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甜啦啦荔枝系列新品在全国门店上线
北京商报· 2025-08-01 11:05
产品发布 - 公司于8月1日推出全新荔枝系列饮品,包含粉荔冰酿、粉荔冰柠、粉荔桃桃、粉荔拿铁四款新品 [1] - 新品以"粉荔鲜甜,妙事连连"为主题,主打不同风味组合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1] - 产品延续"低价格、高价值"核心定位,价格保持亲民 [1] 产品设计 - 系列采用淡粉色为主色调,传递甜美清新的东方美学理念 [1] - 融入唐风美学设计,展现高颜值产品形态 [1] - 结合趣味互动体验,增强消费者参与感 [1] 品牌战略 - 新品上市旨在为今夏饮品市场注入清爽活力 [1] - 通过创新风味组合和国风美学设计强化品牌特色 [1] - 将传统东方美学与现代饮品融合,打造独特消费体验 [1] 市场定位 - 系列产品定位为对东方饮食文化的当代表达 [1] - 公司强调每杯饮品都力求成为消费者期待的独特"妙事" [1] - 新品在全国门店同步上市,扩大市场覆盖 [1]
奶茶排队王茶颜悦色,为啥卖不动了?
虎嗅· 2025-08-01 11:03
茶颜悦色当年有多疯狂?朋友圈没发过茶颜打卡照,都不好意思说去过长沙。有人高铁跨省人肉代购, 光跑腿费就要600。武汉首店开张,排出史诗级长队,喝一杯奶茶要排队8小时。在南京开店,早上四五 点就有人来排队,可如今的茶颜,热度明显降下来了,长沙的门店早没了长队的影子,外地新店开业也 没那么火爆了。网友到现在还在吐槽:"罚站式排队""搞饥饿营销"。这网红奶茶祖师爷,怎么就突然卖 不动了? ...
重要会议召开,高层谈下半年如何推动消费!消费ETF(159928)飘红盘中大举净申购1.76亿份,近7日暴力“吸金”超1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1 07:48
市场表现 - A股消费ETF(159928)8月1日收盘微涨0.12%,盘中成交额达4亿元,连续第7日获资金净申购1.76亿份,累计净流入超12亿元,规模达129亿元同类领先 [1]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同日下跌0.8%,但连续4日获资金净流入,显示资金逢跌布局 [1] 政策支持 - 第三批69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发放,全年计划达3000亿元 [2] - 高层提出三方面扩消费举措:增强消费能力(稳就业促收入)、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文旅体育医疗)、优化供给(国货潮品+AI消费+基础设施) [3] 细分行业动态 婴幼儿奶粉 - 北京出台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等生育支持政策,预计2025年新生人口回升至1000万,2023-2025年覆盖新生儿2856万人,补贴总额1028亿元 [4] - 生育政策直接利好婴配粉需求扩容,家庭消费能力释放或推动产品升级,乳企有望受益 [4] 食品饮料 - 食品板块2025Q2主动基金重仓比例环比增0.3pct至1.8%,饮料、休闲零食为核心拉动,啤酒/乳品/调味品持仓有望随餐饮复苏企稳 [5] - 外卖价格战长期利好茶饮、快餐等低客单品类,加盟茶饮品牌因堂食占比下降更受益 [5] 生猪养殖 - 2025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回升至4043万头,猪价维持14元/千克以上,行业整体微利,低成本猪企配置价值凸显 [6] 产品结构 - 消费ETF(159928)前十大成分股占比68%,含白酒龙头(32%)、牧原股份(8.57%)、伊利股份(9.76%)等 [7][8]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聚焦潮玩、珠宝、美妆等新消费,支持T+0交易且不占QDII额度 [8]
对话柠季汪洁:我要是自己不到海外,得开除100个人
搜狐财经· 2025-08-01 06:59
