制造业数据集,对数据首登记、首入表、首交易、首开放给予奖励支持 [2] - 搭建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开源数据集和数据治理工具集,支持标准化机构制定行业数据标准 [2] - 支持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数据沙盒制度,首次使用沙盒训练的企业可获免费服务 [2] 行业大模型与智能体 - 支持开发行业大模型,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打造通用智能体,对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智能体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3] - 制定标准化通信协议,形成混合智能应用范式,适配行业广的协议将在京津冀推广 [3] 企业技术中心与仿真验证 -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搭建实验场景,优先推荐成效显著的市级中心为国家级中心 [4] - 研发工业仿真软件,搭建通用仿真平台,对承担重点任务的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4] 智能安全与装备升级 - 建设模型安全靶场,对行业影响力大的安全保障平台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对示范性新装备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 打造具身智能工厂示范标杆,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 [5] 智能产品与人才培养 - 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和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最高5000万元支持 [6] - 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实训基地,开展AI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培训 [6] 金融服务与案例推广 - 创新"AI智造贷"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 [7] - 征集并宣传标杆案例,建立宣传网络平台促进经验交流 [7]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行业竞争加剧 [9]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加剧,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0]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承压,但AI融合带来机遇 [10]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热点,微纳感知、人机协同等技术受关注 [10]
数实深度融合 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喜人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耦合发展 - 工业与信息软件业深度耦合,工业提供应用场景和需求驱动力,信息软件业构建工业变革的"神经中枢" [1] - 一季度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3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五成 [1]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 一季度北京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8%,高于全国水平0 3个百分点 [2] - 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223 8亿元,同比增长23 1% [2] - 1-2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6%,大中型工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3 4% [2] - 一季度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新设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 7%和1 8倍 [2] 工业领域提振消费与出口 - 一季度北京市工业产销率同比提高1 4个百分点,消费电子和显示器件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36 3%和8 3% [3] - 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02 8亿元,创近3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长8 3%,汽车和电气机械领域出口分别增长52%和1 2倍 [3] 高精尖产业投资与布局 - 一季度工业重点产业和信息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3 1%和1 8倍,经开区工业投资增长50%,海淀区信息软件业投资增长3 3倍 [4] - 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绿色能源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新型显示、高端医疗装备、氢能产业等项目 [4] 信息软件业发展 - 一季度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 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成 [7] - 1-2月规上信息软件业利润总额增长37 5%,营收规模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10 3% [6] - 北京市发布"软8条"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包括算力券、模型"首方案"等,最高支持3000万元 [7] 核心产业与新兴动能 - 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 2%和28%,新能源汽车产量12 1万辆,同比增长1 4倍 [9] - 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 3%,核心产业增长9 7% [10] 绿色转型与未来布局 - 北京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近两成 [11] - 加快打造绿色先进能源与低碳环保万亿级产业集群,支持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技术等领域发展 [12]
萧山撬动全域产业能级跃升
杭州日报· 2025-05-09 02:33
萧山国企园区改革成效 - 萧山国控集团近期签约顾连医疗、中园慧创、木也科技三个重大项目 [1] - 国企园区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推动萧山从土地开发商向产业运营商转型 [1] - 截至4月底萧山国企园区落户165个产业项目含25个飞地项目区外新招引项目一季度总营收5.06亿元总税收3040万元 [1] 信息港七期产业布局 - 中园慧创、木也科技入驻信息港七期该园区在改革评比中位列同类第一 [2] - 信息港七期总规划用地103亩西区已于2024年9月投运 [2] - 华澜微数据智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4亿元预计五年产值48亿元税收近亿元三年内落地10个高质量项目 [2] - 园区已落地中硼集团全国总部、国悦纳米新材料、拓尔微高端电子芯片研发等项目形成四大产业集群 [2] 标准化与个性化运营模式 - 萧山2023年9月出台《关于推进国企园区投建运营一体化的实施意见》 [3] - 紫橙国际创新中心、蓝橙国际科创中心等园区采用"十个一"标准化运营体系含10亿元规模特色园区产业基金 [3] - 萧山环投集团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空间对中小微企业推出灵活租赁组合紫橙国际创新中心去化率80%集聚百余家数智企业含4家准独角兽 [3] 跨部门协同发展案例 - 膜材料小镇7个项目总投资24.3亿元由区发改局、产发集团与河上镇协同推进 [4] - 传亿科技在无限公园当年升规并吸引6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得益于区科技局、交投集团与北干街道合作 [4]
