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0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已发布4000余项国家标准[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 太阳能光伏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2]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通用技术要求 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 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头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 探索地方标准揭榜挂帅机制[3]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4]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 纳米制造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系统等国际标准 包括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规划 - 计划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5] -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5]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即将启幕,山东组团赴厦门共绘投资新蓝图
齐鲁晚报· 2025-09-06 11:37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2025年9月8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举行 展区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 [1] - 展会主题为"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聚焦投资中国 中国投资 国际投资三大板块 [1] 山东展区亮点 - 山东展区以"开放的山东 投资的沃土"为主题 通过形象展与实物展结合方式展示省情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 [4] - 现场展品聚焦高端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 现代轻工纺织四大产业 [4] - 23家企业包括中国重汽 潍柴动力 山东临工 济南圣泉 龙池牡丹等将携特色产品亮相 [4] - 将发布一批重点对外推介项目 涵盖十强产业和园区 基础设施等领域 [4] 国际合作与对接 - 山东代表团将参与五省市对台营商环境推介 中巴省州经贸合作对接会等专题活动 [5] - 通过一对一洽谈 现场考察等形式与跨国公司高管探讨合作机遇 [5] - 投洽会吸引近百家跨国公司总部及区域高管 超百家欧洲亚洲隐形冠军企业参会 [5] - 英国作为主宾国将组织近200人代表团赴会 [5] 投资平台与金融支持 - "投资中国"专区聚焦新质生产力项目 "中国投资"展区展示对外投资合作 海外综合服务 丝路海运三大专区 [7] - 金融资本专区聚集70多家金融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 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将推出专题活动 [7] - 山东自贸试验区 上合示范区等平台在国际合作背景下凸显价值 [7] 山东投资实力 - 山东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破3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稳居全国前列 [8] - 山东将全面展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高端产业创新实力和开放平台承载能力 [8]
“寸土”生“寸金”!苏州“工业上楼”集聚创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47
工业上楼模式效益 - 工业上楼模式将研发测试生产制造汇集在高层工业楼宇内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与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 [1] - 苏州科栖产业园运营一年实现土地集约企业集聚效益提质多重突破 [1] - 土地集约利用率提高200% 整体亩均税收突破100万元 土地产出效益远超传统工业区 [3] 产业园运营成果 - 科栖产业园入驻企业50余家 总体入驻率超90% [1] - 5幢厂房实现全面入驻并投产 [3] - 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链协作生态 企业间实现技术共享与订单协同 [1] 企业案例表现 - 入驻企业吉事励电子在2000平方米厂区内实现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 [1] - 产业园吸引高端装备绿色技术生物医药领域企业集聚 [1] - 通过高标准工业电梯与分层产业布局实现高效生产协作 [1]
19家湖北企业集结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揭秘六大产业集群创新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4:4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湖北省设置160平方米形象展区 集中展示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成果和硬核产品[1] - 湖北形象展区分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 新材料 高端装备 大健康 光电子信息六大板块 共计19家参展企业 37余件展品[1] 参展企业及产品 - 光电子信息板块 武汉攀升鼎承展出攀升DeepSeek AIPC主机 以知识整合与学习革命为核心定位 重新定义个人学习与信息获取体验[2] - 人工智能产业板块 湖北麦菲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数字化智能打包机器人平台 由机器人自动码垛设备 输送线和下旋打包机组成 实现自动化生产码垛打包输送[2] - 高端装备产业板块 梦芯科技展出MX2740A全系统全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和MX2730A全系统多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 支持所有已部署卫星星座 具有高精度 低功耗 高可靠等特点[2] - 新材料产业板块 湖北新成萃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出石墨烯防腐涂料 具备高防腐 高机械性能 高耐磨和抗紫外线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 高铁等场景[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省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3] - 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 同比增长超57%[3] -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规模过五千亿级[3]
19家湖北企业集结第二十五届投洽会 揭秘六大产业集群创新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4:46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湖北省设置160平方米形象展区 集中展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成果和硬核产品 [1] - 展区分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 新材料 高端装备 大健康 光电子信息六大板块 [1] - 共计19家参展企业 展出37余件展品 [1] 参展企业及产品 - 武汉攀升鼎承展出攀升DeepSeek AIPC主机 以知识整合与学习革命为核心定位 [2] - 湖北麦菲科智能科技展出数字化智能打包机器人平台 由机器人自动码垛设备 输送线和下旋打包机组成 [2] - 梦芯科技展出MX2740A全系统全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和MX2730A全系统多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 支持所有已部署卫星星座 [2] - 湖北新成萃腾新材料展出石墨烯防腐涂料 具备高防腐 高机械性能 高耐磨和抗紫外线等特性 [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省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3] -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3] - 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3] -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 同比增长超57% [3] -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规模过五千亿级 [3]
上合组织“新枢纽”为何落子青岛?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11:54
中心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于9月4日在山东青岛正式挂牌成立 同步启动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覆盖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 [1] - 该中心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共识的重要举措 为青岛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集聚国际化创新资源提供重要机遇 [1] - 中心成立标志着上合组织国家科技合作进入更高质量和更宽领域的新阶段 基于七年来的合作基础 包括中方协议投资额36亿美元和26项国际合作项目等成果 [3] 青岛的区位与创新优势 - 青岛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拥有崂山实验室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以及30所高校和103家省级以上实验室 [2] - 青岛具备97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 形成坚实的创新矩阵和活力 [2] - 城市自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以来与成员国深度合作 已拉动240余家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项目 并建设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 布局协同中心网络 [3] 中心功能与定位 - 中心秉持"立足山东 辐射全国 面向上合"理念 致力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和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合作生态 [4] - 重点开展科技人文交流 联合技术研发 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和高标准国际智库建设等任务 目标建成综合性创新合作平台 [4] - 将建立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智库和智库联盟 为成员国发展提供战略性智力支持 [4] 成员国合作机遇 - 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 材料 农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各具优势 合作潜力巨大 [5] - 通过中心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 应对全球科技竞争 [5] - 青岛从经贸门户升级为科技创新枢纽 连接中国创新资源与成员国发展需求 [6][7]
