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码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国补续上了,还加钱、扩品类...
36氪· 2025-06-20 02:45
政策调整动态 - 广西自6月20日24:00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五大类消费品补贴活动 [1] - 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在618期间传出暂停国补消息,但全国范围内仍有地区持续实施 [3] - 部分地区暂停补贴因核销速度超预期导致首批资金快速耗尽,属于阶段性调整 [6] 618消费数据表现 - 某东平台618总订单量突破22亿单(含零售、线下及外卖业务),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 [4] - 北京深圳等7省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AI硬件成交额增长150%带动400万用户换新 [4] - 手机/平板品类消费5352.9万人,销量5662.9万件,中高端机型及AI功能产品增长102.5% [15] - 家电品类消费4986.3万人,销量7761.8万台,智能家居增长1985.5%,节能产品表现突出 [15] 补贴政策升级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已下达1620亿,剩余1380亿将分批投放至年底 [10][11] - 补贴品类扩围:家电新增微波炉等小家电,数码首次纳入手机/平板(最高补500元),智能家居如马桶/机器人最高补2000元 [12] - 补贴力度加大:一级能效家电补贴20%(空调每人限3台),新能源车置换最高补2万,燃油车补1.5万 [13] 政策实施效果 - 截至5月31日,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15] - 江苏试点"每日限量抢补"模式控制资金消耗速度 [16] - 前两批1620亿中央资金已下达,剩余1380亿将分阶段投放确保政策延续性 [18][19] 行业监管动态 - 存在商家骗补、先涨价后打折等违规现象,需加强监管严控套利行为 [19] - 建议严查违规商家并取消资格追回补贴,确保政策惠及普通消费者 [19]
“国补”将继续!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6-20 00:2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一、二季度以旧换新工作,后续还将下达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发放 [1] - 地方将配套和自行安排足够资金,确保"国补"持续惠及消费者 [1] - 少数地区阶段性完善政策实施节奏,但大多数省份国补优惠活动正常推进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持续全年,消费者每月每周都有参与机会 [1] 政策资金分配机制 - 2024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从去年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 [2] - 资金分配综合考虑各地区常住人口、GDP、汽车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向成效较好地区倾斜 [2] - 3000亿元中央资金按批次下达,确保地方合理有序可持续使用 [2] 深圳政策实施成效 - 深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和家电数码产品销售总额达367亿元 [3] - 通过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超7万台,金额176亿元 [3] - 带动家电数码产品销售1001万台,金额191亿元 [3] - 家电产品销售773万台金额128亿元,数码产品销售228万台金额62亿元 [3]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销售金额4085万元 [3] 政策调整与市场反应 - 政策"加力扩围"新增手机、平板、洗碗机等品类 [2] - 市场对"国补"需求旺盛,政策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2] - 各地在执行中拥有一定自主权,可确定申领使用等细节 [1]
2025国补余额还有1380亿!
第一财经· 2025-06-19 15:51
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 创2024年以来月度新高 [1]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53% 通讯器材类增33%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305% 家具类增256% 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2] 政策驱动因素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国补)品类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 补贴资金总额翻倍至3000亿元 补贴流程简化加速资金发放 [1] - 截至5月31日 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175亿份 其中汽车补贴申请412万份 家电销售77618万台 数码产品56629万件 [2] - 电商平台"618"促销提前至5月13日启动 商家降价与国补形成叠加效应 山东某家电门店"五一"单日销售额近1000万元 [1] 补贴执行动态 - 中央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 广西新疆等地因额度用尽暂停部分补贴 剩余1380亿元预计Q3-Q4分批下达 7月为关键节点 [3][4] - 部分地区出现补贴机制调整现象 专家建议后续可能补充增量资金 发改委表示将尽快完成资金清算并研究储备政策 [4] 行业监管与趋势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 [5] - 部分地方反馈政策边际效用递减 因家电汽车属耐用品导致消费前置 专家建议适度扩大补贴商品范围以维持效应 [5]
今年1380亿国补剩余额度待下达,7月或是一个节点|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6-19 11:59
中央财政国补资金 - 2024年中央财政国补资金总规模达3000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资 [1] - 1月和4月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剩余1380亿元预计在第三、四季度分批下达,7月为下一批额度下达关键节点 [1][7] - 部分地方因额度快速用完暂停补贴(如广西、新疆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但活动将持续全年 [7] 5月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月度最高水平 [2]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53%)、通讯器材类(+33%)、文化办公用品类(+30.5%)、家具类(+25.6%)增长显著,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4]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国补政策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资金额度同比翻倍至3000亿元,补贴流程简化加速资金发放 [3] - 截至5月31日,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其中汽车412万份、家电7761.8万台(4986.3万名消费者)、数码产品5662.9万件(5352.9万名消费者) [4] - 节假日消费显著提升(如山东某家电门店"五一"首日销售额近1000万元),电商平台"6·18"提前启动叠加国补引燃购物热情 [3] 政策动态与行业反馈 - 发改委将尽快完成2024年国补资金清算并下达后续额度,研究"两新"领域增量政策储备 [8]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 [8] - 部分地方官员和商家反馈政策边际效用递减(耐用品消费提前释放),专家建议扩大补贴范围以维持效应 [8]
“国补”将继续!有关部委最新回应: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下达
新浪财经· 2025-06-19 04:14
