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

搜索文档
董承非新买进扬杰科技、兔宝宝,减持芯朋微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08:38
董承非持仓变动 - 睿郡资产董承非管理的私募产品在2025年二季度新进扬杰科技255.33万股,期末参考市值1.33亿元,占流通股比例0.47% [1][2][3] - 新进兔宝宝606.80万股,期末参考市值0.59亿元,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1][2][7] - 减持芯朋微42万股(睿郡有孚1号减持22万股/睿郡有孚3号减持20万股),总持股降至241.58万股,期末持有市值1.35亿元 [1][2][10] 扬杰科技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7亿元,同比增长43.43% [5] - 股价从4月低点37.59元/股震荡攀升至58元/股,年初至今涨幅约34% [5] 兔宝宝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国内高端环保家具板材龙头企业,拥有装饰材料与定制家居两大业务,装饰材料门店达4673家(含3000家可提供"板材定制+"服务门店)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降7.01%;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上升9.71% [9] - 年初至今股价下跌约8.8% [9] 芯朋微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功率集成电路设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40.32%;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06.02% [1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约47% [11] 其他机构持仓动态 - 扬杰科技二季度获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98.83万股,国泰智能汽车基金减持45.78万股 [4] - 兔宝宝二季度获富兰克林国海中小盘股票基金新进618.66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635.63万股 [7][8] - 芯朋微二季度获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31.17万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减持131.31万股 [11]
董承非大调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08:23
董承非持仓变动 - 睿郡资产董承非管理的私募产品在2025年二季度新进功率半导体企业扬杰科技255.33万股 期末参考市值1.33亿元 占流通股比例0.47% [1][2][3] - 新进装饰板材龙头兔宝宝606.80万股 期末参考市值0.59亿元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1][2][8] - 减持芯朋微42万股 其中睿郡有孚1号减持22万股至130.73万股 睿郡有孚3号减持20万股至110.85万股 合计持股降至241.58万股 期末持有市值1.35亿元 [1][2][13] 扬杰科技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致力于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中高端领域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通讯等领域 [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55亿元 同比增长20.58% 归母净利润6.01亿元 同比增长41.55%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7亿元 同比增长43.43% [5] - 公司拟每10股派现4.2元(含税) 股价从4月低点37.59元/股震荡攀升至58元/股附近 年初至今涨幅约34% [5][6] 兔宝宝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高端环保家具板材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拥有装饰材料和定制家居两大业务 装饰材料门店共计4673家 其中3000家可提供"板材定制+"服务 [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34亿元 同比下降7.01% 归母净利润2.68亿元 同比上升9.71%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元(含税) [10] - 年初至今股价下跌约8.8% 知名基金经理赵晓东管理的国富中小盘股票基金新进该股618.66万股 期末参考市值0.61亿元 [8][11] 芯朋微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功率集成电路设计高科技企业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 同比增长40.32% 归母净利润0.90亿元 同比增长106.02% [14]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约47%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同期减持131.31万股至111.44万股 [14]
董承非大调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08:17
