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新机乏善可陈,却暗藏供应链巨变?
36氪· 2025-09-10 13:03
苹果供应链战略调整 - 从iPhone 17开始供应美国市场的苹果手机将全部由印度制造 中国制造转向供应本土、欧洲及日本市场 [1] - 苹果"中国+1"供应链战略早在2014年甚至更早便已启动 核心果链企业当时已被要求海外设厂 [3] - 库克采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 前瞻性转移供应链尽管伴随阵痛 [3] 全球工厂分布变化 - 中国大陆工厂占比从2012年的41.52%下降至2023年的37.01% [4] - 美国工厂占比从2012年的10.47%下降至2023年的8.05% [4] - 日本工厂占比从2012年的18.45%下降至2023年的14.03% [4] - 印度工厂占比在2023年达到1.82% 越南占比从1.12%上升至4.94% [4] 印度制造进展 - 印度工厂良品率从初期的50%攀升至85% 但与富士康郑州工厂98%的水平仍有差距 [5] - 印度从中国进口手机数量从2014年前后高峰的1.8亿部锐降至2022年的不足300万部 [5] - 2025年前4个月印度从中国进口手机仅17.1万部 全年预计不足50万部 [5] 中国供应链崛起 - 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增加值占比从2009年的3.6%跃升至2018年的25.4% [7] - 催生立讯精密、舜宇光学、京东方等本土核心供应商 孕育OPPO、vivo、小米、华为等自主品牌 [7] - vivo和小米仍稳居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前两名 [7]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企业需向上攀登价值链 夺取芯片高地 攻克AI城池 巩固供应链话语权 [7] - 保持AI等领域持续高投入需要资本市场支撑 寒武纪市值创新高 阿里腾讯市值强劲复苏 [8] - 必须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 拥抱不确定性 敢于逆风航行 [8] - 新兴产业发展中应充分尊重企业家判断 中国拥有除美国外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家群体 [8]
苹果新品引爆eSIM 国内eSIM业务或年底全面开放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11:29
苹果iPhone Air推出eSIM功能 - iPhone Air仅支持eSIM激活 不兼容实体SIM卡 用户需选择支持eSIM的运营商并办理对应套餐 [2][4] -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仅中国联通支持iPhone Air的eSIM功能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提交eSIM许可申请 [6][18] eSIM技术优势与推广历程 - eSIM具有无需插拔实体卡 支持远程配置多运营商 节省设备空间等优势 应用于智能手表 平板及高端手机 [7] - 苹果2011年申请eSIM专利 2018年iPhone XS引入eSIM 2022年iPhone 14在部分国家取消实体SIM卡 [7] - 国内eSIM此前仅支持智能手表等非手机终端 手机厂商希望通过eSIM取消卡槽以释放空间提升性能 [10] 国内运营商eSIM布局 - 中国联通eSIM业务领先 已在全国25省市开通服务 2017年与华为合作推出eSIM手表 2018年支持Apple Watch [11] - 中国移动2019年启动7城市eSIM"一号双终端"试商用 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准备就绪待工信部批复 [11][18] - 2020年工信部批复运营商全国开通可穿戴设备eSIM服务 2021年"十四五"规划推动eSIM技术应用 [12] eSIM业务发展与安全监管 - 2023年7月高通 中国联通 GSMA联合发布"5G+eSIM计算终端产业合作计划" 华为 荣耀等厂商加入 [12] - 2023年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手表业务 因eSIM面临克隆 身份篡改等安全风险 [12][14] - 2025年MWC上海期间中国联通发布《5G AI终端白皮书》 要求eSIM预装通信证书并具备安全能力 [15] eSIM产业前景 - 中国信通院报告指出eSIM产业链已形成完整布局 涵盖芯片设计 模组研发 平台服务等主要领域 [15] - 中国联通微信公众号更名为"联通eSIM" 凸显布局决心 中国电信预计近期获批复后开放iPhone 17等eSIM业务 [16][18]
卢伟冰称“牙膏挤爆”、奥尔特曼想换机!最薄iPhone“丑”上热搜
第一财经· 2025-09-10 11:11
iPhone有所变化,但依然没有带来惊喜。 争议主要在于,iPhone 17 Pro系列外观大改,从 "浴霸"相机模组改成了矩形模组,被不少用户吐槽像充电宝。不过,也有不少数码爱好者认为,新款一体化 的铝合金机身有科技感,且散热性能各方面更好,市场评价呈现两极分化。 除了"丑"的争议外,iPhone标准版的"加量不加价"以及苹果史上最薄的iPhoneAir也成为关注焦点。多家分析机构都认为,苹果试图通过 "轻薄" 来获得市场 的青睐,填补Pro版与基础版之间的中端市场空白,但能否出圈还需市场印证。 消费者对新款iPhone的反应如何?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消费者在用实际行动对这几款iPhone投票。截至发稿,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中,已有13万人预约 抢购iPhone Air,不过,iPhone Air的预约量少于iPhone 17的128.4万人、iPhone 17 Pro的72.5万人和iPhone Pro Max的90.7万人。 总体来看,海豚投研认为,相比于去年发布会,今年 iPhone 新品有所变化,但依然没有带来惊喜。在各家大厂大幅提升 AI 投入的情况下,本次发布会中苹 果在 AI 领域的叙事 ...
