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泉州和济南谁潜力大?泉州民营经济占优,济南呢?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53
经济总量与质量 - 泉州2024年GDP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比例为2.0:51.7:46.3,人均GDP14.7万元 [1] - 济南2024年GDP突破1.35万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比例为3.3:33.4:63.3,人均GDP14.2万元 [1] - 济南在经济总量与服务业能级方面占优,省会资源集聚效应使其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1] 医疗资源密度 - 泉州拥有三甲医院7家,每千人床位6.8张,医疗辐射闽南地区 [4] - 济南拥有三甲医院25家,每千人床位9.3张,依托黄河流域医疗联盟开展跨省远程会诊 [4] - 济南在高端医疗资源集中度和省会医疗协作网络方面优势明显 [4] 高校与科创实力 - 泉州拥有普通高校1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聚焦纺织鞋服数字化、半导体封装等领域 [6] - 济南拥有普通高校52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支撑创新 [6] - 济南在高校集群与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占优,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 [6] 产业竞争力 - 泉州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为根基,新兴产业聚焦半导体、光伏储能,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9] - 济南拥有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华熙生物三大千亿级集群,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0万辆 [9] - 济南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层级方面领先,汽车、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技术含量全面占优 [9] 交通枢纽地位 - 泉州依托福厦高铁、泉州港形成"海铁联运"骨架,2024年货物吞吐量1.2亿吨 [11] - 济南坐拥济南港、济南西站,高铁运营里程520公里,多向辐射高铁网与黄河水运协同 [11] - 济南在内河航运与高铁网络密度方面优势突出 [11] 旅游业与城市品牌 - 泉州以"宋元海洋贸易遗产"为核心,2024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 [13] - 济南以"泉城山水"为品牌,趵突泉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00亿元 [13] - 济南在旅游收入规模与文化IP影响力方面更具优势 [13] 民生福祉与城乡均衡 - 泉州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城乡收入比2.3:1 [15] - 济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城乡收入比2.0: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 [15] - 济南在人均收入水平与社会保障完整性方面占优 [15] 城市实力 - 泉州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34.6万人,城镇化率71.19% [17] - 济南建成区面积86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25.4万人,城镇化率76.2% [17] - 济南在城市规模与城镇化质量方面优势明显 [17] 产业转型潜力 - 泉州聚焦纺织鞋服智能改造、半导体材料、海上风电等,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8.3% [19] - 济南重点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 [19] - 济南在前沿产业布局与科研转化效率方面更具优势 [19] 高光时刻总结 - 泉州在民营经济活力、海洋经济韧性方面独具优势 [21] - 济南在科创生态、高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领先 [23] - 济南当下综合实力更胜一筹,但泉州的转型潜力值得期待 [25]
双平台上市利好大湾区科技企业,38万亿大市场扑面而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1 11:05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1] - 政策旨在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闭环生态形成 [2] - 预计将带动IPO、跨境并购等业务增长,提升深圳金融机构活跃度 [3] 大湾区企业现状 - 大湾区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达1954家,总市值37.76万亿港元 [1][5] - 腾讯控股以4.76万亿港元市值居首,占大湾区港股总市值13% [1][5] - 招商银行、比亚迪、中国平安三家已两地上市企业市值均超1万亿港元 [5] 科技企业受益分析 - 硬科技企业可通过双平台融资强化产业链协同,补足深圳本地产业链短板 [3] - 深交所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将推动技术定价与资本对接 [3] - 政策特别利好AI、新能源、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3] 市场机制优化 - 港股企业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H股较A股存在折价现象 [6] - 双上市机制可缩小A/H估值差异,利用深市流动性优势提升估值 [6] - 创业板67.34%企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89.14%为高新技术企业 [7] 深市板块定位 - 深市主板聚焦新能源汽车、大消费、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7] - 创业板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包含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 [7] - 深市主板允许市值≥2000亿元或技术领先红筹企业二次上市 [8] 区域经济数据 - 大湾区以全国0.6%面积贡献1/9经济总量,2023年GDP突破14万亿元 [4] - 区域常住人口超8600万,含香港、澳门及广东9市 [4]
