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涨2.01%,成交额8403.5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60.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55
股价表现 - 9月26日盘中上涨2.01%至20.81元/股 成交额8403.51万元 换手率0.33% 总市值254.3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9.40% 近5个交易日下跌0.38% 近20日上涨12.98% 近60日上涨50.80%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60.97万元 特大单买入122.52万元占比1.46% 卖出121.58万元占比1.45% [1] 资金流向 - 大单买入2115.87万元占比25.18% 卖出1855.84万元占比22.08% [1] - 股东户数2.59万户较上期减少1.24% 人均流通股47119股较上期增加1.25% [2]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亿元 同比减少37.58% [2] - 归母净利润-1.62亿元 同比增长14.92% [2] 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96.47% 其他业务占比3.53% [1] -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行业分类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 [1] - 概念板块包括固态电池、三元锂电、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钠电池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1] - 位于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岭西路北侧彩蝶路西侧 [1] - 成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上市日期2020年7月17日 [1]
赣锋锂业(002460.SZ):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人
格隆汇· 2025-09-25 20:41
公司融资计划 - 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进行货币增资 增资价格3元/1元注册资本[1] - 增资总额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1] - 最终投资主体将在审批通过后协商确定[1] 战略布局 - 增资目的为提升赣锋锂电综合实力[1] - 助力公司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1]
赣锋锂业(002460.SZ)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25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1:53
公司融资动态 -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进行货币增资 增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及后续可能的优先购买权 [1] 战略发展影响 - 本次交易有利于提升赣锋锂电资金实力并降低其资产负债率 [1] - 增资将促进赣锋锂电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助力公司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 [1]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25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25 11:52
公司融资安排 - 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进行货币增资 增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 [1] - 公司放弃本次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及后续可能的优先购买权 [1] 战略发展影响 - 交易有利于提升赣锋锂电资金实力并降低其资产负债率 [1] - 将促进子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助力公司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 [1]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过25亿元
华尔街见闻· 2025-09-25 11:46
增资交易核心条款 - 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 金额合计不超过250,000万元[1] - 增资价格为3元/1元注册资本 采用货币增资方式[1] - 增资完成后公司仍持有控股权 不影响合并报表范围[1]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持有赣锋锂电81.65%股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68.02%[1]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5.99亿元 利润总额亏损6,271.76万元[1] - 以2025年6月30日为基准日 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753,000万元[1] 投资者退出安排 - 达到业绩目标时按实缴出资比例分配 投资人股息率达5.5%[1] - 退出方式包括资本市场退出、控股股东优先购买权等多种机制[1] - 自交割日起36个月内可启动相关退出机制[1]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2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1:40
融资活动 - 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进行增资 增资价格为3元/1元注册资本 [1] - 增资总金额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1] - 增资完成后赣锋锂电仍为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 [1]
赣锋锂业: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以货币方式进行增资 增资金额合计不超25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9-25 11:38
公司融资计划 -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引入投资人进行货币增资 增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1] - 本次增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符合公司发展需要[1] - 增资事项预计对公司长期财务及经营状况产生积极影响[1]
圣阳股份:控股子公司山东圣阳锂科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37.1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1:21
公司经营事件 - 控股子公司山东圣阳锂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金被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人民法院冻结 涉及金额37.10万元 [1] - 资金冻结原因为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1] - 公司已与天力锂能达到和解 并提交撤诉及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 [1] - 此事件对公司日常经营无重大影响 [1]
第四代高压实LFP供不应求,二三线企业窗口期何在?
高工锂电· 2025-09-25 10:20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需现状 - 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m³)供不应求 主要因储能和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推高需求 且量产需特殊工艺和严格原料要求 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1] - 高压实产品加工费比普通产品高2000-5000元/吨 利润来源以加工费为主 定价模式为"原材料市价+加工费" 有助于修复厂商利润 [1]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能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 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2]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和产能爬坡需时间 短期内需求缺口较大 2025年上半年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2][3] - 头部企业扩产期间为二三线企业提供入局窗口期 但需面对技术差距、资金压力、成本劣势和客户壁垒等挑战 [4] 企业盈利与战略选择 - 2025年之前行业普遍亏损 仅少数企业盈利 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 [4] - 2025年多数企业亏损收窄 加速布局第四代产品 二三线企业需选择跟随扩产或精修内功以避免现金流紧张 [5] 电池需求带动材料增长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一线企业达70%-80% 宁德时代上半年达89.9% 直接带动高压实LFP需求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 容量同比增长68% 1-8月累计中标80GW/272GWh 同比增长191% [6] - 储能电池向大容量(如587Ah、1000Ah+)和长循环(10000-15000次)迭代 提升对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 [6] - 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快充和高比能电池装车渗透推动高压实需求 [8]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支持12C峰值充电(5分钟补能520公里) 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实现5分钟补能400km 其他企业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也布局快充电池 [8] 技术迭代与头部企业进展 - 第四代铁锂占市场需求10% 主要来自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10]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 将高压实产能提升至50万吨 [10]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批量供货 2024年高压实产品销量15.93万吨 占总销量约22% [11]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产品 采用一次烧结工艺 压实密度达2.62g/cm³ [11] - 德方纳米第四代产品已批量出货 超高压密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12] 二三线企业突围策略 - 二三线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实现差异化 或面向腰部电池企业和储能市场绑定长订单 [13] - 鹏博新材10万吨项目即将投产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作新建10万吨项目 万华化学第四代产品已量产 协鑫锂电四代半产品压实密度达2.65g/cm³并稳定生产 [13]
“黑天鹅”突袭,这一板块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9-25 10:1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3%至26484.68点 成交额3149亿港元[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89%至6379.19点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2.77%[2] - 南向资金净流入110.46亿港元[1] 有色金属板块 - 洛阳钼业单日大涨11.73%[2][5] - Freeport-McMoRan印尼Grasberg铜矿遭遇不可抗力停产 该矿为全球第二大铜矿[7] - 高盛预计事件将造成50万吨铜供应损失 并断言"铜价必须因此上涨"[7] 锂电池概念股 - 宁德时代上涨5.14%[2] - 公司将于明年推出新的8系高镍电池 搭载于头部新势力增程车型[3] - 作为奇瑞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 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3] 互联网科技股 - 小米集团上涨4.48% 成交额达193.08亿港元[2][8] -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部分车型可提前6周至2个月[10] - 上月交付量达到3.65万台 产能快速攀升[10] - 京东集团上涨3.46% 哔哩哔哩上涨2.33% 百度集团上涨2.33%[2] 科技行业观点 - 莲华资产管理洪灝认为科技股全面泡沫化为时过早[11] - 美国科技公司盈利增速加快 英伟达、苹果等企业现金流改善[11] - 部分中国科技公司取得突破 阿里巴巴在芯片和大模型方面获进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