沈阳启动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
辽宁日报· 2025-09-05 02:15
近年来,沈阳市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强化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通过组建非公有制领域 高级职称评委会、突出实际贡献评价、落实省级人才破格申报政策以及推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自主评 审试点,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2024年,全市有21家民营科技型企业的210人通过"直通车"获得 职称。 据悉,沈阳将实施以"评审专车、服务专场、贯通专线"为核心的"三专行动",到年底服务60家民营科技 型企业,为重点产业集群培育5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持续为"瞪羚""小巨人"等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 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讯 记者姜雪报道 9月2日,沈阳市2025年度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活动启动,首场"瞪羚和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职称评审专场同步召开。233名来自芯源微、拓荆、富创、和研科技、三一重型等43家 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直通车"参评职称,其中申报高级职称98人、中级职称91人、初级职称44 人。 本次评审覆盖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七 大重点产业集群,其中,高端装备、新材料和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最为集中。参评专业均聚焦于电气、自 动化、机械、材料等企业急 ...
【图片新闻】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在青岛挂牌成立
证券时报· 2025-09-04 23:38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于9月4日在山东青岛正式挂牌成立 [2] - 该中心旨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科技创新合作与资源整合 [2] 重点领域合作项目 - 同步启动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2] - 项目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高技术领域 [2] - 合作领域体现中国在高端制造和农业技术方面的输出能力 [2]
“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先进制造标准体系
央视网· 2025-09-04 23:07
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强化先进制造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3] - "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国家标准发布与行业覆盖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 [3]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3]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 新能源汽车领域95项 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 [5] -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明确方向与实施路径 [9] 国际标准贡献与转化 - "十四五"期间牵头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发布国际标准532项 [8]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等国际标准为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合规路径 [6] - 新承担26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 30名专家担任技术机构主席 [8] - 4210项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 [8]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 先进级1200余家 卓越级230余家 [9]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提升22.3% [11] -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减少20.4% 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11] 标准实施与产业支撑 - 标准体系在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国家标准指导制造业企业数字化 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5] -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链的标准实施情况监测以确保效能发挥 [11]
北京经开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5:02
核心观点 - 北京经开区聚焦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上半年GDP增速12.3%位列国家级经开区首位 通过布局四大主导产业及未来赛道加速新质生产力建设 [1][2][5] 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增速达12.3% 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15% [1] - "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 [1] - 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 占全市25.8% [1] 产业体系 - 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5600亿元 年均增速8% [2] - 汽车产业产值2650亿元(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整车产量65万辆 [2] -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千亿级 集成电路全链条产业体系全市占比超60% [2] - 生物医药企业近5000家 营收超千亿元 [2] - 高端装备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 [2] 未来产业布局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600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2] - 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火箭企业集聚度占全国75% [2] - 已布局6G/量子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23个未来细分领域 [2] 科技创新能力 - 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全市占比15%) [2] - 高新技术企业2386家 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00余家 [2] - 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7779件 PCT申请量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2] - 累计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千项 [2] 对外开放 - "十四五"期间新设外资企业超420家 [3] - 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超40亿美元 [3] - 技术进出口合同年均增长66.7% [3] - 北京亦庄综保区预计2024年9月封关运行 [3] 科技文化融合 - 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6家 上半年收入282.9亿元(同比增长13.9%) [3] - 形成高新视听/游戏电竞为主、数字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为辅的产业体系 [3] - 打造8条工业科技旅游线路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活动 [3] 人工智能建设 - 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已投入使用 [3] - 启动建设3万P超大规模算力中心 [3] - 通过"三券"政策(算力券/模型券/数据券各1亿元)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3] 人才建设 - 区域人才总量达40万人 人才贡献率69% [4] - 设立每年10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及2亿元人才基金 [4] - 提供阶梯式住房保障与教育配套 [4] 营商环境 - 推出"一业一证DIY""一体化综合监管"等20余项创新举措 [4] - 实施"亦企服务港""亦企办"服务机制 推动政策"无证通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