全球经济环境 - 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创2008年以来最慢速度,70%经济体增速预测被下调[4] - 经济下行导致出海企业难以依靠规模扩张制胜,需转向系统性商业策略[5] -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深水区,面临合规、盈利、品牌建设、组织能力等多重挑战[5] 柠季出海战略 - 国内4年扩张至3000家门店,但海外一年半仅开设15家,美国首店耗时9个月[7] - 广告牌审批经历四次波折耗时4个月,凸显国内外市场节奏差异[7][11] - 放弃华人优先策略,直接切入非华裔主流市场,美国首店选址格伦代尔(亚裔占比<8%)[33] - 调整产品策略:将4.0版柠檬茶降级为珍珠奶茶(品牌名bobobaba)以适应美国2.0阶段市场[17] 组织与文化挑战 - 创始人亲历美国市场发现:特许经营法规在50个州中有14州存在差异,加州法规达80多页[23] - 海外团队组建优先选择熟悉中美文化的留学背景高管,基层员工本地化[47][48] - 东西方文化冲突显著:国内追求"快"与海外接受"慢"的运营节奏差异[7] - 创始人一年360天在线招聘,日均查看数百份简历以获取多元人才[8] 市场差异化洞察 - 美国茶饮市场被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头部品牌功夫茶15年仅350家店,产品仍以植脂末为主[17] - 东南亚选择马来西亚新山作为首站,兼顾两国客群,半年打磨模型后再进吉隆坡[27] - 避开印尼红海市场,因当地消费力不足且咖啡占主导[29] - 全球茶饮门店50万家,海外市场远未饱和[32] 商业系统构建 - 直营模式替代加盟:美国门店面积130平米,放弃规模优先策略[15] - 学习丹纳赫商业系统,通过全球化获取多元人才构建管理体系[44] - 创始人亲自参与选址、合规、招聘全流程,避免目标与市场脱节(如商业地产要求5+5年起租期)[35][50] - 产品研发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美国顾客为产品命名"睡莲"激发团队创新热情[25] 行业趋势判断 - 茶饮出海竞争从"抢市场"转向"建组织",核心壁垒转为人才与文化融合[6][55] - 品牌建设需长期投入:参考阿嬷手作7年60家店的"慢品牌"路径[40] - 供应链难题解决后,效率挑战转为利用"慢周期"强化产品与顾客沟通[43]
外卖大战结束,“绕地球一圈” 的香飘飘却撑不住了?
36氪· 2025-08-01 03:09
外卖大战与现制茶饮行业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冲破1.5亿单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飙至8000万创历史新高 但外卖"0元购"被紧急叫停[1] - 现制茶饮行业在外卖补贴战中爆发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量两天突破100万单环比暴涨50% 部分门店订单激增230% 蜜雪冰城系统因订单洪流瘫痪[2] -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杀进2元区间 瑞幸 库迪肉搏于5元价位 现制茶饮品牌集体驶入增长快车道[4] 香飘飘业绩与市场表现 - 香飘飘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9739万元 扣非后亏损1.1亿元同比扩大6800万元 刷新上市以来中期业绩最差纪录[5] - 股价较2019年高点下跌超60% 市值蒸发超84亿元[5] - 冲泡业务营收从2019年39.78亿元顶峰下滑至2024年32.87亿元 五年间下滑6.91亿元[6]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19年24.54天拉长至2024年30.91天 存货周转率从14.67天下降至11.65天[6] 市场格局与消费趋势 - 新茶饮门店从2020年37.8万家飙至2025年63万家 平均每县15家 10-15元成主流价带[8] - 新茶饮品牌SKU常年保持30+ 一年推出几十款新品 香飘飘货架常年不到二十种口味[9] - 香飘飘冲泡类产品从2020年4559.09万标箱缩水至2024年3278.54万标箱 2024年销量9.84亿杯比2020年少近4亿杯[9] - 即买即饮的便捷性正在绞杀居家冲泡的生存空间[10] 香飘飘转型困境 - 即饮业务初期表现亮眼 2019年收入突破10亿元 Meco单品贡献8.7亿元[13] - 即饮业务战略摇摆 品牌定位不清晰 销售费用率飙至20%以上[15] - 渠道协同存在问题 冲泡业务根基在三四线超市 即饮产品主攻一二线便利店[16] - 即饮业务被夹在现制茶饮和传统巨头中间 8年转型仍在烧钱[18]
喜茶爆单,抹茶“杀疯”,中国抹茶会是下一个Labubu吗?
