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零售

搜索文档
翻倍股重挫、消费股上涨,这波“高切低”会调整多久?
第一财经· 2025-09-04 12:01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连续3个交易日调整 9月2日至4日沪指累计下跌2.83% 深证成指累计下跌5.54% 创业板指累计下跌6.09% 科创综指累计下跌8.74% [1][3] - 9月4日单日主要指数全面下跌 沪指跌1.25%至3765.88点 深证成指跌2.83%至12118.70点 创业板指跌4.25%至2776.25点 科创50指数跌6.08%至1226.98点 [2][4] - 当日2990只个股下跌 前期热门股北方长龙跌停 东芯股份 新易盛 天孚通信 思泉新材等跌幅超15% 寒武纪 仕佳光子 上纬新材跌幅超13% [2][4][5] 行业板块表现 - 科技板块遭遇重挫 光模块指数单日下跌11.04% 光芯片 光通信 光刻机指数跌幅超7% 稀土 服务器 CPU指数跌幅超6% [2][4] - 资金从高估值科技板块流出 计算机和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100亿元 通信 机械设备 汽车 国防军工 有色金属净流出45-92亿元 [4] - 防御性板块表现相对较好 商贸零售 美容护理 银行 旅游酒店板块涨幅居前 其中商贸零售 石油石化 建筑装饰 银行 交通运输 美容护理6个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2][4] 调整原因分析 - 市场调整主要由于前期过快上涨后存在兑现压力 自4月7日沪指3040.69点低位启动 至8月26日创出3888.60点近十年新高 累计涨幅较大 [3][5] - 短期利好兑现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回落 科技风格出现抱团迹象 TMT板块拥挤度接近预警线 交易结构恶化 [3][5][6] - 个别股票权重调整可能影响资金配置 如寒武纪 中芯国际超过科创50指数权重10%限制 可能迫使被动基金减仓 [2] 后市展望 - 市场可能进入横盘震荡阶段 为下一轮上涨积蓄力量 短期注重赛道间高点切换轮动 从高估值科技板块向低估值消费防御板块切换 [3][6][7] - 长期看好AI算力主线 调整后仍将是牛市核心主线 同时关注新能源 新消费 创新药 有色金属 基础化工 非银金融等景气度较高方向 [7][8] - 9月可关注三条配置主线:科技+消费组合 美联储降息带来的顺周期板块 以及中报业绩营收净利双升的盈利确定性板块 [8]
主力资金丨单日涨幅创近年纪录!这只股尾盘被盯上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0:48
行业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676.8亿元 [1] - 商贸零售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2.7亿元居首 石油石化 建筑装饰 银行行业分别净流入2.66亿元 2.21亿元 1.17亿元 [1] - 计算机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120亿元 通信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均超60亿元 汽车 国防军工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均超40亿元 [1] 个股资金流入 - 胜利精密主力资金净流入7.87亿元居首 股价涨停 龙虎榜显示合计净买入5.23亿元 [2] - 天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6.81亿元 公司成功掌握大尺寸压电晶片制备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 [2] - 57股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1亿元 17股净流入均超3亿元 [2] 个股资金流出 - 岩山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30.26亿元 中际旭创 新易盛 比亚迪 东方财富 中兴通讯 天孚通信等净流出金额居前 [4] - 83股主力资金净流出均超2亿元 7股净流出金额均超10亿元 [3] 尾盘资金动向 - 尾盘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62.52亿元 [5] - 银行行业尾盘获主力资金抢筹超2.9亿元 石油石化 非银金融 公用事业行业尾盘均获抢筹超过2000万元 [5] - 农业银行尾盘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83亿元 股价大涨超5%创近2年新高 [5] ETF资金情况 - A50ETF(159601)近五日涨跌2.79% 最新份额28.4亿份减少3120.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231.2万元 [7]
9月4日主力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0:45
市场整体表现 - 主要股指全线下跌 沪指跌1.25% 深成指跌2.83% 创业板指跌4.25% 沪深300跌2.12% [1] - 个股表现分化 上涨2297只占比42.41% 下跌2990只 [1] - 主力资金连续9个交易日净流出 全天净流出925.47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仅3个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银行净流入29.25亿元(涨0.79%) 商贸零售净流入18.65亿元(涨1.63%) 美容护理净流入8332.65万元(涨1.19%) [1]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达223.41亿元(跌5.08%)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151.59亿元(跌3.17%) 通信行业净流出106.34亿元(跌8.48%) [2][3] -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89.14亿元(跌3.65%)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79.29亿元(跌2.67%) [3] 个股资金流向 - 资金净流入超亿元个股66只 太平洋净流入16.21亿元(涨10.11%) 农业银行净流入15.77亿元 中国船舶净流入8.80亿元 [3] - 资金净流出超亿元个股267只 岩山科技净流出30.06亿元 中际旭创净流出20.03亿元 新易盛净流出17.78亿元 [3]