稳就业 高校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6-10 22:00
重点高校就业引导战略 - 北京大学实施"红绿蓝"就业引导战略,红色代表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绿色代表国防军工领域,蓝色代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1] - 2024年北京大学前往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毕业生比例超10%,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就业比例从2020年2.1%攀升至2024年6.8% [2] - 清华大学与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10多家军工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5年2300余名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就业 [4]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 清华大学开展"应聘行"校企实践,每年组织近40支队伍、600余人次毕业生前往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 [3] - 中国人民大学与400余家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实施学生职业生涯引领计划,邀请企业高管担任职业发展导师 [10] - 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开展就业育人合作,构建"实习-培养-就业"全链条协同育人模式,已推广至多家知名企业 [11][12] 产教融合实践 - 合肥工业大学与小米集团举办工程师训练营,已与140家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遴选行业导师1300余人 [13][14]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班培养,近两年开设71个订单班,培养1843名学生,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 [15] 基层就业支持体系 -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近5年约2000名毕业生赴中西部任教,每人奖励10万元 [5] - 浙江大学构建使命引领就业育人体系,每年派出约500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顶岗实习 [7] - 浙江大学通过AI赋能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建立学生就业社群和区域交流群,覆盖近1.5万人次 [8]
中国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关系再深化,1-4月广东对东盟进出口增7.5%丨东盟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3:47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 - 中国与东盟宣布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标志着经贸合作跃升新高度 [1] - 自贸区3.0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9个新增章节 [11] - 该协定将促进双方产供链深度融合,拓展新兴领域合作 [11] 广东—东盟经贸合作数据 - 2024年1—4月广东对东盟贸易总额4885.7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838.2亿元(+5.2%),进口2047.5亿元(+10.9%) [1] - 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新加坡是广东在东盟前五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比分别为27.6%、21.4%、15.5%、11.8%和10.6% [5] - 2023年广东在东盟新设境外企业383家,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9亿美元(+168.5%),占广东对外投资总额3.8% [10] 供应链合作三大趋势 - 区域化布局加快:广东企业向东盟延伸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高价值环节 [6] - 数智化融合发展:华为昇腾AI芯片助力马来西亚构建全栈AI生态系统 [13] - 绿色化转型提速:双方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合作 [11][12] 产业协同与贸易循环模式 - 广东对东盟出口前五类产品为机械设备、贱金属制品、纺织品、杂项制品和塑料制品 [5] - 动态贸易循环模式:东盟向广东出口初级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中间品进行生产后再销往第三方市场 [7] - 广东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与东盟资源、劳动力优势形成互补 [6] 跨境电商与新兴业态 - 广东支持电商平台在东盟布局仓储配送设施,吸引Shopee、Lazada等东南亚平台落户 [14] - RCEP实施带来物流单证无纸化、货物放行时间减少等跨境电商红利 [15] - 本地化策略(如马来西亚蜡染服饰品牌)可提升跨境电商转化率40% [14] 合作机制建设 - 成立"广东与东盟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及五国粤商贸易投资服务中心 [15] - 广东省贸促会与东盟机构签署备忘录,设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地方联络办公室 [15] - 中新广州知识城推动新加坡科技企业在粤技术转化应用 [13]
十大强镇都有谁,6个“千亿镇”之外还有哪些后备军
第一财经· 2025-06-10 13:03
