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租公寓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旅投集团打造数字化长租公寓—— 重塑“沉睡资产”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6
公司转型与数字化升级 - 浙才相寓由传统国企宾馆巨化宾馆改造而来,通过资产盘活实现从低效运营到数字化长租公寓的转型 [1] - 改造重点包括拆除非承重墙优化空间布局、引入机器人配送和自助入住设备,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理 [2] - 数字化管理使客户满意度达98%,复购率同比提升60%,问题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2] 运营模式与成本控制 - 采用"长租+短租"混合模式,长租稳定现金流,短租获取溢价收益 [3] - 通过规模化运营和供应商长期合作降低装修成本,同时保持服务品质 [3] - 智慧云平台动态调整租赁策略,数据分析使健身房使用率提升30%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定位 - 依托杭州市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租金补贴和优先入住权益 [2] - 已与50余家企业合作,解决近百位人才住房问题,通过"人才码"系统简化补贴申请流程 [2] - 定位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青年人才,成为城站商圈"网红打卡地" [1] 国有资产盘活成效 - 浙江省旅投集团2024年累计盘活存量资产超5亿元,浙才相寓项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 - 项目探索出"空间再造+服务升级"的资产重塑路径,为国企存量资产盘活提供操作范式 [3] - 未来计划成立公寓联盟平台,覆盖杭州主要人才集聚区,扩大服务影响力 [3]
“弃房”转型,酒店生意能否撑起华远20亿的盘子?
36氪· 2025-05-16 03:26
华远地产转型轻资产业务现状 - 公司宣布将名称变更为"北京华远新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改为"华远控股",经营范围新增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及长租公寓经营等业务 [3] - 剥离占营业收入97.54%的地产开发业务后,轻资产业务规模仍有限,酒店和物业收入合计占比不足6% [2][12] - 酒店业务2024年营收2.18亿元(同比-15%),毛利率34.58%显著高于房地产业务的14.27% [12] 酒店业务具体表现 - 旗下长沙君悦酒店2024年入住率超80%,高于长沙市五星级酒店平均72.48%的水平,房价区间980-2025元/晚 [6] - 酒店产品线包括城市商务酒店(长沙君悦、空港凯悦嘉轩)、城市精品酒店(华瑞和、华中心),休闲度假酒店暂未披露代表项目 [3][6] - 2024年4月成立北京华远新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被视为扩张酒店运营的重要举措 [7] 长租公寓布局进展 - 计划设立"北京华远新航住房租赁有限公司"运营长租公寓,但截至发稿未查询到注册信息 [9][10] - 控股股东华远集团拥有81万平方米经营类物业,含长租公寓资源 [8] - 长租公寓品牌定位中高端租赁社区,但财报中仅略有提及 [8] 行业转型趋势与对比 - 2024年华润置地经营性业务利润贡献突破40%,龙湖非开发业务营收占比超20%,其中长租品牌"冠寓"租金收入26.5亿元(同比+4%) [17][20] - 房企转型呈现多元化:龙湖形成6大运营品牌,涵盖长租公寓、产业办公、医养等业态 [17] -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房企系占据住房租赁企业规模排行榜的11席,占半壁江山 [18] 转型挑战与行业方向 - 投资者质疑公司轻资产业务难以支撑20亿流通盘,存在空壳化风险 [2] - 行业普遍面临转型困境:蓝光转型AI无建树,美好置业跨界装配式建筑未达预期 [17] - 行业正从土地红利转向运营红利,开发商向生态服务商进化,商业模式转向"赚长钱" [21]
深度研究丨租金持续下行:租赁企业过得怎么样?
36氪· 2025-05-12 00:33
行业现状与市场变化 - 2025年长租行业面临巨大经营压力 主要因保障性租赁住房加速入市 一线城市"十四五"保租房平均完成率达87% 北京完成率最高达91% [1] - 保租房规模扩张重塑市场结构 对市场化房源租金形成挤压效应 核心八城租金坪效除北京广州外普遍下滑 降幅集中在5% 成都武汉降幅超5% [1][2] - 二房东模式利润空间受挤压 因租金下滑和客户稀释 大量夫妻店清退房源退出市场 [1] 企业生存状况 - 上海492家分散式公寓企业中97.6%开业规模下降 仅2.2%增长 存活企业仅占11.9% 年均关停85家 [3] - 头部企业虽未关停但经营承压 头部A/B企业在杭州宁波南京等地退租闭店 关店项目多位于保租房竞争区域 如南京江宁板块保租房占比达25% [6][7] - 2024年上海市场化集中式公寓租金坪效157.4元/㎡/月 三年复合增长率-7.03% 保租房租金112.8元/㎡/月 低45元/㎡/月 [3] 企业应对策略 - 头部企业与资产方重新谈判底租 部分企业通过降租节省成本 如某资管系运营商预计2025年节省6000万支出 [8][9] - 企业通过公区商业化改造提升收入 如引入自习室咖啡厅等业态 但多金收入占比普遍仅1-5% [9][12] - 核心区域项目采用动态调价策略 如龙湖冠寓浦东大道店2月租金环比上涨11% 因无保租房竞争 [13] 商业模式创新 - 包租模式转向"资产方-资金方-运营方"三角协作 资金方提供改造成本 运营方收取管理费或分红 如深圳前海租无忧项目 [16][17] - 新模式设置阶梯式还款比例 保障资金方收益同时让资产方分享经营成果 特别适合国企存量资产盘活 [16][17] 城市租金数据 - 2025年1月北京租金坪效190.1元 同比+4.62% 广州88.1元 +4.63% 而杭州82.3元(-6.9%) 武汉60.1元(-5.8%) [2] - 2024年深圳租金坪效103.7元(-1.9%) 南京75.9元(-3.3%) 成都73.8元(-10%) 北海157.4元(-7.5%) [2]
万科拥有26万间长租公寓,仍要开放加盟?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7 13:01
万科泊寓开放加盟模式 - 公司推出两种加盟模式:项目加盟(为资产方提供品牌授权、运营服务等可勾选服务)和资金加盟(为资金方链接项目资源)[2][3] - 目标客户群体为"有房没钱"的物业持有者和"有钱没房"的投资者[4] - 此举标志着公司从重资产持有向轻资产运营的战略转型[1][21]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长租公寓TOP30总房源量超120万间,开发商系品牌占比近50%,其中万科泊寓以26万间(占TOP20%)位居榜首[17][18][19] - 开发商系品牌早期依赖母公司输血,现逐步转向市场化合作模式(如龙湖冠寓已开展7类合作模式,旭辉领寓推行大社区托管)[10][11][12][13][15] - 创业型品牌如魔方公寓、窝趣公寓等早在2014-2015年已尝试加盟模式[8] 万科泊寓经营现状 - 截至最新数据覆盖29城400+项目,运营房源24.7万间(纳保12万间),出租率95%,自有渠道获客占比85%[19] - 2023年实现营收34.6亿元并首次盈利,前台GOP利润率达89%[19][20] - 人房比1:150优于行业平均,客户满意度95%[19] 战略动因与行业影响 - 突破规模天花板:通过加盟实现持续增长,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20][22] - 缓解母公司财务压力:万科集团2024年预亏450亿,国企接管背景下需降低资金依赖[20] - 行业示范效应:头部企业加盟扩张将加速整合,中小品牌面临生存压力[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