36氪· 2025-08-01 02:34
BLACKPINK成员带动喜茶抹茶产品全球热销 - BLACKPINK成员在Instagram发布喜茶三倍厚抹茶饮品照片后 全球喜茶门店订单量激增 出现排队长龙和售罄现象 [1][3] - 照片发布后第2天 上海和杭州多家喜茶门店的三倍厚抹茶产品销售量比前一日增长超过500% [8] - 喜茶全球门店迅速响应 美国和韩国门店推出艺人定制款三倍厚抹茶 全球门店几乎都上线了抹茶饮品买一赠一营销活动 [10] 抹茶产品成为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新趋势 - 2023年亚太地区抹茶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57.76% 中国 日本 英国和德国抹茶市场迅速增长 [4] - 现制茶饮品牌集中推出抹茶新品 奈雪径山抹茶茶饮获得30万+好评 茶百道和茉莉奶白也都推出抹茶系列产品 [3] - 海外现制咖啡品牌Blank Street Coffee的抹茶饮品约占总销售额的50% 估值达5亿美元 [15]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抹茶生产和消费国 - 2020年中国抹茶产量达3916吨 占全球产量55.72% 消费量达3966吨 占全球56.43% [20] - 预计2025年中国抹茶总产量将超过5000吨 主要生产集中于浙江径山 贵州铜仁和湖北孝感三个城市 [20] - 2024年浙江省原料茶产值超20亿元 已成为全球最大抹茶生产基地 贵州去年抹茶产量超1200吨位居全国第一 [22][26] 中国主要抹茶产区发展现状 - 浙江径山作为抹茶发源地具有历史优势 拥有国内首台智能抹茶机 径山抹茶代表品牌九宇抹茶茶叶销往全球70%国家 [22][24] - 贵州铜仁被称为"中国抹茶之都" 贵茶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世界上最大单体抹茶精制车间 年产量可达4000吨 [26][28] - 湖北孝感聚力打造中国抹茶产业发展第一城 目前拥有抹茶茶园3500亩 抹茶产能500吨 产品出口日本并供应国内主要茶饮品牌 [30] 地方特产走向全国的成功案例 - 柳州螺蛳粉从2015年袋装销售收入5亿元增长至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759.6亿元 品牌价值达125.59亿元 [34] - 2024年云南昭通鲁甸土豆片网上爆火 29年历史的"噜咪啦"薯片品牌快速出圈 [37] - 盒马红心苹果汁在2023年11月-2024年4月销售季销量同比暴涨400% 让消费者记住了新疆红心苹果 [40][42] 中国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海外媒体报道抹茶时多将其与日本关联 美国对日本进口产品增加15%关税导致抹茶原料价格上涨 [17] - 中国抹茶需要更多明星产品如螺蛳粉和红心苹果汁 通过行业协会背书 清晰标准 地方特色口味结合和趣味产品来提升品牌认知度 [42] - 新茶饮和渠道自营品牌在宣传中主动提及抹茶产地 为径山抹茶和铜仁抹茶做了自然推广 [32]
15家店关了一半,00后奶茶老板决定:上班赚钱养员工
36氪· 2025-08-01 02:28
行业现状 - 奶茶行业增长放缓 过去一年有15 7万家奶茶店从市场消失 曾开至400家店的品牌如今仅剩不到20家 [16]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单店加盟商离场 2023-2024年部分门店业绩出现10%-15%下滑 [18] - 外卖大战加剧经营压力 部分门店流水增长10%但实收仅增长10%以内 出杯量增长15-20%但利润被补贴压缩 [11] 经营策略 - 选址坚持小面积店铺(30-40平) 避开商场高租金区域(一楼/负一楼) 通过二次开业活动联动知名餐饮品牌带动客流 [3] - 精细化成本控制 包括灯光分时段开关 水龙头使用规范等细节管理 单店月省电费数十元 [5] - 营销注重长期复购 采用买一赠一+刮刮乐组合吸引客流 设计新人券包提升后续消费频次 [3] 财务数据 - 高峰期单店创造3天8万元营收 最快8个月实现回本 [1][3] - 典型门店月营收43万元时净利润仅1万元 投资70万元的门店回本周期超过5年 [15] - 产品毛利率受压 20元奶茶实际收入仅7元(平台抽成后) 食材成本占比28-35% 另含每单1-2元推广费 [12] 门店调整 - 2023年起陆续关闭8家门店 关店原因包括品牌势能衰退(周边出现更火品牌) 租金上涨 翻新成本过高(15-20万改造费vs年利润10万) [6][8] - 保留7家核心门店 店长团队具备5年以上经验 店员平均从业超2年 [20] 商业模式反思 - 加盟模式存在投入回报失衡 某加盟商102万建店成本面临漫长回本周期 [15] - 单杯销售难以盈利 需依靠多杯裂变 但零元购活动易导致运营混乱 部分门店评分从4 8降至4 2 [13]
上半年,哪些消费投资人赚到大钱?