新iPhone丑?苹果笑抽
半佛仙人· 2025-09-10 10:13
苹果公司产品策略转变 - 苹果公司在新产品配置上向行业同行看齐,补齐了之前过于离奇的配置短板,使硬件配置不再处于明显劣势[3] - 公司此代产品缺乏特别新奇的功能,Pro系列设计不仅与同行撞车,还跨界撞衫内裤造型[3] - 公司开始重新思考两个本质问题:iPhone到底要卖给谁,以及会买iPhone的人到底关心什么,这是产品设计的底层驱动策略[3] 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格局 - 安卓阵营过去几年的狂飙进化使苹果公司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3] - 在当前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状态下,公司若维持现有价格和利润率,几乎不可能大规模拓展新用户[3] - 行业已难有颠覆式创新,对手普遍比苹果更颠覆,且在三折叠设计面前,手机造型改进空间有限[3] 苹果公司目标用户分析 - 公司销量主要来自老用户换新,而非破圈引入外部新用户[3] - 苹果产品特别耐用,存在大量使用5-10年的钉子户用户[3] - 对资深用户而言,讲功能、设计、理念没有意义,这些用户使用苹果超过10年,比设计师更懂产品[4] 产品设计核心策略 - 让老用户换新的核心是提供肉眼可见的冲击,而非花里胡哨的功能[4] - 老用户对新iPhone的核心诉求是“一眼看起来像是一个新iPhone”,造型和颜色辨识度至关重要[4] - 公司策略与奢侈品和潮牌逻辑一致,用户需要明显的外观标识来体现产品新旧差异[4]
苹果豪赌“轻薄”未来,或明年推出折叠屏手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9:06
产品发布与创新 - 苹果发布四款新iPhone机型: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价格从5999元起,最高达17999元 [1] - iPhone Air取代Plus版本,厚度仅5.6毫米,是苹果史上最薄iPhone,采用单摄设计、全面eSIM化(目前仅中国联通支持),搭载A19 Pro芯片、自研调制解调器C1X、无线网络芯片N1以及Center Stage前置摄像头 [1][5] - iPhone 17标准版搭载A19芯片,配备4800万像素融合式双摄与120Hz自适应刷新率屏幕;iPhone 17 Pro/Max影像系统大幅升级,新增200毫米长焦镜头和更大尺寸传感器,光学变焦范围达16倍,首次引入VC均热板散热 [6] 战略与产品线调整 - iPhone Air是苹果策略性新品类,承担三大关键功能:战略试验田(测试超薄组件、能耗管理技术和芯片,为折叠机奠定基础)、高端Pro系列补充(强化高端品牌形象并提供差异化选择)、利润优化(平衡销量与盈利能力,捕获发达和新兴市场需求) [3][6] - Omdia预估iPhone Air首年出货量1000万台,若成功上量将为明年折叠机提供所需生产规模 [3] - 苹果产品线扩展借鉴Mac成功经验,Air系列作为Pro系列的补充,形成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层级 [5] 可穿戴设备更新 - Apple Watch Ultra 3拥有更大屏幕和更长续航,定位户外与专业运动;Apple Watch Series 11设计更轻薄,支持血压提醒和睡眠评分功能;Watch SE 3进一步补全健康监测能力 [7] - AirPods Pro 3降噪和健康功能增强,支持心率监测和实时翻译(需配合有AI功能的iPhone) [7] - Apple Watch业务累计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但过去七个季度连续下滑;华为在2025年第二季度跃居中国市场第一,苹果借新品发布预计手表业务将重返增长 [7] 自研芯片与生态布局 - 手机、手表等终端体系搭载更多自研芯片(如A19 Pro、C1X、N1),表明苹果在关键零部件上战略加码 [10] - 苹果通过稳定产品节奏和软硬件结合生态维持长期大规模体量和现金流,产品扩展围绕操作系统和生态迁移复用,形成规模效应 [10][11] - 盈利模型清晰:尺寸扩展(标准版、Plus、Max等满足不同群体,边际成本低但溢价高)、性能增强(自研A系列芯片利润率高且掌控力强)、系列化分层(Pro、Max、Air区隔满足市场需求) [11] AI与市场竞争 - 苹果未将AI功能放在突出位置,AI功能推出缓慢造成用户采用差距,部分用户推迟升级;在中国市场,苹果占据约40%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份额,但缺乏内置"Apple Intelligence"功能,驱使用户使用豆包等第三方应用 [8]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用户换机周期延长,出货量增长乏力;高端手机市场同比增长8%,创上半年历史新高,贡献全球智能手机营收60%以上 [14] - 苹果在高端市场份额达62%,但份额有所回落;在中国市场,2025年Q2苹果出货约1010万部,市场份额1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位列第五;华为以1220万部出货重回中国市场第一 [15] - 苹果2025财年第三季度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市场有所回暖;但预计第四季度销量可能面临个位数下跌,因iPhone 16系列降价提前释放换机需求、17系列价格可能小幅上涨、竞品旗舰同期上市加剧竞争 [15][16] 未来产品规划 - 预计苹果明年推出折叠手机,2026年折叠iPhone出货量达800万-1000万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2500万台;苹果对折叠产品研发已久,除手机外可能有平板等形态 [10] - 苹果一贯选择在市场成熟、生态完善后才入局折叠屏,一旦推出往往能迅速攫取行业利润 [10]
AI浪潮下身陷“中年危机”,苹果失去想象空间
华夏时报· 2025-09-10 08:52
"这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真正想要升级iPhone!看起来很酷。"9月10日凌晨的苹果发布会后,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社交平台发帖说。然而,资本市场可能不这么认为,发布会前苹果股 价跌1.48%,发布会后苹果盘后股价跌0.35%。 奥特曼的观点不无道理。从产品迭代的角度来看,苹果此次一改以往"挤牙膏"式的更新节奏,实现了近 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升级,只是这些升级仍主要集中在手机的传统功能层面,并未充分体现出苹果的独 特创新力。至于苹果的AI功能何时能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仍无明确时间表。 不可否认,苹果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但今非昔比,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已逐渐触顶,在 AI浪潮全面袭来的当下,苹果在新赛道已然处于下风,英伟达取而代之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 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更青睐有"新故事"、具备想象空间的股票,英伟达和寒武纪都是如此,反观苹果, 尽管业绩稳健、盈利可观,却似乎正在失去令投资者为之兴奋的想象力与信心。 告别"挤牙膏"式创新 被多年抨击新品"挤牙膏"后,苹果第一次以"牙膏挤爆"上了热搜。苹果CEO库克在直播中称,新款 iPhone为"iPhone历史上最大的飞跃"。 这次苹 ...
