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

搜索文档
易成新能控股股东拟实施战略重组 “资源整合+协同效应”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全景网· 2025-09-29 07:18
控股股东战略重组 - 易成新能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河南能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 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河南省国资委 公司控制权不发生变化 [1] - 重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涨停 累计涨幅达40% 当前股价报5.88元/股 总市值110.2亿元 [1]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826,039,864股 占比44.0935% 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 重组双方产业优势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板块下辖28家企业 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及5家专精特新企业 [2] - 河南能源集团产业覆盖煤炭开采、基础化工、电力等领域 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形成显著互补性 [2] - 重组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协同打通全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公司核心业务地位 - 公司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特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企业 产品规格覆盖UHPΦ350mm-Φ800mm [3] - 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全工序覆盖一体化运营 2025年上半年两个负极材料项目全面投产推动收入大幅增长 青海天蓝实现扭亏为盈 [3] - 动力锂离子电池采用全球领先智能化制造技术 绿能业务前瞻布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公司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 与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 [4] - 两大集团重组形成"材料+能源"双轮驱动格局 与公司"高端碳材+新型储能"业务定位深度契合 [4][5] - 公司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助力建设全球领先的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4][5]
国轩高科:拟投建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 投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3:23
投资计划 - 公司拟在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 [1] - 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 - 拟建设年产2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产线及配套项目 [1] 实施主体 - 公司控股子公司芜湖国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被指定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 [1] 产能布局 - 新增年产20GWh动力锂电池产能 [1]
博力威: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2:1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 发行价格为每股25.91元 募集资金总额6.4775亿元[1] - 扣除发行费用6821.01万元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7954亿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余额为0元 其中使用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7789.76万元[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制度 已与保荐机构及开户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1] - 子公司东莞凯德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四方监管协议 协议内容符合监管要求[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东莞凯德募集资金专户已注销[1] 本报告期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报告期内不存在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的置换情况[2] - 已归还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9000万元[1] - 报告期内不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2] 超募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该议案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 - 截至报告期末 剩余超募资金已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 - 报告期内不存在使用超募资金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的情况[2] 募投项目结余资金处理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已整体结项[2] - 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主要源于产线优化 集中采购和国产设备替代带来的成本节约[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资金节余源于前期现金管理收益和利息收入[2] 募投项目投资进度 -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601亿元 达到承诺投入金额的82.19%[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5159.55万元 超承诺投入金额8.74万元[3] -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322.6万元 达到承诺投入金额的72.71%[3] 资金使用合规性 - 报告期内不存在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况[2] - 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不存在违规情形[2] - 公司不存在两次以上融资且当年分别存在募集资金运用的情况[2]
