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装
icon
搜索文档
靓家居创始人坠亡,留下数亿债务窟窿,怎么办?
凤凰网财经· 2025-07-24 13:13
以下文章来源于无冕财经 ,作者无冕财经团队 无冕财经 . 奉守"专业主义,内容为王",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多次获评"年度财经自媒体",入选胡润百富"广 州最值得投资的企业"榜单50强,广州市新阶联自媒体分会副会长单位,入驻全网20多个平台,覆盖 1000万+商务人群,中国财经新媒体的中坚力量之一。 7月21日,华南知名家装企业"靓家居",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停业公告,提醒债权人到对应的联络点登记 债权。 ▲靓家居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破产清算公告。 三天前的7月18日上午,靓家居的社交媒体账号仍在直播带货,但到了下午,不少消费者就接到公司停 业的短信。 家装企业倒闭已非新鲜事,上个月初,网红装修企业"住范儿"资金链断裂。但略有不同的是,靓家居的 倒闭连不少员工都感觉"突然"。 来源|无冕财 经 房 企暴雷的余 震 , 正频频冲击家装行业。 坊间流传的消息是,7月17日凌晨, 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在公司总部坠亡 。外界据此认为,这是靓家居 迅速决定停业的导火索。 破产清算已经开始,有业内人士推测,靓家居留下数亿的债务窟窿,但公司本身的资产价值不高。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留言,自己在靓家居交了17万的装修款,但房子还未动工,不 ...
中午在直播,下午就停业!知名家装品牌爆雷,分公司注销后还在签约、开票
凤凰网财经· 2025-07-23 13:58
公司经营异常事件 - 家装连锁品牌靓家居珠海门店突然宣布停止营业,导致已签约消费者工程停滞,涉及金额从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2][3] - 公司官网无法访问,7月21日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债权登记公告,称相关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停止经营[3][5] 合同签约主体问题 - 消费者合同签约主体为"珠海市创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摩尔分公司",但该分公司早在签约前一个月(5月30日)已注销[3][6] - 典型案例显示:6月8日签约的20.98万元工程合同、6月23日11.9万元合同、6月24日合同均使用已注销分公司名义签约[5][6][7] 资金流向异常 - 合同约定收款账户为总公司"珠海市创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但实际收据加盖的却是已注销分公司的收讫章[8][9] - 所有装修款最终均转入珠海靓家居总公司账户,形成"注销分公司签约-总公司收款"的资金归集模式[10] 公司股权结构 - 珠海靓家居与广州靓家居存在共同股东曾育周(持股90%)、陈敏华(持股10%),显示品牌关联性[3] 法律风险分析 - 律师指出注销后继续使用分公司名义签约属冒用主体行为,合同无效[15] - 若存在故意隐瞒注销事实,相关人员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或伪造印章罪[15] - 总公司因统一管理品牌宣传、合同模板等,应承担履约责任或连带责任[15]
警惕!知名家装品牌靓家居停业前夕,合同里藏着这种“怪操作”:分公司5月已注销,6月还在替总公司签约、开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00:03
公司运营异常 - 靓家居珠海门店突然宣布停止营业,引发消费者和供应商关注 [1] - 公司官网无法打开,显示运营异常 [2] - 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发布停止经营公告,并要求债权人登记债权 [4] 合同签约问题 - 消费者与已注销的珠海市创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摩尔分公司签订装修合同 [2] - 摩尔分公司在2025年5月30日已注销,但6月仍与消费者签约 [4][6] - 合同约定收款方为总公司,但实际加盖的是已注销分公司的收讫章 [8][10] 消费者遭遇 - 消费者支付数万至十几万元装修款后,工程未推进 [2] - 张雪梅支付3万元定金和5万元预付款,合同总金额20.98万元 [4] - 陈先生合同金额11.9万元,李茗合同金额未披露但同样遭遇 [7][10] 公司股权结构 - 珠海靓家居与广州靓家居股东均为曾育周(90%)和陈敏华(10%) [2] - 摩尔分公司负责人为曾育周,关联企业273家 [3] 法律风险 - 分公司注销后仍以该名义签约属于冒用主体行为,合同无效 [12] - 参与人员若故意隐瞒分公司注销事实,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或伪造印章罪 [12] - 总公司统一管理品牌和收款账户,应承担履约责任或连带责任 [12]
郑州圣都整装落地“装修资金存管”服务 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08:59
7月22日,贝壳旗下直营家装品牌郑州圣都整装举办"装修资金存管发布会",正式发布装修资金存管服务。这一服务由圣都整装联合中信银行共同推动,在 客户、银行与企业三方之间建立起"专款专户、节点解冻"的资金监管体系,从存管服务出发,重建消费者对家装交易的基本信任,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 全。发布会现场多位行业领导、合作伙伴及嘉宾出席,共同见证家装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里程碑。 圣都整装对外关系与发展中心总经理郑深圳表示,作为深耕居住服务领域的探索者,圣都整装坚持践行"好产品""好科技""好交付""好服务"的理念,积极推 动行业进步、助力服务者提效、为消费者提供无缝衔接的一站式家装体验。 重。 当前,家装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家装行业广泛采用的"先付款、再施工"模式,一旦出现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施工延 期或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客户往往因已预付资金而失去维权空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这不仅影响了家装行业的整体声誉,也制约了行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去年11月开始,圣都整装及被窝整装已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地逐步铺开资金存管服务,收获消费者的良好反馈。2025年5月31日,郑州圣都装修资金存 管 ...
