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工商联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
新华网· 2025-06-17 02:59
会议背景 - 北京市工商联举办支持服务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1]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1][3] - 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严卫群主持会议 [1] 产业专委会成立 - 北京市工商联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4个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 [3] - 产业专委会和投融资专委会将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3] - 专委会将聚焦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专委会职能与目标 - 专委会需立足功能定位,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3] - 通过惠企政策直达、技术研发支持等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加强与政府对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3] 政策与合作协议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局宣讲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政策举措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签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协议 [4] - 北京市工商联与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战略协议 [4] 参会情况 - 全国工商联、北京市相关部门、各区工商联、专委会成员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 [4]
左龙:厚植绿色底色,助推兰州新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03 01:43
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于国家级新区前列,走出具有新区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6100亿元,构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3] - 万元GDP能耗强度0.3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 [3] 生态文明建设与规划 - 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生态文明考核权重 [2] - 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规划重点生态建设区474.11平方公里,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区568.85平方公里 [2] - 生态林面积从72.23平方公里增至209.75平方公里,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模式 [2] 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创新 -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3] - 创新"生态修复+现代农业、优质林草业、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 [3] - 城区内实施城市焕绿行动,提升绿化品质,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新城 [3] 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 - 创新推出"绿金通"平台,助企融资1340多亿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4] - 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71场次,交易金额2265.9万元,创新推出"丝路碳票交易+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服务 [4] - 形成全国首个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 [4] 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 - 严格落实《黄河保护法》等法规,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 -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6项主要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5] -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 [5]
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侧记:民企“后浪”如何逐浪
搜狐财经· 2025-05-29 07:36
第七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核心观点 - 大会聚焦民营经济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动态和青年企业家成长的重要窗口 [1] - 青年企业家通过跨区域合作与前沿领域讨论,推动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落地 [4] -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正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3][7]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杭州利用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实现交通信号灯动态优化,投用"数智绿波"系统道路平均提速20%以上 [3] - 每日互动公司开发"脑卒中早筛模型",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现疾病预测与治疗闭环 [3] - 青年企业家实地考察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企业创新实践 - 正泰集团强调持续创新,提出"存钱不如存技术"理念,用加法做强产业、减法做大企业 [5] - 东超科技坚持核心技术研发,九年时间从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为硬科技企业 [7] - 民营企业普遍向自主技术创新转型,注重核心竞争力构建 [7] 代际传承与企业家精神 - 福耀集团曹德旺提出传承与创新是"硬币的两面",强调确定初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9] - 青年企业家被鼓励厚植家国情怀,担当实业强国重任,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9][10] - 企业家需平衡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办好企业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0] 产业融合与发展趋势 - 大会促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的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 [4] - 浙江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青年企业家提供实践参考 [3] -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将"创新"置顶,形成多因素驱动的转型格局 [7]