数据复盘丨商贸零售、银行等行业走强 龙虎榜机构抢筹12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0:24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765.88点,下跌1.25%,成交额11079亿元 [1] - 深证成指收盘12118.70点,下跌2.83%,成交额14363.65亿元 [1] - 创业板指收盘2776.25点,下跌4.25%,成交额7163.17亿元 [1] - 科创50指数收盘1226.98点,下跌6.08%,成交额905亿元 [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25442.65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801.75亿元 [1] - 2106只个股上涨,2908只个股下跌,132只平盘,7只停牌 [3] - 40只个股涨停,48只个股跌停 [3] 行业板块表现 - 商贸零售、银行、美容护理、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等行业涨幅靠前 [3] - 社区团购、乳业、预制菜、免税、宠物经济、冰雪经济等概念走势活跃 [3] - 通信、电子、有色金属、国防军工、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跌幅居前 [3] - CPO、光通信模块、激光雷达、存储芯片、氮化镓、AI手机、PCB、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概念走势较弱 [3] - 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商贸零售、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 [3] 个股涨停情况 - 安正时尚连续3天涨停板 [6] - 景兴纸业、通润装备、美邦服饰、欧亚集团、*ST正平、首开股份、ST景峰均连续2天涨停 [6] 主力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676.8亿元 [8] -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319.52亿元 [8] - 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出163.25亿元 [8] - 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5.99亿元 [8] - 6个行业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入12.7亿元,石油石化净流入2.66亿元,建筑装饰净流入2.21亿元 [8] - 25个行业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计算机行业净流出130.25亿元,电子行业净流出126.27亿元,通信行业净流出91.73亿元,机械设备净流出68.97亿元,汽车净流出47.68亿元,国防军工净流出47.43亿元,有色金属净流出45.47亿元 [8] 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 - 57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12] - 胜利精密主力资金净流入7.87亿元,涨幅10.09% [13] - 天通股份净流入6.81亿元,涨幅3.77% [13] - 步步高净流入6.71亿元,涨幅9.98% [13] - 立讯精密净流入6.6亿元,涨幅2.71% [13] - 太平洋净流入5.89亿元,涨幅10.11% [13] - 金财互联净流入5.88亿元,涨幅9.96% [13] 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出 - 200只个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亿元 [15] - 岩山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30.26亿元,跌幅9.98% [16] - 中际旭创净流出20.63亿元,跌幅13.39% [16] - 新易盛净流出18.43亿元,跌幅15.58% [16] - 比亚迪净流出18.13亿元,跌幅2.99% [16] - 东方财富净流出14.29亿元,跌幅1.58% [16] - 中兴通讯净流出13.9亿元,跌幅7.06% [16] 龙虎榜机构交易 - 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买入约2.16亿元 [19] - 天孚通信获机构净买入约6.23亿元,跌幅15.42% [20] - 新易盛获机构净买入约4.09亿元,跌幅15.58% [20] - 科新机电获机构净买入约1.04亿元,跌幅5.1% [20] - 数据港遭机构净卖出约1.76亿元,跌幅10.01% [19][20] - 沪电股份遭机构净卖出约1.29亿元,跌幅10% [20] - 上能电气遭机构净卖出约1.02亿元,涨幅13.32% [20]
【4日资金路线图】银行板块净流入超44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09-04 10:2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整体下跌 上证指数收报3765.88点下跌1.25% 深证成指收报12118.7点下跌2.83% 创业板指收报2776.25点下跌4.25% 北证50指数下跌0.8%[1][2] - 市场成交额达25822.18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861.15亿元[2] 主力资金流向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676.8亿元 开盘净流出88.43亿元 尾盘净流出62.52亿元[3] - 近五日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出 9月2日净流出达1196.85亿元为最高[4] - 分板块看 沪深300净流出163.25亿元 创业板净流出319.52亿元 科创板净流出15.99亿元[5] - 各板块近五日资金流向显示 创业板9月2日净流出524.41亿元为单日最高[6] 行业资金流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8个行业实现资金净流入 