政策资金安排 - 中央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资金支持一、二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1] - 剩余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1] - 今年国家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 政策实施效果 -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2] - 发放直达消费者补贴约1.75亿份[2]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2] - 家电销售方面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产品7761.8万台[2] - 数码产品方面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5662.9万件[2]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2] - 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2] 零售市场表现 - 5月份商品零售额3674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4月上升1.3个百分点[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3.0%[2]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3.0%[2] -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0.5%[2] - 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6%[2] 地方政策推进 - 深圳市在6月6日发布方案提及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6大领域[3] - 福建省推动装修材料、卫生洁具等更多优势产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并简化补贴申领流程[3]
别误读!国补暂停后第二轮7月启动!全国终止时限未变2025年12月31日截止
搜狐财经· 2025-06-19 03:23
政策调整 - 当前补贴暂停仅为阶段性管理措施,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为2025年12月31日 [1] - 财政部预拨810亿元衔接资金,多地明确7月重启补贴 [5] 补贴暂停原因 - 资金消耗超预期:全国3000亿元补贴资金池已消耗超1500亿元,重庆12亿家电补贴于6月初用尽 [4] - 系统防漏洞升级:江苏、广东等地暂停线上入口,增设IP监测与设备码绑定功能 [4] - 避免618价格踩踏:若"国补+平台大促"双重叠加,部分商品降价幅度或超40% [5] 重启计划 - 重庆:第二轮补贴预计7月出台,覆盖家电、汽车、家装等多领域 [5] - 江苏:线上系统升级后恢复,实行"每日抢券"制,线下每日保留670万元额度 [6] - 广东:深圳、东莞保留线下"粤焕新"平台核销通道 [7] 补贴规则 - 家电:1级能效补20%(单件最高2000元),2级能效补15%(最高1500元),空调每户最多可享3台补贴 [9][10] - 手机数码:单价≤6000元,≤3333元补售价15%,>3333元封顶补500元 [11][12] - 汽车:报废2018年前旧车购新能源车最高补2万元,报废国四及以下燃油车最高补1.5万元 [14] 消费者行动指南 - 高价值商品优先下单:空调、高端手机、新能源车消耗额度最快,汽车补贴审核需45天 [14] - 锁定资格关键入口:家电类搜索"家电省2000",手机数码类搜索"手机省500"或"数码省2000" [14] - 618叠加省40%技巧:8000元空调示例(国补1600元+平台券1500元+以旧换新抵2000元=实付约2900元) [14] 地方加码政策 - 深圳、上海叠加地方券后综合补贴达30% [13] - 海南扩围至投影仪、智能家具 [13]
“以旧换新”遇上“618”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证券日报· 2025-06-18 16:12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 - 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覆盖家电、手机、智能穿戴等多类商品,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1] - 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33%,增速较4月份加快14.2个、13.1个百分点 [1] - 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0.5%、25.6%,延续年初以来较快增长态势 [1] -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8%、1.1% [1] 618大促消费亮点 - 京东3C数码品类表现亮眼,运动相机和户外电源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133%和113% [2] - XR设备和游戏机销量同比增长超50% [2] - 智能手表品类整体销量同比增长54%,其中智能手表实现80%的同比增幅 [2] - 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手机、智能手表等商品时,主动咨询相关产品补贴力度 [1] 产品品质化升级趋势 - 热销产品包括大屏电视、智控冰箱以及果蔬清洗机、切片机等,反映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健康生活的追求 [3] - 海信视像Vidda在京东平台夺得4K投影销量和销售额双冠军,并包揽三色激光投影品类销售额总冠军 [3] - 江苏新日电动车推出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带动销量增长 [3]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投入,推出更贴合政策导向与消费需求的新品 [4] - 各地可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与消费需求,制定区域性特色补贴政策 [5]
深圳:以旧换新累计销售家电和数码产品超千万台
快讯· 2025-06-18 04:2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政策启动以来消费者参与踊跃 [1] - 带动汽车销售超7万台 销售金额176亿元 [1] - 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家电和数码产品1001万台 销售金额191亿元 [1] 行业销售数据 - 汽车行业通过以旧换新实现显著销量提升 [1] - 家电和数码产品行业销量突破1000万台 [1]
5月社零增速6.4%超预期!“国补”叠加618大促双轮驱动消费市场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6-17 09:10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在消费领域,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 元,同比增长6.4%,较4月提升1.3个百分点,创下202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纪录;环比增长0.93%,呈现 显著回暖态势。 7家机构对5月社零增速预测的算术平均值仅为4.85%,实际增速较平均预期值高出1.55个百分点。更值 得关注的是,所有机构预测值均未触及6%关口,其中最低预测值为4.3%,最高预测值也仅5.5%。这一 超预期表现使得社零数据成为5月经济指标中最令人惊喜的亮点。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注意的是,5月社零增速表现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根据Wind宏观预测平台数据,7家机构对5月社零 增速预测的算术平均值仅为4.85%,实际增速较平均预期值高出1.55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所有 机构预测值均未触及6%关口,其中最低预测值为4.3%,最高预测值也仅5.5%。这一超预期表现使得社 零数据成为5月经济指标中最令人惊喜的亮点。 数据来源:wind 5月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增长特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8.2%,增速加快,且较社零总 额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 从细分领域看,汽车类零售额略增1 ...
机构称科技仍将是中长期配置主线,聚焦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6:12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7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恒生指数跌0.13%至24028.8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06%,国企指数跌0.23% [1] - 相关ETF如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港股消费ETF(513230)均小幅微跌,呈现低位布局机会 [1] 消费行业动态 - 618购物节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叠加,刺激家电、数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需求爆发 [1] - 政策推动下,耐用可选消费品需求释放将带动相关行业繁荣,并为内需市场扩容提供支撑 [1] 投资主线分析 - 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契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在低利率环境下兼具安全性与收益确定性 [1] - 科技仍是中长期配置主线,建议关注估值较低的细分板块 [1] - 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以旧换新政策显效,新消费潜力在技术赋能下持续释放 [1] 港股投资标的 - 港股消费ETF(513230)覆盖电商及新消费赛道,相对A股更具稀缺性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囊括软硬科技龙头,相对A股科技标的更稀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