董承非二季度持仓变动 - 百亿私募睿郡资产首席研究官董承非管理的私募产品在2025年二季度末现身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2] - 新进功率半导体企业扬杰科技255.33万股,期末参考市值1.33亿元,占流通股比例0.47% [3][5] - 新进装饰板材龙头兔宝宝606.80万股,期末参考市值5900万元,占流通股比例0.82% [3][10] - 减持芯朋微42万股至241.58万股,期末持有市值1.35亿元 [3][15] 扬杰科技 - 公司主营功率半导体硅片、芯片及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20.5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1.55%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7亿元,同比增长43.43%;拟每10股派现4.2元 [7] - 股价从4月低点37.59元/股涨至58元/股附近,年初至今涨幅约34% [7] 兔宝宝 - 国内高端环保家具板材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拥有装饰材料和定制家居两大业务 [1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装饰材料门店共计4673家,其中3000家可提供"板材定制+"服务 [1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降7.01%;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上升9.71% [1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8元;年初至今股价下跌约8.8% [12][13] 芯朋微 - 功率集成电路设计高科技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40.32% [14] - 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06.02%;年初至今股价上涨约47% [14]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减持131.31万股,期末持股降至111.44万股 [14]
捷捷微电2025上半年净利率下滑至15.43%,盈利质量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19 13: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同比增长26.77% [1] - 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15.35% [1] - 净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18.03%下滑至15.43% [3] - 毛利率从37.08%下降至35.39% [3] - 净资产收益率4.22%,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 [3] 经营效率与财务结构 - 存货周转天数119.51天,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0.86%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14%(由2.92亿元增至4.53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30.89%,同比下降9.93个百分点 [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结构 - 当前股价32.61元,总市值271.34亿元 [1][7] - 机构持股家数从99家锐减至3家,减少96家 [7] - 较历史最高市值369.49亿元(2024年10月21日)存在36.17%上涨空间 [7] 行业地位与业务聚焦 - 主营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具备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 [7]
芯朋微(688508):工业市场营收同比大幅提升
中邮证券· 2025-08-19 02:56
股票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40.32%,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06.02% [1] - 工业市场营收同比增长57%,综合毛利率37.33%,同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2] - Q2单季度营收3.35亿元,环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0.49亿元,环比增长20.32%,毛利率37.91% [2] - 非AC-DC品类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3% [3] 业务发展亮点 - 全面覆盖智能家电、电力能源、智能终端、工业控制和AI计算五大重点市场,持续扩大TOP客户市占率 [2] - 研发费用投入1.25亿元,占营收比例19.69%,多款新品量产包括数字控制集成芯片、车规主驱芯片等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分别为12.5/14.8/17.2亿元,归母净利润1.8/2.4/2.9亿元 [4] - 2025年预测EPS 1.35元/股,市盈率46.37倍,市净率3.11倍 [6] - 2025年预测毛利率37.4%,净利率14.3%,ROE 6.7% [11]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最新收盘价62.82元,总市值82亿元,52周股价区间29.19-62.82元 [9] - 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股价累计涨幅达87% [8]
铂科新材:芯片电感主要是直接交付给MPS等功率半导体厂商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1:13
公司业务与客户关系 - 公司芯片电感产品主要直接交付给MPS等功率半导体厂商 [1] - 具体销量数据需以公司定期报告为准 [1] 产品应用领域 - 芯片电感产品应用于功率半导体行业 [1]
我为民企办实事|全程陪伴、全程服务……青岛中微创芯的“成长加速度”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40
公司发展历程 - 2022年团队扎根青岛并启动封测产线建设[1][3] - 从拿地建设到产品通线仅用11个月实现快速投产[1] - 建成三条IPM专用封装测试生产线并实现月产能120万只[4] 产能与技术指标 - 年产能达1000万颗且生产良率达到98%[1] - 第七代IGBT技术在相同晶圆面积下出片量提升30%且成本降低15%[4] - 国产化逆导IGBT模块能效比国内同类产品提升20%[4] 政府支持措施 - 中德生态园管委会提供办公场地并协调解决土地支持[3] - 疫情期间加快审批进度并保障水电气等基础资源供应[3] - 政府牵线搭桥对接本地流片资源和海尔/澳柯玛等下游客户[3] 产业链与市场影响 - 实现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4] - 产品在空调/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大量替代进口产品[4] - 成功打破我国功率半导体80%进口依赖的国际垄断局面[1][4] 品牌与战略意义 - 产品品牌命名为"琴芯微"以琴代指青岛地域属性[4] - 成为山东功率半导体产业破局者并形成产业链闭环[1][4]
IPF2025 议程更新!英诺赛科/ST意法/天科/天岳/中车/蔚来/东风/小鹏等齐聚无锡,共研功率器件制造测试与应用发展路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7 03:40