一座园区的生长速度:德州如何靠产业链“链”出新未来
新京报· 2025-05-28 10:21
产业园发展概况 - 天衢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15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覆盖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医疗检测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园区总产值达19.74亿元 [2] - 园区内离享未来(德州)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日产10台全自动植保机,2024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2025年目标6000万元 [2] - 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超7%,伯桢生物拥有30余项国内外专利,浩铭精密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发医疗快速诊断设备 [7] 园区服务与机制创新 - 园区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为离享未来完成定制化改造仅用28天,二期建筑面积扩大4倍,6条新产线处于试生产阶段 [4] - 建立全流程服务机制,解决环评审批、电力扩容等关键问题50余项,配套银企对接专项制度满足生物医药企业资金需求 [4] - 与德州学院等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化解人才引进、项目研发难题 [4] 产业集群与招商模式 - 天衢新区集聚14个产业园区,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食品制造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 [6] - 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食品科技产业园囊括皇家小虎等新兴龙头项目,智能终端产业园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制造体系 [6] - 形成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等六大招商模式,精准对接项目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9]
聚金融活水 护民企远航 眉山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成功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23 10:46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 - 会议成功举行,由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眉山市工商联主办,眉山农商银行承办,参会人员包括33家金融机构负责人、55家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代表共计100余人 [1] - 人民银行眉山市分行和市工商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政策协同、融资推介、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 [4] - 16家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现场签约,授信金额达16.35亿元,支持范围涵盖农业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领域 [4] - 7家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代表交流经营情况和金融诉求,5家金融机构推介特色金融产品 [4]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效 - 2024年眉山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4% [11] - 2024年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547.64亿元,同比增长14.82%,增速全省第二 [11] - 民营经济信贷总量快速增长,融资便捷度持续提升,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融资环境总体改善 [7] 未来工作方向 - 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化合作交流,探索开展"民营企业护航行动",加强财金互动和产业协同 [9] -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源倾斜,在信贷准入、抵押担保条件等方面"一视同仁" [9] - 民营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财务结构,提升信誉信用,用好金融"杠杆" [9]
成都高新区启动“创投天府·周周见”首场常态化路演活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04:56
活动概述 - 四川省打造"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路演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首场活动聚焦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1] - 活动吸引150余位投资机构、科研团队、科创企业代表参会,促进产业与资本对接 [1] 天使母基金进展 - 天使母基金已合作29支子基金,总规模达190.5亿元 [2] - 累计投资30余个区内项目,金额超10亿元 [2] - 招引产业化项目30余个,注册资本金额超6亿元 [2] 政策与荣誉 -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入围工信部、科技部"揭榜挂帅"试点名单 [2] - 天使母基金荣获"最佳天使母基金TOP3"等20余项全国性殊荣 [2] 未来发展方向 - 成都高新区发布天使母基金第六批征集榜单,聚焦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赛道 [1] - 构建"资助—种子—天使—创投"早期资本支持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上峰水泥:多领域股权投资成果丰硕
中证网· 2025-05-15 14:03
半导体领域投资 - 公司自2020年9月投资合肥晶合集成以来,在半导体领域累计投资超17亿元,投资标的近半数已开始对接A股市场 [1] - 公司投资的半导体企业中,粤芯半导体已提交IPO辅导备案,上海超硅IPO辅导通过验收,盛合晶微和芯耀辉进入辅导阶段,昂瑞微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1] - 合肥晶合项目已实现1.66亿元净收益,成为公司成功投资案例 [2]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投资 - 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投资标的包括靶材国产化龙头先导电科、全球电池片出货量第二的中润光能、全球通信储能市占率TOP5的昆宇电源 [2] - 先导电科正推进与光智科技重组,中润光能港股IPO获受理,昆宇电源已完成股改 [2] 股权投资业务表现 - 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累计带来投资收益5.3亿元,2024年度投资收益贡献占净利润比例超过20% [2] - 股权投资业务与建材材料业务链协同互补,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1][2] 公司战略规划 - 新五年规划明确以股权投资业务助力第二成长曲线业务发展 [1] - 公司将继续稳定加强股权投资业务,为新质材料方向的第二成长曲线奠定基础 [2]
济宁高新区:“数智引擎”驱动先进制造业量质齐升