镇域经济500强分布格局 - 2025镇域经济500强中江苏128席、广东102席、浙江82席,三地占比达62.4% [1] - 前十强镇中7个位于广东(佛山和东莞),2个位于江苏苏州,1个位于贵州茅台镇 [1] - 广东佛山狮山镇、北滘镇和东莞长安镇,苏州玉山镇、杨舍镇,以及遵义茅台镇共6个镇GDP突破千亿元 [2] 超级镇经济规模特征 - 东莞虎门镇GDP达777.67亿元,塘厦镇653.16亿元,厚街镇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12.3亿元 [2] - 中山小榄镇GDP586.4亿元,佛山大沥镇超600亿元,里水镇突破500亿元 [2] - 无锡官林镇规上工业产值1893亿元,温州柳市镇工业总产值1067.6亿元 [3] 区域发展模式差异 - 苏州玉山镇和杨舍镇采用"区镇合一"模式,昆山玉山镇为市中心,张家港杨舍镇位于主城区 [3] - 张家港锦丰镇GDP676.69亿元,苏州盛泽镇拥有恒力、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3] - 西部能源大镇如陕西锦界镇、内蒙古乌兰木伦镇GDP表现突出 [3] 产业与人口集聚效应 - 东莞长安镇81.5平方公里内聚集OPPO、vivo等全球TOP5手机厂商 [2] - 广东21个超级镇人口超30万(9个超50万),江苏玉山镇和杨舍镇常住人口均超50万 [3] - 专家建议按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配置超级镇资源,解决公共配套不足问题 [4]
东盟秘书长特别助理波尚琅:广东成为东盟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首选门户丨粤链东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06:13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 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背景下,深化东盟与中国特别是广东省的经贸联系是时代所需和区域合作的战略机遇 [1] -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制造业体系完备且科技创新能力强劲 [1] - 东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地区之一,拥有6.8亿人口,2024年GDP总量超过3.98万亿美元,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广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2024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东盟贸易总额三分之一以上 [1] 供应链协同发展 - 供应链合作不仅是商品互通有无,更是产业、技术、规则、标准、人才等多维度协同 [2] - 建议加强政策沟通,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在关务协同、物流畅通、数据跨境、产业对接等机制对接 [2] - 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升级,广东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具备优势,东盟在资源、劳动力和区位方面有比较优势 [2] - 通过"研发—生产—组装—销售"全链条分工协作,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2] 平台合作与基础设施 - 支持广东加快建设海外产业园区并将更多东盟国家纳入布局 [2] - 欢迎广东企业参与东盟各国重点项目,共建产业园、物流港口、电商平台等基础设施 [2] - 未来区域供应链应是开放包容、可持续和互信共赢的,东盟与广东将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新高地和供应链协同新样板 [3]
镇域经济500强出炉!这个省份Top10占了七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08:49
镇域经济500强总体格局 - 2025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中,江苏(128席)、广东(102席)、浙江(82席)三省份合计占比达62.4%,领跑全国 [1][3] - 广东连续三年上榜数量增长,从2023年81席增至2024年98席,2025年进一步增至102席,增量主要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增11席)[1][4][11] - 全国前10强镇中广东占7席(佛山4席、东莞3席),前200强中广东占69席,与江苏(59席)、浙江(29席)合计占比78.5% [3][6][7] 头部镇域经济表现 - 广东千亿级工业强镇突出: - 东莞长安镇(第4名)2024年GDP达1050.7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生产基地,聚集OPPO、vivo等龙头企业 [7][8] - 佛山狮山镇(第2名)2024年GDP达1370亿元,为全国首个千亿镇 [9] - 佛山北滘镇(第3名)家电产业占全国10%产值,拥有美的及近200家规上企业,同时集聚库卡、博智林等机器人企业 [9] - 特色产业集群显著: - 东莞虎门镇(第7名)为"中国服装第一镇",年销售额超830亿元,拥有3100多家服装企业及以纯等本土巨头 [8] - 佛山大沥镇(第6名)GDP突破600亿元,以铝材和商贸闻名,冲刺千亿镇 [9] 区域发展特征与策略 - 广东镇域经济呈现"珠三角极化"现象: - 佛山、东莞两市贡献前100强中多数席位,但粤东粤西粤北仅占11席,区域失衡明显 [7][10] - 产业转移成效初显:2024年广东产业转移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3亿元,承接项目579个总投资2056亿元 [10] - 发展路径建议: - "三融"方略:融入城镇化体系(近郊镇对接都市圈)、现代化产业体系(纵向嵌入产业链)、乡村振兴(延伸农业链条)[5] - 资源集中策略:通过"百千万工程"培育中心镇/专业镇,优化产业布局与空间重构 [1][11]
康达新材(002669)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8 06:40
业务板块介绍 - 公司有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科技三大业务板块 [2] 风电叶片材料业务 - 2024 年风电环氧结构胶、灌注树脂等各类产品销售总量近 9 万吨,2025 年一季度风电结构胶销售量市占率领先 [2] - 公司形成风电叶片材料全链条供应体系,产品可应用于百米级叶片,满足不同叶型需求 [2][3] - 公司是国内早期通过国际风能权威机构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认证之一的企业,在风电叶片胶粘剂市场深耕多年 [3] 海外市场拓展 - 风电叶片胶粘剂产品海外业务稳步提升,LM Windpower 体系下产品完成海外工厂认证,GE 天津工厂 75.7 环氧叶型完成手糊树脂批量应用,福建工厂完成灌注树脂工艺验证,Nordex 认证工作高效推动 [4] - 复膜胶及其他胶种产品海外销售网络布局有序进行,在俄罗斯、东南亚、中亚、南亚地区派驻销售人员、设置办事处及子公司 [4] - 以泰国子公司为主体在泰国洛加纳工业园购置土地,启动建设胶粘剂新材料生产基地 [4] 子公司赛英科技 - 