大会概况 - 第三届功率器件制造测试与应用大会(IPF 2025)将于2025年8月21-22日在江苏无锡梁鸿湿地丽笙度假酒店举办,主办方为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多家行业协会及企业承办[2][7] - 会议规模预计800-1000人,参与对象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包括衬底/外延厂商、设计/制造企业、光伏/储能/汽车整机厂商、Tier 1/2供应商等[7] - 赞助企业包括意法半导体、杭州芯研科半导体材料、优尼康科技等12家产业链企业[12][13] 大会议程 产业领袖峰会 - 首日上午聚焦宽禁带半导体前沿技术: - 中国科学院院士那跃将分享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研究进展[3] -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探讨功率半导体多场跨尺度建模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3] - 复旦大学张清纯教授分析碳化硅缺陷对器件性能影响及技术发展趋势[3] - 圆桌论坛由张清纯主持,讨论GaN与SiC在电力电子应用中的挑战,参与方包括新微半导体、晶湛半导体、富士康研究院等企业高管[3] 分论坛技术议题 - **材料与制造**:天岳先进研发中心主任朱灿将介绍液相法P型碳化硅衬底在高压领域应用,厦门福茂科技郭政煌博士探讨大尺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关键技术[3] - **器件与系统集成**:中车科学家刘国友分享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九峰山实验室袁俊研究员展示JFS新型碳化硅沟槽器件技术[3] - **测试与封装**:积塔半导体刘新杰解析助力SiC功率器件上主驱的测试技术,采埃孚徐青介绍芯片内嵌技术实现车规级可靠性[4] - **新兴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教授发表氧化镓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研究,化合积电谢娜娜探讨超宽禁带金刚石半导体材料进展[4] 参会信息 - 门票分为三档:原价票1,398元/人、早鸟票1,298元(2025年7月15日前)、三人团购票1,230元/人,终端用户(整车厂/Tier1等)可申请免费票[16] - 协议酒店价格为380元/晚(含早餐),距离无锡硕放机场11公里,无锡东站15公里[20] - 注册方式支持银行汇款至互动芯科技公司或移动支付[17]
芯朋微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049万元 同比增长106%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4: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40.3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9.35万元,同比增长106.02% [1] - 非AC-DC品类营业收入同比大幅提升73% [1] - 工业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大幅提升57% [1] 产品与战略 - 公司实施"功率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相关多元化战略,推出DC-DC、Driver、Discrete、Power Module等新品 [1] - 主要产品包括ACDC、DCDC、Digital PMIC、驱动、功率器件和功率模块六大类,有效产品型号近1800款 [2] - 在"AC-DC switching regulators(integrated FET)"大类中位列全球第四名 [2] - 产品覆盖智能家电、充电器适配器、光伏/储能/充电桩、智能电网、工业电机、AI计算等领域 [2] 研发与市场拓展 - 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12524.4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9.69% [3] - 在新能源、机器人和AI计算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未来两年新产品将推动阶梯式增长 [3] - 从"Chipown AC-DC Inside"向"Power System Total Solution"转型,提升新品推广效率 [3] - 工业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推出48V输入电源芯片、电机驱动芯片、EFUSE芯片、理想二极管芯片等大功率工控芯片 [1]
三大动因驱动,地方国资并购上市公司热潮持续
证券时报· 2025-08-15 04:38
地方国资并购上市公司热潮 - 今年以来地方国资通过产业并购基金和创投平台掀起收购上市公司热潮,旨在强化产业整合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 - 典型案例包括上海国资18.51亿元入主康华生物、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控股凯龙股份和台基股份、安徽马鞍山国资入主蓝黛科技 [2] 上海国资生物医药领域整合 - 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通过万可欣生物战略控股康华生物并收购微创医疗股份,推动本土疫苗研发(要求康华2025-2026年研发投入不低于2.6亿元)和医疗器械产业链集聚 [4][5] - 上海市国资委组建总规模超500亿元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其中生物医药基金首期规模50.1亿元,采用"国资+产业资本"架构,出资方包括上实集团、上海医药、君实生物等 [5] 地方国资并购三大战略动因 - 核心目标是服务地方产业"强链补链",通过并购培育新质生产力 [7] - 将上市公司作为精准招商新杠杆,替代传统土地政策招商模式 [7] - 承载国企改革任务,优化公司治理并提升运营效率,如湖北长江产投通过台基股份整合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 [7][8] 行业趋势与未来热点 - 地方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模式将持续升温,因政策支持("并购六条")和产业升级需求,成为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的探索 [10] - 下一轮并购热点预计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生物医药行业,案例包括安徽黄山国资推动光洋股份落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