金融链式支持以旧换新
金融时报· 2025-07-22 02:40
金融链式支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 - 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在广东省率先出台金融链式支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方案,依托以旧换新消费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名录库和以旧换新活动商户名录库,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银企对接 [1] - 专项行动开展仅一个月,银行机构已完成名录库内企业和商户的走访工作,共向库内企业和商户投放贷款3.46亿元,其中23家以旧换新活动商户获贷款4637万元,58家消费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获贷款3亿元 [1] 金融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 广发银行江门分行为某电器(广东)有限公司发放100万元贷款,利率优惠120个基点,中国银行江门分行为该企业存量贷款提供20个基点的减息降费 [1] - 该企业是对美出口贸易占比较大的外贸企业,在关税政策背景下出口受限,贷款支持和利息减免帮助其维持正常运转并将更多生产销售计划放在国内市场 [1] 政策工具支持消费领域企业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创设"焕新贷"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为消费领域企业提供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 [2] - 江门农商银行为某家装公司提供2000万元融资,包括专项授信、优惠利率、绿色通道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其推出"超级厂购节"促销活动 [2] 金融支持市民消费升级 - 银行推出"理想之家·焕新家"信贷产品,为市民提供金额50万元、优惠利率3%的消费贷款方案 [3] - 市民可通过手机银行提款并自主支付给家装公司,结合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降低整体换新成本 [3]
娃哈哈争产案第二被告曝光;农夫山泉回应红色尖叫二手炒至88元;小米汽车回应摄影图涉嫌抄袭特斯拉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7-21 23:53
农夫山泉红色尖叫二手市场溢价 - 二手平台出现即将过期的"红色尖叫"饮料,标价48-88元/瓶,溢价超9倍[2] - 整箱售价达1000元,卖家称其为"绝版收藏品"[2] - 农夫山泉确认该产品含人参成分且已停产,对二手市场价格炒作表示将核实[2] 英伟达与中企合作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与小米长期合作,共同开发AI和自动驾驶软件[9] - 黄仁勋评价华为规模和技术能力"既广又深",承认其竞争地位但保持尊重[9] - 英伟达视华为为可敬竞争对手,强调中国市场进步不依赖单一企业[9] 科技企业融资动态 - 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22] -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投资,人形机器人将下半年公开销售[22] - 量旋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政府基金参与[22] - 同心医疗完成超亿美元融资,用于国际化布局[22] - 基流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专注AI算力基建[23]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哪吒汽车销售公司法人变更为方运舟[19] - 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至14.07亿元,增幅约5%[19] - 文远知行与联想合作推出搭载NVIDIA DRIVE Thor芯片的HPC 3.0平台,成本降50%[24] - 2026款吉利银河E5新增两款配色,7月24日上市[24] 互联网与科技行业动态 - 优步上线微信小程序,率先在香港和日本提供服务[17] - 微软发布SharePoint安全更新应对黑客攻击[15] - Neuralink首次单日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手术[15] - 苹果为iPhone 17 Pro开发特殊变色设计,M5 iPad Pro或增前置摄像头[15] - 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9.7%[26] 消费与零售行业动态 - 京东首家自营外卖门店"七鲜小厨"开业,采用无堂食模式[13] - 茶百道进驻新加坡市场,韩国门店已超10家[13] - LV香港近42万客户资料泄露,含购物记录等敏感信息[9] 企业人事与法律动态 - 娃哈哈争产案第二被告建浩创投唯一董事为宗馥莉[13] - 小宇宙确认COO等三名高管离职[13] - 广州轻工就良品铺子股权转让纠纷起诉宁波汉意[13] - 靓家居宣布停止经营,启动债权登记[13]
太突然!知名家装品牌确认停止经营
第一财经· 2025-07-21 12:05
2025.07. 21 本文字数:1116,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7月21日,靓家居发布消息称,靓家居相关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经营,请各债权人前往 对应公司联络点登记债权。联络点包括佛山、汕头、潮州、普宁、揭阳等23个城市的相关公司。 据红星新闻,有分包靓家居装修工程的项目经理透露,与靓家居合作已有4年,该企业存在工程款发 放速度越来越慢的情况。"付款周期从18天,到一个月,再变成40天,今年开始是6个月。""我本来 想着,结算完就不做了,没想到还没结算就出事。" 图源靓家居公众号 据澎湃新闻,7月18日,网络流传一份《停业通知》称,因靓家居相关公司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长期 亏损,现已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现公司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经营。请各债权人向相关公司进行 债权核对、确认工作,公司同时积极配合破产清算工作。 相关视频显示,因靓家居停业,众多受害者前往靓家居相关门店维权。7月18日下午,多位维权者证 实,上述《停业通知》是真的,由于事发突然,不少维权者选择报警。靓家居门店一位员工透露,目 前,靓家居门店都已停业。 7月18日,靓家居发布《停业通知》 据界面新闻,今年7月3日,靓家居官方公众号还发 ...