最高奖励3000万元,北京支持信软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新京报· 2025-04-23 08:30
核心政策内容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简称"软8条") 涉及最高3000万元资金奖励 [1] - 政策包含算力券 模型"首方案" 软件智能技改工程 数据券 共享开源项目奖励和中小企业服务券6项资金支持措施 均为"达标即享"方式 [1] - 模型"首方案" 共享开源项目奖励和中小企业服务券为原有政策支持扩围 [1] 算力券政策细则 - 对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算力部署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补贴 重点支持大型云服务商和模型厂商 [1] - 补贴将根据企业MaaS平台的API收入 日均Token消耗量 注册企业和开发者用户数量等指标综合考量 [1] - 对通用智能体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需满足三个条件:通过网信办安全评估和备案审查 在应用商店首次上架 达到一定用户规模且获得实际场景应用 [2] 软件智能技改工程政策 - 面向软件研发侧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提升研发效率 包括通过算力构建 大模型部署 数据治理等手段变革开发方式 [3] - 支持企业内部部署软件辅助开发模型 实现知识问答 代码生成 代码审查等功能 [3] - 面向软件产品侧支持企业围绕基础软件 工业软件 事务处理软件 新型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3] - 通过项目投资额分档支持 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3] 数据券政策 - 鼓励企业通过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数据训练基地或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语料库首次开放训练数据集 [3] - 根据开放数据集的规模 质量 更新频率和应用效果给予支持 单个企业或机构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 政策实施时间表 - 申报细则正在研究完善中 计划二季度在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实施指南(第二批)中公开发布 [3]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泽平宏观· 2024-12-17 14:53
城市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 - 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维度 [3] - 南京、杭州、长沙、合肥、舟山、芜湖、苏州、宁波、大连、珠海位居2023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列 [3] 南京 - 2022年人均GDP17.9万元,居全国第六、中国省会城市第一 [4] -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拥有8所211大学、12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 [4] - 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10] 杭州 - 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27.1%,总量达5076亿元 [4][15] - 形成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 [15] - 2022年末常住人口1237.6万人,增量位居全省11个地级市之首 [4][15] 长沙 - 2022年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零售额六成左右,孵化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全国著名消费品牌80多个 [5][19] - 房价调控为全国"模范生",2022年房价收入比8.9,在全国重点二线城市中排名第六 [5][19] - 2023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9] 合肥 - 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4%,进入全国前20名城市之列 [5][20] - 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占规上工业比重56.2% [20]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以1.8%居全国第一 [22] 舟山 - 2022年人均GDP16.7万元,居浙江省第1、全国第8,超过了杭州和宁波 [5][25] -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68.5%,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 [25] - 2022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占宁波舟山港比重从21.0%提升至49.5% [25] 芜湖 - 2022年GDP总量达4502.1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 [5][30]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1064亿元,增长38.2% [30] - 2022年常住人口较2021年增长1.6%,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三 [31] 苏州 - 2022年GDP总量达2.4万亿元,比南京高7000亿元 [34]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实现4.6%的增长 [34] - 房价收入比仅12.4,远低于南京、杭州等经济实力接近的二线城市 [34] 宁波 - 2022年GDP总量15704.3亿元,同比增长3.5% [5][38] - 制造业是发展重中之重,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全国第八 [38] - 外贸发展突出,2022年进出口额达1.27万亿元,稳居进出口万亿元城市行列 [38] 大连 - 2022年GDP总量8430.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42] - 以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为主导产业 [42]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0.8%,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 [42] 珠海 - 2022年人均GDP16.4万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1.8 [44] - 七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家电电气、生物医药同比增长分别为17.1%、23.8% [44] - 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56.0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47.7万人,增长了58.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