专业从事嵌入软件式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主营科研、生产整机雷达等业务,客户主要为国内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配套产品用于特种装备领域,业务向民用领域部分转化 [5] - 具有全息凝视安防雷达等产品技术储备,自主研发的“4D 全息凝视雷达”用于侦测“低慢小”飞行目标,可应用于重点区域内无人机探测等 [5] 研发材料 - 氧化铝靶材可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控股子公司惟新科技的氧化铝靶材已完成小批次验证,根据客户订单需求供货 [5][6] - 氧化铈 CMP 抛光液应用于半导体制造 CMP 工艺,正在开展内部测试工作 [6] 生产基地项目 - 福建康达鑫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胶粘剂新材料系列产品项目进入正式生产阶段,产能将逐步释放 [6] - 唐山丰南区康达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胶粘剂及上下游新材料项目进入整体验收阶段,后续将开展试车及正式投产工作,产能逐步释放 [6] 子公司大连齐化 - 以生产销售高品质环氧树脂为主,产品分双酚 A 型、耐热型和特种环氧树脂三大系列,多个品种,可应用于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6] - “年产 8 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扩产项目”2024 年取得环评批复,公司按计划推进 [6]
做出好产品夯实确定性(走市场 看韧性 强信心)——探访“国际制造名城”广东东莞
人民日报· 2025-06-07 21:25
东莞制造业发展概况 - 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每4个动漫衍生品、每5件毛衣中之一为"东莞造",显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1] - 2024年前4月东莞外贸进出口总额4863.5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出口2916.0亿元(同比增长11.9%) [1] 智能手机产业链 - vivo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9700多万部,Q1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2] - vivo供应链涵盖近400家合作伙伴,合作10年以上的达25%,多家合作企业实现上市 [2] - 2018年与汇顶科技联合推出屏下光学指纹方案,2023年推出屏下超声波指纹方案,成为行业旗舰标配 [2] - 东莞手机产量占全球1/5,1995年首部"东莞造"手机诞生 [3] - 滨海湾新区建设"人工智能岛",目标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产值600亿元 [3] 工业机器人产业 - 拓斯达2024年多关节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8000台,收入同比增长76.04% [4] - 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检测线解决塑料快餐盒黑点检测难题,检出率达100% [4] - 2024年海外销售额达6亿元,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东莞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208家(规上147家),年营业收入约316亿元 [5] - 2024年东莞工业机器人产量2.29万台(套),同比增长21.7% [5] 潮玩产业转型 - 玩乐童话公司开发"食梦貘"系列潮玩,150余款单品出口东南亚/欧洲/日本,年出口额1000多万元 [7] - 东莞2023年发布11条潮玩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国潮玩具开发 [7] - 通过京东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计划,获得5000万元采购大单 [7] - 茶山镇签署"AI+毛绒玩具产业智能化集群战略协议",发布首批AI玩具如"皓奇乐"小熊等 [8] 外贸市场多元化 - 2024年前4月东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8.8%,对东盟增长45.4%,对中亚五国增长56.3% [7] - 黄埔海关便利化措施使近400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出货平均提速80%以上 [7]
贵金属:从原子到宇宙的 6 种稀缺性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6-07 17:32
贵金属定义与特性 - 贵金属包括钌、铑、钯、锇、铱、铂、银、金,具有密度大、产量少、价格昂贵的特点 [1] - 地壳中储量极低,含有率分别为银0.1克/吨、钯0.01克/吨、金和铂0.005克/吨、铑/铱/钌/锇0.001克/吨 [1] - 化学惰性强,多以自然金属或简单化合物形式存在 [1] 物理特性 - 导电导热性能:银最优,金仅次于铜,铂族金属热电稳定性突出 [3] - 延展性:金可拉成3420米/克的超细金丝,铂可制成极细丝,适合精密电子元件 [3] - 光学特性:银对白光反射最强,金对红外线反射强,铂族金属可见光反射性强 [4] - 气体吸附:液态银溶解体积20倍的氧,钯吸附自身体积2860倍的氢 [6] 化学特性 - 耐腐蚀性:铱>钌>铑>锇>金>铂>钯>银,铱不溶于三强酸,金溶于王水 [7] - 催化活性:钯催化剂使有机反应速率提升10⁶倍,汽车尾气CO转化率达95% [9] 应用领域 珠宝首饰 - 黄金24K用于保值饰品,白银925用于时尚首饰,铂金PT950用于婚戒 [16] 工业科技 - 电子信息:金用于集成电路信号传输,银用于电子触点,铂族用于半导体催化剂 [13] - 汽车环保:铂/钯催化剂需求增长,转化尾气有害物质 [14] - 航空航天:高温合金含铂/镍/钴,耐受1600℃极端环境 [15] - 化工:贵金属催化剂提升硝酸生产、石油重整效率 [18] 医疗健康 - 铂类药物(顺铂、卡铂)为癌症化疗核心,应用超40年 [20] - 金纳米颗粒(10-100nm)用于肿瘤靶向治疗 [20] - 银离子抗菌剂抑制99.9%常见致病菌 [20] 金融属性 -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价格受地缘政治、通胀、利率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 [21] - 白银价格受电子/太阳能行业需求驱动,波动性大 [21] - 铂/钯价格与汽车销量强相关,钯近年因供应紧张大幅上涨 [21] 行业前景 - 贵金属在碳中和、能源革命、生命科学领域潜力显著 [22] - 技术创新推动其在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的应用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