24年老牌家装企业“靓家居”一夜倒闭,创始人疑似坠亡,曾被称“整装校长”
齐鲁晚报· 2025-07-21 02:56
公司停业事件 - 华南地区知名连锁家装品牌"靓家居"突然宣布停业,旗下近百家直营门店统一关停,包括仍在盈利的门店[1] - 停业通知落款为7月18日,公司中高层负责人证实内容属实[1][4] - 公司公告称停业原因为"资不抵债"[3] 停业前运营状态 - 停业当天(7月18日)11-12时公司账号仍在进行"焕新家装节"主题直播[6][10] - 停业前两个月(5月18日-7月12日)保持高频直播,累计达40场[10] - 官网目前已无法打开,多位业主反映停业前刚完成付款[10][13][17] 创始人相关情况 - 创始人曾育周被行业誉为"整装校长",最早提出现已成为主流的"整装全包"模式[23] - 警方通报确认创始人坠亡与"个人原因"有关,排除刑事案件可能[22] - 创始人身后事仍在料理中,部分维权者认为该事件与公司突然停业存在关联[21][22]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01年,首家门店为天河员村建材超市,凭借区位和品类优势成为广州家装市场标志性品牌[22] - "员村靓家居"曾是老广州消费者的重要记忆点[22] - 公司是广州本土家装行业标杆企业,运营历史达24年[3][22]
突发!知名连锁家装品牌宣布停业,创始人疑坠亡
证券时报网· 2025-07-20 09:00
公司停业事件 - 华南地区知名连锁家装品牌"靓家居"突然宣布停业,旗下有近百家直营门店 [1] - 公司发布《停业通知》称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自7月18日起停止经营 [1][2] - 停业通知发布当天11时至12时,公司相关账号仍在进行直播 [3] 停业后续情况 - 公司官网已无法打开,总部办公室玻璃门紧闭,办公设备仍在但无人办公 [4] - 多个门店未按承诺在7月19日恢复营业,消费者和供应商前往总部维权 [4] - 分包商反映公司工程款支付周期从18天延长至6个月,存在资金链问题 [4] 创始人相关情况 - 创始人曾育周(53岁)坠亡,警方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与"个人原因"有关 [5] - 曾育周身兼多项社会职务,包括广州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等 [5] - 公司创立于2001年,巅峰期在2019年拥有100家直营门店 [5] 公司业务概况 - 总部位于广州,主要提供整装、建材、家私、家电、智能五类核心服务 [5] - 业务覆盖新房装修、旧房翻新、精装拎包住三类整装需求 [5] - 门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大型购物中心 [5]
成立24年的知名连锁家装品牌宣布“资不抵债,停止经营”!创始人疑坠亡
第一财经· 2025-07-20 06:43
靓家居停业事件 - 公司于7月18日突然发布《停业通知》,称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决定停止经营,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1][3] - 通知要求债权人进行债权核对,公司配合清算工作,但员工表示停业前工资发放正常[10] - 创始人曾育周被传于7月17日凌晨坠亡,警方确认其死亡但不影响后续债务处理[8][10] 经营异常表现 - 7月18日11-12时公司账号仍在直播"焕新家装节"活动,与停业通知形成强烈反差[2][4][5] - 付款周期从18天延长至6个月,分包商反映工程款拖欠严重[7] - 总部及近百家直营门店全部关闭,官网于19日下午停止运行[6][7][9] 行业影响与公司背景 - 公司称停业主因是受房地产行业下行拖累导致长期亏损[1] - 作为华南知名连锁品牌,创立于2001年,提供整装/建材/家电等一站式服务,覆盖新房装修/旧房翻新等需求[10] - 事件引发大规模维权,供应商/消费者/项目经理均涉及,警方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