36氪· 2025-08-01 02:1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消费资本退出呈现两极分化格局 部分项目实现高额回报 部分项目面临亏损退出[1] - 茶饮赛道成为IPO退出亮点 蜜雪冰城 古茗 沪上阿姨等品牌实现理想IRR回报[16][23][24] - 传统零售与食品赛道亏损退出高发 国资背景基金大规模撤退[25][26][27] -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显著 Z世代消费崛起 资本环境紧缩 线上冲击实体零售[27] IPO退出表现 - 泡泡玛特案例:蜂巧资本以190.2港元/股清仓 实现31.23亿港元退出金额[1] - 高回报案例:BlueCo Investment L.P.实现170.49% IRR和12.0334x MOC Dragon Ridge Limited实现227.33% IRR[2] - 茶饮赛道表现突出:古茗IRR 35.81% 蜜雪冰城IRR 40.53% 沪上阿姨部分投资IRR达137.1%[3][16][24] - 亏损案例:江苏宏信基石投资者遭遇IPO首日破发 IRR为-10.6%[1][3] 并购退出特征 - 并购集中于成熟品牌:孩子王全资收购丝域实业(头发护理)交易金额16.5亿元 高丝收购印度护肤品牌Foxtale[3][17] - 产业资本整合加速:百果园参与温氏乳业老股转让 凸显生态布局补全策略[17] - 跨国并购案例:DANONE收购Kate Farms Novo Holding A/S收购CreditShop[3] 老股转让趋势 - 区域型消费企业主导:67起老股转让中52%为区域型企业 如珠海品悦荟萃餐饮 西安瑶瑶餐饮[18] - 国资接盘比例攀升:山东财金 浙江国资 扬州广陵国投等机构在老股转让中占比超30%[15] - 典型案例:山东财金接手山东阳成生物3.23%股权 浙江国资承接宁波涌联汇股权[15] 赛道分化表现 - 茶饮赛道集体IPO退出:蜜雪冰城港股市值超2000亿港元 Pre-IPO投资者回报超8倍 沪上阿姨市值超130亿港元[16][23] - 传统零售承压:江苏宏信IPO IRR为负值 反映实体零售受社区团购冲击[25][27] - 健康消费技术突围:太力科技将航天材料转化为家用真空收纳 通过专利技术创造产品溢价[28] 资本策略变化 - 国资大规模撤退:2025年国资背景基金退出事件达38起 占比37.2% 撤退资金规模超28亿元[25] - 非头部项目资本撤离:上海耐动体育动域资本全额回购20%股权 杭州舒彩网络0.02%股权被回购[22] - 基金存续期压力:消费基金存续期集中在6-7年 部分项目持有7-8年后仍未达预期被迫退出[22] 市场环境变化 - A股IPO通道放开:2025年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受理IPO申报11家 去年同期仅北交所受理2家[12] - 港股成为IPO退出热门选择:蜜雪冰城 沪上阿姨等选择港股上市并获得理想估值[16] - 消费渗透见顶: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近40万家 一二线城市每万人门店数超4.2家[23] 行业结构性变化 - Z世代消费占比显著增加:传统产品需求转移 消费偏好发生根本性变化[27] - 流量成本飙升:个护美妆品牌因依赖代工和配方同质化陷入发展僵局[28] - 线上冲击实体:即时零售和电商对传统实体零售造成明显冲击[27]
餐饮行业产品上新报告(2025年6月)
红餐产业研究院· 2025-07-31 14: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红餐产业研究院监测餐饮行业的六个细分品类,330个品牌样本中有177个推出新品,占比53.6%,六大品类新品共785款,环比降14.1% [4][12][15] - 各品类新品亮点多,西式快餐以食材融合、本土风味创新为核心;粉面用地域和山野食材作浇头;茶饮用南方时令水果;咖饮倾向咖啡液基底搭配其他基底;面包烘焙紧扣节日与夏季场景;火锅突出食材品质与工艺价值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上新概况 - 2025年6月,茶饮、咖饮和面包烘焙上新品牌数与5月持平,西式快餐和火锅上新品牌数环比降20%和15.8%,粉面品类略有增长 [12] - 2025年6月,六大品类新品总数785款,较5月减少,西式快餐、粉面和咖饮新品数明显减少,茶饮和火锅相对稳定,面包烘焙稳中有升 [14][15] 细分品类上新情况 西式快餐 - 20个品牌推出66款新品,甜品甜点类新品最多,占24.2%,比萨类次之,现制饮品受重视 [24] - 新品创新集中在馅料和风味,馅料注重融合搭配,风味表现为特调酱汁应用创新 [24] 粉面 - 21个品牌推出65款新品,拌粉/面类和饮品甜点类构成核心上新矩阵,拌粉/面类是核心发力点 [32] - 浇头是创新主要发力点,选用地方和山野食材作浇头成主流方向,制作方式有突破 [32] 茶饮 - 64个品牌推出245款新品,果茶类最多,价格集中在15元≤单杯<20元和10元≤单杯<15元区间 [35] - 成分元素以水果类为主,南方时令水果成创新主力,含茶基底新品数占比超7成,品牌探索多元基底 [35][36] 咖饮 - 23个品牌推出78款新品,果咖新品占比高且风味升级,价格集中在15元≤单杯<25元和25元≤单杯<35元区间 [46] - 咖啡液基底占比最高,与其他基底搭配新品多,多种咖啡豆处理工艺带来不同风味,果汁基底种类多元 [46][50][53] 面包烘焙 - 33个品牌推出263款新品,蛋糕类最多,占57.8%,新品与节日相关,夏季推出冰爽产品 [60] - 成分元素中乳制品和水果类使用率高,健康食材使用增加,乳制品种类丰富,特色风味亮眼 [60][63] 火锅 - 16个品牌推出68款新品,火锅配菜类最多,占54.4%,突出食材优质产地和传统工艺 [66] - 饮品类新品较多,占13.2%,强调融合创新,其他类别产品也有一定占比 [66]
小红书从“生活指南”到“兴趣社区”背后,品牌升级的水有多深?
36氪· 2025-07-31 03:40
小红书品牌战略升级 - 小红书于2025年7月将品牌Slogan从"你的生活指南"升级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 核心变化体现在从单向信息输出转向兴趣驱动的社区共创模式 [1] - "兴趣"代表平台内容品类扩充 "社区"体现用户共创逻辑 平台从实用信息宝库转型为兴趣社交乐园 [1][2] - 平台通过扩充游戏与二次元内容生态支撑战略转型 游戏类笔记发布量增长168% 二次元类增长175% 两类内容均跻身平台品类前四 [2] 品牌升级具体举措 - 小红书在发现页新增游戏入口 与KPL及VCT CN电竞联赛达成合作 支持平台内直接观赛 [4] - 平台引入大批游戏博主 举办RED LAND动漫游戏盛会 对标Bilibili World和ChinaJoy等大型漫展 [4] - 品牌升级旨在探索新增长曲线 通过内容生态扩展和用户圈层丰富支撑"兴趣"定位 [4][14] 行业品牌升级案例 - 喜茶通过内部信强调回归产品价值与品牌体验 奈雪的茶在十周年之际将拼音改为"Naì Snow" 强化雪花与果实元素 指向全球化与健康化趋势 [4] - 抖音早期Slogan为"让崇拜从这里开始" 后改为"记录美好生活" 体现从垂直圈层向大众市场的破圈需求 [6] - 奈雪的茶推行双轨策略:推出低糖营养产品矩阵响应健康需求 同时通过品牌名精炼和门店空间设计提升国际化形象 [6] - 星巴克2011年从Logo中去除"COFFEE"字样 为向烘焙食品和简餐领域扩张奠定基础 Meta从Facebook更名体现向元宇宙技术的战略转型 [8][10] 品牌升级驱动因素 - 突破增长天花板是核心引擎 新品牌需通过升级破圈进入大众市场 成熟品牌需焕新形象寻找新消费群体增量 [5][6] - 消费者偏好变化是重要诱因 Z世代超越单向信息索取 渴望基于兴趣建立圈层归属与情感共鸣 [8] - 企业战略转型升级需要品牌同步重新定位 支撑新领域拓展 品牌升级成为传递战略信息的工具 [8][10] 品牌升级成功要素 - 成功升级是进化而非革命 需传承品牌核心资产 如喜茶Logo迭代中始终保持标志性侧脸剪影 [11][12] - 升级需战略驱动而非表面粉刷 必须有完整定位或转型战略支撑 并通过内容生态和用户圈层丰富实现内在变革 [14] - 升级需与消费者共舞 通过深度沟通传达变革价值 让用户成为见证者甚至参与者 避免GAP式"突袭式换标"失败案例 [15] 品牌升级本质 - 品牌升级关键在于"扬弃" 即对前一阶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辩证否定 而非单纯抛弃 [15] - 真正升级是为长久陪伴用户 需在变与不变中平衡 以战略指引方向 通过真诚对话消费者保持品牌活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