海风管桩引领风电板块业绩改善兑现,光伏内外需预期望触底回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4-28 00:55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动态 - 国网发布25年特高压项目第二次设备招标公告 涉及曹州1000kV主变扩建、阿坝-成都东等工程 [1][3][6] - 国网发布25年计量设备1批招标公告 总数量3482万只 预计批次金额约80亿元 [1][3][6] - 一季度国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 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新高 [1][6] - 南网首次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基建施工作业 [1][6] 光伏&储能行业 - 国内3月新增装机高增 电池组件出口保持增长 内外需双旺 [2][6] - 阳光电源、阿特斯等光储龙头预期修复空间较大 [2] - 玻璃、电池片、胶膜等环节供需关系率先改善 [2] - 美国内政部恢复对联邦土地上太阳能、储能项目申请的审查 [6] 风电行业 - 大金重工25Q1业绩同比+366% 出口排产保持高景气 [2] - 欧洲海风项目并网节点临近 收益率回暖 装机预期置信度回升 [2] - 全球风能理事会报告显示新兴市场24年陆风需求高速增长 预计25-30年年均增速近20% [2][6] - Q1风机出口同比增长43% 整机出海持续加速 [2][6] 新能源车与锂电 - 比亚迪25Q1业绩符合预期 Q2预计维持稳健经营 [3] - 国轩高科大众动力电池项目扩产至28GWh 含三元12GWh和铁锂16GWh [4][7] - 吉利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 整合"金砖电池"与"神盾短刀电池"品牌 [4][7] - 上海车展开幕 多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包括比亚迪方程豹钛3等 [7] 氢能与燃料电池 - 25Q1氢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1143辆 同比增长42.9% [4] - 第三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中央财政补贴23.43亿元到位 [4] - 1-4月绿氢示范项目招标719MW 同比增长4.2倍 [4]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7]
28GWh!国轩高科,又一大项目扩产、延期
DT新材料· 2025-04-27 15:14
项目调整与产能扩张 - 公司将原募投项目"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年产28GWh动力锂离子电池",达产时间延期至2026年12月 [1] - 项目经历多次调整:2022年4月从"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变更为20GWh大众标准电芯,实施主体和地点变更;2023年12月首次延期至2024年12月;2025年4月再次调整产能至28GWh(三元12GWh/磷酸铁锂16GWh)[1] - 技术升级包括采用高压实密度正极材料及高倍率电芯技术,能量密度超300Wh/kg,循环寿命超4000次,并新增配套PACK生产线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0.55亿元(同比+20.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45.55%),扣非净利润1458.87万元(同比+37.59%)[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53.92亿元(同比+11.98%),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28.56%),扣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25.86%)[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达27.06亿元(同比+11.86%),2025年Q1为12.75亿元(同比+76.70%)[2][3]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74%,毛利率15.14%,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装机量市占率6.18%(排名第三),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占率3.2%(排名第八)[4] - 中国地区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48%,市占率4.59%(排名第四),推出G刻PHEV电池系统、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等新品 [4] - 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70%,销售额突破百亿,德国哥廷根、越南工厂投产,美国、斯洛伐克基地建设中 [4] 储能电池业务 - 储能电池系统收入占比21.75%,毛利率21.75%(同比+4.64pct),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全球市占率6%(排名第七)[5] - 通信储能领域排名第二,推出5MWh液冷集装箱(循环寿命超15,000次)、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等产品 [5] - 金寨工厂成为业内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制造零碳工厂,客户包括PowerCo、NextEra、华为等 [5] 技术布局与上游整合 - 布局矿产、前驱体、正负极材料等上游领域,宜春锂云母提锂自供比例提升至40%,负极材料基地投产 [7] - 退役电池回收产能扩至10万吨/年,镍钴锰回收率超95%,形成资源-制造-回收闭环 [7] - 输配电产品向特高压柔性输电、智能变电及数字化调度方向升级,收入同比下降44.05% [6] 行业动态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894.4GWh(同比+27.2%),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74.6% [1] -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将聚焦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硅基负极工艺等议题,涉及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应用场景 [8][9]
安徽百亿动力电池项目扩产
起点锂电· 2025-04-27 09:54
项目变更 - 公司将"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产能从20GWh提升至28GWh,其中三元动力电池从10GWh增至12GW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从10GWh增至16GWh,并新增配套PACK生产项目 [3] - 项目总投资保持100.0515亿元不变,其中募集资金使用53.227838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累计投入34.07973亿元,占募集资金计划投资总额64.03% [3][5] - 项目预计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4年12月调整至2026年12月,实施主体和地点保持不变 [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353.92亿元,同比增长11.98%,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增长28.56%,扣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25.86% [6] -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256.48亿元,占比72.47%,同比增长11.27%,储能电池系统营收78.32亿元,占比21.93%,同比增长12.98% [6] - 海外市场(含港澳台)营收110.05亿元,同比增长71.21%,海外与中国大陆业务收入比例从二八优化至三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5.55% [8] 战略调整 - 变更项目主要为了响应战略客户对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优化生产线工艺并扩大产能规模 [3] - 公司将同步对电芯设计进行全面迭代,以提升产品性能至行业领先水平,满足客户对高性能、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的需求 [4]