贝隆精密: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为舜宇光学、安费诺、三星电机、TDK集团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结构件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51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为舜宇光学、安费诺、三星电机、TDK集团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提供镜筒、隔圈、压圈、镜座、底座、载体、屏蔽罩及VCM马达相关的结构件产品 [2] - 产品广泛应用在安卓和IOS系统的手机中 [2]
小米突发!泄密风波背后的“沉默危机”
新浪财经· 2025-09-10 08:24
高管变动与内部治理 - 小米集团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及存在利益冲突被辞退 [3] - 王腾曾主导Redmi K40系列等爆款机型开发 并历任Redmi品牌总经理及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5] - 王腾此前曾因泄露Redmi K50发布时间被取消晋升资格 2024年小米15系列发布前被警示谨言慎行 [7] 社交媒体与品牌管理 - 王腾在微博拥有180万粉丝 是认证热门数码博主 常发布产品信息引发大量关注 [7] - 网红高管文化在公司早期发展中拉近用户距离 但随着规模扩大暴露风险不可持续性 [11] 财务表现分析 - 小米集团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272.5亿元 同比增长38.2% 毛利515.1亿元同比增长46.2% [7]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52.3%下降至39.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从30.1%升至33.4% [8] - 2025年第一季度手机收入506.12亿元同比增长8.9% 第二季度455亿元同比下降2.1% [9] - 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毛利率为11.5% 较2024年同期的12.1%有所下滑 [11] 业务战略挑战 - 手机业务呈现增量不增收现象 高端化进程受阻 可能依赖Redmi中低端机型维持出货量 [11] - 境外市场竞争加剧及毛利率较低产品收入占比增加导致手机毛利率下降 [11] - 手机业务作为智能生态中枢 若持续疲软将削弱人车家全生态构建根基 [9] 组织发展与管理体系 - 公司用15年实现营收超2000亿元 但管理体系进化未能同步跟上业务扩张速度 [12] - 业务高速扩张增加内部管理复杂度 需要平衡内部纪律与业务发展关系 [12]
iPhone17还是没等到苹果AI
财经网· 2025-09-10 07:41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推出iPhone 17系列 包括iPhone Air(厚度5.6毫米)、iPhone 17(厚度7.8毫米)、Pro及Pro Max型号 [1] - iPhone 17起售价5999元 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 Pro起售价8999元 Pro Max起售价9999元 全系列起步容量提升至256G [2] - 影像系统升级为4800万像素融合相机 新增视频同步双拍功能 [1]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苹果股价在发布会后下跌1.5%至237.88美元 [3] - 2025年二季度苹果中国市场份额13.9% 排名第五 落后于华为、vivo、OPPO和小米 [5] - 苹果大中华区2025年二财季营收160.02亿美元 同比下降2% 连续七个季度负增长 [5] - 全球高端手机市场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8% 生成式AI设备占比超80% [3] - 苹果在高端市场增速仅3% 远低于三星(7%)和小米(55%) [3] AI战略与落地进展 - 苹果AI功能主要集中于后台优化 如实时翻译和视觉识别搜索 [2] - 国行版Apple Intelligence尚未推出 海外增强版Siri多次延期至2026年 [5][7][8] - 2025年一季度中国高端手机市场AI功能渗透率达82% [10] - 苹果核心AI研究人员流失超10人 转投Meta、OpenAI等竞争对手 [8] - 公司正测试谷歌Gemini模型 并考虑收购Mistral AI等第三方AI企业 [9] 行业动态与技术趋势 - 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已深度整合AI功能 推出系统级智能体(如小艺、小爱同学等) [10] - 手机厂商通过自研垂类大模型或接入外部模型(如DeepSeek)实现AI能力 [10] - AI手机带动电磁屏蔽与散热需求 预计2026年全球导热材料市场规模达99.2亿元 [11]
iPhone17全系采用120Hz显示屏,高刷新率手机渗透率提升
第一财经· 2025-09-10 07:26
预计2025年国内手机厂商的高刷新率手机出货量约3.1亿台,重点面向游戏等应用场景。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高刷新率技术的全面普及,是iPhone 17系列最重大的升级。"动态高刷可以兼顾游戏和普通应 用场景,游戏的时候启动高刷使画面更流畅,普通应用的时候低刷可以更节能、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 苹果新一代手机还有大屏化与超薄设计的新变化。iPhone 17标准版的屏幕尺寸从iPhone 16的6.1英寸提升至6.3英寸,与当前iPhone 16 Pro的尺寸看齐。iPhone 17 Pro Max屏幕尺寸增至6.9英寸,同时,新增"iPhone 17 Air"型号,屏幕尺寸为6.55英寸,厚度仅约5.5毫米,成为史上最薄的iPhone。 周华预计,高刷新率屏幕、大屏化与轻薄化等高端手机特性,正快速成为大众手机产品的标准配置。"高刷新率是前几年就有的显示技术,在高端手机会 用,苹果这次全系列手机搭载高刷新率技术,代表了中端手机的一个发展趋势。" 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25年苹果iPhone17全系列手机备货量近1亿台,比上代iPone16系列手机同期备货增长约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