搜狐财经· 2025-05-15 11:35
园区数字化建设成果 - 济宁高新区累计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15个,28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3] - 建成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47家 [3] - 打造8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余家企业"上云用数",山推股份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接入设备超4万台,服务上下游企业38家 [3] 智能制造与绿色转型成效 - 辰欣药业引入智能高速生产线后,人均产值提升130%,单位能耗下降30% [5] - 全区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5] - 5G全连接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5]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2024年济宁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跃居第61位,连续三年进位 [7] - 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长城新能源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7] - 鲁抗药业达格列净片年产能突破6.5亿片,碳材料研究院突破高性能碳纤维核心技术 [7] 科研合作与未来规划 - 依托32家科研院所合作资源,三年内突破12项关键核心技术 [9] - 2025年将深化"研发在高新、生产在县区"模式,共建技术攻关联盟 [9] - 发挥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平台优势,打造"济品出海"新通道 [9]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以数字化为引擎驱动先进制造业向更高能级迈进 [10] - 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10]
政企校联合赋能科创,湖州能否借势沪杭打开产业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11:55
湖州产业革新与投资动态 - 5月10日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优质项目,总投资额达691.2亿元,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湖州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区位优势,形成"沪杭研发+湖州制造"协作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 - 沪苏湖高铁开通使湖州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强化接沪融杭的交通与产业协同优势 [1] 创新平台与科研机构 - 德清地理小镇、联合国地信创新中心、西塞科学谷等平台加速湖州向创新高地转型 [2]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2023年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粮仓温控材料进入产业化阶段 [6] - 浙大湖州研究院孵化29家科技型企业,与诺力股份合作开发智能听诊设备等产品,累计引进120余名高层次人才 [6] 政校企协同创业生态 - 湖州市场监管局打造"创业第一见面人"品牌,举办135期活动解决800余个难题,设立111个青创工作室 [3] - 湖州职院创业园汇聚34家公司和42个团队,提供三段式资金支持(调研5000-1万、培育1-5万、孵化10-50万),乡村振兴项目奖励上浮20% [5] - 政校企合作模式下,湖州职院毕业生创业率达4%,108人已实践创业,获省级创新创业奖项40余个 [5] 产城融合与科创载体 - 西塞科学谷规划用地2200亩,入驻14家科研机构(含工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广核等共建11家联合研发机构 [7][8] - 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攻克纯氢冶金智能化技术,与中广核合作"工业碳管理"国家级试点 [8] - 牧星机器人18个月内实现规模化生产,2024年订单达2.6亿元(80%来自南美),获政府1对1政策包支持 [9] 新兴企业与技术突破 - 国测量子3个月建成研究院,芯片级原子钟试生产将填补国内高端计时设备空白 [9][10] - 蓝箭航天在湖州建立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推进回收技术研发 [10] - 分析指出湖州需平衡"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强化产业配套与人才黏性以提升创新生态成熟度 [10]
晋级中部非省会第一城,宜昌凭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5-09 04:57
产业发展 - 宜昌经济总量2024年突破6000亿元达到6191亿元,四年跨越两个千亿台阶,成为"中部非省会第一城"[1] - 产业结构从单一传统化工升级为"3+2"现代主导产业体系(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三大千亿产业+大数据及算力、文化旅游)[6] - 新能源产业链实现全链条覆盖,包括电池材料生产、电芯制造及废旧电池回收,形成循环经济样板区[9] - 2024年签约35个过50亿元项目,包括总投资435亿元的现代化工项目、135亿元的生命健康项目及209亿元的大数据项目[7] 产业转型 - 2018年起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相关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在沿江11省市推广[3][6] - 招引宁德时代、欣旺达东风、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落户,推动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建设[6] - 绿色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成功下水世界最大纯电动客船"长江三峡1"号和首艘氢燃料电池船"三峡氢舟1"号[10] 科技创新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家(新增3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00家(新增540家),获湖北省科技奖32项[13] - 算力基础设施突破2000P,在建超10000P,打造湖北省最大算力集群[10][12] - 实施"三峡英才"计划,计划到2027年引进2000名高层次科创人才,支持建立"人才飞地"[14] 交通枢纽 - 拥有水铁公空管立体交通网络,三峡枢纽货运量连续三年超1.5亿吨,即将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17] - 3条在建高铁(宜涪、武宜、宜兴)+1条获批高铁(宜常),未来形成"米字型"高铁枢纽[17] - 三峡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超300万人次,国际旅客首破10万人次[18] 区域协同 - 定位为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武汉都市圈的关键节点,推进"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和"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建设[22] - 借力武汉科教资源加强创新协同,促进平台共建与人才共育[22] 城市能级 - 2024年常住人口近400万,GDP全国城市50强,明确对标江苏常州[33] - 文旅产业纳入主导产业布局,2024年旅游收入1180亿元,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29] - 钢琴产业年产7万台,"长江牌"钢琴占全球七分之一市场份额[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