银行业净流入44.29亿元居首且上涨0.39%[7] - 资金净流入前五大行业包括:商贸零售净流入17.84亿元涨2.40% 农林牧渔净流入13.48亿元涨1.29% 食品饮料净流入6.24亿元涨2.00% 美容护理净流入1.55亿元涨2.72%[8] - 资金净流出前五大行业包括:电子净流出375.40亿元跌3.45% 计算机净流出151.93亿元跌1.70% 机械设备净流出142.00亿元跌1.26% 医药生物净流出116.84亿元跌0.95% 汽车净流出105.17亿元跌1.21%[8] 龙虎榜机构动向 - 机构资金净买入天孚通信62283.64万元 新易盛40852.72万元 科新机电10430.98万元[12] - 机构资金净卖出数据港17603.33万元 沪电股份12911.73万元 上能电气10197.44万元[12][13] 机构关注个股 - 建发股份获国泰君安增持评级 目标价11.99元较当前10.53元有13.87%上涨空间[14] - 五粮液获国投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147.63元较当前125.51元有17.62%上涨空间[14] - 比亚迪获东吴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161.00元较当前104.00元有54.81%上涨空间[14] - 新锐股份获华创证券强推评级 目标价27.75元较当前17.22元有61.15%上涨空间[14]
粤开市场日报-20250904
粤开证券· 2025-09-04 09:15
市场表现 - 沪指下跌1.25%收报3765.88点 深证成指下跌2.83%收报12118.70点 科创50下跌6.08%收报1226.98点 创业板指下跌4.25%收报2776.25点 [1] - 全市场2990只个股下跌 2295只个股上涨 140只个股收平 沪深两市成交额25443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01.71亿元 [1] - 申万一级行业涨少跌多 商贸零售、美容护理、银行、社会服务、纺织服饰、煤炭等行业领涨 通信、电子、综合、有色金属、国防军工、计算机等行业领跌 [1] 板块表现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包括冰雪旅游、乳业、首发经济、预制菜、鸡产业、宠物经济、水产、免税店、央企银行、人造肉、动力电池、饲料精选、离境退税、光伏逆变器、食品加工精选等板块 [1]
今日40只个股涨停 主要集中在商贸零售、电力设备等行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7:5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A股上涨个股2106只,下跌个股2908只,平盘个股132只 [1] - 不含上市新股,40只个股涨停,48只个股跌停 [1] 行业表现 - 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商贸零售、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 [1]
牛市多急跌:调整越是剧烈,反弹来得越快
搜狐财经· 2025-09-04 04:5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单边下挫 成长板块集体承压 科创50指数领跌逾5% 科技硬件与半导体产业链遭遇重挫[1] - 港股市场同步走弱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1.66% 半导体与创新药板块成为主要拖累[1] - 全市场避险情绪显著升温 资金流向消费与新能源等防御性板块 成交量维持高位但分化特征凸显[1] 主要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全天领跌5.38% 收报1236.24点 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2] - 创业板指跌3.2%报2806.63点 深证成指跌2.37%报12176.9点 上证指数相对抗跌跌1.97%报3738.32点[2] - 恒生指数收跌1.21%报25037.73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1.66%报5589.17点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41%报8922.39点[2] - 北证50逆势上涨0.58% 微盘股板块反弹 半日成交1.62万亿元[2] 领涨板块及驱动因素 - 新能源产业链逆势反弹 光伏 锂电池 储能板块集体上涨[3] - 消费题材获资金避险 社会服务板块上涨1.32% 商贸零售板块上涨1.19%[3] - 纺织服饰上涨0.55% 美容护理上涨0.49% 反映资金对防御性资产偏好增强[3] - 港股影视娱乐股逆势走强 暑期档票房超119亿元创同期新高 带动文旅板块情绪升温[2][3] - 恒生A股新能源物料指数上涨1.68% 能源储存装置指数上涨1.47%[3] 领跌板块及驱动因素 - A股通信行业指数大跌7.41% 电子行业指数跌4.31% 国防军工板块跌2.7%[4] - 港股半导体指数下跌5.94% 恒生沪深港科技精选50指数跌5.6% 资讯科技器材指数跌6.42%[4] - 港股医疗保健业指数下跌3.97% 创新药概念回调显著[4] - 原材料业指数下跌4.82% 黄金股普跌[2][4] 资金流向特征 - 主力资金从科技板块大幅撤离 通信行业净流出超百亿元[2] - 社会服务 商贸零售板块获逆势布局[2] - 南向资金延续净流入 配置方向转向防御性板块[2] - 公用事业指数微涨0.19% 反映资金对高股息防御资产的持续关注[2][3] 市场驱动逻辑 - 政策推动下的"反内卷"价格修复与全球需求回升形成共振[3] - 多地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刺激终端需求[3] - 前期涨幅较高获利盘集中减持 资金流出压力明显[4] - 国际金价在历史高位出现技术性回调 美联储降息预期边际弱化压制板块情绪[4] 行业配置建议 - 坚守新能源产业链核心标的 光伏 储能在价格修复与政策支持下具备业绩弹性[6] - 强化消费复苏主线配置 零售 文旅板块受益于消费券发放与节假日效应[6] - 关注港股错杀机会 高股息公用事业与低估值互联网龙头具备安全边际[6] - 规避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位科技股 重点布局估值回落至合理区间政策催化明确的优质标的[6]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大金融及科技股受追捧
证券时报· 2025-09-03 18:27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9月3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达10057.3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年度最高水平 [1] - 自2023年7月起南向资金连续27个月净流入其中2024年有6个月单月净流入超千亿港元 [1] - 4月净流入1666.72亿港元为历史第二高3月及2月净流入均超1500亿港元分列历史第三、四名 [1]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因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25%位居全球重要指数前列 [1] - 全球资本再平衡推动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稀缺性新消费标的及科技股、高息股满足内地投资者多样化配置需求 [1] - 个人投资者为主力机构资金在资产荒背景下对稀缺性港股资产仍有增配空间 [2] 行业配置重点 - 金融与科技为南向资金配置重点银行板块持股市值达9674亿港元较上年末增近3000亿港元 [3] - 传媒行业持股市值超7300亿港元较去年末增近2800亿港元医药生物行业持股市值增超4000亿港元 [3] - 银行获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2100亿港元居首商贸零售净流入超1800亿港元 [4] - 医药生物及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入额均超千亿港元电子、传媒、通信、汽车、计算机净流入规模均超500亿港元 [4] 行业流向分化 - 社会服务行业年内获南向资金净流入超460亿港元去年全年净流出超250亿港元 [4] - 建筑材料行业遭南向资金净流出超13亿港元去年净流入43亿港元以上 [4] - 钢铁、基础化工、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净流入偏低或净流出 [4] 个股加仓特征 - 近六成港股通标的年内持股数增加银行股持股数量增幅较高 [5] - 5月至9月2日61只港股通标的获南向资金连续5个月加仓主要分布于社会服务、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非银金融等行业 [5] - 20股持股比例较4月末增加超5个百分点其中7股增加超10个百分点 [5] 重点加仓个股表现 - 一脉阳光港股通持股比例近40%较4月末增超35个百分点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9% [5] - 德林控股获港股通加仓超20个百分点加码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6] - 晶泰控股港股通加仓近20个百分点上半年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403.8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06.69% [6] - 20只大幅加仓个股年内平均涨幅超35%德康农牧、英诺赛科涨幅超200%德林控股、一脉阳光股价大幅下跌 [6]
新发规模再创新高!基金公司,紧急限制!
证券时报· 2025-09-03 09:11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稳步攀升 出现单日募集超50亿元的盛况 [1]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售首日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 提前结束募集 [1][2] - 招商基金设置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以维护投资者长期利益 [1][2]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情况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为行业均衡布局的偏股混合型基金 追求超额收益 [2] - 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超8年管理经验 2024年1月开始管理的招商品质发现基金任职期间收益达55.13% [2] - 该基金有望成为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1][4]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发行规模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合并发行规模达785.28亿元 [5] - 共有2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 [5] - 相较2024年同期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536.6亿元 增长明显 [5]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A股指数下半年悉数收涨 上证综指上涨12% 创业板指上涨33.4% [5] - 年内已有40多只基金业绩翻倍 [6] - 8月以来日成交额多次触及3万亿元关口 [6] 宏观环境与市场展望 - 海外降息确定性抬升 中美关系平稳 人民币呈加速升值趋势 [6] -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 人民币资产升值空间打开 [6] - 市场风险偏好较高 经济周期走向复苏 价格触底回暖信号显现 [6] 行业配置方向 - 关注AI科技周期下的电子和计算机行业 [7] - 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 非银与大金融 创新药等行业具备机会 [7] - 科技板块尤其是半导体 光模块 算力芯片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7] - 港股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 科技与消费板块或成资金配置重点 [7] 市场风险提示 - 需关注兑现与追高情绪的博弈 增量资金的结构性变化 [7] - 科技板块趋于拥挤 对上涨逻辑要求提高 [7] - 可能面临风险偏好边际降低后的高低切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